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免套袋苹果园中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sasakii Matsumura)成虫发生动态,探讨双酰胺类杀虫剂对桃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方法】2017—2018年,在山东威海文登区免套袋栽培苹果园中,采用性诱剂诱捕器对桃小食心虫的种群动态进行系统监测。2018年系统调查桃小食心虫的蛀果率和脱果率,以高效氯氰菊酯为对照,研究了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虫酰胺和四唑虫酰胺对桃小食心虫的田间防效。【结果】桃小食心虫在威海一年发生2代,越冬代高峰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第一代高峰期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幼虫蛀果高峰期在7月,最高蛀果率为44.4%,幼虫脱果高峰期在8月,最高脱果率为26.4%。氯虫苯甲酰胺50 mg·kg~(-1)、溴氰虫酰胺30 mg·kg~(-1)和四唑虫酰胺40 mg·kg~(-1)对桃小食心虫的幼虫蛀果防治效果低于高效氯氰菊酯22.5 mg·kg~(-1),但幼虫脱果防治效果与高效氯氰菊酯相近。【结论】在免套袋栽培苹果园中,可轮换使用双酰胺类杀虫剂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以保证对桃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桃小食心虫是我县的主要蛀果害虫,1981年前由于防治不适时,全县许多果园的虫果率在30~50%左右,有的国片高达70~80%。自1981年开始应用性激素监测防治,效果很好。1984年果树包产到户后,村村户户都应用性激  相似文献   

3.
辽西北地区桃小食心虫发生普遍,且危害严重.连续4年对彰武镇部分果园的调查结果表明,'苹果梨'桃小食心虫蛀果率平均高达20%,最高为60%.为了摸清桃小食心虫在本地区的发生规律,彰武镇果树站于2005、2006年在建华果园对桃小食心虫幼虫出土期和成虫发生期进行测报,并于2006、2007年有针对性地进行了防治,虫果率控制在3%以下,'苹果梨'价格由治理前的0.40元/kg,提高到2.00元/kg,提高4倍.……  相似文献   

4.
防治苹果园桃小食心虫的几点体会桃小食心虫的防治比较困难。近几年,由于雨水频繁,防治不力,其危害程度加重和范围扩大。据调查,我场90%的果园有桃小发生,其中5%的果园虫果率为20%,个别园段达50%以上,弃管园则高达100%,果品完全失去商品价值。实践...  相似文献   

5.
根据桃小食心虫越冬人上规律,1988年我们在黄军营苹果园,于采果后结合施基肥,将距树干1.5m范围内深10cm的表土全部铲起,掺入碳酸氢铵后,再埋人80cm深的施肥沟底部。1989年在未对桃小进行防治的情况下,到8月20日调查,虫果率仅1.5%;而曹满城园片里喷药4次,8月17日调查虫果率仍达30%~53%。黄军营果园1989年由于采果延误未进行深埋表土,到1990年6月发现桃小为害时,在树盘下喷施300倍辛硫磷乳剂,喷后立即浅锄并覆盖20cm厚麦秸遮光保湿(以提高防治效果),虽然防治已晚,但到8月23日调查,虫果率仅为5%~7%;而曹满城园片虽树上喷药5次,虫果率仍达23%…  相似文献   

6.
<正>1樱桃害虫无公害防治技术1.1梨小食心虫1.1.1剪除虫梢、虫果及时剪除刚出现萎蔫但尚未枯萎的新梢和虫果,剪除的新梢、虫果带出果园深埋或烧毁。1.1.2灭除越冬虫源冬季翻耕树盘,破坏梨小食心虫幼虫的越冬场所,减少越冬基数。1.1.3诱杀成虫4-9月果园内放置糖醋液盆诱杀成虫,悬挂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诱杀雄成虫。1.1.4药剂防治据测报,在梨小食心虫成虫高峰过后4~8d喷药防治。药剂可用25%灭幼脲3号悬浮剂  相似文献   

7.
桃小食心虫是果树主要的蛀果害虫和防治对象。近年来,部分果园出现桃小食心虫回升现象,虫口密度上升,为害程度加重。据调查,我镇45个村,有12个村果园桃小食心虫为害呈上升趋势,平均达3.6%以上,个别村队如孙家村南果园虫果率高达5.1%,金帅重发园  相似文献   

8.
乐斯本地面防治苹果桃小食心虫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宁省普兰店市是辽南著名苹果产区,有苹果树2万hm2,年产量约45万t.20世纪90年代后期之前,由于对桃小食心虫防治方法得当,所以桃小食心长期未对苹果造成危害.近几年由于天气连续干旱,桃小食心虫出土期很不整齐,加上忽视树下防治,受市场经济冲击,果价低,卖果难,果农管树积极性不高,导致这几年桃小食心虫大发生,全市桃小食心虫的虫果率1999年为10%~15%、2000年为15%~20%,有的果园虫果率高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9.
赵艳华 《北方园艺》1996,(1):W003-W004
利用桃小性诱剂对桃小食心虫雌虫诱捕进行虫情测报,桃小食心虫成虫在牡丹江地区发生期长达72~77天,成虫发生期有明显的三次高峰,以最早诱蛾日和成虫发生高峰期为指标,防治关键时期,以每次高峰期后6~10天内是树上打药防治适期。  相似文献   

10.
近两年笔者调查发现 ,云南干热区域 (蒙自县、宜良县、建水县、开远市和元谋县 ) 90 %枣园虫害猖獗。其中尤以桃小食心虫为害最重 ,远远超过枣尺蠖和枣粘虫。据 1998年 8月份对元谋县新华乡近12 0hm2 糠皮小枣园抽样调查 ,虫果率达 4 2 % ,最高单株虫果率达 76% ,严重者绝收。同时 ,在元谋县新华乡开展了枣树桃小食心虫虫情测报和防治试验 ,并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使虫果率降到 3%以下。1 生活习性 该虫在云南干热区域一年发生 1代。每年以老熟桃红色幼虫在树盘内做扁圆形冬茧越冬。翌年在雨季刚来临时 ( 5月下旬至 6月上旬 )出土。出…  相似文献   

11.
崂山县夏庄公社,1970年桃小突然猖獗,苹果虫 果率达30%以上,个别果园虫果率高达80%。在公社党委领导下,广大贫下中农和技术人员,认真总结经验教训,1971年抓紧了虫情测报和综合防治,当年虫果率压低到6-7%,防治较好的安乐大队,虫果率仅为2%。 在消灭桃小食心虫的过程中,我们主要抓了以下三个环节。 一是冬春树盘培(或换)土,压死越冬幼虫。据观察,在云头崮山地梯田果园,桃小越冬茧主要分布在树干周围直径30-50厘米、深3-15厘米(尤以3-7厘米为多)的地方过冬。因此,在树冠下,围树干直径50厘米、培土厚20-30厘米,可以压死出土幼虫;在丹山平地果园,…  相似文献   

12.
梨小食心虫在肥桃上的发生习性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梨小食心虫在我场主要是为害肥桃,为害严重的年份虫果率达80%以上。两年来,我们通过预测预报,抓住关键时期打药,并结合人工防治,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使虫果率降低到10%以下。 一、梨小食心虫在肥桃 上的发生情况 我们对梨小食心虫的生活习性,主要是用糖醋液诱蛾法来了解成虫发生盛期及卵期,并结合经常的田间观察了解幼虫、蛹的活动情况。据1972—1973两年的观测结果,梨小食心虫在我场一年发生五代。以第五代幼虫越冬,也有一部分以第四代幼虫越冬。 1.越冬代幼虫子三月中旬开始化蛹。四月初,在肥桃始花期,开始羽化;到四月中、四月底(或四月…  相似文献   

13.
枣桃小食心虫测报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桃小食心虫是邹城市枣区的重要害虫 ,据1 998年定树系统调查 ,不防治的枣园平均虫果率为 46.4%~ 61 .9% ,造成减产 44 .1 %~5 3%。我们于 1 997~ 1 999年进行了应用性诱剂测报大枣的桃小食心虫发生期及利用性诱剂结合化学农药防治桃小食心虫的研究 ,效果十分显著。1 枣桃小食心虫测报技术  选择枣主产区重点村灰城、宝泉、张沟 3个村 ,每个村设 3个点 ,点与点相距 5 0 m,每点设 1个诱捕器 ,诱捕器用钙塑箱作成三角盒 ,盒内下壁涂上昆虫胶 ,中间用铁线系桃小诱芯 ,距涂胶壁约 1 .5 cm,于 6月下旬开始投放 ,1个月更换 1次诱芯 ,一般到 8…  相似文献   

14.
桃小食心虫又名桃蛀果蛾,是北方水果产区最普遍、最严重的害虫之一,在陕西苹果产区一年发生1或2代。由于桃小食心虫越冬代幼虫出土与降雨量关系密切,果农很难掌握防治适期,多年来,大部分果园防治效果不理想,苹果产量损失严重。2007--2008年,凤翔县植保站利用桃小食心虫性诱剂开展监测预报.指导果农进行桃小食心虫的防治.解决了防治适期不好掌握的难题,提高了防效。  相似文献   

15.
2010 ~2013年,利用梨小食心虫性息素迷向发散器(迷向管)对桃园梨小食心虫进行了防治.结果表明,迷向管对梨小食心虫雄成虫业避作用明显,能有效地阻止其与雌虫交尾、繁殖后代,降低桃虫果率和虫梢率,提高果品质量.  相似文献   

16.
枣园应用性诱剂防治桃小食心虫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2004年在辽宁省凌源市枣园进行了性诱剂诱杀桃小食心虫和喷施菊酯类农药灭杀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7~8月份2次放置性诱芯的枣虫果率为0.19%~0.3%,年喷施5~6次农药的枣虫果率为10%~14.8%;使用性诱剂对害虫天敌无伤害,不污染环境,防治费用减少近60%。简介了性诱剂防治桃小食心虫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陇东枣园桃小食心虫发生危害现状及无公害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介绍了陇东枣产区桃小食心虫的危害症状及特点、发生规律及习性和危害程度等。3年调查研究和田间观察结果表明,陇东枣产区均有桃小食心虫发生,主要以第1代幼虫为害,危害程度因枣园地形、管理水平、树龄不同而差异较大,川水地枣园危害重,虫果率为41.30%~45.00%,旱原地枣园危害轻,虫果率为5.80%~12.00%;管理粗放的枣园危害重,虫果率为33.00%~45.00%,管理较好的枣园危害轻,虫果率为8.00%~11.00%;老枣园危害严重,虫果率为45.00%~59.00%,新枣园危害轻,虫果率为7.00%~11.00%。针对桃小食心虫的危害情况,总结提出无公害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8.
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sasakii Matsumura)属鳞翅目(Lepidoptera)蛀果蛾科(Carposinidae),又称桃蛀果蛾,简称“桃小”,是我国北方果树生产中发生面积最大、危害最严重的食心虫类害虫[1]。当地属天水“花牛”苹果产区,苹果生产在当地占主要地位,桃小食心虫防治是果园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如果防治不当虫果率可达75%以上[2]。本文以果园实际生产管理的经验为基础,结合相关报道,并通过对桃小食心虫常规防治技术的分析,探索有效、简便、易行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9.
桃小食心虫是果树上的主要蛀果害虫,多年来基本上消灭了为害,但少数虫量,仍需常年喷药防治,否则易造成再次为害成灾。在防治上利用性激素做测报的手段是一个成功的经验,但能否把性激素做为一个防治措施应用生产,尚未见报道。为此;1989年在抚宁县茶棚乡小所庄做了初步探讨。该村基本上消灭了该虫的为害,在好果率90%的基础上,每年喷药防治两次,旨在虫口密度极低的基础上用性激素诱杀雄成虫,减少有效卵的数量,从而代替化防措施为目的,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河里英家乡青山村果园地形复杂,桃小食心虫历年发生较重,以往虽然每年喷对硫磷制剂3-4次,但是防治效果仍不理想。1985年春季,我们试用地膜覆盖防治桃小食心虫,具体做法是:5月上旬先将树盘平整耙细,地面喷一遍300倍40%的 甲级乙柳磷药剂,然后把割好的地膜覆盖 在树盘上,四周及缝穴处用土压实(以防出土幼虫爬出)。最后调查证明,用地膜覆盖防治桃小食心虫比历年虫果率下降7%,且用药量少,对环境污染轻。果树地膜覆盖可兼防桃小食心虫@栾运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