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濒危植物景东翅子树种群的分布、年龄结构及其动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研究了景东翅子树种群的分布、年龄结构及其动态特征,并讨论了濒危的原因.野外调查的4个种群中,3个分布于季风常绿阔叶林,1个分布于次生灌丛.在4个种群中共调查到景东翅子树99株(含幼树).结果表明,景东翅子树属于衰退型种群,其中缺乏幼树和胸径≥20 cm的大树.景东翅子树种群的存活曲线为DeevryⅢ型,生活史中存在...  相似文献   

2.
以濒危树种景东翅子(Pterospermum kinggtungonse)树1年生枝条为插穗材料,用200 mg·L-1ABT1 号生根粉溶液浸泡14 h,应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试验方法,选用河沙、珍珠岩、蛭石、山地红壤4种不同扦插基质,研究不同基质对景东翅子树扦插生根率、不定根生根数、不定根根长、根系效果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景东翅子树扦插生根类型主要为愈伤组织生根型,兼有皮部生根型。不同基质对景东翅子树扦插的生根率有极显著影响。蛭石为最适宜的基质,其根系效果指数为3.74,生根率85.2%,不定根数1.93条,不定根长11.11 cm。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们承担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红皮书》的编写工作,对梧桐科翅子树属若干种类进行了多次野外调查,收集到景东翅子树发表时未记载的果实标本和云南翅子树未记载的花标本,同时在内业整理过程中,还发现1个新的记录种滇缅翅子树,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对秦岭北坡不同干扰条件下栓皮栎林径级结构及更新层的组成进行对比研究,同时采用Lotka-Volterra竞争方程研究栓皮栎林更新中实生个体与萌生个体竞争关系。结果表明:人为干扰较大种群A在更新时形成较大的萌生种群,顺利地通过瓶颈进行更新,保持群落的相对稳定;而人为干扰较小的种群B栓皮栎林的更新在其幼树阶段存在着明显的瓶颈现象。竞争方程平衡时,实生个体和萌生个体的相对优势度在种群A中为11.67%和88.33%,在种群B中为35.79%和64.21%,说明栓皮栎林更新由实生及萌生栓皮栎共优完成,在干扰条件下,萌生个体在更新中占优势。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珍稀濒危植物细果秤锤树的种群数量监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浙江省特产珍稀植物细果秤锤树Sinojackia microcarpa的种群数量变化情况,对其个体数量进行监测并报道。通过对浙江省临安市和建德市分布地实地直接计数法调查表明,该种目前资源总量为235株,其中临安市12株,建德市223株,比2000年调查数据减少了817株。导致种群个体下降原因有4个:①树种本身可能存在生殖缺陷;②人为破坏;③2次调查方法不同造成的差异;④植被变化。提出了对细果秤锤树进行保护、研究及开发利用的建议,同时还对该种形态特征的原始记录作了补充和订正。  相似文献   

6.
【目的】细叶青冈Cyclobalanopsis gracilis是中亚热带森林主要构成树种,也是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优势树种之一。研究自然状态下天目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森林群落中细叶青冈种群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探讨其动态规律及其影响机制,对该区域森林生态恢复、细叶青冈种群发展以及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保护管理等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天目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1 hm2 (100 m×100 m)固定监测样地2012和2017年2期调查数据,从种群数量特征、龄级结构及空间分布等方面分析细叶青冈种群结构与分布格局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1)2012—2017年细叶青冈种群个体从276株增加到291株,死亡个体共25株,新增个体共40株,种群年增长率为1.06%。种群平均胸径从10.65 cm增加到10.82 cm,胸高断面积从4.71 m2·hm-2增加到5.15 m2·hm-2。(2)细叶青冈种群年龄结构呈倒“J”型,种群自然更新良好,种群结构稳定。(3)细...  相似文献   

7.
张福  吴昊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0):4666-4667
[目的]为确定萌生白桦每丛合理保留株数提供参考意见。[方法]以河北省承德市白桦树为研究对象,调查萌芽林中龄时期(29年)每丛不同保留株数林木生长状况,并研究保留株数与伐桩直径及郁闭度的关系。[结果]林龄29年的萌生树已发育成独立的植株,其林分密度2 139株/hm^2,蓄积量73.5266 m^3/hm^2,平均直径9.61 cm,郁闭度0.8,平均株高11.5 m;林分平均直径随每丛保留株数的增加呈低-高-低的变化趋势;在3~5株丛密度下,薪材材积比与株数比分别为3.7%~4.3%和9.4%~14.3%。丛密度为5株时,薪材出现频率最高(62.5%);伐桩断面积D0与生长于其上的萌生树胸高断面积之和的回归方程为G1.3=67.5565+0.4374D0(r=0.7341〉r0.01)。丛密度与郁闭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萌生白桦每丛保留株数应视伐桩直径和周边郁闭度大小而定,一般3~5株/丛较适宜。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五大连池4座老期火山南坡蒙古栎种群结构特征,揭示蒙古栎种群的生存现状,预测种群的发展趋势,以期为五大连池火山森林植被的演替、恢复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通过样地调查和数据统计,绘制种群年龄结构图,编制种群静态生命表,拟合种群存活曲线,运用生存分析与数量化分析法研究种群结构及动态,通过时间序列模型预测种群发展趋势。  结果  4座火山蒙古栎种群均低龄数量不足,以Ⅴ~Ⅶ龄级成熟树个体为主,表现为稳定型种群,存活曲线均为Deevey Ⅱ型;生存分析表明:4个种群具有前期逐渐减少、中期趋于稳定的特点,但危险率加剧上升,种群在Ⅵ龄级之后开始进入生理衰退期,预示种群后期有衰退的趋势;数量化动态分析表明:东焦德布山、小孤山和南格拉球山蒙古栎种群忽略外部干扰的种群数量变化动态指数(Vpi)大于0,种群表现为增长型,考虑外部干扰的种群数量变化动态指数(V'pi)等于或趋近于0,种群表现为稳定型,而尾山蒙古栎种群Vpi和V'pi都小于0,种群表现为衰退型,且4个种群对外界随机干扰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时间序列预测表明:4个种群在未来2、4、6个龄级后个体数量均有减少趋势。  结论  4座老期火山南坡蒙古栎种群当前均为稳定型,但小树阶段有限的环境资源导致个体数量下降趋势显著,种群老龄个体数量发展潜力较小,形成该种群更新和发展的瓶颈,随着种群发展有向衰退转化的趋势。图5表5参40  相似文献   

9.
天目山紫楠种群年龄结构与点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天目山紫楠Phoebe sheareri种群年龄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天目山紫楠种群,为森林管理提供依据。  方法  基于浙江省天目山常绿阔叶林1 hm2(100 m×100 m)样地调查数据,分析了优势种紫楠种群的年龄结构,并按胸径(DBH)将其分为5个径级,分别为径级1(1.0 cm≤DBH<2.5 cm)、径级2(2.5 cm≤DBH<10.0 cm)、径级3(10.0 cm≤DBH<20.0 cm)、径级4(20.0 cm≤DBH<30.0 cm)、径级5(DBH≥30.0 cm)。同时,应用点格局方法分析了不同径级个体的空间分布格局以及空间关联性。  结果  ①径级1和径级2低龄个体较多,占总统计量的68.95%,径级3个体占23.71%,径级4和径级5高龄个体较少,占7.34%。种群的存活曲线接近DeeveyⅠ型,属于增长型发展模式。②径级1、径级2、径级3、径级4个体以聚集型分布为主,且随着研究尺度的增大,聚集性也越显著,径级5以随机分布为主。③各径级间关系密切,以正关联为主。从小尺度观察,径级1与径级4个体在0~5 m尺度内是负关联,径级3与径级4个体在0~8 m尺度内是负关联,径级3与径级5个体在0~4 m尺度内是负关联。除此之外,其他径级个体之间皆为正关联。从大尺度观察,天目山紫楠种群各径级个体之间基本都呈显著正关联。  结论  天目山紫楠种群属于增长型的发展模式,各径级都呈集群分布,不同径级间的关系密切,以正关联为主。图5表2参24  相似文献   

10.
曾辉  陈勇  杜凡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416-15419
对澜沧江中下游糯扎渡水电站工程枢纽区和库区内篦齿苏铁的生境、种群结构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篦齿苏铁在澜沧江干流的两岸分布不均匀,右岸占48.37%,左岸占4.26%,支流占46.37%;主要生长在落叶季雨林下,以半阴半阳坡较多,占总株数401株的47.85%。调查区域内篦齿苏铁种群密度很低,平均约1株/hm2。由于人为采挖严重,导致其种群大小级结构不完整,成年个体较少,缺乏Ⅲ级个体,以Ⅰ级、Ⅱ级幼小个体较多,占32.21%。种群内开花结实植株少,仅发现5株开花,2株结实,但其单株自然结实率较高。目前该种群面临的威胁有:人为采挖;人类生产和建设活动使其生境丧失及生境退化严重;啮齿动物的啃食。使该区域苏铁种群密度急剧减小的主要原因是各种人为干扰,而非自然因素。指出应加大对篦齿苏铁野生资源的调查和保护力度,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相结合,并开展人工繁殖、遗传多样性和生理生态方面的研究,以便更加科学、合理地制定其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1.
分别研究了不同大小的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Mart.)Griseb.)地下茎片段(带1个节长度2cm、带2个节长度4cm、带3个节长度6cm)和肉质根片段(长度为0.2cm、1cm、3cm、5cm、7cm)在不同埋植密度(1根/盆、3根/盆、5根/盆、7根/盆、9根/盆)下的萌芽和幼苗生长。结果表明,随空心莲子草无性繁殖体(地下茎和肉质根)片段引入数量增加,每盆片段的萌芽数、幼苗的分枝茎节数以及植株的生物量显著增加;除0.2cm长的肉质根基本不能萌发外,随着无性繁殖体片段大小的增加,每盆片段的萌芽数和植株生物量显著增加;无性繁殖体片段的大小和数量交互作用对萌芽数和生物量具有显著的影响,对分枝茎节数无显著影响。这表明空心莲子草无性繁殖体片段越大、引入数量越多,其种群建立越易成功,入侵的风险就越大。  相似文献   

12.
水曲柳萌芽更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水曲柳的萌芽更新特性,以便恢复和发展水曲柳资源,作者在长白山林区对水曲柳林进行了不同采伐季节、不同伐桩直径、不同伐桩高度、保留不同萌条数的试验,并调查了水曲柳自然定株的定株结果及定株时间.结果表明,水曲柳萌生条只在采伐后的第一个生长季节内萌发,到第二个生长季节伐桩就失去了萌生能力;在非生长季节采伐而萌发的萌条其生长情况明显好于在生长季节内采伐而萌发的萌条;萌条数量随着伐桩直径的增大而增多,但萌条的平均高、茎生长量却不随伐桩直径的变化而变化;萌条数量与伐桩高度呈负相关关系;人工定株有利于水曲柳萌条的生长,以保留萌条1~4株较好;水曲柳自然定株结果以2~4株为主.自然定株时间主要发生在萌条3~10龄这个阶段.  相似文献   

13.
水曲柳萌芽更新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为了研究水曲柳的萌芽更新特性 ,以便恢复和发展水曲柳资源 ,作者在长白山林区对水曲柳林进行了不同采伐季节、不同伐桩直径、不同伐桩高度、保留不同萌条数的试验 ,并调查了水曲柳自然定株的定株结果及定株时间 .结果表明 ,水曲柳萌生条只在采伐后的第一个生长季节内萌发 ,到第二个生长季节伐桩就失去了萌生能力 ;在非生长季节采伐而萌发的萌条其生长情况明显好于在生长季节内采伐而萌发的萌条 ;萌条数量随着伐桩直径的增大而增多 ,但萌条的平均高、茎生长量却不随伐桩直径的变化而变化 ;萌条数量与伐桩高度呈负相关关系 ;人工定株有利于水曲柳萌条的生长 ,以保留萌条 1~ 4株较好 ;水曲柳自然定株结果以 2~ 4株为主 .自然定株时间主要发生在萌条 3~ 10龄这个阶段  相似文献   

14.
思茅松穗条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截顶类型对思茅松萌条数量和母株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穗母株萌条数量受截顶高度的影响明显,截顶高度8 cm比4 cm的萌条数量多;截顶高度对采穗母株的存活也有较大影响,截顶高度8 cm比4 cm的存活率高.对1年生采穗母株,截顶前的母株高度对采穗母株萌条数量和母株保存率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猕猴桃复合种植对土壤动物群落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猕猴桃多样性种植(果-豆、果-蔬、果-草、果-荒)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采用手捡法和干、湿生漏斗法,对4种猕猴桃复合种植模式下的土壤动物群落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试验共捕获土壤动物2 719只,隶属4门8纲11目45类群,土壤动物平均密度以果-豆最高,果-荒最低;类群数以果-草最高,果-蔬与果-豆次之,果-荒最少。果-草与果-荒模式下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均优于果-蔬和果-豆模式,优势度指数则相反,表明猕猴桃与农作物复合种植受到耕作活动的干扰。优势度指数的最低值和密度-类群指数的最高值均出现在果-草模式,表明果-草模式由于受较少人为干扰和较高的地表覆盖,拥有较高的土壤动物多样性和均匀度。  相似文献   

16.
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短截处理对“西林1号”早实核桃新发枝的长度和粗度有极显著的影响,以20cm短截处理效果最好,嫩枝去顶次之。5cm以下短截处理的新发枝生长量最小,应避免使用。并且母枝留芽数与萌芽率呈极显著的负线性回归关系,与发枝率呈极显著的非线性回归关系。  相似文献   

17.
阔叶红松原生次生林和杂木次生林中紫椴的生态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对长白山林区珍贵用材树种紫椴的生态学特征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紫椴伐桩产生的萌条数量在 5 0a以后越来越多 ,萌生能力越来越强 .采伐时期对伐桩的萌生能力影响很大 .在春天发叶以前采伐 ,伐桩的萌生能力很大 ;春天发叶以后采伐 ,伐桩的萌生能力不佳 ;秋天落叶以前采伐 ,使第二年萌生能力降低 ;秋天落叶以后的采伐跟春天发叶以前的采伐效果相同 .紫椴萌生条和造林幼树极易分杈 ,原因是多方面的 .主要的原因是高生长速度与低温 ;另一方面 ,当椴树幼苗当年生枝干来不及很好地木质化时 ,一遇寒流 ,则很快干梢 ,这在空旷地人工更新情况下十分常见 .  相似文献   

18.
大青山林区米老排人工林伐桩萌芽更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33年生米老排伐桩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伐桩基径(≤30 cm、30<X≤40 cm、40<X≤50 cm、>50 cm)及伐桩高度(≤5 cm、5<Y≤10 cm、10<Y≤20 cm、>20 cm)对其萌芽植株数量、胸径及高度等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不同的伐桩基径级之间,30<X≤40 cm其萌芽植株数量、胸径及高生长较大;伐桩基径对其萌芽植株数量影响差异显著,但对胸径及高生长影响差异不显著。伐桩高度在≤5 cm和5<Y≤10 cm时,其萌芽植株数量、胸径及高生长较大,且随着伐桩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有机肥对樱桃萝卜生长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室制备的4种有机肥(P1、P2、P3和P4)施加到土壤中,以土壤为空白对照,研究有机肥对樱桃萝卜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添加37.5%中药渣的有机肥对种子的发芽和幼苗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其发芽率为91.33%,高于土壤对照组;平均根长为2.665 cm,是对照组的1.02倍;平均苗高比对照组矮;平均鲜重是对照组的1.33倍;樱桃萝卜叶片中丙二醛含量与对照组接近;叶绿素含量明显比照组高,是对照组的1.39倍;叶片中硝酸还原酶含量是对照组的1.1倍;根系活力是对照组的1.2倍。[结论]添加37.5%中药渣的有机肥对樱桃萝卜种子的发芽以及幼苗的生长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