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采用单因素实验分析和正交设计法找到金褐链霉菌较适合的发酵培养基配方:葡萄糖40 g/L,玉米淀粉20 g/L,蛋白胨3 g/L,黄豆粉10 g/L,MgSO4.7H2O 0.5 g/L,CaCO36 g/L,其产素单位为2 654.87μg/mL,比原用对照配方提高了12.32%。较优的发酵条件为:接种量为10%、pH为7.5、装量为16%、种龄为45 h、转速为220 r/m in、发酵时间为48 h,其产素单位达到2 940.49μg/mL。  相似文献   

2.
[目的]优化麦芽的糖化工艺条件,探究麦芽的水解作用规律,获得发酵优良的麦汁。[方法]以还原糖、总糖、α-氨基氮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为指标,探究麦芽蛋白质休止温度、糖化的温度、时间、初始pH等工艺参数对麦芽淀粉和蛋白质水解的影响。[结果]糖化温度是影响麦芽淀粉水解的主要因素;蛋白质休止温度、时间及初始pH是影响麦芽蛋白质水解的主要因素。麦芽糖化工艺优化结果:50℃蛋白质休止1 h,65℃糖化40 min,72℃糖化20 min,初始pH为5.0。该工艺制备的麦汁15℃发酵的酒精度达6.2%,实际发酵度达75.3%。[结论]该研究可为不同类型啤酒酿造制备特定的麦汁提供生产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实现高效生产细菌纤维素(Bacterial cellulose,BC).[方法]以解淀粉芽孢杆菌ZF-7(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ZF-7)为菌源,通过单因素试验和中心组合试验原理设计响应面法(CCRD)对其发酵生产BC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利用单因素试验确定了最适碳源与氮源分别为D-葡萄糖和酵母膏,并确定了D-葡萄糖、酵母膏及无水乙醇添加量对BC产量(干重)的影响.响应面法优化得到的最佳发酵条件为:葡萄糖56.1 g/L、酵母提取物9.9 g/L、乙醇17.2 ml/L.在此条件下,测得BC产量7.88 g/L,比初始产量提高了35.4%.[结论]研究可为解淀粉芽孢杆菌工业化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化高浓度玉米生料酒精发酵的工艺。[方法]在外环流式发酵罐中,考察了起始发酵醪加入量、起始添加时间、添加间隔时间及每批添加量等因素对玉米生料酒精发酵的影响,并将优化工艺应用于高浓度酒精的发酵。[结果]按料水比1.0∶2.3,添加100AUN/g原料的生淀粉酶获得初始发酵醪,取30%加入外环流式发酵罐,接种发酵,至2 h起每30 min添加5%的剩余发酵醪,30℃恒温发酵72 h,发酵终点酒精度达到120.0 g/L,淀粉利用率为90.08%,与普通工艺相比酒精度提高了15.3%。将该工艺进一步应用于高浓度生料酒精发酵,当料水比为1.0∶1.8时,酒精度达到133.6 g/L,淀粉利用率为86.6%。[结论]该试验提出的分批添加强制循环生料酒精发酵工艺能明显提高酒精浓度和淀粉利用率,有利于高效、清洁酒精生产工艺的建立。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三孢布拉霉发酵产β-胡萝卜素的能力。[方法]对6种发酵促进剂的添加浓度及其交互作用进行系统的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确定了各发酵促进剂的最适添加浓度范围,在此基础上,运用均匀设计对组合配方优化。[结果]当发酵过程中添加0.4 mmol/L MgCl_2、20.0μmol/L H_2O_2、0.1%Span 20、1.8%正癸烷、0.2 mmol/L甲酸钠以及1.1 g/L柠檬酸三钠时,β-胡萝卜素产量可达到2.27 g/L,较对照组提高了77.30%。[结论]经过优化后的发酵促进剂组合配方能够显著提高三孢布拉霉产β-胡萝卜素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离筛选得到抗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芽孢杆菌菌株,并进行鉴定,最后优化其产芽孢发酵条件。[方法]采用牛津杯法测定菌株拮抗能力,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培养基成分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利用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出3个显著影响因子,最后利用响应面法确定显著因子的最佳组合浓度。[结果]菌株JF48对细菌性条斑病菌的抑菌圈直径达(37±3)mm,经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其最佳产芽孢发酵条件为玉米粉14.69 g/L,豆粕粉9.54 g/L,Ca Cl22.00 g/L,Na Cl 5.00 g/L,Mg SO41.00 g/L,装液量50/250 m L,转速为200 r/min,初始pH 7.5,温度38℃,接种量1.0%,最高芽孢产量为3.6×109cfu/m L,与优化前相比提高了105倍。[结论]菌株JF48对细菌性条斑病具有很强抗性,响应面法有效提高了其芽孢产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利用米根霉(Rhizopus oryzae)As3.866直接发酵小麦淀粉废水生产L(+)-乳酸的最佳条件,为小麦淀粉废水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米根霉As3.866为供试菌种,以小麦淀粉废水为发酵培养基直接发酵生产L(+)-乳酸,通过摇瓶发酵培养,依次研究米根霉种龄、接种量、装液量、转速、温度、pH、中和剂种类、CaCO3添加量及添加时间对L(+)-乳酸质量浓度以及米根霉菌丝体生物量和生长状况的影响,确定最佳发酵条件,并在此基础上考察发酵后废水中COD的去除效果。【结果】得到利用米根霉直接发酵小麦淀粉废水的最佳发酵条件:米根霉种龄为18h,接种量为10%,装液量为20%,温度为26℃,pH为5.5,转速为170r/min,发酵8h后添加10g/L的CaCO3,发酵周期为52h。【结论】获得了利用米根霉直接发酵小麦淀粉废水生产L(+)-乳酸的最佳发酵条件,在该条件下,L(+)-乳酸质量浓度可达15.28g/L,废水中COD的去除率达85%。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合成高效保水剂奠定良好基础。[方法]通过一系列试验对提高淀粉糊化率方法进行探讨,采用GB5009.7-85直接滴定法计算在不同条件下淀粉糊化率的大小,考察盐酸、水用量、糊化温度、糊化时间等对糊化率的影响。[结果]95℃下的水解率明显高于同等盐酸用量时低温下的水解率;淀粉水解程度与盐酸用量具有同向增长趋势,在95℃条件下,水解率随着盐酸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当盐酸用量高于6 ml时,水解率反而下降;水解后溶液所测葡萄糖含量会随着糊化时间的增大而升高,而在90 min左右,葡萄糖含量会达到极大值;在加入150 ml水时,葡萄糖含量最大。[结论]5 g淀粉在150 ml水中95℃条件下,使用6 ml HCl(1∶1)糊化90 min,最大水解率可达到52.5%。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HPLC法测定硫酸黏菌素组分含量。方法:测定色谱条件为:色谱柱为C18,5μm,4.6mm×250mm,流动相为:称取无水硫酸钠13.38g用纯化水稀释至2700m L,用稀磷酸调节p H至2.3~2.5,加水稀释至3000m L,再加乙腈846m L,摇匀,过滤,即得。检测波长为215nm。结论:硫酸黏菌素在0.2~0.6m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多黏菌素E1:相关系数R=0.9995、多黏菌素E2:相关系数R=0.9998、多黏菌素E3:相关系数R=0.9999、多黏菌素EI-1:相关系数R=0.9992、多黏菌素EI-7MOA:相关系数R=0.9996;硫酸黏菌素的回收率为98.6%~101.6%;多黏菌素E1重复性RSD为0.2%、多黏菌素E2重复性RSD为0.2%、多黏菌素E3重复性RSD为0.8%、多黏菌素EI-1重复性RSD为0.6%、多黏菌素EI-7MOA重复性RSD为0.5%。结论:该方法线性范围宽、分析时间短、样品前处理简便、定量结果准确、重现性好,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一种利用荧光测定淀粉含量的新方法。[方法]利用荧光分析法的特点,对荧光试剂、反应温度和时间等影响淀粉含量测定的各因素进行优化,建立测定淀粉含量的新方法。[结果]选用丁基罗丹明B作为荧光试剂,当其反应浓度为2.0μmol/L时,其荧光强度和浓度呈很好的线性关系;碘的最佳反应浓度为0.8μg/m l,此时丁基罗丹明B的荧光猝灭程度和碘的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反应的最佳温度为25℃;反应时间为0.5~2.0 h;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淀粉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与荧光增强程度呈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F=7.097w+44.897,相关系数r=0.998 3,检测限为2.5×10-5g/m l,最低可检测到1.0×10-5g/m l的淀粉。[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微量淀粉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
1株益生蜡样芽孢杆菌发酵培养基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优化蜡样芽孢杆菌的发酵培养基,提高蜡样芽孢杆菌的生物量。[方法]在初始发酵培养基的基础上,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蜡样芽孢杆菌发酵培养基的最适碳氮源和碳氮比。[结果]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15.00 g/L,可溶性淀粉40.00 g/L,蛋白胨10.00 g/L,玉米浆干粉30.00 g/L,硫酸铵3.00 g/L,磷酸氢二钾5.00 g/L,磷酸二氢钠5.00 g/L,硫酸镁1.25 g/L,硫酸锰0.60 g/L,氯化钙2.00 g/L。优化后蜡样芽孢杆菌在50 L不锈钢发酵罐中的发酵液活菌数达1.6×1010cfu/m L,较优化前提高了1个数量级。[结论]优化后的蜡样芽孢杆菌发酵培养基大大提高了该菌的生物量,为工业化放大生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沙田柚果酒的酿造工艺。[方法]以沙田柚为原料,选用ZHK-I葡萄酒酵母作为发酵菌种进行发酵酿造沙田柚果酒,对果胶酶酶解、果汁脱苦、发酵工艺及果酒澄清等工艺进行研究,确定最佳工艺参数。[结果]果胶酶水解的最佳条件为:温度45℃、酶添加量0.02%、酶解时间100min、pH值3.5;果汁脱苦最佳条件为:β-环糊精的添加量0.8%、β-环糊精作用时间60min;酒精发酵的最优条件为:发酵温度30℃、接种量6%、SO2添加量50mg/L、pH值4.2;壳聚糖添加量为0.06%时,澄清效果较佳,透光率可达94.5%。[结论]酿制出来的沙田柚果酒澄清透亮,酒味浓郁,同时具有沙田柚的特殊清香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淀粉粒表面蛋白和脂对水稻淀粉水解动态的影响。[方法]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脱去淀粉粒表面蛋白和脂、α-淀粉酶和淀粉葡糖苷酶水解淀粉,测定淀粉被酶水解成葡萄糖的动态。[结果]淀粉粒表面蛋白和脂降低淀粉水解速度,这种影响在糯性淀粉中表现不明显,而在直链淀粉含量较高的淀粉中表现较显著。[结论]淀粉粒表面蛋白和脂影响淀粉水解。  相似文献   

14.
[目的]在成功筛选出1株有强产酸能力的植物乳杆菌的基础上,优化其发酵培养基,以提高其生物量。[方法]使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法对培养基的成分进行优化。[结果]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为:蔗糖30.00 g/L,酵母浸膏50.00 g/L,无水乙酸钠5.00 g/L,磷酸氢二钾2.00 g/L,柠檬酸氢二铵2.00 g/L,硫酸镁0.58 g/L,硫酸锰0.25 g/L,吐温-80 1 m L/L,碳酸钙2.00 g/L。经优化后植物乳杆菌发酵液的OD值从5.701增长到15.021,活菌数达7.1×109cfu/m L。[结论]优化后的植物乳杆菌发酵培养基降低了生产成本,为后续工业化生产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韩洁  赵杰宏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291-19293
[目的]为充分发掘篦子三尖杉(Cephalotaxus oliveriMast)内生真菌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HPLC对内生真菌菌株gyzy-20的发酵提取组分进行鉴定,并采用正交试验进一步优化生产工艺。[结果]菌株gyzy-20的代谢产物中有高三尖杉酯碱生成,提取时间对高三尖杉酯碱含量的影响较大。优化的生产工艺为:碳源为葡萄糖,发酵10 d后超声5 min,添加2倍体积二氯甲烷萃取3 h,优化后的发酵和提取方法可提高高三尖杉酯碱的含量1.5倍以上,达到0.26μg/ml。[结论]该研究可为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HHT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6.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海洋生物中牛磺酸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牛磺酸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并通过该方法测定不同海洋生物中牛磺酸的含量。[方法]应用邻苯二甲醛(OPA)柱前衍生法,研究流动相比例、流速、衍生剂比例、衍生时间等因素对牛磺酸检测的影响。[结果]当牛磺酸∶OPA=1∶2,衍生时间2 min,流动相乙腈∶水=15∶85,流速为0.5 mL/min,检测波长为360 nm时,牛磺酸浓度为10~400μg/mL时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平行样品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9%~7.4%。利用该方法检测不同海产品中牛磺酸的含量,所选择的海洋贝类、甲壳类、鱼类中均含有牛磺酸,其中海瓜子中含量最高,达11.2 mg/g。不同组织比较,鱼肉中牛磺酸含量较高,而鳃中较低。[结论]该研究结果丰富了海洋生物中牛磺酸含量的数据,为进一步研究牛磺酸在不同组织中的合成机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选育高富硒酵母菌株,优化发酵培养条件,以提高酵母生物富集、转化有机硒的能力。[方法]以耐受亚硒酸钠强的菌株为出发菌株,研究该菌株在培养过程中的亚硒酸钠添加量、添加时间、酵母菌接种龄、培养温度等参数,从而达到最优的酵母生物量及富硒量。[结果]研究表明,酵母菌FX5菌株具有较高的耐受性和富硒能力。发酵条件优化表明,FX5菌株在亚硒酸钠添加量为20 g/L、添加硒的时间为6 h,富硒效果最好。在最佳的摇瓶培养条件下(初始硒浓度20μg/mL,接种量10%,装液量50/250 mL,温度28℃,初始pH 6.0,摇床转速160 r/min,接种龄84 h,培养60 h后),该酿酒酵母的生物量及富硒量分别达到40.1 g/L、1 120 mg/L。[结论]该研究可为富硒农牧业生产提供一种安全的有机硒源。  相似文献   

18.
[目的]优化南极适冷菌Rheinheimera sp.97产抗菌活性物质的发酵条件。[方法]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南极适冷菌R.sp.97产抗菌活性物质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菌株R.sp.97产抗菌活性物质的最佳培养基为:蛋白胨3.0g/L,硫酸铵1.0g/L,淀粉2.0g/L,NaCl15.0g/L;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培养基初始pH8,发酵温度10℃,摇瓶装液量30.0%(V/V),接种量1.0%(V/V)。优化后菌株R.sp.97发酵液的抗菌活性较优化前提高了18.1%。[结论]为研究南极适冷菌R.sp.97的活性物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经不同加工处理后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活性的影响,从而为EGCG在食品生产加工中的抑菌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3种不同加工方式对EGCG进行处理,采用最低抑菌浓度测定法(MIC法)与纸片琼脂扩散法(KB法)检测EGCG的抑菌效果,利用Baird-Parker平板计数法检测EGCG对牛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结果]EGCG抑菌能力随着浓度的增高而提升。相同浓度下,EGCG经过不同加工方式后抑菌能力大小依次为巴氏杀菌法(72℃,20 s)高压蒸汽灭菌法(121℃,15 min)薄膜过滤法(0.22μm),最低杀菌浓度(MBC)依次为0.062 5、0.125 0和1.000 0 mg/m L,经巴氏杀菌法处理的EGCG抑菌效果最强。而EGCG在牛奶中的抑菌作用不显著。[结论]在多种食品加工条件下,EGCG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