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9 毫秒
1.
茶归生活     
正茶,原本是树叶。因人为的加工制作,一片树叶转变为一颗茶叶,因人的心手相调,一撮茶叶演化出一碗茶汤。茶叶,不仅仅是加工过的树叶。吃茶,离不开茶叶、茶水、茶器,更离不开茶人。对茶的物质性而言,人的精神性才是决定因素。茶道,是茶之说,茶之路,茶之哲学。天地聚气于植物鲜生命,经人采撷制作成茶的贮生命样式,然在水  相似文献   

2.
中国茶道的本质及茶文化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茶道的本质及茶文化的发展董德贤(华中农业大学茶学专业430070)一、中国茶道的本质儒道佛教与茶文化发展密切相关,三家思想的统一形成了今天中国茶道精神。“道”一般是指事物的来源、本质和规律。中国茶道是指饮茶过程中的技艺、美学观点以及茶礼仪中的哲理...  相似文献   

3.
朱自振 《茶业通报》2002,24(2):42-43
讲“茶道文化”当然要先讲几句“茶道”的词义。在近出的一些论著中,不乏有人为“茶道”和“茶文化”下定义,我看后,觉得其中有些是故弄玄虚,实际自己也不甚了了,说不清,讲不透,可偏偏搜肠索肚,把一些生僻的字句联缀起来,说得玄而又玄,把大家说得糊糊涂涂,以显自己的学问。其实“茶道者”简单说,也即“饮茶之道,讲究饮茶之道也”。说白些,也就是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阶层的饮茶习俗和对饮茶的讲究。可能有读者会问,现在“茶道”不是千姿百态,各式纷呈,为什么还言建设和发展呢?我要说的是,现在中国包括台湾、港澳和海外…  相似文献   

4.
归真     
<正>"归"回到本处之意,"真"中华茶道的终极追求,归真意在表达返璞归真还其茶道本来的状态,回归茶自然、简单、利落的姿态,从中领悟中华茶道之真。归真,是心与茶的交流。在泡茶的时候我们要带着最真挚的情感用心去泡茶,只有在那一刻心灵才得到释然和顿悟,柳暗花明、豁然开朗,回归心灵看见茶最初的容颜,是那么美,那么静。归真,是简素之美。简洁、朴素的茶席之美,茶器不求名  相似文献   

5.
沈佐民 《茶业通报》2002,24(2):44-45
“茶道”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一种大众的、覆盖全民的、高雅的普通文化,起源于我国。本文对“茶道”的定义,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茶道所包含的内容及中国茶道在当今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中的主要作用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香港的茶道文化团体是挺多的。不过它们通常则皆以“茶艺”的名义而命名之,至于以“茶道”的名义命名的,止是凤毛麟角耳——不久之前,由叶荣枝先生创办的香港茶道协会始告问世。据我所闻,多少茶界人士往往藉由“不轻言道”之说,而将“茶道”这个本属我国的传统称谓,...  相似文献   

7.
饮茶和食茶     
饮茶和食茶蔡如桂(陕西省镇巴县秦巴雾毫开发公司723600)饮茶俗语喝茶,一般指饮用冲泡或煮滤的茶叶有效成份溶液;食茶即吃茶,则理解为把茶叶咽下肚子。皖南、浙北、赣东一带,不管路过“行善亭”或止步人户家,都请“吃茶”,其实是请喝茶水,把吃和喝“合二为...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有关学者对中国茶道和茶道精神概念的不同理解,分析了中国茶道精神“和”的思想内涵,并论述了其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陆羽茶道十咏欧阳勋(湖北省天门市陆羽研究会)以作者为策划,王厚林先生为编导的陆羽茶道表演队.近来活跃在陆羽故里及兄弟县市。他们以陆羽《茶经》为理论指导,以陆羽茶道一“清、和、俭、怡、健”五字精蕴为内涵,创立了从“蓬莱拜圣”至“徐韵悠远”等“十规四十式...  相似文献   

10.
周文棠 《茶业通报》2000,22(3):47-48
茶艺表演是茶艺员展示宣传茶艺技巧、方法和品饮艺术的一种方式 ,也是观者了解、学习茶艺的一种直接途径。那么 ,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去理解、学习、掌握茶艺表演。1 茶艺表演的由来中国最早的茶道萌芽时期晋代开始至茶道大行的唐代 ,尚无茶艺表演的专职 ,但唐代因陆羽善于烹茗被太守请去试茗 ,与现在的茶艺表演却有相似之处。宋代 ,人们兴起斗茶 ,卖茶水的人也相互间试论高低 ,乃至运匕成象 ,被时人称为“茶百戏”,既能称“戏”自然是一种表演内容了。现在茶艺表演与宋代的“茶百戏”无论形式、内容均有所不同 ,现代茶艺表演的兴起也是近十…  相似文献   

11.
苗家茶道     
李阳 《茶业通报》2002,24(1):13-13
苗族是云南省36个少数民族之一,他们有着悠久的种茶、饮茶历史,苗家饮茶成俗,祭祀必备茶,喜事不离茶,待客先敬茶,世代相袭,形成了别具风情的苗家茶道。苗家茶道,苗语“主吉”,其风格古朴,带有明显的楚文化色彩,贯穿着浓郁的苗族风情。整个茶道包括“敬祖”、“叙史”、“献茶”三部分,分别以吟、诵、唱的形式表现口耳相传的苗族文化,把饮茶与苗族说唱艺术融为一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茶文化。在较为隆重的大场合,茶道仪式须由“巴迪雄”(苗)主持,一般场合则请村寨上有威望或辈份高的长者主持就行。主家先用鼎装入井水或山…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红楼梦》第四十一回中妙玉梅花雪烹茶的故事,分析中国古代品水文化的发展与妙玉烹茶择水的理论依据,进而探讨“雪水烹茶”的文化意义和比德于梅花、茶等意象的中国古代文人品格。宋明以来的茶人从水质的要求出发,认为“雪尤宜茶”;从美学的角度出发,以“雪水烹茶”为雅事。文章中妙玉在选茶、选水、选器及茶侣的行为无不深受宋明以来的茶道思想影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有铮铮傲骨,茶有隐士之风。深受儒、道文化影响的中国古代文人,以梅自喻,以茶言志,追求梅格与人格的统一,茶品与人品的契合。“妙玉梅花雪烹茶”将这种美感推向极致,同时又彰显了妙玉孤高雅致、不拘礼俗而又自然真实的人物品格。  相似文献   

13.
中国山水画是以笔墨写自然之形,传自然之神;盆景是以石块、树木、配件等物塑自然之形,也传自然之神,二者可谓异工同曲。盆景的内涵是诗情画意,它要求与我国的诗画一样,要形外有神,为了达到神似的效果,还可以遗其一部份形似。以制作题为《海岛晨曦》的水山盆景为例。其中,“晨曦”是神,这个“神”,是要靠石块、水和配件等物的“形”来体现的。一般用红色的石块  相似文献   

14.
钱子华 《茶业通报》2006,28(4):180-180
茶人,通常指精于茶道,热爱茶事之人。唐代白居易《谢李六郎寄新蜀茶》诗:“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别茶”就是深谙茶道。白居易一生存世诗作二千八百余首,叙及茶事的就有五十多首,首开中国咏茶诗词数量之最,功垂千古,自称“茶人”,实不为过。当然,在我国历史上,钟情于茶的绝非乐天先生一人。而有趣的是,自神农尝百草,发现了茶这个灵草仙芽以来,痴于茶事、嗜于茗饮的历代茶人,多为高寿。唐代,“茶圣”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艺,撰写了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享年72岁。“茶僧”皎然,终生爱茶、恋茶,以茶为伴,以陆羽为友,以品…  相似文献   

15.
“黄山民俗茶仪”秉乘“91中国黄山旅游节”之契机,经过两个多月的策划、筹备,终于在旅游节期间登台亮相,为海内外宾客献演了二十七场次,受到来宾们一致赞誉,正如一位日本客人所说:“我从未看到过内容如此丰富的茶道”。“黄山民俗茶仪”宛如一朵绚丽盛开的奇葩为黄山增添了不可多得的人文景观。  相似文献   

16.
简论中国茶文化中若干相关事例,如"茶色""一盏茶""茶水费""茶寿""茶礼"等,进而阐发茶文化之精义,如"理而后和"、茶道精神等,归纳茶道与人生智慧之关系。  相似文献   

17.
王春华 《茶业通报》2006,28(2):77-77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茶有性俭、自然、中正、平和等特质,茶艺中表现出的超然空灵,默会于心,“静待”品赏过程,这些都与崇尚虚静自然的道教有着内在的沟通和契合。茶道自然地成为这种学说的理想载体之一。魏晋时期,士大夫崇尚老子思想和讲究饮食清淡。此时,饮茶之风盛行,并在民间开始传播。茶以其独具的自然功能和精神作用,受到道家的喜爱,成为最佳饮料。在道教思想中,十分强调人与自然的联系和协调,物质和精神相互包融,互为依托。这种与万物为友,天人合一的理念和追求,精神和物质的统一,正是茶文化中的重要内容。是道教思想与茶道精…  相似文献   

18.
陈思  王丽 《茶业通报》2022,44(1):45-48
武夷山茶类的发展与饮茶法的更迭影响品饮审美观照.宋时,武夷山盛行斗茶、分茶,美的特质是雄与幻,又展现出哲思之美.明清时期,创新制法下的武夷茶以及功夫茶泡法,使得其品饮呈现雅致、自然之美.如今,以岩茶、正山小种为代表的武夷茶产生更多的审美形态.武夷茶是中国饮茶审美一个重要载体,是研究中国茶文化、茶道不可忽略的对象.  相似文献   

19.
“表象”是指集中、典型地再现大自然山峦峰壑、优美景色的自然之象。是“意象”产生的基础。本文所谈的“表象”为山形石所独有,其最大的特点是“浑然天成”。若再引伸一步,还可以细分为“拙、清、幽、奇、秀、顽”等特征。山形石凝天地之灵气,聚日月之精华,孕万物之丰采、涵自然之野趣。其形千姿百态,其色绚丽多彩。以下我们以一块广西幽兰石《峰壑迭嶂》为例(参见图1),分析其表象的美学特征。《峰壑迭嶂》为一块直经22×9×15厘米的山形石,虽仅比一掌略长,但却奇妙地凸现了自然山体中难能一见的肃穆清秀与险峻纵逸之态的完美对比。“拙与秀“、“阔与幽”、“奇与漏”诸美学特征凝  相似文献   

20.
正1土家族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土家族,主要居住在湘、鄂、川、黔的武陵山一带,这里有"八千奇峰,三百秀水",到处古木参天,绿树成荫,素有"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之誉,成为旅游胜地之一。由于当地自然环境适宜种茶,长期以来一直是优质名茶的重要产地。山美、水美、茶美,自然引人入胜。这个地区的土家族,千百年来世代相传,保留着一种古老的吃茶方法,那就是喝擂茶。擂茶,又称"三生汤"。关于"三生汤"的由来,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