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前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研究人员已选育出抗病害的转基因香蕉植株。虽然澳大利亚香蕉种植户反对在本国推广种植转基因香蕉,但此抗病植株将对非洲贫困地区的香蕉生产带来帮助。昆士兰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将抗香蕉巴拿马病(又称香蕉枯萎病)的单个基因植入香蕉基因中,结果此基因有效阻止了感病香蕉植株内的细胞死亡。据澳大利亚香蕉种植者协会称,香蕉巴拿马病对澳大利亚北领地香蕉业影响很大,一旦枯萎病暴发.对昆士兰州和新南威尔士州也会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由于担心真菌病害危害香蕉种植,菲律宾当地香蕉种植户要求菲律宾政府帮助种植户抗击巴拿马病(亦称香蕉枯萎病),以挽救菲律宾出口收入。菲律宾是中国、日本、韩国和新西兰市场最大的香蕉出口国,香蕉出口成为菲律宾第二大出口创汇产品,仅次于椰子。  相似文献   

3.
香蕉枯萎病也称黄叶病、巴拿马枯萎病,是世界性的毁灭性土传病害。20世纪50年代曾在中南美洲的巴拿马等国家爆发,使当时风糜世界的第一大国际贸易香蕉品种‘大蜜舍’绝产。20世纪60年代末我国台湾省发生香蕉枯萎病,之后的菲律宾、澳大利亚、马来西亚、  相似文献   

4.
廖静  廖倩 《果农之友》2013,(6):22-23
粉蕉又称糯米蕉.它的植株高大,根系发达,所以比较耐寒、耐旱,但抗风性却很差.而且易感枯萎病(巴拿马病)。粉蕉的皮薄,肉质滑,味甜且微香.品质优良.深受消费者青睐.其价格一般比香蕉高1~2倍。  相似文献   

5.
香蕉枯萎病又称西贡蕉枯萎病,黄萎病,是一种毁灭性的土传病害。此病最早是在1874年澳大利亚被发现,在1910年造成巴拿马香蕉极大的损失,故此病又称巴拿马病。我国香蕉主产区广东、广西、福建、海南、云南和台湾均有发生。1症状枯萎病在各个生长期都会发病,但幼龄蕉树发病较少。症状有两种:(1)外部症状。①叶片倒垂型黄化。成龄蕉株接近结果时,下部叶片叶缘先出现特异性黄化,而后逐渐  相似文献   

6.
香蕉镰刀菌枯萎病又称黄叶病、巴拿马病,是危害世界香蕉产业的严重植物性病害,是国际植物检疫对象。该病害已传入我国多年,在台湾,广东中山、番禺都造成了区域性香蕉毁灭性灾害。现在广西、福建、云南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病疫区;海南的三亚市,乐东县,海口红旗镇;澄迈县大拉基地、福山镇、美亭乡等地都有蕉区发病;有的蕉区镰刀菌枯萎病与细菌性青枯假单胞菌枯萎病交互发生,严重地危害着蕉农的利益。有的蕉农种了2万多株香蕉,有50%的香蕉发病,损失惨重。  相似文献   

7.
香蕉镰刀菌枯萎病的发生规律与综防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香蕉镰刀菌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又称黄叶病、巴拿马枯萎病,是一种侵染香蕉植株维管束的毁灭性病害,属国际植物检疫对象。福建省漳州市是我国香蕉主产区之一,全市香蕉面积2.8万hm2,产量74万t。该病20世纪70年代在广东首次发病,漳州市20世纪90年代零星发生后,近几年发展很快,并有扩展趋势,极大制约着香蕉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广西蕉类枯萎病发生及为害情况调查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香蕉枯萎病,又称巴拿马病或黄叶病,是香蕉上一种土传毁灭性检疫病害。其病原菌为古巴尖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f·sp·cubense Snyder etHansen。1904年该病在美国夏威夷首次发现,1910年巴拿马因该病造成很大损失。我国台湾自1967年首次发现此病一个新的生理小种4号为害Cav-e  相似文献   

9.
《山西果树》2009,(4):5-5
据《农产品加工》2009年1期报道.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沈其荣教授和他的团队利用分离到拮抗巴拿马枯萎病原真菌的拮抗菌,经液体发酵并接种到不同配方的堆肥中,进行二次固体发酵,生产出了克服“蕉癌”的微生物有机肥。在海南香蕉种植基地开展的大面积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这种微生物有机肥料能将香蕉的巴拿马枯萎病发病率控制在4%以下。而对照地块的发病率在30%以上。  相似文献   

10.
三个野生香蕉株系的PCR-RFLP分析及其对枯萎病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基于rDNA内转录间隔区(ITS)的PCR-RFLP标记和RAPD技术对采自深圳的3种野生蕉遗传背景进行了分析,并采用与香蕉枯萎病连锁的RAPD标记及苗期接种鉴定对其枯萎病的抗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野生蕉1号和3号为AA类群;野生蕉2号为BB类群。在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32处,可将同属AA的野生蕉1号和3号,与贡蕉(AA)和巴西蕉(AAA)聚为一类;野生蕉2号(BB)与粉蕉(ABB)和大蕉(ABB)聚为一类。与香蕉枯萎病连锁的RAPD标记分析以及香蕉枯萎病的早期诊断结果均表明野生蕉2号和3号感香蕉枯萎病,而野生蕉1号抗枯萎病。  相似文献   

11.
笔者从9月28日在广西南宁市召开的香蕉枯萎病防控工作座谈会上了解到,广西将建立定点监测点,动态监测香蕉枯萎病,全面开展香蕉枯萎病防控工作。会议期间还举办了广西全区香蕉枯萎病调查监测技术培训班。与会的科研人员、技术人员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参观了香蕉枯萎病现场。  相似文献   

12.
菲律宾香蕉种植者和出口商协会(PBGEA)表示,截至2011年底,香蕉巴拿马病已摧毁超过1000hm2的香蕉园,威胁到至少30万户人的生产与生活,这些家庭主要依赖香蕉产业生存,香蕉产业可能是棉兰老岛出口收入来源最高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3.
以香蕉枯萎病4号生理小种(Foc4)及巴西香蕉(AAA)和广粉1号粉蕉(ABB)为材料,研究了韭菜对Foc4的抑制作用及其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韭菜粗提取液能显著抑制Foc4菌丝的生长,孢子的萌发。透射电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显示,韭菜对Foc4菌丝细胞结构有极大的破坏作用,并对其孢子有极高的杀灭作用。大...  相似文献   

14.
 为寻找香蕉枯萎病防治措施,通过盆栽试验和室内试验,研究铜、锌(EDTA-Cu、EDTA-Zn)对香蕉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生理特性的影响,以及锌与拮抗菌21号(SQR21,多粘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配合使用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用尖孢镰刀菌培养得到的粗毒素处理香蕉幼苗96 h后,对照植株萎蔫严重,呈枯死状,添加EDTA-Cu或EDTA-Zn,显著减轻了粗毒素对香蕉幼苗的伤害。(2)与对照相比,添加EDTA-Cu或EDTA-Zn均显著增加了香蕉尖孢镰刀菌小型分生孢子数量和真菌生物量,但显著降低了镰刀菌酸的产量,分别降低73%和96%。(3)盆栽试验中,加锌(ZnSO4 · 7H2O)处理显著降低了香蕉枯萎病的病情指数。其中锌与拮抗菌21号菌同时使用防治效果最好,处理75 d病情指数比直接接菌处理降低62%。(4)21号菌显著降低了香蕉根际土壤尖孢镰刀菌数量,与直接接菌处理相比降低了18%,锌与21号菌同时使用显著增加了尖孢镰刀菌数量,比直接接菌处理增加了30%。上述结果表明,锌离子可能通过降低香蕉尖孢镰刀菌镰刀菌酸的产量以及增强拮抗菌21号菌的生防活性来有效降低香蕉枯萎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5.
香蕉抗枯萎病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香蕉枯萎病的危害、不同香蕉种质资源对香蕉枯萎病的抗性及香蕉抗枯萎病机理的研究,为有效地预防和防治香蕉枯萎病及香蕉抗病品种的选育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水杨酸诱导香蕉抗枯萎病生理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蕉枯萎病又称巴拿马病,是一种具毁灭性的检疫性病害,其病原菌为古巴尖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f.sp.cubense(E.F.Si mth)Snyder et Hansen]。1904年该病在美国夏威夷首次发现,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香蕉主产区,我国广东、广西、福建、台湾和海南等省(区)也有分布[1]。该病为土  相似文献   

17.
通过在香蕉枯萎病重病区种植抗枯萎病香蕉品种桂蕉9号不同类型种苗并结合施用复合微生物菌肥,研究其对植株生长、产量及香蕉枯萎病发病率的影响,为桂蕉9号的大规模推广应用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种植桂蕉9号不同类型种苗对植株抽蕾时的假茎高度、假茎基围以及采收时的单穗重和第3梳果指数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但对植株采收时间和香蕉枯萎病发病率的影响差异显著;种植吸芽苗的采收时间比二级组培大苗早26 d左右,种植二级组培大苗的采收时间比二级组培小苗早32 d左右;种植吸芽苗的香蕉枯萎病发病率最低,其次为二级组培大苗,种植二级组培小苗的香蕉枯萎病发病率最高;施用复合微生物菌肥只影响香蕉枯萎病发病率,与不施用菌肥的植株相比,种植二级组培小苗、二级组培大苗、吸芽苗的香蕉枯萎病发病率分别下降14.79%、21.73%、25.10%,且三者之间差异显著。因生产上用吸芽苗进行种植比较麻烦,为缩短抗枯萎病香蕉品种生育期、降低其枯萎病发病率,建议种植二级组培大苗并配合施用复合微生物菌肥。  相似文献   

18.
香蕉抗枯萎病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香蕉枯萎病 ,又称巴拿马病 ,是一种毁灭性病害 ,其病原菌为古巴尖镰孢菌 [Fusariumoxysporumf sp cubense(E F Simth)SnyderetHansen],曾在中、南美洲毁灭大片蕉园。该病现分布于亚洲、非洲、澳大利亚、南太平洋及热带美洲的香蕉产区[1] 。我国广东、广西、福建、台湾[2 ] 和海南[3 ] 等省 (区 )也有分布。该病为土传病害 ,药剂防治困难 ,选育抗病品种被认为是防治该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4] 。为此 ,国内外相继开展了香蕉抗枯萎病育种研究。本文综述了该领域的研究进展 ,并对我国香蕉抗…  相似文献   

19.
香蕉巴拿马病的防治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水果,香蕉引种过程中容易出现巴拿马病害,对香蕉的品质以及产量会有较大的影响。对香蕉巴拿马病的防治策略进行探讨,旨在提高香蕉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特约通讯员钱开胜)8月10日,由国家香蕉产业技术体系南宁综合试验站主办和广西香蕉协会承办的“广西香蕉产业发展论坛”“广西香蕉枯萎病防控综合技术培训会”在广西隆安县举行。广西香蕉协会会员及香蕉种植大户共370多人参加会议。据悉,广西是全国香蕉之乡,主栽品种有威廉斯B6、广西蕉、巴西蕉等。广西有关部门强调,今后将根据布局做好香蕉熟期种植规划,形成规模,在主栽品种的基础上,适当选用一些耐寒粉蕉品种,抓紧无病苗木的繁育,积极推广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和“三避技术”,扩大春夏熟香蕉生产规模。同时要注重抓好香蕉枯萎病的防控。据有关数据显示,今年广西已成为广东之后的全国第二大香蕉种植地,但在大部分产地,香蕉枯萎病也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轻的损失一至二成,严重的五至六成。这次会议邀请了国家香蕉产业技术体系枯萎病防控岗位科学家李华平教授,国家香蕉产业技术体系土壤肥料岗位科学家樊小林教授,华南农业大学果树学科带头人陈维信教授以及海南绿晨公司翁忠贺经理到场授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