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花卉市场常听到顾客对花商说“我要艺术插花”,许多花店店员也常把“艺术插花”挂在嘴边。什么是“艺术插花”呢?2001年新版的《新华词典》中对“艺术”的解释是这样的:“通过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形象地反映人们现实生活的精神世界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从这一阐述中,可以看到插花不论是哪一种类或派别都可以称为“艺术插花”,因为插花正是以花的美来反映人们精神世界中对美的追求,插花本身就是艺术活动,插花活动所创造的作品并没有“艺术的”与“非艺术的”之分。  相似文献   

2.
褚兰石盆景     
褚兰石产于江苏与安徽交界的褚兰镇,故名。该石属水层岩地质结构,颜色一般为青、黄相间,形态自然,或方或圆;具有纹理清晰自然、色调变化有致、石质坚硬细腻等特点,很适合用来表现自然界的山山水水,是制作水石盆景的较好石料。一般我们习惯将褚兰石较平正的面称“大面”,把带有层次的面称“侧面”。作品《峡江行》(如照片)就以褚兰石的侧面作主要观赏面,其自然的纹理正似  相似文献   

3.
许多盆景理论书上说,创作盆景必须做到“立意在先”。意思是在动手制作之前,先打腹稿,进行艺术构思,确定表现什么主题。只有这样,才能在制作时做到有的放矢,避免盲目性;不仅有画意,还有诗情、意境。  相似文献   

4.
凡是艺术都有它们的共性,然而每类艺术又都有其独有的特点。唐代画家张彦远曾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根艺就是以外师造化为依托,在自然造化的基础上“中得心源”的一门独立艺术。李润的根艺作品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就拿他的作品《大  相似文献   

5.
本刊今年第四期《作品鉴赏》栏目中选登了几幅盆景照图之后,陆续做到不少读者的来稿来函,对所刊作品既有肯定性的意见,也有具体的修改建议。现选发一部份,供研讨参考。我们一贯认为:虚心倾听多方面的意见,汲取有益的建议,互相切磋,反复琢磨,不断锤炼,是提高盆景枝艺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促使盆艺工作者进步的动力。我们欢迎大家本着“双百”方针,对本刊发表的所有盆景作品,都可“评头品足、“说三道四”;这样做,必将有利于我国盆景艺术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几根线条,一块怪石,一根枯木断根,那丰富多变的自然形态,启迪了人们的多少联想!根的艺术就是开发和利用自然美来美化世界,作者在这个世界里寻找、捕捉、诱发人们的想象能力,并根据它们的原始形态、造型、加工雕琢,形成一种特殊的艺术。正因为根的雕琢艺术来源于自然,并且要求高度恰当地反映自然,因此在创作中就要做到“恰到好处”,才能发挥它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7.
关于什么是“盆景艺术”,我同意《中国盆景艺术》一书(85年版)的见解:“盆景艺术是以树木、山石等素材经过艺术处理和精心培养,在盆中集中地再现自然神貌的艺术品。”在这个定义中,既以制作的材料、加工方法区别于其它(如雕塑、绘画等)造型艺术,又以掺有人的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在《中国花卉盆景》和《花木盆景》中,不时有一些有关“文人树”的文章和所谓“文人树盆景”作品出现。应该说是中国盆景艺术创新中出现的大喜事,或者说是中国盆景文化自然进化的必然。  相似文献   

9.
制作根雕,必须善于利用树根具有的独特之处,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八个方面: 根形——这是雕造树根的基本点。如果树根的整体或某部象一只“卧虎”,或象一只展翅的“雄鹰”,就应从“根”字上着眼去雕造,做到象什么形象,就造什么形象,但必须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0.
“继承传统,开拓创新,创立既有民族风格,又有时代精神的盆景艺艺术。”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对《盆景世界》的几点希望盆景是艺术和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无艺术性便没有欣赏价值可言。但离开了精细高超的创作技术,也不可能达到赏心悦目的艺术效果。山野间生长着一棵古朴雅美的树桩,移之于盆欲使其成活尚难做到,又何能构成艺术佳品?近年郊区大兴土木,一座座山头被推平,其间会偶尔发现可用来制作盆景的珍贵树桩(我所见到的直径十厘米以上的构骨不下十余棵),苦于不知它们的生理特性和加工制作技艺,只  相似文献   

11.
读《种子通讯》1985年3期发表的中国种子协会经营管理学组第六次学术讨论会纪要很有启发。不仅做到了“百花齐放,”而且还做到了“百家争鸣”,可喜、可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各省的种子协会象雨后春笋般地诞生了许多。这是党重视学术活动的必然趋势。学术讨论应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很多协会也本着这个原则进行了学术活动,在百花齐放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2.
“盆景是一门艺术”这一立论,已得到艺术领域内外绝大多数人的共识。但是,为何在此又旧话重提呢?原因是拜读了朱贞佳同道《论盆景艺术的唯美主义》一文(见《中国花卉盆景》一九九三年第三期,下文简称《论》文),不得不有感而发。一、盆景艺术作为艺术是意识形态的一部分盆景是艺术。艺术作为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它和政治有着必然的密切的联系。在一定世界观指导下进行艺术  相似文献   

13.
盆景艺术变化无穷。怎样能使盆景的艺术境地更高、更美呢?这是盆景爱好者们共同关心的重要课题。我国第一部造园专书《园冶》中就叠假山论说道:“有真斯有假,胡不假真山形”。“虽有人作,宛自天开。”这里虽然是为园林叠假山而论,但对我们制作盆景也同样适  相似文献   

14.
《根艺特辑》以她独特的风姿破土而出,成为“艺林”中别具一格的新葩,这是广大根艺爱好者辛勤培育的结果,令人可喜可贺。遗憾的是:这朵“艺林之花”至今没有一个确切的命名,人们欣赏时众说纷纭,赞叹不一:“根形艺术”、“树根造型”、“根雕”、“根艺” (树根造型艺术的简称)等等。  相似文献   

15.
尤无曲先生现年91岁,系我国的老国画家,盆景艺术造诣也很深,一生淡泊名利。今年3月在南通举办国画盆景艺术展,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中华文化画报》、《江苏画刊》、《东方美术》等均做了详细报道。许多媒体认为:“国画与盆景艺术相结合也是发展方向。”尤无曲的盆景几乎全部是亲手育苗、培植、造型的,对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美国版《新民晚报》叶尤无曲先生的艺术评论是:“画品人品皆称上品,绘事园事堪为大师。”  相似文献   

16.
《闲情记趣》,清代沈复所作。沈复,江苏苏州人,著有《浮生六记》一书,系作者的自传体文字。《闲情记趣》即为“六记”之一。沈复一生非常喜爱花卉盆景艺术,由于在文化艺术方面具有较高造诣,他特别注重追求造景、赏艺活动的高层境界,并适时记叙下来,因而留下了一些颇有价值的篇章。《闲情记趣》就是这样一篇以记述作者有关花卉盆景创作、欣赏等活动为主的文字。在这本书中,他于插花之道有着特别的偏好。不仅讲述了一些方法,而且表达了自己的美学观点。所述皆极平常的一些材料,但却能达到“精微韶秀而又明莹自然”的艺术效果,颇有可观览之处。一、瓶花插花首先,关于花数、配色和用瓶皆应有所讲究。每瓶之中,花朵数“宜单不宜双”,花的种类则宜“取  相似文献   

17.
“艺术是科学的艺术”,科学性是首要的,艺术性必须以科学性为基石。根艺的题名也不例外,只有把科学性和艺术性双双把握,有机交融,才能使题名与作品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我们所说的“象与不象”、“似与不似”不正是在追求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吗? 朱兴安先生的《作品与命题的  相似文献   

18.
很早以前就目睹过潘仲连大师的《草书》黑松作品,当时就觉得风姿力骨,清俊洒脱,美意至深。但未深究其魅力所在,如何能给人留下这般深刻印象。时下,读了《潘仲连盆景艺术》一书(以下简称“艺术”),使人眼睛一亮。这是近年来介绍盆景艺术理论与实践且与大师生境行艺相结合、启迪人思,了解大师创作生境与心路,展示盆景创作、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不平凡经历的著作,是一本值得细读玩味的好书。读“艺术”,你就会了解大师的性情与志趣,大师的学识与探索的精神。书中有许多我们要学习、要追求的最真实的东西,做人  相似文献   

19.
瞭望台     
朱副总理夜访根艺家七月六日晚8时许,朱熔基副总理在市委书记、市长罗清泉的陪同下,来到残疾退伍军人、根艺宣传画创作者朱兴安家中。朱副总理对朱兴安创作的《祖国在我心中》(中国地图)、《万里长城永不倒》(长城)、《奔向2000年》、《延安精神》等作品,极为称赞地说:“既有政治意义,又具有艺术性”。还说:“继承民间传统艺术,也要适应国情开拓创新。”(陈宜芳)  相似文献   

20.
盆景为我国独特的传统艺术。人们之所以称之谓“无声的诗”、“立体的画”,缘由盆景在美感上与诗、画存在着内在联系。当今,我国盆景艺术日益兴盛,笔者鉴赏以观代盆最实例和《中国花卉盆景》历年来所发表的艺术作品,仿唐司徒圣表和清黄钺之例,归纳为《盆景二十四品》。但限于艺术修养,谬误之处,幸希博雅正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