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稻瘟病是沈阳地区水稻生产的主要病害,其发展快慢与稻瘟病类型有关.重点介绍沈阳地区稻瘟病的主要类型、传播途径、发病条件以及相关症状,阐述发病的主要原因,提出水稻稻瘟病应采取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法,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2.
<正>水稻稻瘟病是水稻上主要病害之一,在水稻的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在稻瘟病流行年份,一般田块减产10%~20%,严重田块减产50%~60%,甚至颗粒无收。上党镇水稻面积为0.26万hm~2,从2012年开始稻瘟病发病面积逐年扩大,主要发生在上党镇的盘荣、东沛、薛村、丰城等丘陵村庄。发病田块病穗率一般在5%~36.50%,严重田块病穗率达50%以上。科学有效防治稻瘟病已成为水稻生产的重要环  相似文献   

3.
水稻是全球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是温带及高湿气候地区的重要栽培作物,但高温高湿气候又有利于各种病害发生,因此导致的减产损失极其严重。近些年,由于耕作栽培方式的改变,抗性品种研发推广,以及生物农药的合理使用使水稻病害有所好转,但稻瘟病的危害仍然比较严重。1稻瘟病的种类和发病特征稻瘟病是由稻梨孢真菌引起的一种水稻病害,主要危害寄主植物的地上部分,在水稻整个生育期都能发生。由于危害时期和部位不同,可分为苗瘟、叶  相似文献   

4.
<正>水稻病虫害一直是影响苍溪县亭子乡水稻生产的关键因素之一。危害水稻生产的主要病虫害有水稻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水稻螟虫、稻飞虱、稻苞虫等,对水稻的增产增收有严重的制约作用,应当进行重点防治。1)稻瘟病是影响水稻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达40%20%,严重的达40%50%。发病条件受品种、菌源、天气和栽培管理等综合因素影响。感病品种和致病菌同时存在是发病的先决条件,而发病与否取决于天气条件,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沈阳地区玉米的主要发病特点及原因的调查,重点介绍玉米大斑病及玉米丝黑穗病的症状特点、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为防治沈阳地区的玉米病害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稻瘟病是水稻主要病害之一。由于龙武镇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加上群众的科技意识差,存在重栽轻管,重经轻粮等现象,水稻稻瘟病发生严重,已成为龙武镇粮食生产中的一大制约因素。本文对稻瘟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结合龙武镇实际,总结、完善适合龙武镇水稻稻瘟病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水稻稻瘟病发病原因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水稻稻瘟病的发病特点,分析了其形成原因,并从3方面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8.
郑剑波 《湖南农机》2012,(11):250-251
文章介绍了防治水稻病虫害的施药技术,同时阐述了稻瘟病、水稻纹枯病、稻杆蝇、稻纵卷叶螟、稻飞虱、钻心虫等几种水稻常见病虫害的发病特点、危害症状和防治方法,以供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9.
水稻俗称火烧瘟,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主要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及谷粒瘟,以节瘟、穗颈瘟对水稻产量影响最大。苗瘟是指水稻苗期发病,由于梨树县水稻苗期气温偏低,不易发生苗瘟病。叶瘟一般在7月上、中旬发生。由于水稻多个部位发生稻瘟病,可以引起大幅度减产,一般年份减产10~20%,严重时减产40~50%,甚至颗粒无收。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稳保多收方案”对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等的防治效果,以及对水稻的增产效果,进行田间研究。结果表明保多收方案,可有效防治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可明显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1.
刘潭  李子默  冯帅  王雯琦  袁青云  许童羽 《农业机械学报》2023,54(11):208-216,235
为减少水稻产量损失,迫切需要建立快速、准确的水稻叶瘟监测和鉴别方法。本文以东北水稻为研究对象,以小区试验为基础,使用高光谱图像仪获取受稻瘟病菌侵染后不同发病程度的水稻叶片高光谱图像并提取光谱数据。首先,通过SG平滑方法对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然后运用主成分分析(PCA)、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法(PCCs)、PLS-VIP方法对光谱数据进行降维,并提出了一种基于Logistic混沌映射PSO寻优的SVM分级检测模型(LMPSO-SVM)。为了验证提出方法的有效性,以不同降维方法提取的特征变量为输入,分别建立基于人工神经网络(ANN)、支持向量机(SVM)和PSO-SVM的分级模型并进行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各模型对4级病害的识别效果最好,综合5种级别病害,SVM和ANN分级模型的预测准确率波动相对较大,对于病害预测效果不太理想;而在不同特征选择下建立的LMPSO-SVM分级模型对各级病害预测准确率均较高,准确率波动较小,其中基于PCA提取特征变量和全波段作为输入的模型平均准确率非常相近,分别为96.49%和96.12%,PCA提取的输入变量仅为5个,大大简化了模型复杂性,降低了训练...  相似文献   

12.
随着植保变量喷施作业机械的研究和应用,急需一种高效的病害程度识别技术。为此,针对水稻稻叶病运用拉曼光谱仪采集正常及受病害叶片的光谱特性,通过绘制折线图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进行水稻受病害程度分析,并运用动量因子BP神经网络优化算法,建立了寒地水稻稻叶瘟的病害程度检测模型。结果表明:优化的BP神经网络算法网络预测集的均方误差为0. 002 409 6、相关系数为0. 998 2。该方法可以较好地区分水稻正常叶片、稻叶瘟重度和轻度叶片,是一种高效的病害程度识别技术。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稻瘟病孢子的人工检测过程中主观性强、自动化程度低、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梯度方向直方图特征(HOG特征)的加性交叉核支持向量机(IKSVM)的稻瘟病孢子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图像采集系统采集稻瘟病孢子图像,利用Gamma校正法调节图像的对比度,抑制噪声干扰;然后,提取孢子图像的HOG特征作为输入向量,输入到支持向量机中,构建加性交叉核支持向量机分类器;最后,通过训练得到稻瘟病孢子分类器。为测试所提出的HOG/IKSVM方法的综合性能,分别选用HOG/线性SVM方法与HOG/径向基核SVM(HOG/RBF-SVM)方法做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HOG/IKSVM的检测率为98.2%,高于HOG/线性SVM方法的79%;在平均检测时间上,HOG/IKSVM方法的平均检测耗时仅为HOG/RBF-SVM方法的1.1%。说明该方法可以进行稻瘟病孢子室内检测识别。  相似文献   

14.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寒地水稻稻瘟病检测数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克服传统稻瘟病目测诊断正确率低的缺陷,以感染了稻瘟病的寒地水稻植株为研究对象,通过近红外光谱技术采集到了健康植株与染病植株不同部位光谱特征:叶瘟病3种病害等级光谱特征;谷粒瘟5种病害等级光谱特征和穗茎瘟4种病害等级光谱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得出的结论是,不同情况的植株都有各自的近红外光谱波段,这一结论为将来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实现寒地水稻稻瘟病的实时检测奠定先期基础。  相似文献   

15.
杂交粳稻辽16优06具有株型理想、穗粒优势明显、米质优良、稻瘟病抗性高、生态适应性广等特点。介绍辽16优06的亲本特征特性,总结其制种高产配套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大面积种植及获得高产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对水稻常用病害的防治效果及作业效率,以3WX-2000HS型自走式喷杆喷雾机为例,采用对比试验的方法,调查其防治稻瘟病、穗颈瘟、纹枯病的效果及水稻的产量。试验结果表明,丰茂3WX-2000HS型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的施药效果较好,虽然对水稻苗有一定压损,但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水稻覆膜灌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大田试验,与浅湿灌溉(CK1)和浅水灌溉(CK2)相比较研究了覆膜灌溉对水稻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灌溉条件下稻田空气相对湿度低于CK1和CK2,气温和地温高于CK1和CK2,其中地温的增温幅度在返青期最大,随着水稻叶面积的增加逐渐减少,在所观测的深度范围内(15cm)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大。覆膜灌溉较CK1、CK2生育进程加快,生育期提前和缩短。抽穗开花期水稻的抵抗力差,若遇低温高湿情况易感染稻瘟病,由于覆膜区水稻抽穗早避免了低温天气,加上覆膜还可以提高空气温度、降低空气湿度,使覆膜区水稻的受病害程度明显降低。覆膜水稻的生长量大(分蘖数、每穗总粒数和千粒重高),其无效分蘖数也较高,因此,建议覆膜水稻要适当稀植以增加成穗率,同时降低成本。覆膜水稻产量较CK1高2.6%,较CK2高5.7%;经济效益较CK1高1.1%,较CK2高6.2%;灌溉水生产率为1.56kg/m3,比CK1高38%,比CK2高95%。  相似文献   

18.
水稻工厂化育秧生产过程中的入苗和出苗作业环节存在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的问题。介绍辽宁省目前常用的秧苗搬运机械,阐述水稻秧苗搬运机械的发展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辽宁省水稻秧苗搬运机械化的实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验证水溶有机肥促进水稻早熟的作用,减轻不利天气对水稻产量的影响,采用对比试验的方法,从水稻生育期、病害发生、茎蘖动态、产量性状和经济效益等方面,分析水溶有机肥对水稻生产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水溶有机肥能使水稻成熟期提早2 d,增强植株抗逆性,增产增效。  相似文献   

20.
1971─2012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洪涝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区性防涝排涝部署提供依据。【方法】基于1971─2012年长江中下游地区426个气象站点逐日降水资料,通过分析洪涝发生频率、洪涝强度和洪涝发生站次比,研究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年度洪涝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和覆盖水稻关键生育期洪涝灾害时空演变特征。【结果】研究区中度、重度洪涝发生频率所占比最大,中度洪涝发生频率主要集中在湖北、湖南、江西、浙江;重度洪涝发生频率集中在湖南、江西、浙江;特涝发生频率集中在安徽北部与江苏。同时,1971─2012年间研究区域洪涝发生影响范围总体年际尺度变化不明显,洪涝强度20世纪90年代最强,但整体有降低趋势。从研究区水稻物候期来看,影响范围最广强度最大集中发生在7─8月,早稻与一季稻分别处于灌浆成熟期与拔节孕穗期。【结论】在研究区域加强农业气象监测密度,重点可在研究区内(安徽北部、江苏、湖南、江西、浙江)早稻进入灌浆期与一季稻拔节孕穗期前期进行水利设施建设,依靠研究区地势特点与农田生态自身环境稳定性,预防和排除水稻洪涝灾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