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民和县全膜双垄玉米从2008年示范成功到推广至今,累计推广面积15.15万hm~2,2015年推广面积2.67万hm~2,平均产量9000kg/hm~2,增产效果明显,概述了全膜双垄玉米栽培技术规程和产量效益分析,包括基本情况、栽培技术、土壤墒情检测与分析、效益分析等四个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八五二农场于2000年开始探索研究小粒黄豆的栽培技术,根据本地区土质分布,在全场范围的8个管理区进行布点试验、示范,通过几年的努力,进行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综合组装配套新技术,推广应用面积逐年增加,累计种植面积达2.7万hm^2,到目前平均公顷产量约达2250kg,公顷纯效益达2700~3000元,累计效益可达8000万元,因此小粒黄豆种植前景非常广阔,特别在白浆土地上比较效益更好,适宜八五二地区种植和推广。现将小粒黄豆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进行稻田工程化养殖河蟹高产高效试验,结果显示:河蟹平均产量610.05kg/hm2,规格分布范围0.12~0.14kg,平均回捕率64.1%,平均利润2.85万元hm2,投入产出比为12∶.19。由此可知,推广稻田工程化蟹稻综合养殖技术,可实现种植业与养殖业的有机结合,提高稻田水体利用率,增加产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蠡县从2000年开始试验、示范、推广马铃薯一大葱高产高效栽培模式,该模式一年两熟,周期短、见效快、效益好。到2007年累计推广面积已达8000hm^2,马铃薯平均产量37500kg/hm^2,大葱平均产量75000kg/hm^2,每公顷纯收入达到7.5万~10.5万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十分显著。其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5.
向日葵是吕梁市的主要经济作物,在结构调整与市场经济的双重作用下,种植面积呈上升趋势,产量效益稳步发展。常年种植面积60余万亩,占到油料种植总面积的67%,平均单产50千克。为进一步提高向日葵的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2006年根据省站的安排,生产上狠抓优质品种更新,重点突出新型模式的推广,在2005年推广向日葵间作杂豆模式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6.
<正>黑龙江省海伦农场位于小兴安岭南麓、通肯河畔,海拔261m,是世界三大黑土之一的松嫩平原漫岗黑土带。海伦农场总控制面积2.37万hm2,其中耕地1.66万hm2,年平均降水量556.9mm,年平均活动积温2200~2300℃,年平均日照时数2315h,年平均无霜期117d,属第四积温带上限、第三积温带下限,适合大豆、玉米等多种作物生长。近年来,随着玉米新品种德美亚1号的引进和推广,海伦农场的玉米种植面积也随之成倍增加,使玉米成为农场的主栽作物之一,产量和效益也大幅度增加,种植玉米的积极性空前高涨。2010~2013年,玉米主栽品种为德美亚1号,累计推广面积为1.37万hm2,平均公顷产量11250kg,公顷效益7500元。  相似文献   

7.
潘复生 《安徽农业科学》2014,(25):8547-8548,8551
从茬口安排、产量及效益分析、芡实栽培技术要点和水芹栽培技术要点4个方面,探讨露地特色蔬菜苏芡-水芹优质高效接茬新技术。其规模化生产平均效益可达22.5万元/hm2以上,比传统芡实栽培增加纯效益7.5万~15.0万元/hm2,市场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8.
甘蓝具有适应性广、产量高、耐贮运、效益好等特点,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华池县年种植面积600hm^2,平均产量4.5万kg/hm^2。麦收后复种甘蓝较春甘蓝产量高,且稳产、耐贮藏,对调节淡季蔬菜供应,平抑蔬菜价格,增加市场蔬菜品种具有重要的作用。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小西瓜品种"超越梦想",具有口感好、商品性佳、坐果率高、皮韧不易裂等特点,3年来在北京示范推广50hm2,春大棚平均产量3.92万kg/hm2,效益14.80万元,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0.
《河北农业》2011,(5):46-47
近年来,遵化市果树面积迅速增加,水果生产效益下滑,果农生产积极性受挫。2006年开始,遵化市团瓢庄乡任庄子、米庄子等山区村的果农探索果树与当地特产绕坡香黄瓜套种栽培技术。利用果树枝叶遮荫将采摘季节由秋季提前到夏季,果园水果产量虽有小幅降低,但大大提高了黄瓜产量,同时提高了肥料及防治药剂的利用率,2008年开始在全市部分果园示范推广,2010年全市推广面积1.0l万亩,平均亩效益比果树单独栽培提高4988.3元,为遵化市高效农业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地膜马铃薯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膜马铃薯效益高,平均产量29.37t/hm^2,收入达3~4.5万元/hm^2。从起垄夹肥、播前选种、适期播种、覆盖地膜、合理间套作、适时化控、防病治虫、及时收获等方面介绍了地膜马铃薯的栽培技术,以期促进地膜马铃薯的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单位面积的产出效益,2003—2005年三明市在海拔300—500m耕作区,示范推广稻(烟草)-稻-莴苣、辣椒-稻-莴苣、早稻-再生稻-莴苣、菜(西瓜)-稻-莴苣等一年3熟多种高产高效栽培模式。3年共示范推广1万hm^2以上,其中示范片1000hm^2,一般田块早稻产量400kg/667m^2、晚稻产量500kg/667m^2,全年稻谷产量900kg/667m^2;  相似文献   

13.
向日葵是吕梁市的主要经济作物,在结构调整与市场经济的双重作用下,种植面积呈上升趋势,产量效益稳步发展。常年种植面积60余万亩,占到油料种植总面积的67%,平均单产50千克。为进一步提高向日葵的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2006年根据省站的安排,生产上狠抓优质品种更新,重点突出新型模式的推广,在2005年推广向日葵间作杂豆模式的基础上,继续扩大到3.5万亩,平均亩产向日葵60千克,杂豆70千克。较一般单作亩增纯收入218元(单作每亩投人72元,间作亩投入120元,不包括投工。每千克葵花按2.8元、杂豆按3-4元计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单位面积田间种植的经济效益,充分利用现有的耕地和光、热、气、水、温资源,增加优质农产品的产量,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近几年来。松溪县采取“马铃薯-西瓜-菜”栽培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并取得了较好的效益。2006年种植面积达110公顷,平均亩产马铃薯1530公斤。西瓜2580公斤,菜1500公斤,合计农产品总量5600公斤,总产值达5600元。这种栽培模式效益较高,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水稻优化栽培生育调控技术与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石桥市石佛乡现有水田面积4.65万亩,推广水稻优化栽培生育调控技术面积3.64万亩,占全乡水田种植面积78.3%。推广水稻优化栽培技术平均亩产655.6公斤,比推广前3年平均亩增产68.1公斤(增产11.6%),总产增加247.88万公斤,产值增加198.3万元;亩节支14.00元,总节支50.96万元;净增总效益249.26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生产效果及经济  相似文献   

16.
为增加种植效益,充分利用土地、气候等资源,研究推广玉米冬瓜套种技术。具体讲述了茬口安排、品种选择、套种模式和配套管理技术,最后对套种模式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做了分析。该项技术的推广,对于当前家庭农场主或种粮大户应对玉米价格低迷,增加种植效益,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意杨造林采伐期短、成本低、效益较高,大力发展意杨生产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的好途径。2003-2004年我们承担了市科技项目“意杨速生丰产栽培技术”的示范与推广,经两年努力,栽植面积达11000亩。通过采取精栽细管,开展技术承包,彻底改变过去意杨栽植成活率低的现象,造林成活率达90%以上,栽植第二年树木年胸径平均生长量5.2cm,最大生长量7.2cm。  相似文献   

18.
2012年长水河农场加大新技术推广力度,推广优质、高产、高效新品种进程,加快新品种、新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加快推广应用德美亚系列高产优质品种,完善德美亚配套高产栽培技术;通过高产示范区与辐射示范区转化方式以技术为核心,增加职工经济效益.2012年长水河农场种植玉米1.67万hm2,其中种植德美亚1号1.54万hm2,德美亚2号品种0.13万hm2.玉米德美亚1号平均公顷产量11010kg,公顷效益在9600元以上,实施效果显著,带动辐射性强.  相似文献   

19.
《福建农业科技》2009,(4):89-89
“十一五”以来,经农业部确认的超级稻品种推广面积逐年增加,2008年全国超级稻品种推广面积556.13万hm^2,占全国水稻面积的19.2%,较2005年增加300·33万hm^2。其中,东北三省推广超级稻97.47万hm^2,占该区水稻种植面积的25.3%。同时,超级稻示范推广增产增效明显,2008年,农业部确认的61个超级稻品种示范推广项目区平均每667 m^2产量583.3 kg。  相似文献   

20.
三樱椒又名朝天椒,20世纪70年代从日本引进我国,其株型紧凑,果实簇生,质细肉厚,辣味极浓,维生素含量居蔬菜之冠,具有产量高、效益好的特点。近年来,通过在长冶市黄牛蹄、辛安泉、微子镇、合室、翟店6个乡镇不断试验示范,达到了平均亩产250-300公斤、亩收入1330元的效益,并经大面积示范推广,真正达到了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