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的研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的制备方法,简述了该制剂的特点、配方选择、质量技术标准、贮藏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该产品悬浮率90%以上,崩解时间<60s,热贮(54℃±2℃,14d)分解率<5%等特点,产品各项指标符合水分散粒剂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利用NaCl溶液模拟盐胁迫条件,测定了长枝木霉T6菌株耐盐性及其对小麦耐盐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aCl溶液浓度为30~50 mg·m L~(-1)时,其对长枝木霉T6菌株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且其影响作用随着NaCl溶液浓度的升高而增强,随着处理后培养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减小,但当NaCl溶液浓度为10、20 mg·m L~(-1)时,与对照相比其对长枝木霉T6菌株生长无显著影响,且表现出较强的耐盐性;长枝木霉T6菌株对NaCl溶液胁迫下小麦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萌发指数、胚芽和胚根长度具有明显的促生作用,且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3%~15%、6%~14%、4%~16%、9%~34%和9%~31%。因此,长枝木霉T6菌株具有较强的耐盐性和解盐促生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明确长枝木霉T6菌株(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m)对小油菜(Brassica chinensis)促生效果及生理特性的影响,通过水琼脂培养法、浸泡法和灌根法进行种子处理,并测定了长枝木霉T6菌株及其孢子悬浮液和发酵滤液处理后小油菜种子活性、根系发育及幼苗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采用水琼脂培养法,接种长枝木霉T6菌株后小油菜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胚根长度、胚芽长度、幼苗鲜重和干重相对增长率分别为2.51%、20.55%、70.79%、21.98%、32.00%和30.00%,幼苗根系总投影面积、总根表面积、平均根系直径、总根体积和根尖数相对增长率分别为58.49%、58.79%、18.18%、100.00%和77.88%;采用种子浸泡法,浓度为1.0×107 cfu·mL-1长枝木霉T6菌株孢子悬浮液处理后显著提高了小油菜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胚根长度、胚芽长度、幼苗鲜重和干重,其相对增长率分别为2.06%、19.60%、82.21%、43.36%、31.58%和40.00%,根系总...  相似文献   

4.
为优化拮抗菌长枝木霉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 T6生防菌剂的固体发酵条件,本研究以生产中的废弃物草炭、蛭石、牛粪为主要培养基成分,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对长枝木霉T6生防菌剂在不同发酵条件下的产孢量进行测定并优化,分析了含水量、接种量、透气性等因子对该菌株生长的影响,并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该木霉菌剂对辣椒植株生长的影响及其对辣椒立枯病防治效果。单因素试验表明:长枝木霉T6生防菌剂产孢量的最优发酵条件为含水量60%、接种量30%、透气性9层纱布、温度28℃、pH 5.6,通过试验分析,并确定含水量、接种量、透气性为影响产孢量的3个重要因素;响应面分析得到最佳发酵条件:含水量64%、接种量27%、透气性9层纱布,在此优化条件下产孢量高达8.4×108 cfu/g。从促生效果来看,土壤与木霉菌剂50:1的处理表现出较强的促生作用,与对照1(不施任何肥料)相比,其株高、地上鲜重、根系鲜重、基部茎粗、根系长度的相对增长率分别为54.90%、82.46%、89.19%、56.41%和46.62%;盆栽试验表现为施入木霉菌剂的辣椒粗壮、高大,叶片深绿,根系发达。在病害防治试验中发现,长枝木霉T6生防菌剂对辣椒立枯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可有效控制病害的蔓延,防效达到54.8%,与化学农药多菌灵相比,相对防效提高了12.5%。  相似文献   

5.
蔬菜保护地木霉菌rDNA-ITS序列和UP-PCR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传统形态学分类和ITS序列比对的方法,研究蔬菜保护地土壤中木霉菌种群分布和遗传多样性。木霉菌分离培养结果显示,共获得397株木霉菌,鉴定出11个种,分别为:长枝木霉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深绿木霉T.atroviride、哈茨木霉T.harzianum、粘绿木霉T.viren、微孢木霉T.minutisporum、拟康木霉T.pseudokoningii、黄绿木霉T.aureoviride、非钩木霉T.inhamatum、棘孢木霉T.asperellum、长孢木霉T.longipile和螺旋木霉T.helicum。经ITS序列建立系统发育树后,将木霉菌分为5个组。用5条通用引物经UP-PCR扩增后,扩增出46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43条,占总条带数的93.5%。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当相似系数为0.80时,可将24个菌株划分为9个组。UP-PCR与ITS序列相比,更能体现木霉菌种间和种内的亲缘关系及遗传差异性,可以作为木霉菌分类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6.
草茎点霉Phoma herbarum SYAU-06菌株分离自罹病的鸭跖草叶片,可高度侵染鸭跖草导致其死亡,但对大多数农作物安全,具有开发成真菌除草剂的潜能。通过载体和助剂与草茎点霉生物相容性研究,在确保载体和助剂对菌株SYAU-06安全的基础上,比较了各种助剂及其不同用量下的理化性能,确定了草茎点霉SYAU-06水分散粒剂 (WG) 最佳配方 (质量分数) 为:草茎点霉SYAU-06发酵菌丝体15%,润湿剂拉开粉 (BX) 6%,分散剂亚甲基双萘磺酸钠 (NNO) 4%,崩解剂硫酸铵6%,黏结剂聚乙二醇 (PEG 4000) 4%,稳定剂碳酸钙5%,载体白炭黑60%。由此配方制备的草茎点霉WG各项指标均合格,其活菌含量为2.55 × 108 cfu/g,润湿时间28.16 s,崩解时间70.50 s,悬浮率88.90%,pH值6.97,含水量1.47%。采用茎叶喷雾法测定了所制备草茎点霉WG对大豆田鸭跖草的田间防效。分别以制剂用量1305、1740、2175 和3480 g/hm2 的剂量茎叶喷雾施药3次,21 d后鲜重防效分别为50.89%、55.97%、60.67%和69.88%。  相似文献   

7.
氟铃脲50%水分散粒剂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氟铃脲50%水分散粒剂的制备方法,简述了该制荆的特点、配方选择、质量技术标准、贮藏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该产品悬浮率90%以上,崩解时间〈60s,热贮(54℃±2℃,14d)分解率〈5%,产品各项指标符合水分散粒剂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对不同时期长枝木霉(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分生孢子悬浮液对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2龄幼虫的致死和寄生作用过程进行了显微观察和室内测定.显微观察结果表明,侵染初期长枝木霉分生孢子吸附或寄生在虫体的表面,并且分生孢子萌发产生大量的菌丝穿透虫体体壁.侵染后期被分生孢子寄生的虫体开始出现畸形,且寄生的部位出现缢缩和溶解,甚至有的虫体完全溶解.室内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浓度长枝木霉分生孢子悬浮液对2龄幼虫具有明显的致死和寄生作用,并且不同浓度长枝木霉分生孢子悬浮液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第14天浓度为1.5×107个/mL的长枝木霉分生孢子悬浮液对2龄幼虫的寄生率为87.33%,以及72 h后2龄幼虫的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0.00%和88.81%.  相似文献   

9.
木霉菌是广泛应用并具有良好防治效果的植物病害生防真菌。市场上木霉菌制剂多是分生孢子为主要成分的可湿性粉剂,存在着货架期短,生产和使用时有粉尘污染等问题。为了解决木霉菌应用上的这一瓶颈问题,提高木霉菌的应用价值,本研究针对木霉菌T4在高产厚垣孢子发酵培养基及工艺优化的基础上,对其水分散粒剂的工业化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确定以硅藻土为载体,3%稳定剂羧甲基纤维素钠,0.4% UV保护剂抗坏血酸,4%崩解剂可溶性淀粉,3.2%粘结剂淀粉,利用摇摆湿法进行造粒,得到1×108cfu/g的木霉菌T4水分散粒剂。在田间防治番茄灰霉病,花期或者发病初期首次用药,施药浓度为300~500倍稀释液,施药间隔期为7 d,总共用药3次。结果显示,最佳使用浓度为300倍稀释,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达到71.85%,与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1000倍稀释液防治效果相当,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50%TraT2A水分散粒剂研制及其增效剂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深绿木霉Trichoderma atroviride T2菌株发酵液蛋白提取物TraT2A的稳定性及诱导抗病活性,通过筛选合适助剂、优化配方后,采用挤压造粒法制备50%TraT2A水分散粒剂,对其进行质量标准和活性评价;并通过增效剂筛选研制该制剂的复配增效剂。结果显示,以优化后的50%TraT2A水分散粒剂配方(质量分数)为50.00%TraT2A、2.0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8.00%聚羧酸盐、0.50%聚乙烯吡咯烷酮、4.50%硫酸铵、1.00%抗坏血酸、34.00%煅烧高岭土制得的制剂,其有效成分质量分数为48.60%,外观为白色颗粒状固体,颗粒破碎率为4.43%,水分含量为2.10%,崩解时间为57.13 s,悬浮率为83.04%,细度(75μm湿筛)为100.00%,粒度(100μm标准试验筛)为95.00%,pH为7.90,持久起泡性为250 mL试管中泡沫高度12.25 mL,经热贮、冷贮后该制剂外观及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有效成分分解率分别为3.60%和2.00%,均达到国家质量控制标准。当50%TraT2A水分散粒剂浓度分别为40、20 mg/mL时,对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的抑制率及对百合抗灰霉病的诱抗效果达到最高,分别为61.79%和65.77%;当增效剂0.50 mg/mL JFC和0.20 mg/mL杰效利按体积比3∶7混合时增效最显著,诱抗效果达74.20%,增效为12.82%。表明50%TraT2A水分散粒剂质量合格,且该制剂高浓度时对灰霉菌有一定抑制作用,低浓度时有较高的诱导抗病作用;所得复配增效剂对该制剂的诱导抗病作用增效明显。  相似文献   

11.
正交法优化解淀粉芽孢杆菌B1619水分散粒剂加工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生防菌株B1619对设施蔬菜土传病害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为了最大限度降低加工工艺对生物杀菌剂B1619水分散粒剂中含菌量的影响,作者通过单因子水平筛选和正交试验,对B1619水分散粒剂主要助剂配比和颗粒制备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3种主要助剂的最佳配比(质量分数)组合为:硅酸镁铝1.0%、萘磺酸盐甲醛3.0%、硫酸铵4.5%,优化后颗粒含菌量比初始含菌量提高了152.0%;最佳颗粒制备条件为:筛孔粒径1.5 mm、烘干温度65℃、烘干时间20 min,优化后颗粒含菌量比初始含菌量提高了160.0%。验证试验表明,加工工艺优化前B1619水分散粒剂颗粒的含菌量为2.50×108 cfu/g,优化后颗粒的含菌量为1.05×109 cfu/g,优化率为320.0%,优化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2.
20%印楝素水分散粒剂的配方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润湿剂、分散剂、崩解剂、乳化剂、黏结剂等助剂的筛选,确定了20%印楝素水分散粒剂的最佳配方(以质量分数计)为:有效成分质量分数为40%的印楝素干粉50%,润湿剂拉开粉3%,分散剂萘磺酸甲醛缩合物(NNO)为5%,崩解剂硫酸铵为4%,乳化剂0201B为5%,黏结剂聚乙烯醇0.1%,填料为白炭黑。进一步确定了该制剂的配制方法及生产工艺,测定了产品的性能。结果表明,该产品分散性好,悬浮率大于90%,润湿时间小于20 s,崩解时间小于2 min,(54±2)℃、14 d后的热贮分解率小于5%,各项指标均符合水分散粒剂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采用滚动式挤压造粒法,通过配方筛选成功制备了70%增效型吡虫啉水分散粒剂(WG),并考察了增效剂胡椒基丁醚(PB)对制剂的热贮稳定性、表面张力及杀虫活性等性能的影响。优化配方(以质量分数计)为:吡虫啉原药(71.9%),增效剂PB(1.0%),分散剂MORWET-EFW(2.5%)、MORWET D-425或Tesperse 2700(5.0%),崩解剂硫酸铵(3.0%),粘结剂聚乙二醇(2.0%)和载体[m(白炭黑):m(高岭土)=1:4] 14.6%。所制备的70%增效型吡虫啉WG热贮(54℃±2 ℃)14 d后有效成分降解率为1.27%(≤1.5%);其表面张力无明显改变;润湿分散性良好,悬浮率≥90%。对蚜虫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含有PB的70%吡虫啉WG的毒力是不含PB成品的6~7倍,表明PB具有极显著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研究润湿剂、分散剂、崩解剂、填料等因素对苯醚甲环唑70%水分散粒剂性能的影响,确定了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的配方组成,以及把新型助剂加入配方中对配方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该产品悬浮率超过85%,具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稳定性,新型助剂性能还需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5.
吡虫啉70%水分散粒剂的研究及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润湿剂、分散剂、粘结剂、崩解剂等因素对吡虫啉70%水分散粒剂性能的影响,最终确定了吡虫啉70%水分散粒剂配方的组成。通过分析检测,吡虫啉70%水分散粒剂的悬浮率在90%以上,其它指标均合格,可以进行工业化生产。通过在配方中加入FR—C1增效助剂,提高了对蚜虫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6.
联苯菊酯10%水乳剂的配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通过正交优化得到联苯菊酯10%水乳剂的最佳配方:联苯菊酯原药10%,二甲苯20%,农乳602#3.5%,Tween-20 2.5%,农乳500#2%,乙二醇4%,有机硅消泡剂0.2%,去离子水补足至100%。最佳生产工艺为:使用高速剪切机,剪切转速6 000r/min,剪切时间4min。该水乳剂pH值5.7~6.5,稀释100倍于(30±2)℃恒温水浴24h未出现浮油、沉油、沉淀,经(54±2)℃热贮14d,分解率〈2%,制剂表面张力低,倾倒性佳。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三唑磷40%微乳剂的制备。以起始外观、常温储存外观、热贮[(54±2)℃,14d]合格为标准,通过对不同表面活性剂、助剂、助溶剂、水的配方筛选,得到三唑磷40%微乳剂的最佳制剂配方:三唑磷40%,乙醇6%,乳化剂DK90#14%,水余量,该微乳剂经(54±2)℃贮存14d,平均分解率约2.0%;室温贮存24个月,经时稳定性合格。  相似文献   

18.
5%醚菊酯展膜油剂配制及其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通过对溶剂及表面活性剂的筛选和配伍,确定了5%醚菊酯展膜油剂的最优配方(各组份的量用质量分数表示)为:醚菊酯5.0%;溶剂月桂酸甲酯50.0%;OP-4、OP-10、2201和十二碳醇酯以质量比4∶ 4∶ 3∶ 9复配,总质量分数为10.0%;大豆油35.0%。所配制的5.0%醚菊酯展膜油剂外观透明,经热贮(54 ℃±2 ℃)14 d后无沉淀、结晶和分层现象,热分解率为0.10%;35 ℃时的表面张力为28.33 mN/m,滴施在水面时的油/水界面张力为0.11 mN/m;能够在水面快速铺展,滴加量1.28 μ L时,铺展速度为9.29 cm/s,铺展面积达到1 882.74 cm2。使用时无需喷雾,只需将药剂瓶置于水田上方,药剂即从滴出孔自行滴下,迅速铺展于水田表面。田间施药7 d对稻飞虱的校正防效达到78.5%。  相似文献   

19.
农用微生物杀菌剂剂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农用微生物杀菌剂的主要剂型有粉剂(DP)、可湿性粉剂(WP)、颗粒剂(GR)、水分散粒剂(WG)和悬浮剂(SC)等。我国现有的农用微生物杀菌剂剂型种类较为单一,主要为可湿性粉剂,未来应加强其他剂型如水分散粒剂和悬浮剂等的研究开发。生防菌的活菌数、制剂加工和贮存条件以及田间环境因素等对农用微生物杀菌剂的防效均有很大影响,科学合理地评价这些影响,并研究其形成原因和内在规律,对农用微生物杀菌剂的深入研究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剂型种类、性质、质量控制以及生产条件、贮存条件和田间环境条件对制剂性质与防效的影响等方面,对农用微生物杀菌剂剂型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详细的综述,并分析了其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