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北方海水养殖业因为气候的影响,一些养殖品种难以度过北方的寒冬,由于室内人工增温越冬的费用较高,无法大面积使用,这直接影响了一些不耐低温的养殖品种在北方的发展。1991年至1992年冬和1992年至1993年冬我们以中国对虾为试验对象进行了室外自然越冬试验。在最低气温-20℃以下,冰厚30cm的室外不使用燃料和加温设备,使越冬池底层水温保持在6.5℃以上,(由于越冬池漏水和保温层水源不足,保温层由于冰层加厚而变薄,影响了最低温度的提高,在冰厚5cm时测得底层水温达14.2℃),使中国对虾在中国沿海的最北部度过了长达5个月的冬天…  相似文献   

2.
海水养殖越冬自然升温节能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北部沿海 ,冬季气候寒冷 ,最低气温在 -2 0℃以下 ,池塘冰厚 30cm以上。多数水产养殖品种难以在室外越冬 ,而室内越冬由于时间长、气温低、人工增温费用太大无法大面积使用 ,直接影响了北方海水养殖业的发展。 1 991— 1 993年我们以中国对虾为试验对象进行了室外越冬试验。在不盖大棚 ,不使用燃料和加温设备的情况下使越冬池的水温保持在 6 .5℃以上。 (由于越冬池漏水和保温层的淡水水源不足 ,保温层由于冰层加厚而变薄 ,影响了底层水温继续提高 ,在冰层厚5cm时底层水温曾达到 1 4 2℃。由此可见 ,在条件适宜时冬季池底温度保持在 1 …  相似文献   

3.
用奥利亚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早杂交经处理后获得的子一代全雄性罗非鱼,在廉江老鸭塘养殖场进行越冬和生长试验,取得较好的效果。1992年11月17日放苗入塘自然越冬,规格1.5—3cm,越冬期间,最低气温5℃,最低水温6.5℃,无任何越冬设施,在周围池塘的越冬罗非鱼大批死亡的情况下,该鱼成活率为99.6%;在以鸭粪肥水进行成鱼试养过程中,经80天养殖,平均水温23.5℃,鱼体重由193.0克/尾增至705克/尾,平均尾日增重6.4克。  相似文献   

4.
1 亲贝室内越 在自然海区越冬的亲贝受海区条件影响很大,室内越冬则可以有效避免风浪。温差的急剧变化对亲贝成活率和体质造成的影响。室内越冬应注意以下问题: 1)水温 越冬时的水温一般保持在3~6℃。有条件的单位可以利用地下温井水调温。没有条件的单位可在加满水的育苗池或饵料池上盖塑料薄膜,利用太阳辐射能升温。一般情况下,1℃左右的自然海水,3~5天可达到3℃以上。 2)管理 亲贝密度 120~150个/m3,每天充气4~6次,每次20分钟,5~7天倒池1次。 3)饵料 人工培养的单细胞藻、自然海水繁殖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方斑东风螺对海水温度、条件比重适应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永  余祥勇 《水产养殖》2005,26(5):23-24
进行了方斑东风螺对海水温度、条件比重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方斑东风螺所适应的海水的条件比重为1.014以上;其适应的水温为14℃以上,当养殖水温在24℃以上时,方斑东风螺可获得较快的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6.
1材料与方法 1.1选址 试验地点选在山东省海阳市留格庄镇大埠圈湾内,海区潮流畅通、水质清新、无污染、无大量河水注入,水流平稳,饵料丰富,海水年平均水温15℃,冬季水温2℃以上,年平均盐度28—30,pH值变化在7.8~8.5之间,其他海水理化指标符合《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NY5052—2001)》。  相似文献   

7.
1.怎样提高对虾越冬成活率? 越冬池、预热池进水前,先用20~30ppm高锰酸钾或500~1000ppm漂白粉溶液全面消毒24小时,再用过滤海水冲洗干净后进水;越冬池与养虾池水温温差不得超过1℃;一般在11月上旬自然水温12℃左右时,选择已交配、体质健壮、体长12厘米以上的雄虾、14厘米以上的雌虾作为越冬亲虾;越冬期  相似文献   

8.
正2020-2021年,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在西轩渔业科技岛、登步岛网箱等进行了小黄鱼人工繁育及推广养殖试验,现将繁育、养殖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亲鱼养殖2020年3月5日从宁海引进亲鱼5 000余尾,平均个体重35.5克,大部分个体性腺发育至三期末四期初。分于西轩渔业科技岛西越冬室5、6号池内养殖,此时自然水温13℃,海水盐度24,小黄鱼情况稳定,未发现病害。  相似文献   

9.
一、控好温度关红鳍东方在6℃时可越冬,但一般温度控制在12~16℃。山东、河北等北方地区,河豚越冬多在育苗室中进行。但春天虾、鱼、蟹育苗一般要在3月中旬进行,此时室外海水自然水温多在8℃左右,而河豚鱼种放养要求水温15~18℃。由于育苗的时间性强,河豚鱼种要提前放入养成池,为减少温差大造成应激反应,在出池前把越冬鱼种通过换水每天水温降低0.5~1℃,一般经1周左右时间,水温和室外自然水温一致,稳定2天,准备出池。二、把好饵料关出池前随水温的降低,鱼种摄食量减少。此时要投喂新鲜高质量的饵料,同时饵…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文蛤稚贝室外网箱越冬技术研究,解决了文蛤育苗产业化生产中稚贝在北方地区越冬难度大越冬成活率低等技术问题,找出一条适合北方特点的有效越冬方法及途径。2000年10月至2001年5月在盘山县双良育苗场2个室外越冬池,放入20个越冬网箱,稚贝2.0亿枚,稚贝越冬密度44万枚/m^2,平均壳长1000μm,进行了室外越冬试验。在盐度25.8—28.8,pH值7.5—8.5,DO7.0mg/L以上,用直径5.08cm潜水泵在池内间断性循环水,自然水温条件下,越冬后稚贝共计1.612亿枚,平均壳长1095μm(最大l650μm),成活率达80.6%。试验结果表明,其越冬方法在北方地区是可行的,为文蛤苗种产业化生产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1.
把5cm以上海湾扇贝亲贝按43-50个/m^3密度吊养于水泥沉淀池,利用附近井水调温:使池水温度达4℃以上。越冬两个半月,成活率84%以上,而自然海区越冬贝成活率仅70%.升温促熟后.亲贝产卵孵化率60%以上,而自然海区越冬贝仅为15.1%。地下海水越冬贝的单位水体出苗量为505万粒/m^3和544万粒/m^3,而自然海区越冬贝出苗量仅有209万粒/m^3.证明利用地下海水调温,在沉淀池进行海湾扇贝亲贝越冬,效果明显,完全可行.  相似文献   

12.
温建明 《淡水渔业》1999,29(7):39-40
尖吻鲈属广盐性鱼类,早期生活在海水及咸淡水海区,成鱼则可在海水或淡水中养殖。它是东南地区养殖的经济鱼类之一,具有肉质好、生长快、易饲养等特点,但在我国大陆地区天然池塘则无法安全越冬。据我们观测,在水温12℃时该鱼即静止于水中,时间过长易被冻伤,低于10℃时即会被冻死。近年来我们利用地下温水进行尖吻鲈种苗越冬试验,取得初步成功。本文就其越冬情况作简要总结。1越冬条件越冬塘光照充足,地下温水供给方便,水深可保持1.5~1.8米,面积1000米2。水源为地下温水。水温29℃,盐度4%。,水量稳定,可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叙述了石鲽仔鱼经11天饲育试验,在—0.5℃、2.8℃、5.3℃水温条件下的生长和发育情况;同时,也叙述了在接近海水冰点(_1.8℃)和自然水温(13.6℃)条件下的补充试验情况。_0.5℃试验组,石鲽前期仔鱼依靠自体卵黄营养仍可发育和生长,但当自体卵黄营养耗尽后,则不能摄食,所以不能发育和生长,在2.8℃和5.3℃两个试验组的石鲽仔鱼,都能够正常发育和生长;在0℃—13.6℃水温范围内,石鲽仔鱼平均体长增长率随着水温的增加而增加;同时其随着水温和发育生长的不同而处于不同的行动姿态;石鲽仔鱼的生物学零度在0℃附近,其发育符合积温法则  相似文献   

14.
本文叙述了石鲽仔经11天馈育试验,在-0.5℃、2.8℃、5.3℃水温条件下的生长和发育情况,同时,也叙述了在接近海水冰点(-1.8℃)和自然水温(13.6℃)条件下的补充试验情况,-0.5℃试验组,石鲽前期仔钎依靠自体卵黄营养仍可发育和生长,但当自体卵黄营养耗尽后,则不能摄食,所以不能发育和生长,在2.8℃和5.3℃两个试验组的石仔鱼,都能够正常发育和生长,在0-13.6℃水范围内,石鲽仔鱼平均  相似文献   

15.
双斑东方鲀Fugu bimaculatus(Richardson)仅分布于我国南海、东海和黄海南部,而福建省地处亚热带,海岸线长,自然气候比较适宜养殖双斑东方鲀,且人工养殖可在自然条件下安全越冬、度夏。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于2003年3月~2004年3月在厦门同安进行网箱养殖二龄双斑东方鲀试验,并取得成功,现将养殖技术总结如下:一、海区条件及网箱设置养殖海区水深10m以上,成鱼养殖期海水盐度25‰~32‰,pH7.5~8.0,水温10.5℃~30.2℃,溶解氧6.0mg/L以上。网箱采用饲养大黄鱼的聚乙烯双层网箱,网目的大小随着鱼体的大小而选用2.0cm~3.5cm,网箱面积20m2,深3m。…  相似文献   

16.
怎样使罗非鱼安全越冬一、越冬前的培育与暂养。罗非鱼生存的下限水温为19℃,所以当室外池塘水温下降到25℃时,应将罗非鱼用网箱集中起来,进行培育。具体方法是在大池塘背风向阳处,把网箱挂在水深1.5米以上,距岸1.5米处,每立方米箱体(见水部分)投放20...  相似文献   

17.
采用自然降温和人工升温、降低盐度的方法,测定了不同规格半滑舌鳎苗种对温度和盐度的耐受性.结果表明:越冬池底层水温保持在2℃以上,规格8~15 cm鱼种成活率为78.6%,规格22~26 cm鱼种成活率为90%.在每日升高1℃的情况下,水温升至30℃时半滑舌鳎苗种摄食明显减少,32℃时出现死亡;保持32℃水温条件,5 d全部死亡,由此,半滑舌鳎存活温度为2~31℃.在海水盐度每天下降2‰~3‰的情况下,保持盐度在5‰以上,半滑舌鳎苗种可正常摄食、生长,生长速度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半滑舌鳎适宜低盐度养殖.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省的罗非鱼养殖发展很快,其成鱼养殖及单性化的制种工艺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但由于罗非鱼在我省不能自然越冬,只能采取人工方法进行越冬保种,造成大规格越冬鱼种缺乏,长途运输鱼种死亡率又极高(一般达50%左右),严重影响了渔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为了摸索一条罗非鱼大规模自然越冬保种的新途径,我们在水库网箱中进行了罗非鱼自然越冬试验。现将试验情况小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水库的自然条件试验分别在泉州市乌潭水库和厦门市坑内水库进行,其自然条件见表1。2.网箱区环境条件网箱放置于坝头附近,避风向阳。此外,还对乌潭水库网箱区的水质状况进行了测定(见表2)。越冬期间,坑内水库最低水温为15℃,乌潭水库最低水温为12.9℃,低于13℃水温出现一次,持续时间3天。  相似文献   

19.
刘桐令 《水产养殖》2007,28(2):14-14
罗非鱼是热带鱼类,不耐低温,当水温下降至12℃以下就会逐渐死亡。在正常的情况下,罗非鱼除了在我国南方少数地区可以自然越冬外,其它地区都要采取措施帮助越冬。1越冬技术1.1温泉水越冬越冬池面积应根据水温、流量、地形及生产规模而定。越冬池水深以1.5~2 m为宜,进水量和出水  相似文献   

20.
梁启虾 《科学养鱼》2002,(11):12-12
我场利用地下温水进行大面积越冬。近年来经过不断探索,形成了一套有效的越冬技术措施,越冬成活率保持在90%以上,取得较好的效益。现将越冬期间各个环节的技术内容总结如下:一、越冬前期工作1.越冬条件越冬池塘面积应根据温水量而定,以确保白鲳越冬安全水温。水源为地下温水,水温29.5℃,盐度3克/升。可根据气温、水温及水质的变化,随时向塘中加注新水,调节水质和水温。越冬池塘设增氧机1台,供必要时使用。2.清塘、消毒放养鱼种前,越冬塘要彻底清除淤泥。每亩用150千克生石灰经水化开后全塘均匀喷洒。另外每亩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