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为了明确于1999年在江西省宜黄县发现的"宜黄野生稻"的植物分类学地位。【方法】对"宜黄野生稻"的植物学特征进行了分属、分种检索,同时利用扫描电镜对其外稃乳突结构与普通野生稻(O.rufipogon)、药用野生稻(O.officinalis)、疣粒野生稻(O.meyeriana)和颗粒野生稻(O.granulata)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分属检索结果表明,"宜黄野生稻"不属稻属(Oryza L.)、水禾属(Hygroryza Nees)和山涧草属(Chikusichloa Koidz.),而属假稻属(Leersia Soland.Ex Swartz.)植物;分种检索结果表明,"宜黄野生稻"不是李氏禾(L. hexandra Swartz.)和假稻(L.japonica (Makino) Honda),也不同于蓉草(L.oryzoides (L.) Swartz.),而是秕壳草(L. sayanuka Ohwi)。外稃乳突结构的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宜黄野生稻"的外稃乳突结构不同于中国现存的3种野生稻和颗粒野生稻,乳突结构属嵌硅双峰乳突类,与假稻属的细线粒野稻(L. tisseranti)相似,这为上述植物学分类检索结果提供了辅证。【结论】"宜黄野生稻"并非稻属野生稻种植物,其植物分类学地位应是假稻属的秕壳草。  相似文献   

2.
对稻属的合理分类和种间关系的澄清不仅对稻属遗传资源的高效利用至关重要,而且也与稻属资源的合理保护密切相关。故本文概述了稻属植物的分类、基因组型及基因组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杂草稻是严重影响水稻生产的一类稻属植物,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笔者简要综述了杂草稻的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以及危害特点等。  相似文献   

4.
金合欢属植物资源在我国亚热带的引种潜力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概述金合欢属植物资源及其分类演变历史 .依据 Vassal的分类系统 ,对散载于文献中的1 2 0种常见金合欢植物进行了归类并对其中文名称进行了整理 .根据金合欢植物的生态特性和潜在价值 ,提出了适宜引种的材用金合欢植物 45种 ,防护林植物 30种 ,耐盐碱植物 1 7种以及能在瘠薄土壤上良好生长的植物 5 3种 .最后提出了澳大利亚金合欢植物在我国亚热带地区典型生态环境中的引种策略  相似文献   

5.
稻属植物种在广州自然条件下的光周期反应和分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试验于1986年,在广州华南农业大学农场自然条件下进行,主要结果如下:1.稻属植物20个光周期反应,可分为:钝感型、敏感型和极敏感型。亚洲稻和非洲稻属于敏感型。2.依光周期反应、谷粒长、谷粒长/宽和护颖长度,稻属20个种可分成4个系,即栽培系、小粒野稻系、长粒野稻系和长护颖野稻系。  相似文献   

6.
黑稻的黑糙米所含有的氨基酸、维生素、矿质元素比普通稻米高得多,而且还含有硒及黄酮类生理活性物质,开发利用黑稻米,对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但黑稻一般属常规稻,比杂交稻产量低,为了提高黑稻亩产量,我们进行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黑稻品种增产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达到投资小收益大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稻属植物分类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稻属(OryzaL.)植物的种类组成、小穗的形态名词和分类研究的历史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河南省新记录的种子植物有1个新记录科(沟繁缕科)、4个新记录属(田繁缕属、脐草属、耳草属、稻搓菜属)、18个新记录种、2个新记录变种。文中引证的标本,全部收藏在河南农业大学植物杜本室(HNAC)。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书中的稆生稻和江苏连云港稆稻是否野生稻质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古书中记载的野生稻除部分为栽培稻自生误记外,一般均非稻属(Oryza L.)植物,而是稗属(Echinochloa L.)和菰属(Zizania L.)等禾本科植物。特别是菰属中的野茭白米,中外都有称为野生稻米的。江苏连云港(禾鲁)稻的特征特性与地方品种有很多相似处,似与地方品种相互杂交分离的后代。由于古书中所载野生稻与江苏连云港稻都不是现今科学鉴定的野生稻类型,因此有些学者以此为据论证长江中下游为粳稻起源地,似亦不可能成立。  相似文献   

10.
1杂草稻的识别杂草稻是禾本科稻属植物,既具有栽培稻的某些特性,又具有野生特性,能够在稻田自然繁殖和延续后代,与栽培稻竞争光、水分和营养,其危害性如同杂草,故被称为杂草稻。秆直立,丛生,高约1m,多数高于栽培稻。分蘖紧凑型或散生型。叶鞘下者长于节间,无毛;叶舌膜质而稍硬,披针形,长8~25mm,基部两侧下  相似文献   

11.
枣和酸枣的分类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对长期争议的枣和酸枣的分类地位、学名及其次级划分进行了研究。通过形态、解剖和生境习性比较,数量性状的统计分析,DNA多态性检测及有关分类学资料考证,认为二者存在多方面显著差异,宜处理为两个独立种。在枣的16个曾用名中ZiziphusjujubaMill.是唯一合法可用的;而酸枣做为独立种其5个曾用名均不合法,鉴于其与枣近缘且果肉大多偏酸,给予了新名Z.acidojujubaC.Y.ChengetM.J.Liu。另据全国范围的实地考察及文献和标本考证,认为长期来被列为枣一变种的无刺枣Z.jujuhaMill.var.inermisRehd.不能成立,应予以归并;同时在酸枣和枣下确立了5个新变型和3个新等级。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天牛名录厘定与汇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天牛的中文名亚种不带种名、种名不带属名的问题进行了修订,统一了中国天牛的中文名,在原有2617种的基础上增加了891种,汇总的中国天牛名录已达3508种.  相似文献   

13.
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就农业科技翻译的规律性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本文針对词典中无从查获的词語,提出明确、簡煉、科学地进行定名的途径,举出一些实例供讀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高山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512-21513
通过列举中文科技期刊中物种名称的常见编排格式,结合物种拉丁学名的用法规范问题,分析得出:中文科技期刊物种首次出现时,物种名后应附加拉丁学名;物种名附加拉丁学名时应加括号,括号一般采用圆括号"()";括号套用时可采用六角括号"〔〕"与圆括号"()"配合使用,不使用方括号"[]"。同时针对拉丁学名附加括号时的表达规范问题,如括号的位置、括号内的正体表示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记述了57种海棠害虫的汉名、学名、标本采集期及在浙江省的分布。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记述了57种海棠害虫的汉名、学名、标本采集期及在浙江省的分布  相似文献   

17.
我国热带地区藤黄科植物的民族植物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热带地区藤黄科(Clusiaceae)植物进行民族植物学调查,了解该科植物的民族植物学传统知识、用途以及资源利用现状,为藤黄科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依据。运用文献研究、实地调查和在关键民族地区进行植物调查等方法,主要记录藤黄科植物的采集地和藤黄科植物的中文名、拉丁名,以及藤黄科植物在原著居民中的当地名和传统用途。对我国热带不同民族地区的藤黄科植物进行整理分类,并对其传统用途进行归纳,使藤黄科植物在少数民族中的食用、药用价值推广开来,推动我国热带民族地区藤黄科植物资源更深层次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传承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知识。  相似文献   

18.
玉米病害和病原名称整理及其汉译名称规范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已报道的玉米病害进行整理,提出规范玉米病害和病原汉译名称的建议。经过对“Compendium of Corn Diseases”(第4版,2016)、“Maize Diseases”(1988)、“Field Crop Diseases”(1999)、“中国玉米病虫草害图鉴”(2018)等书籍、美国植物病理学会网站信息(APSnet 2019)及近年发表的玉米病害研究文章的整理,获得由真菌、卵菌、细菌、病毒和线虫引致的玉米病害185种,致病生物380种/次。许多玉米病害的英文名称与其致病病原的物种名称相关,而随着科学认识和鉴定技术的进步,研究报道已有62个玉米致病生物物种的分类地位发生了改变,其中许多归入与旧有名称不同的属中,因而导致一些玉米病害英文名称已无法对应其致病物种新种名,极易引起认知上的混乱和应用中的不便。因此,为促进未来玉米病害国际信息交流的通用性、科学性和规范性,本文作者对27种玉米病害的英文名称提出了修改建议。经重新整理后,确定玉米侵染性病害185种,包括真菌/卵菌病害123种、细菌病害20种、病毒病害26种、线虫病害16种。185种病害涉及致病生物286个种/亚种/变种/致病型,其中真菌147种、卵菌34种、细菌20种及螺原体/植原体3种、病毒38种、线虫44种。关于玉米病害名称的汉译,以尊重历史名称和重要玉米病害著作中的名称为基础,兼顾应用中形成并广泛采用的名称,并以病原及症状特征为重要依据确定新名称,形成较为科学与合理的185种玉米病害的汉译名称,包括新确定汉译名称的96种病害。对于玉米致病生物的汉译名称,则以真菌、细菌、病毒、线虫的病原学专著、《中国真菌志》及重要文章中的名称为主,对无汉译名称的病原采用以病原属名及种加词的拉丁词源(病毒为英文)本意作为基础形成新汉译名称。规范玉米病害的英文名称和确认病原目前的分类地位,有利于在国际上进行玉米病害研究的科学交流,促进玉米病害的深入研究;而玉米病害及病原中文名称的确定,既可以规范国内对玉米病害和病原的称谓,防止对玉米病害英文名称的随意汉译,也可为玉米病害研究与教学提供一个参照目录,避免在科学研究交流及生产应用中对玉米病害和病原中文名称出现多种歧义以及出现病害与病原对应错误的状况。  相似文献   

19.
吴连花  徐文芬  何顺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325-14326,14328
[目的]通过资源调查,查阅资料,订正了中国木通科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地理分布及拉丁学名,以进一步开发利用该科植物资源。[方法]对现有资料记载的木通科药用植物的种名、拉丁学名、地理分布进行考订。[结果]发现部分木通科药用植物的种名、拉丁学名及地理分布有误。[结论]确认中国木通科药用植物资源19种。  相似文献   

20.
新疆林果害螨名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出口水果果园害螨调查结果并查阅相关资料,把截止2005年底已定名的新疆林果害螨整理并列成名录,分别隶属于6科、25属、57种.首次综合报道了新疆已知的林果害螨种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