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用稀释滴种定量方法,分别于甘露醇卵黄多黏菌素、马铃薯葡萄糖、伊红美蓝、链球菌琼脂、CDC厌氧琼脂和营养琼脂,分离并计数不同饵料投喂阶段饱食和空腹状态下养殖欧洲鳗鲡肠道细菌的数量与组成。结果表明:在空腹状态下肠道菌群组成以大肠菌群为主,未开口期和水蚯蚓(Tubificidae)投喂期厌氧菌第二,其次为芽孢杆菌;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后芽孢杆菌第二;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后出现肠球菌。饱食状态下以厌氧菌为主,其次为大肠菌群,水蚯蚓投喂期间肠球菌占第三位,其余时间芽孢杆菌占第三位。饱食和空腹状态下,肠道菌群数量以水蚯蚓(Tubificidae)投喂期最高,随养殖时间的延长,肠道菌群数量下降。  相似文献   

2.
纳豆芽孢杆菌分离纯化及对大白鼠肠道微生态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研究了大白鼠肠道细菌的分离纯化,SD大白鼠口服纳豆芽孢杆菌1周后粪便中细菌、厌氧菌群和需氧菌群的变化,及纳豆芽孢杆菌与肠道细菌在体外的生长竞争表现.结果表明,肠道厌氧菌群中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梭菌和拟杆菌数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多,其中双歧杆菌从8.510±0.449 Log10N cfu/g增加至9.278±0.244 Log10N cfu/g;而肠杆菌、肠球菌等需氧菌群数量则明显减少,肠杆菌从8.213±0.426 Log10N cfu/g减少到7.709±0.372 Log10N cfu/g.体外竞争试验表明,纳豆芽孢杆菌能促进肠道厌氧菌群的生长,而抑制需氧菌群的生长.可见,纳豆芽孢杆菌能有效调整大白鼠肠道菌群数量的变化,起到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试验分别对健康鸽和腹泻鸽粪便中的肠道菌群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以揭示健康鸽与腹泻鸽粪便中正常菌群数量的变化与发病机制的关系。结果发现,腹泻鸽的需氧菌数量是健康鸽的100多倍,而厌氧菌的数量是健康鸽的10%左右,这与健康鸽的肠道需氧菌和厌氧菌的正常比例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选用MRS、MRS+10%家兔硬粪浸出液和MRS+10%泡菜汁3种选择培养基,对健康家兔肠道的乳酸菌群分别进行需氧和厌氧培养,根据可培养细菌菌落特征、染色特性、显微镜形态观测,共分离出7株乳酸菌株,其中需氧菌2株,厌氧菌5株。结合生化试验初步鉴定,需氧菌株分别为乳酸乳球菌和短乳杆菌,厌氧菌株分别为嗜酸乳杆菌,嗜粪乳杆菌,肠乳杆菌,乳酸乳杆菌和弯曲乳杆菌。本实验为弄清健康家兔肠道的有益菌群,以便下一步制作更易于在畜禽的肠道中定植存活的复合动物微生态制剂做准备。  相似文献   

5.
黄颡鱼肠道及养殖水体中菌群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对黄颡鱼肠道及所处水体菌群的数量和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黄颡鱼各肠段中好氧和兼性厌氧菌数量的对数值分别为5.27±0.74、6.26±0.36、7.56±0.61。厌氧菌数量远大于好氧和兼性厌氧菌,相差约2~3个数量级,双歧杆菌为厌氧菌的优势菌。养殖水体中细菌数量的对数值为4.80±0.73,表明水体中营养盐浓度不高。黄颡鱼肠道与养殖水体中的优势菌基本相同,均为气单胞菌属、肠杆菌科和不动杆菌属。此外,对患细菌性出血病的黄颡鱼肠道菌群的研究结果显示,患病鱼肠道细菌数量显著增加,气单胞菌相比健康黄颡鱼增加18.3%~33.6%,细菌种类明显减少。表明气单胞菌等重要条件致病菌需要在一定条件下、达到一定的优势度才能体现其致病性。  相似文献   

6.
肠道菌群是动物正常生长发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动物健康密切相关,高比例的豆粕替代鱼粉作为鱼类饲料蛋白源严重影响了鱼类健康。采用3种不同种类的平板培养基对大菱鲆肠道不同部位菌群数量进行了体外模拟培养,证实了大菱鲆肠道各部位间均存在大量的微生物,且大菱鲆肠道可培养的需氧菌数量高于厌氧菌,前肠可培养的微生物数量也相对较多。采用DGGE指纹图谱检测和Bio-rad的Quantity One分析软件研究了蛋白源体外发酵对大菱鲆肠道菌群结构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菱鲆肠道菌群受不同蛋白源的影响,且厌氧发酵条件下,发酵豆粕和鱼粉有着相似的主菌群结构。通过对内容物及发酵液的PCR-DGGE指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和切胶回收,发现有氧条件下,菌群种类亲缘关系受蛋白源影响较大,且变形菌门为大菱鲆肠道利用蛋白的优势菌群。  相似文献   

7.
低剂量恩诺沙星对SPF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SPF小鼠动物模型研究了低剂量恩诺沙星对肠道菌群细菌数量、细菌耐药性和定植抗力的影响。连续饮水给药(1、10 和100 mg·L-1)48 d后,恩诺沙星对SPF小鼠肠道菌群的主要影响为:10和100 mg·L-1恩诺沙星可抑制部分需氧和兼性厌氧菌的生长(P<0.05或P<0.01);100 mg·L-1恩诺沙星可抑制肠球菌和部分拟杆菌的生长(P<0.05或P<0.01);1、10 和100 mg·L-1恩诺沙星使需氧和兼性厌氧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增加(P<0.05或P<0.01);100 mg·L-1恩诺沙星使拟杆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增加;1、10 和100 mg·L-1恩诺沙星可降低部分SPF小鼠肠道菌群的定植抗力,使菌群对外源细菌的屏障作用下降。低剂量恩诺沙星对肠道菌群数量和定植抗力影响不大;恩诺沙星对肠道菌群的主要影响是使需氧和兼性厌氧菌的耐药率增加;中国现行规定的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的日允许摄入量(ADI)可能也会对人体肠道菌群产生影响,主要为选择出耐药需氧和兼性厌氧菌。  相似文献   

8.
为调查育肥猪胃肠道中代表性兼性厌氧菌的种类与数量分布,采用3种培养基,用烛缸厌氧培养法,对6头猪胃肠道菌群中代表性兼性厌氧菌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乳杆菌数量为4.6×103~3.5×106cfu/g,埃希菌数量为4.3×102~10.9×105cfu/g;在显色培养基中检出的埃希菌数量为7.7×104~3.9×107cfu/g,链球菌的数量为1.7×104~2.3×107cfu/g。在显色培养基中克雷伯菌检出量较少与CMAM上检出乳杆菌的数量相近。3种培养基检出菌数量在后肠段显著高于胃和小肠(P<0.01)。  相似文献   

9.
投喂添加2种剂量(20 mg/kg、40 mg/kg)甲基盐霉素饲料,对鲤前、中、后肠混合样菌群进行了研究。分别在投喂前(0 d)和投喂后的第14、28、42、56天取样。对鲤肠道好氧及兼性厌氧菌数量和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在试验的第14天,两试验组鲤肠道细菌数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所下降,20 mg/kg组有所降低,差异不显著(P>0.05);40 mg/kg组显著降低(P<0.05),试验的28 d后,两试验组鲤肠道细菌数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整个试验期间对照组与试验组鲤肠道主要菌群都未发生大的变化,但试验组各优势菌群所占比例发生了一定变化,其所占比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对鲤肠道厌氧菌进行分析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整个试验期间,两试验组鲤肠道双歧杆菌数量占专性厌氧菌总数的百分比变化不显著;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拟杆菌数量变化不显著;但试验第14天40 mg/kg组专性厌氧菌总数显著降低(P<0.05)。因此饲料中添加甲基盐霉素40mg/kg对鲤肠道细菌数量有一定影响,但对菌群组成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
β-葡聚糖和乳酸杆菌对鲫协同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分别喷有β-葡聚糖、益生菌制剂、β-葡聚糖与益生菌制剂联合以及不添加佐剂的一般饲料分别投喂鲫Carassius auratus,检测各试验组鲫肠道菌群、增重率、饲料系数和成活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用β-葡聚糖和益生菌制剂联合投喂,鲫肠道中好氧菌总数极显著减少(P<0.01),厌氧菌总数、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双歧杆菌Bifidobact数量显著增加(P<0.05),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数量显著减少(P<0.05);联合制剂中对鲫肠道菌群起调节作用的主要是益生菌,β-葡聚糖能协同益生菌减少鲫肠道的好氧菌,促进益生菌对鲫肠道产气荚膜梭菌的抑制作用;β-葡聚糖和益生菌制剂都能提高鲫对饲料的利用率,促进鲫生长和成活;β-葡聚糖和益生菌制剂联合对鲫的生长和成活的促进作用,比单独使用效果要显著得多。将β-葡聚糖和益生菌制剂配成复合型制剂在水产养殖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