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北京城市公园植物多样性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城市公园植物多样性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北京16个城市公园绿地植物多样性进行研究。应用物种丰富度、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对植物多样性进行分析,采用RDA排序和Pearson对公园特征与植物多样性进行相关性分析。共记录乔木87种,灌木63种,草本植物196种,物种均匀度表现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指数表现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16个公园中,柳荫公园、陶然亭公园、龙潭湖公园和紫竹院公园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公园面积与灌木层物种丰富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乔木层均匀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公园年代与草本层物种丰富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公园位置与草本层物种丰富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丰富乡土园林植物材料、建植地带性植物群落、建设大型绿地斑块以及培育年代久远的城市公园是丰富城市公园植物多样性、促进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2009年11月-2010年2月,采用野外直接观察法和样方法对江西省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冬季生境进行调查,运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对白颈长尾雉冬季生境选择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白颈长尾雉越冬期多选择低海拔(≤600 m),缓坡(坡度≤30°),乔木盖度适中(40%~70%),灌木数量偏高(>20株),灌木种类较多(>3种),草本盖度中等(20%~60%),草本种类(>2种)和草本数量较多(>10株),水源距离近(≤150 m)的生境,偏爱阳坡和阔叶林,较少选择草本盖度≤20%和水源距离较远(>150 m)的生境,避开陡坡(>30°)和阴坡的活动。影响白颈长尾雉冬季生境选择的主要因子为草本种数、草本数量和海拔高度;次要因子为草本盖度、水源距离、乔木盖度、灌木盖度、灌木种数、林型、坡度和坡向。  相似文献   

3.
妙峰山油松林分结构与地表潜在火行为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林分结构与火行为密切相关,调整林分结构可以有效降低火行为,对森林防火工作有指导意义。分析北京妙峰山油松林分结构与地表潜在火行为的相关性,探究林分结构指数对地表火行为的影响,为妙峰山油松林可燃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文以妙峰山地形相近、结构差异较大的油松林为研究对象,调查和测定样地中的乔木、灌木、草本和枯枝落叶数据,利用Rothermel模型计算油松林潜在火行为指标,采用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及方差分解法,研究油松林地表潜在火行为与林分结构的关系。结果(1) 油松林地表潜在火蔓延速度(R)、火强度(I)、单位面积热量(HPA)取值范围分别在2~6m/min、300~1400kW/m、4000~5500kJ/m2之间。(2)潜在火行为与结构指数相关性:乔木层R、I与平均树高呈显著正相关,与平均枝下高、平均冠幅、冠长率相关性较小。灌木层R、I与灌木密度、株数呈显著负相关,而与高度相关性较小;HPA与灌木高度呈显著正相关。灌木密度、株数过大或过小都有利于增强地表潜在火行为,反而灌木量适中时地表潜在火行为较低。草本枯枝落叶层I与床层高度、草本盖度呈极显著正相关,紧密度与logI呈显著正相关与HPA呈极显著正相关。(3)对地表潜在火行为的解释力,草本枯枝落叶层结构指数>灌木层结构指数>乔木层结构指数,草本枯枝落叶层和灌木层结构指数的交互作用贡献率大于乔木层与草本枯枝落叶层、灌木层结构指数的交互作用。结论妙峰山油松林普遍处于低强度地表火,可引发中强度地表火,有引发高强度地表火的可能。地表潜在火行为与乔木层、草本枯枝落叶层结构呈正相关,而与灌木层结构呈负相关;其中,乔木层的树高,灌木层的密度、株数、盖度,草本枯枝落叶层的草本盖度、床层高度、紧密度对地表潜在火行为产生显著影响,各个层次的影响由大到小分别为草本枯枝落叶层>灌木层>乔木层。整体来看,地表潜在火行为大小主要受到地上可燃物的影响尤其是草本枯枝落叶层,而乔木层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4.
塔里木河上游地区不同植被土壤水分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塔里木河上游地区的林、灌、草植被下的土壤水分含量进行分析表明.在0~100 cm深度范围的土壤水分含量的分布规律是草本林木灌木,植被盖度20%的土壤水分含量明显高于盖度为1%、1%~10%和10%~20%时的水分含量.通过对林木、灌木、草本植物的盖度与土壤水分特征进行相关分析.林木盖度与20~40cm深度的土壤水分呈显著正相关,与80~100 cm的土壤水分呈极显著正相关:灌木盖度与5~10 cm深度、60~80 cm深度土壤水分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海珠湖片区实施生物多样性提升工程的效果,对片区湖心岛进行了为期1年的植物和鸟类调查,统计分析了植物与鸟类多样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植物恢复状况良好,乔木品种从12种上升到21种,平均高度、香农指数均小幅上升,均匀度指数下降;灌木品种从19种上升到38种,平均高度、平均盖度均大幅上升,香农指数小幅上升;草本品种从67种下降到32种,平均盖度大幅上升,香农指数、均匀度指数均大幅下降;在重要值方面,乔木层变化较小,草本层变化最大,乔木层中变化最明显的是构树,重要值从0.28上升到0.67,草本层中变化最明显的是薇甘菊,从0.58上升到0.92;鸟类恢复效果良好,鸟类品种从23种上升到28种,总数从178只上升到323只,且香农指数、均匀度指数均小幅上升;草本植物的Simpson指数与鸟类的Simpson指数呈负相关;草本植物的Inverse Simpson指数与鸟类的Pielou均匀度指数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为找出群落结构与绿量之间的联系,探求提高园林绿地群落绿量的途径,选取北京市10个公园绿地共324个植物群落进行调查,于2015年夏季测量群落绿量。从乔木层和灌木层及针阔叶组成情况对群落结构进行分类,将群落结构与绿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北京市公园绿地群落中,以乔木层为针阔叶混交、灌木层为阔叶树种的结构类型最为常见,占调查样本总数的58.33%。这类群落的针阔叶植物数量比集中分布在1∶9~1∶3,针阔叶植物盖度比集中分布在1∶5~1∶1.6。该类群落的绿量与针叶乔木盖度、阔叶乔木盖度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通过计算得出了这类群落绿量的多元回归方程:y=1.448x1+0.629x2+0.446x3+1.400,x1为针叶乔木盖度,x2为阔叶乔木盖度,x3为阔叶灌木盖度。  相似文献   

7.
2009年11月-2010年2月和2010年11月,在官山自然保护区采用样线法和样方法对勺鸡冬季栖息地进行了研究,共测量65个利用样方和等量对照样方的17种生态因子.结果表明,勺鸡冬季利用样方与对照样方在林型、海拔、乔木盖度、灌木盖度、灌木数量、草本数量、落叶层盖度、水源距离8种生态因子上差异极显著(P<0.01),在...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物种多样性保护为目标,鸟类栖息地营建为切入点,提出郊野公园景观提升方法及策略【方法】通过对石家庄龙泉湖公园周边地区进行鸟类研究,选择出现频次和研究资料较多的鸟类为目标种,并对其生态习性进行研究,归纳目标鸟类对栖息地的需求。从空间角度构建水平、垂直两个维度的鸟类栖息地适宜性指标体系,分别对水体类型、水域面积、驳岸类型及水岸形态、滨水缓冲带、植物覆盖度、惊飞距离、水深、植物高度等指标进行研究分析,得出郊野公园鸟类栖息地景观设计依据及方法。【结果】共确定23个鸟类目标种,建立鸟类栖息地约20.3 hm~2,其中水域栖息地约11.4 hm~2,共有6个分区:各分区水域面积在2.6~5.8 hm~2之间;水生植物覆盖度在30%~65%之间;惊飞距离为50 m;平均水深在0.8~2.5 m之间;水生植物高度平均为0.3~1.8 m。陆域栖息地约8.9 hm~2,共有6个分区:各分区滨水过渡带乔木覆盖度在10%~16%之间,灌木覆盖度在35%~44%之间,草本覆盖度在40%~55%之间;植物平均高度为8.6~22.5 m;地被种类在12~31种之间;惊飞距离为50 m。【结论】(1)从空间尺度指标入手,构建鸟类栖息地适宜性指标体系,提出营建策略,可以为郊野公园的规划设计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2)郊野公园应设置大小不同,功能丰富,具备蜿蜒自然缓坡驳岸和一定水深的水体空间;植物景观在满足鸟类对水域、近岸缓冲带、陆域范围植物覆盖度、群落组成形式、高度需求的同时还应提升地被丰富度;园路及场地应采用近自然材质和低鸟类干扰的策略。(3)在郊野公园规划设计过程中既要重视鸟类对栖息地的需求和不同鸟类的种间关系,同时还应满足人类休闲游憩的需求,实现人-鸟的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9.
采用典型样方法对淮南市新建公园和老公园植物景观及物种多样性进行了比较分析,两类公园样地共记录木本植物91种,隶属43科67属。结果表明,新建公园在种类数量、乔灌比值、观花和观叶等观赏特性上高于老公园,而老公园在观果植物种类上显著高于新建公园;新建公园乔木、灌木层重要值最大的树种分别是香樟(IV=17.92)和石楠(IV=11.28),而老公园分别是悬铃木(IV=14.73)和石楠(IV=13.17)。悬铃木(市树)在新公园中重要值降低,而月季(市花)在新老公园中重要值均比较低;Margalef物种丰富度、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呈现出新老公园乔木层高于灌木层的分布规律。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新建公园乔木层显著高于老公园(P>0.05),而老公园灌木层显著高于新建公园(P<0.05)。新建公园存在种类多,但物种多样性低现象。研究可为淮南市城市公园的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物种多样性保护为目标,鸟类栖息地营建为切入点,提出郊野公园景观提升方法及策略方法通过对石家庄龙泉湖公园周边地区进行鸟类研究,选择出现频次和研究资料较多的鸟类为目标种,并对其生态习性进行研究,归纳目标鸟类对栖息地的需求。从空间角度构建水平、垂直两个维度的鸟类栖息地适宜性指标体系,分别对水体类型、水域面积、驳岸类型及水岸形态、滨水缓冲带、植物覆盖度、惊飞距离、水深、植物高度等指标进行研究分析,得出郊野公园鸟类栖息地景观设计依据及方法。结果共确定23个鸟类目标种,建立鸟类栖息地约20.3 hm2,其中水域栖息地约11.4 hm2,共有6个分区:各分区水域面积在2.6 ~ 5.8 hm2之间;水生植物覆盖度在30% ~ 65%之间;惊飞距离为50 m;平均水深在0.8 ~ 2.5 m之间;水生植物高度平均为0.3 ~ 1.8 m。陆域栖息地约8.9 hm2,共有6个分区:各分区滨水过渡带乔木覆盖度在10% ~ 16%之间,灌木覆盖度在35% ~ 44%之间,草本覆盖度在40% ~ 55%之间;植物平均高度为8.6 ~ 22.5 m;地被种类在12 ~ 31种之间;惊飞距离为50 m。结论(1)从空间尺度指标入手,构建鸟类栖息地适宜性指标体系,提出营建策略,可以为郊野公园的规划设计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2)郊野公园应设置大小不同,功能丰富,具备蜿蜒自然缓坡驳岸和一定水深的水体空间;植物景观在满足鸟类对水域、近岸缓冲带、陆域范围植物覆盖度、群落组成形式、高度需求的同时还应提升地被丰富度;园路及场地应采用近自然材质和低鸟类干扰的策略。(3)在郊野公园规划设计过程中既要重视鸟类对栖息地的需求和不同鸟类的种间关系,同时还应满足人类休闲游憩的需求,实现人?鸟的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11.
选取成都市城市公园的40个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记录各植物群落中每种植物的物种名、树高、冠幅、胸径、盖度、叶面积指数等相关数据,根据盖度及叶面积指数计算出绿量。通过分析成都市城市公园典型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及其与绿量的相关性,研究影响植物群落绿量变化的结构特征因子。结果表明:成都市城市公园主要群落结构模式是双层乔+灌+草;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3个层次的平均Shannon-winner指数分别为0.69、1.03、0.76,平均物种丰富度均在4左右;群落绿量与优势种的胸径极显著正相关,与优势种的高度、冠幅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上海城市公园绿地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40,自引:1,他引:40  
选取了绿地景观构成、景观破碎度、景观多样性指数、景观最小距离指数、景观连接度指数和景观分维数等景观生态学指标对上海市建成区范围内的7个公园进行景观格局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城市公园绿地总体上趋于随机分布,公园平均连接水平较低;公园绿地中平均林地景观面积最大,其次是林灌草综合体景观,草地面积最小;林灌草综合体破碎化程度最高;草地景观次之,林地斑块破碎化程度最低;公园中景观斑块分维数总体较低。  相似文献   

13.
贺兰山地区秋季鸟类物种多样性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2年的9月至10月,采用样线调查法对贺兰山地区秋季鸟类组成进行了调查。共记录鸟类5目15科56种,约占全国鸟类种数(1 319种)的4.25%,占宁夏鸟类种数(320种)的17.50%。其中,留鸟25种,占44.64%;夏候鸟14种,占25.00%;旅鸟6种,占10.71%;冬候鸟3种,占5.36%。在地理区划上,古北界鸟类33种,占该地区鸟类种数的58.93%;广布种类23种,占41.07%;没有观测到东洋界鸟类。山地针叶林带出现的鸟类种类最多,有43种;其次是山地疏林草原带,有29种;山地草原、亚高山灌丛和草甸带最少,均为16种。贺兰山秋季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1种,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8种。  相似文献   

14.
以小兴安岭天然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在林地内设置间伐强度10%、15%、20%、25%、30%、35%的试验样地和未进行间伐作业的对照样地。使用冠层分析仪对不同强度抚育间伐后的冠层结构和光学特性进行测定,并运用样地调查法,分析各试验样地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的多样性,对间伐后的冠层结构参数、光环境特征参数、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参数指标值间的差异进行描述性统计,运用相关分析法确定指标值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各试验样地的林隙分数、开度、直接定点因子、总定点因子会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先减小再增大,叶面积指数的变化趋势与之相反,各项指标值均在间伐强度20%的样地中最小;叶面积指数在间伐强度20%时最大;平均叶倾角、冠上辐射通量在不同间伐强度样地间无显著差异性;冠下直接辐射通量、冠下总辐射通量随间伐强度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草本层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优势度指数、丰富度指数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先减小再增大,在间伐强度10%的样地最优;灌木层的4种指数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先增大再减小,在间伐强度20%的样地上最优。林隙分数与灌木层多样性指数呈显著负相关,与草本层多样性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冠下直接辐射通量、冠下总辐射通量与灌木层多样性指数呈显著负相关,与草本层丰富度指数呈显著负相关。抚育间伐对天然针阔混交林的冠层结构、林下光环境和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有明显的影响,冠层结构、林下光环境和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存在相关性。说明10%~20%的较低抚育间伐强度有利于天然针阔混交林林下植被多样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开展景观植物对人体热舒适度影响的研究对于优化景观设计和园林绿化植物配置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在验证ENVI-met模拟精度的基础上,以南京市寒冷季节为气候背景,选取南京市6个不同规格常绿及落叶乔木、灌木树种进行微气候效应模拟,通过Rayman平台计算其热舒适PET值,分析与空地对照组的差异性及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寒冷季节植物对PET有不同程度提升作用。其中乔木对PET影响白天强于夜间,常绿小乔木强于其他乔木,但乔木对PET的影响整体上不显著。寒冷季节灌木对PET影响强于乔木,整体上白天强于夜间,常绿灌木强于落叶灌木。常绿灌木对PET的影响程度与灌木高度呈负相关,与叶面积密度(LAD)和郁闭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以上海12个代表性综合性公园的园亭为研究对象,基于实地调查数据,运用AutoCAD、Excel、SPSS等软件进行分析归纳,探明了上海公园园亭的类型、形式、规模特征及影响因素:园亭有仿古亭、现代式、欧式3种风格;平面形式主要有多边形与正多边形2种类型,多边形包括扇形、长方形梅花形、和不规则形4种,正多边形包括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六边形和正八边形4种;立面形式主要有仿古式与现代式2种类型,仿古式包括单檐攒尖顶形、重檐攒尖顶形和歇山顶形3种,现代式包括伞形、其他几何形和不规则形3种;公园建造年代对园亭形式及建筑规模有显著影响,随着造园年代的推迟,园亭风格趋于现代,园亭类型、形式及其规模在不断减少;园亭建筑占地面积分别与公园总面积、公园建筑占地面积呈正相关。研究提出两方面建议:对当代上海公园园亭类型、形式过于单一,并与近代园林历史的断裂等现状问题,应引起重视;在公园建筑规模方面,对相关设计规范作出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17.
森林公园以原有植被为基础,以植物设计为主要工作,营造自然的园林氛围。通过对延庆妫河森林公园的植物群落进行调查,研究其植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和景观空间。分析发现公园植物群落组成的树种类型以乡土树种为主,乔、灌、草各层间分化清晰,树种种类丰富。在植物配植方面,公园以生态为出发点,体现植物的群体美,突出季相特征。通过几个典型植物空间的具体分析,研究植物与道路、水体空间的关系,希望对今后森林公园植物配植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8.
2011年6月~2012年5月对贵州省凯里市苹果山公园的鸟类进行了调查,每个季度2~3次,共9次调查。共记录到28种鸟类,隶属3目、13科。比较不同季节鸟类的α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优势度(C)、Jaccard相似性系数(Cj)和Bray-Curtis指数(CN)。结果表明,春季的H'和J均最高,分别为2.435和0.899;秋季的C最高,为0.158;冬季的H'、J和C指数均最低。Jaccard相似性系数最高的是春季—冬季鸟类群落,为0.375,Bray-Curtis指数最高的是夏季—冬季鸟类群落,为0.149。鸟类迁徙、食物等因素是影响苹果山公园鸟类群落结构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