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球虫病对养禽业的危害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球虫与其它病原体(如细菌性和病毒性疾病等)合并感染,还未被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在与大肠杆菌的相互作用、与沙门氏菌的相互作用、对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与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的相互作用、与呼肠病毒的相互作用,与其它致病因子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鸡球虫与其它病原体同时感染动物之后相互作用的现象,许多学者已有研究,其它病原体包括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马立克氏病病毒:呼肠孤病毒以及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其它寄生虫和霉菌毒素等有关的文献发表较多,但研究多不深入。鸡球虫与新城疫病毒的相互作用,这种现象国内外也有报道,但均限于临床病例。鉴于生产实践中这种现象的普遍性,因此本试验初步进行这方面的实验室探讨。  相似文献   

3.
犬冠状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犬冠状病毒 ( CCV )基因组为一 2 8~3 2 kb大小的单股正链 RNA,基因在病毒自身RNA聚合酶的存在下、以先导引物转录机制进行转录 ,不同的病毒基因组和亚基因组翻译产生除病毒依赖 RNA的 RNA聚合酶以外 ,还产生其它病毒的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 ,其中有相对比较保守、参与病毒核衣壳形成、介导宿主细胞免疫的核衣壳蛋白 ( N ) ;在病毒出芽、组装和成熟中起重要作用的膜蛋白 ( M) ;能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 ,且易变异的纤突蛋白 ( S) ,另外 S蛋白还决定着病毒血清型、感染力 ,同时通过识别 ,并与病毒宿主细胞受体相互作用决定病毒感染的宿主范围 ;参与病毒组装的小膜蛋白 ( E)和其它病毒蛋白。 CCV还可识别猫氨肽酶 N( f APN)并与之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4.
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 IAV)是一种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等途径传播且危害严重的人畜共患病原体。目前,接种疫苗仍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但流感病毒极易发生基因重组和变异从而产生新型流感病毒,导致动物体无法获得对流感病毒的持久免疫力,为疫苗的研制带来困难。对病毒与宿主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可以为筛选出与病毒蛋白存在相互作用的宿主因子并深入研究其具体机制提供资料。因此,文章对IAV与宿主蛋白相互作用,这些相互作用促进病毒繁殖与复制的分子机制及激发宿主防御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深入理解IAV感染的分子机制及机体的抗病毒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转录调控需要细胞因子,病毒蛋白及病毒RNA及DNA顺式作用元件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这些调控因素正在不断被发现和鉴定,并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和复杂的相互作用,本文旨在阐述马传染性贫血病毒转录调控过程中涉及的各种调控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机制,同时对慢病毒系统的各种调控策略进行了简单比较。  相似文献   

6.
猪圆环病毒与相关猪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圆环病毒早在1974年就被德国专家首先发现,但在全球真正引起重视是近些年的事(在一些养猪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也只是近二、三年以来)。我国也是近年才对猪圆环病毒加以重视,但是,对于猪血清中猪圆环病毒Ⅱ型(PCV2)抗体所作的回顾性检测以及对猪组织样本所作的回顾性检测结果表明PCV2抗体至少从1969年起就已经存在于猪群中了,在西班牙和英格兰自1986年就已经定性散发病例。这些年PCV2与其它许多相关综合征的报道时有发表,1996年以后,PMWS和其他PCV2相关的猪病在全球都被确认,PCV2与PMWS的联系是结论性的,而PCV2在其它综合征中的作用需要进一步澄清。  相似文献   

7.
Ⅱ型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2,PCV-2)是引起断奶仔猪多系统耗损综合征(PMWS)的必要病原;然而,多种协同因素,包括传染性因子被认为是该病的充分表现所必需的。猪细小病毒(PPV)被发现于首次在悉生猪实验性复制PWMS时所用的接种物中。在现场条件下和实验条件下进行的回顾性研究和前瞻性研究均证明,PCV-2能够与PPV协同作用而增强PMWS的严重程度。现已证明,PCV-2在猪呼吸道疾病复症(PRDC)中起着某种作用。肺脏中与PCV-2有协同作用的其它传染性因子包括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流感病毒(SIV)和猪肺炎支原体。怀孕母猪感染的PPV、PRRSV或猪脑心肌炎病毒可能与受PCV-2感染的胎儿发生相互作用。猪感染了PCV-2后的肝脏病变可因并发感染猪戊型肝炎或伪狂犬病毒等其它病原体而加重。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以便确定在与PCV-2有关的临床综合征发病中PCV-2与其它病原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机理。  相似文献   

8.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是冠状病毒科甲型冠状病毒属的一种有囊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对全世界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PEDV与宿主之间的致病机制和免疫调节相互作用仍不清楚。有研究表明冠状病毒可以诱导细胞发生自噬,并且与病毒的复制有着密切的联系,病毒与细胞自噬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虽然病毒感染与细胞自噬之间的关系研究比较广泛,但细胞自噬在PEDV感染中的作用报道较少。研究PEDV与细胞自噬的相互作用可以加速对PEDV感染入侵机制的理解,为未来研究病毒治疗和抗病毒药物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引起的疾病,统称为牛病毒性腹泻。BVDV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病毒,控制BVDV失败的原因之一是缺乏有关感染分子机制方面的资料,其中包括病毒-细胞间的相互作用。病毒和敏感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是病毒致病机制的一个重要因素。病毒-细胞相互作用的第一步是病毒吸附于宿主细胞的受体,这种相互作用通常决定了病毒的宿主范围。现已确定的病毒受体是细胞膜的正常组成成分,并经常起着生理学配基受体的功能。碳水化合物、脂类和蛋白质分子都能作为病毒的受体,多瘤病毒和正粘病毒结合于糖蛋白和糖酯的唾液酸-低…  相似文献   

10.
病毒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典型猪瘟病毒(CSFV)的临床暴发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毒株毒力、宿主特征以及体内外环境是影响疾病严重程度的主要因素。通过检测不同病毒滴度的CSFV毒株,推测毒株自身对疾病的影响,评价宿主和环境的对疾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PRRSV)是严重危害养猪业的一种较新的重要病原。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其研究不断深入 ,在病毒分子生物学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PRRSV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得以明确 ,基因组所编码的蛋白及蛋白结构和 PRRSV的基因变异进一步得以认识。此外 ,PRRSV与其它病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愈来受到重视 ,关于此方面的研究也不断增多。这些研究为 PRRS疫苗的设计及制定全面、有效的防制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正>禽呼肠孤病毒在由蛋白质相互作用形成的密细胞质区室中复制,非结构蛋白muNS构成该区室支架,吸引其它病毒成分处于可控状态。为形成这样的立体网络,muNS需利用一些不同的自作用域。西班  相似文献   

13.
病毒受体及其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赵清  李冬 《动物医学进展》2009,30(7):95-100
受体在宿主细胞与病毒的相互作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病毒受体的特性与病毒的宿主范围、组织嗜性有密切关系,是病毒致病性的主要因素之一。病毒受体的研究方法有经典的研究方法,也有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在病毒受体的研究中,通常以分离纯化的细胞膜代替活体细胞来研究病毒受体。通过对病毒与细胞受体相互作用的深入研究,人们已经发现很多受体阻断剂例如植物凝集素和肝素等物质可以阻断病毒与受体的结合,从而为病毒病的防控提供繁殖一些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病毒的吸附和进入宿主细胞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的是细胞受体。病毒与细胞受体的相互作用启动了病毒的生命循环,包括吸附和进入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干扰素(Interferon)是一类由病毒诱导机体产生的,具有干扰病毒在感染和非感染组织中复制的一类小分子蛋白。它具有广谱、高效和非特异性的作用特点。与其它细胞因子的作用相似,皮克或发克量级的干扰素即可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包括协同增强特异性的免疫保护和非特异性的细胞吞噬,发挥广谱的抗肿瘤和抗病毒作用。不仅可以有效抑制诱导干扰素产生的病毒的复制,而且可以抑制其它无关病毒对机体的损伤。  相似文献   

16.
<正>研究内容1.病毒与宿主天然免疫相互作用研究揭示宿主天然免疫与病毒间的相互作用分子机理,重点关注宿主免疫压力对病毒进化的促进作用及机制、病原跨种间感染机制。2.马属动物传染病病原的致病与免疫机制研究深入开展马传贫病毒、马流感病毒和马疱疹病毒等病原的基因功能研究,病毒致病的分子机理,以及疫苗免疫保护机理研究。3.马属动物重要传染病的流行病学和防控应用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7.
酵母双杂交技术在病毒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在病毒生命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病毒DNA(RNA)的复制、转录、RNA的剪接、蛋白的翻译和分泌,以及信号传导和各种代谢过程都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有关。对病毒生命过程中蛋白质作用的研究有助于揭示其生命过程的许多本质问题,但由于蛋白与其他生物大分子间的作用依赖于细胞内环境,并且与作用时间和作用力密切相关,而传统的生化方法很难满足生命过程所需的各种条件,使得对蛋白间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缓慢。酵母双杂交技术[1 ,2 ] 的出现及发展极大地推动了这方面的研究,成为分析鉴定病毒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及调控的强有力…  相似文献   

18.
抗病毒病中西药剂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人与动物病毒性疾病的化药治疗所以困难,是由于病毒与细菌 (后者一般寄生于细胞外液 )不同,是寄生于动物细胞内依靠宿主细胞代谢系统进行增殖与复制,然后自细胞释出,感染其它细胞,并散播体外感染其它动物。抗病毒病药物的作用机制是: (1)直接抑制或杀死体内病毒; (2)抑制病毒的生物合成; (3)阻止病毒穿入细胞或抑制病毒释放; (4)增强宿主抗病毒能力。 1合成的抗病毒病药剂 [1, 2]  (1)病毒唑 (Virazole,三氮唑核苷 )  本品为广谱抗病毒药,对人流感与副流感病毒、痘病毒、腺病毒、肠病毒和鸡新城疫病毒等都有抑制作用,可用…  相似文献   

19.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s)是一类长度>200 nt的非编码RNA,在多种生物学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lncRNAs可被病毒诱导表达,其作为一类新型的调控因子介导宿主与病毒相互作用,通过病原识别受体,以不同机制激活或抑制天然免疫应答反馈病毒感染。本文阐述了lncRNAs介导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中的调控机制,归纳了它们在宿主抗病毒天然免疫应答过程中的调控网络,以期为研究lncRNAs在抗病毒中的作用提供参考,为揭示病毒的致病机制和发现新的抗病毒靶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某国际研究小组已证实发现了与HIV-1入侵有关的宿主细胞的一个蛋白家族,因此对该病毒的传播有了更本质的认识。对这些蛋白及其之相关蛋白的研究,将带领人类找到治疗HIV-1和有同样入侵机制的其它病毒疾病的更好方法。和其它囊膜病毒一样,HIV-1首先得侵入宿主细胞,然后将感染传播给其它细胞。HIV的箝制蛋白包含一个特殊的氨基酸序列,该蛋白能启动人肿瘤基因101(TSG101)。然后,HIV病毒利用TSGIOI完成对蛋白排列和囊泡形成机制的控制,并达到自己的入侵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