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立枯病 水稻立枯病是水稻旱育秧最主要的病害之一,其发病的主要原因是气温过低、温差过大及土壤偏碱等因素,田间症状主要表现为出苗后秧苗枯萎,容易拔断,茎基部腐烂,有烂梨味,发病较重的整片死亡,病株基部多长有赤色霉状物.  相似文献   

2.
水稻立枯病是水稻经常发生的一种病害,对水稻秧苗危害较大,尤其以旱育秧发生严重。此病发生严重时,会造成水稻秧苗不足,影响农业生产及水稻产量。因此,做好水稻立枯病的防治工作,对提高水稻秧苗质量、增加水稻产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水稻烂秧是在秧苗期发生的烂种、烂芽和死苗的总称,可分为生理性和传染性两类.生理性烂秧主要是低温和秧田管理措施失误或不善所致;传染性烂秧是由病菌侵染引起的,病害主要有稻绵腐病、稻腐败病和稻立枯病.  相似文献   

4.
水稻立枯病是水稻旱育苗的主要病害.主要因低温多湿、温差大、土壤偏碱、光照不足播种量过大、秧苗细弱等多种因素所致.近几年,我县水稻立枯病发生率逐渐提高,个别严重的苗床全床枯死,严重影响了水稻秧苗素质和水稻单产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为使水稻高产优质,对水稻苗期病害恶苗病、立枯病、水稻纹枯病,提出防治措施。一、水稻立枯病1、立枯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是由病菌侵入秧苗所引起的,立枯病主要有幼芽腐死、立针基腐等症状。  相似文献   

6.
水稻立枯病是水稻旱育苗的主要病害。主要因低温多湿、温差大、土壤偏碱、光照不足播种量过大、秧苗细弱等多种因素所致。近几年,我县水稻立枯病发生率逐渐提高,个别严重的苗床全床枯死,严重影响了水稻秧苗素质和水稻单产的提高。采取以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预防水稻立枯病的发生和蔓延,达到培育壮苗,提高产量,努力发展无公害水稻生产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水稻立枯病是水稻旱育苗的主要病害.主要因低温多湿、温差大、土壤偏碱、光照不足播种量过大、秧苗细弱等多种因素所致.近几年,我县水稻立枯病发生率逐渐提高,个别严重的苗床全床枯死,严重影响了水稻秧苗素质和水稻单产的提高.采取以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预防水稻立枯病的发生和蔓延,达到培育壮苗,提高产量,努力发展无公害水稻生产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水稻立枯病的类型及发生规律水稻立枯病是水稻旱育苗的主要病害之一。主要由于低温寡照、苗床偏湿、土壤偏碱、光照不足、播种量过大、秧苗细弱等多种因素所致。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水稻秧苗素质,影响水稻的返青缓苗,使水稻生育延迟,影响水稻单产,严重时造成全床缺苗、毁苗,影响水稻插秧。因此必须采取以预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防止水稻立枯病的发生和蔓延。  相似文献   

9.
<正> 水稻立枯病是水稻旱育苗的主要病害,由于近两年早春低温、寡照,水稻立枯病呈抬头趋势。经调查江苏省淮海农场1998年水稻立枯病的发病率为16%,1999年水稻立枯病发病率为20%,2000年水稻立枯病发病率为25%,个别严重的苗床全床枯死,严重影响了水稻秧苗素质和水稻单产。所以必须采取以防为主,综合防治措施,预防水稻立枯病的发生和蔓  相似文献   

10.
水稻立枯病对旱育秧田危害十分严重,特别是遇到持续低温或气温忽高忽低时发病尤重,可造成秧苗大量死亡。1.症状水稻立枯病可分为生理性立枯病和病理性立枯病两种。生理性立枯病是在不良环境条件下,由于秧苗体内水分蒸腾与吸水失调引起(播种密度过大或者通风不及时,造成根系吸收的水分少,通风时蒸发量大)。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哈维斯特金米海水稻壮秧剂在水稻苗床上的施用效果,于2017年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的水稻育秧大棚内,对苗期病害的发生情况及秧苗素质调查,以明确其功效。结果表明:施用了哈维斯特金米海水稻壮秧剂的水稻秧苗出苗率最高,出苗速度最快,有效减少了烂种率,在叶龄、株高、茎基宽、根数、根长等各项数据上极显著优于对照药剂,并且对苗期恶苗病及立枯病也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推荐在生产中使用。  相似文献   

12.
水稻是我县粮食生产的支柱产业,常年播种面积在80万亩左右,占粮食播种面积的40%;粮食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60%左右;水稻青、立枯病是水稻苗期的主要病害,如何更好地防治水稻苗期病害,提高秧苗素质,直接关系到稻农的丰产丰收。因此如何预防水稻青、立枯病是水稻秧苗期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作者就水稻青、立枯病发生原因及防治进行了认真的总结,以期达到为农民服务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水稻立枯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14年春季4月份相对温度高于常年,很多农户在4月上旬开始播种,到4月中旬已播完60%。到了5月初温度偏低,此时恰好是水稻秧苗的离乳期,而此期是水稻秧苗抵抗外界不良环境能力最差的时期,加上部分农户苗床管理不当,秧苗根系发育不好,秧苗长势弱,遇到持续低温多雨的气候,导致部分苗床立枯病大量发生(尤其是生理性立枯病),轻者点片发生,重者全床秧苗枯死,造成缺苗现象,增加了种稻成本。所以做好水稻立枯病防治工  相似文献   

14.
水稻立枯病是水稻苗期的主要病害之一,为明确43%氰霜唑·百菌清防治水稻立枯病的最适用量及安全性,以水稻品种白稻8号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3%氰霜唑·百菌清对水稻秧苗安全,可促进株高的生长,在0.5mL·m-2的用量下对水稻立枯病的防除效果最好,达89.5%,并能较好地提升水稻秧苗素质。  相似文献   

15.
水稻立枯病对旱育秧田危害十分严重,黑龙江省水稻立枯病呈加重趋势,特别是遇到持续低温或气温忽高忽低时发病尤重,可造成秧苗大量死亡.为此,文章介绍了寒地水稻育秧期立枯病的症状、发病时期、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水稻立枯病是水稻旱育苗的主要病害,主要因低温多湿、温差大、土壤偏碱、光照不足、播种量过大、秧苗细弱等多种因素所致。近些年来东北寒冷稻区旱育苗发生较重,轻者成撮成片发生,重者幼苗全部死亡。个别严重的苗床全床枯死,严重影响了水稻秧苗素质和水稻的产量。所以必须采取以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预防水稻立枯病的发生和蔓延,提高秧苗素质,达到育壮苗的目的,以促进水稻的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17.
水稻烂秧是在秧苗期发生的烂种、烂芽和死苗的总称,可分为生理性和传染性两类。生理性烂秧主要是低温和秧田管理措施失误或不善所致;传染性烂秧是由病菌侵染引起的,病害主要有稻绵腐病、稻腐败病和稻立枯病。按照症状的不同,传染性烂秧可分为青枯型和黄枯型。青枯型死苗,心叶突  相似文献   

18.
水稻立枯病对旱育秧田危害十分严重,特别是遇到持续低温或气温忽高忽低时发病尤重,可造成秧苗大量死亡. 1、病原与症状 水稻立枯病可分为生理性立枯病和病理性立枯病两种.生理性立枯病是在不良环境条件下,由于秧苗体内水分蒸腾与吸水失调引起(播种密度过大或者通风不及时,造成根系吸收的水分少,通风时蒸发量大).心叶卷筒状,随后下叶很快失水萎蔫呈筒卷状.  相似文献   

19.
水稻立枯病是水稻旱育苗的主要病害,必须采取以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预防水稻立枯病的发生和蔓延,提高秧苗素质,达到育壮苗的目的,以促进水稻单产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通过该应用试验,验证保泰克对水稻立枯病防治效果,对作物安全性、对水稻秧苗素质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保泰克对水稻幼苗立枯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且对水稻安全,无不良影响;并通过对比确定了保泰克最佳使用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