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兰州市市区景观生态格局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利用兰州市市区遥感影像数据和Fragstats软件,在GIS技术支持下,综合选取多样性、破碎度、均匀度、优势度、分离度等景观格局指数,从斑块格局、区域景观格局等方面进行景观生态研究.结果表明:兰州市市区林草地占总面积的45%,构成区域景观的基质;区域内景观多样性分布具有较好的空间结构,多样性指数城关区最高为1.447,均匀度七里河区最高为0.811;区域中人工景观斑块形状规则,分布均匀,自然景观分维数较高,其中荒草地分维数1.443;受人为影响,农业景观类型破碎度较高,大量耕地转变为建设用地和林地;城市人均绿地9.47m2,但绿地斑块分布散乱,生态效益低;各类型绿地斑块之间缺少较好的生态廊道,格局连接性较低;分离度城关区为0.015、七里河区为0.045、西固区0.037、安宁区为0.021.  相似文献   

2.
乌鲁木齐市绿地景观格局及其生态建设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面向对象的影像分析技术(eCognition)和乌鲁木齐市QuickB ird数据,从绿地景观着手,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比分析乌鲁木齐市新城区和老城区的绿地景观格局,结果表明:新城区绿地景观多样性较高,分布较均匀,绿地缀块破碎度小,绿地廊道密度和分维数都较低;老城区绿地景观优势度大,分布分散,较破碎,廊道密度和分维数都较高.还对乌鲁木齐市绿地景观生态建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土地整理对区域景观变化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慧  张迎军  王瑞霞  宋智慧  卜志国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2):6879-6880,6882
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方法,以江苏省仪征市某土地整理项目为例,选取斑块伸长指数、分维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优势度指数、破碎度指数、廊道密度等景观指标,对项目区整理前后景观格局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整理后水田面积增大,斑块形状规则,有利于机械化作业和田间管理,但同时景观多样性略有降低。因此在土地整理过程中应采取多种手段,以减少土地整理对农村生态环境和农田景观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
闽江口琅岐岛景观空间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基于RS和GIS技术,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选取最大斑块指数、景观形状指数、边界密度、斑块分维数、破碎度指数、景观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等指标,分析了闽江口琅岐岛景观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特征,探讨了该地区人类活动与景观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琅岐岛区域整体空间构架表现为环带组合形式;在景观要素上,农业景观共有5203.89 hm2,占总面积的78%,是该区的本底,在控制景观整体结构、功能和动态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林地具有最大的斑块面积,耕地景观要素边界密度最大,破碎化程度较高;景观多样性指数为1.5745,景观优势度和均匀度数据表明少数景观要素控制着整个景观;该区景观整体破碎度为0.0035,其景观整体较为完整,无明显破碎化现象.  相似文献   

5.
通过景观生态学的定量研究方法,采用多样性、均匀度、优势度、分维数、斑块形状破碎化指数、连接度和廊道密度7项景观格局数量指标,对西南师范大学校园绿地系统的空间格局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生活区分布大量小型斑块,绿地生态功能受干扰较为严重.全校范围内绿地分布普遍,并具有较好的优势度,但多样性指数的绝对取值偏低,绿化的种类结构丰富度仍然欠缺,并且绿地在全校范围内受到较严重的人为干扰,绿地生态功能的发挥受到削弱.通过分析总结,改进措施一方面是拓展绿地空间分布,更重要的是降低受干扰程度,并优化整体空间格局,以增强绿地系统自身功能稳定性,进而才能达到校园生态质量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6.
通过景观生态学的定量研究方法,采用多样性、均匀度、优势度、分维数、斑块形状破碎化指数、连接度和廊道密度7项景观格局数量指标,对西南师范大学校园绿地系统的空间格局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生活区分布大量小型斑块,绿地生态功能受干扰较为严重.全校范围内绿地分布普遍,并具有较好的优势度,但多样性指数的绝对取值偏低,绿化的种类结构丰富度仍然欠缺,并且绿地在全校范围内受到较严重的人为干扰,绿地生态功能的发挥受到削弱.通过分析总结,改进措施一方面是拓展绿地空间分布,更重要的是降低受干扰程度,并优化整体空间格局,以增强绿地系统自身功能稳定性,进而才能达到校园生态质量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7.
景观空间格局及景观多样性分析是大专院校校园建设的重要参考之一。本文将分维分析、统计分析和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以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础,选取斑块大小、分维数、斑块伸长指数、多样性、优势度、聚集度、相对丰富度、修改的分维数和破碎度等指标,研究了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古城区校园景观空间格局及景观多样性。结果显示,公共服务用地、教学用地、生活用地和水体的平均斑块分维数较低,道路、绿化用地、空置地、附属用地和其他用地的平均斑块分位数较高,斑块形状较为复杂。通过对东校区和西校区景观格局的比较研究,得出东校区景观多样性低、优势度、聚集度高、相对丰富度、修改的分维数和破碎度低;西校区景观多样性高,优势度、聚集度低,相对丰富度、修改的分维数和破碎度高的结论。建议在东校区生态敏感的边界带栽植绿化,建立生态廊道,提高多样性,增强景观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8.
厦门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景观结构与异质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厦门城区绿地生态系统景观结构和异质性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在厦门城区绿地生态系统中,单位绿地斑块最多,占城区绿地系统总斑块数的32%,而居住区所占面积较少,但斑块数却占总斑块数的28%。风景林地的斑块数最小,仅为1.3%,但其面积却在城区绿地系统中占的比例最大,达32.2%。公共绿地景观斑块不多,只占12%,而绿地面积较大,占总面积的24.6%。厦门本岛城市绿地景观多样性指数为1.243,绿地整体的多样性指数较低;景观优势度为0.914,均匀度为0.642,整体绿地景观格局分布不均匀,存在看少数绿地景观控制着整个绿地格局;绿地廊道密度为0.549,分布密度较低,不能很好地发挥生态防护功能。同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上海城市公园绿地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40,自引:1,他引:40  
选取了绿地景观构成、景观破碎度、景观多样性指数、景观最小距离指数、景观连接度指数和景观分维数等景观生态学指标对上海市建成区范围内的7个公园进行景观格局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城市公园绿地总体上趋于随机分布,公园平均连接水平较低;公园绿地中平均林地景观面积最大,其次是林灌草综合体景观,草地面积最小;林灌草综合体破碎化程度最高;草地景观次之,林地斑块破碎化程度最低;公园中景观斑块分维数总体较低。  相似文献   

10.
基于RS与GIS的闽江流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闽江流域为研究区域,Landsat TM遥感图像为主要信息源,遥感软件Erdas作为空间信息处理工具,采用斑块平均面积、平均形状指数、分维数、破碎度、香农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等指标,对闽江流域1986-2003年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闽江流域整体景观斑块数目增加了111块,平均斑块面积减小0.7 km2,平均形状指数和分维数降低,破碎程度增加.人类活动对景观的有利与不利干扰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使景观各要素发生了较复杂的结构变化和相互转化.从多样性指数来看,景观整体香农多样性指数由1.32降低到1.05,均匀度指数由0.89降低到0.72,表明优势组分林地对景观的控制作用不断增强,景观稳定性和异质性降低.  相似文献   

11.
绿地景观是城市生态系统的生态基础,人类赖以生存的基质与环境,城市生物多样性的载体,以洛阳市绿地景观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RS)技术获取绿地的景观信息,建立了洛阳市绿地信息专题数据库,在景观生态学理论指导下,从绿地量、绿地规模、连接程度、空间布局等方面进行了洛阳市绿地景观格局分析,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利用主成分与贡献率乘积的累积值,对不同区域绿地进行景观格局综合评价,将评价指标综合为景观格局、分离度和廊道密度3项指标,由于涧西区的人均绿地面积、绿化覆盖率、斑块平均面积、景观优势度、多样性指数均为最大;得出涧西区最优,西工区次之,老城区第三,洛龙区第四,瀍河区最差。该方法为绿地景观格局的综合评价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为洛阳市绿地系统的景观结构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基于GI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理论,选用斑块密度指数、最大斑块指数、分维数、景观形状指数、景观优势度和均匀度等景观格局指数,分析东莞市自1988年以来的基于景观水平的空间格局特征变化。结果表明,珠江口两岸景观的破碎化程度加深,异质性在不断增加,空间结构趋于复杂化。  相似文献   

13.
雅安市雨城区土地利用类型与景观格局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雅安市雨城区2003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资料,在MAPGIS软件支持下,借助景观生态学原理及评价指标,对雅安市雨城区土地利用类型景观斑块的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雅安市雨城区土地利用类型分维数为1·1217,斑块的格局较单一;通过均匀度和优势度的分析,林地是最稳定的因素,耕地是最重要的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古田翠屏湖森林景观格局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福建省古田水库国有防护林场1996年二类资源调查资料和2001年补充调查资料基础数据,结合1∶1万地形图、林业基本图和林相图,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古田翠屏湖的森林景观空间格局及其多样性进行分析。统计结果:9种斑块类型的斑块体平均周长1168.9 m、平均面积5.09 hm2、平均斑块体形状指数1.528、平均景观破碎度0.207、平均斑块体的分维数1.052、景观多样性指数1.734 5、景观优势度1.4354、均匀度指数0.5472、人工干扰指数11.15、平均分离度0.6446。分析表明:古田翠屏湖森林景观类型破碎度较高,优势度较高,人工干扰指数很高,多样性指数较低。分析结果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古田翠屏湖森林景观组成结构的基本特征及景观空间格局,对指导生产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杨陵农科城景观空间格局动态变迁的遥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不同时期的航空遥感图像,编制各期景观单元图,在ARC/INFO系统的支持下,建立空间信息库,选取斑块大小、分维数、优势度、多样性指数、破碎度等指标,对杨陵农科城景观空间格局的动态变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从1968~1995年,杨陵正在由一个乡村小镇演变成一个农业科学城,城市化指数逐步增大,景观空间格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变得更加复杂化  相似文献   

16.
基于GIS和RS的徐州市景观格局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奚砚涛  谭海樵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1256-1257,1262
基于19791、9942、003年遥感影像,在GIS和RS的支持下,解译提取徐州市20多年来的景观类型的空间信息,选取分维数、景观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平均斑块伸长指数、破碎度和分离度指数,对徐州市景观空间格局的时空动态演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