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后期高温对冬小麦根系及地上部请老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7  
郭天财  周继泽 《作物学报》1998,24(6):957-962
本文研究了后期高温处理对冬小麦根系及地上部活性氧代谢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处理使小麦根系及叶片的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增加,质膜相对透性增大,在高温处理过程中,根系和叶片SOD及POD酶活生的变化均表现为先升高而后下降的趋势,但叶片SOD和POD活性下降较早,其下降幅度大于根系,表明地上部受高温影响较大,小麦根系及叶片的膜脂过氧化水平与SOD和POD酶活性的变化有密切关系,随叶片SO  相似文献   

2.
孕穗期土壤渍水逆境对冬小麦根系衰老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李金才  魏凤珍  王成雨  尹钧 《作物学报》2006,32(9):1355-1360
以耐湿性不同的3个冬小麦栽培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土柱栽培法,研究了孕穗期土壤渍水逆境对冬小麦根系生长发育、32P的吸收、分配及根系衰老的影响。结果表明,孕穗期土壤渍水逆境初期(0~5 d),单株根干重略有增加;渍水5 d后,根系干重、根系活力和根系SOD活性开始下降,根系质膜相对透性和膜脂过氧化水平(M  相似文献   

3.
病害对不同抗枯类型棉花品种SOD和POD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不同抗枯萎类型棉花品种(系),在病害胁迫时,叶片组分内SOD、POD活性呈明显规律性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抗病品种SOD和POD活性弱,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高;不抗病的品种则表现趋势相反,膜脂过氧化水平、SOD和POD活性都较高,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较低,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同时发现SOD和POD活性与田间发病指数呈明显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白叶枯病菌对杂交稻纪苗叶片中活性氧清除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用森  王正直 《作物学报》1998,24(1):118-122
不同抗性组合杂交稻威优6(V6)和汕优63(S63),三叶期幼苗接种白叶枯病菌,染病后叶片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X)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显著增强。抗坏血酸(ASA)、谷胱甘肽(GSH)和叶绿素含量下降,丙二醛(MDA)积累,膜透性增大,抗病组合V6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感病组合S63。染病稻苗叶片膜脂脂肪酸组分发生变化,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增加,不饱和脂肪酸指数(IUFA)  相似文献   

5.
水分胁迫对玉米保护酶系活力及膜系统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50,自引:2,他引:50  
在PEG诱导的水分胁迫下,SOD活力在不同抗旱性的玉米品种或杂交组合中均呈现下降─回升─下降的变化趋势;CAT活力在抗旱性强的品种中先升(或基本不变)后降,而在抗旱性弱的品种中一直降低;POD活力在所有品种均呈明显降低。同时,叶片质膜透性增大,叶绿体和线粒体超微结构受损,抗旱性强的品种受损程度较轻。SOD和CAT活力与质膜、叶绿体和线粒体膜系统结构的损伤程度呈负相关,与品种抗旱性呈正相关,可作为玉米抗旱鉴定的生化指标;而POD活力与上述膜系统的损伤程度及品种抗旱性相关不大。  相似文献   

6.
生土地上不同土壤水分对冬小麦旗叶和根系衰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结果表明,在养分含量量极少的生土地上,抽穗后土壤水分胁迫时,旗叶和根系SOD活性明显降低,质膜透性加大,致使速。在土壤水分饱和条件下,灌浆中后期旗叶和根系SOD活性、根系活力、旗叶叶绿素含量以及硝酸学还原酶活性都高于对照,质膜透性减小,植株衰老延缓,保证了生土地上当年种植小麦可获得正常产值。  相似文献   

7.
王新望  王惠萍 《作物学报》1995,21(2):215-222
对不同熟性棉花品种功能叶几种酶活性及脂质过氧化水平(以丙二醛含量表示)的研究结果表明,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在吐絮前呈波动上升,吐絮盛期争剧下降;丙二醛(MDA)含量吐絮前缓慢上升,吐絮后明显增加;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结铃以前随叶片发育而上升,结铃后急剧下降;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始终呈上升趋势。进一步对POD同工酶进行电泳发现,其酶谱构成随生育进程而变化,早熟品种在开花期酶带条数最多  相似文献   

8.
CMS水稻不同器官的膜脂过氧化水平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张明永  梁承邺 《作物学报》1997,23(5):603-606
比较了CMS水稻不育系珍汕97A及其同核异质保持系珍汕97B的叶片、幼穗和花药中的膜脂过氧化、活性氧水平及活性氧清除酶活性。结果表明:与可育花药相比,不育花药中H2O2和O2^-水平较高,丙二醛(MDA)含量也高,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酶(P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A-POD)活性则较低;幼穗中,不育系的H2O2和MDA含量高于保持系,其它指标基本无差异;  相似文献   

9.
唐连顺  李广敏 《作物学报》1995,21(4):509-512
在PEG模拟的干旱处理过程中,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玉米叶片相对含水量(RWC)减少,质膜相对透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增高,在一定的时间限度内超氧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增高,超过一定限度后则降低;复水后,RWC、质膜相对透性、MDA含量、SOD、CAT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且抗旱性较强的杂交种及其母本比抗旱性较弱的杂交种及其母本RWC下降幅度小,SOD、CAT活性高,质膜相对透性和膜脂过氧化水平低,这说明膜脂过氧化伤害与保护酶活性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而且母本对杂交种的保护酶活性和抗膜脂过氧化伤害能力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
水分胁迫下蔗叶活性氧代谢的数学分析   总被引:46,自引:3,他引:46  
张木清  余松烈 《作物学报》1996,22(6):729-735
水分胁迫加速了蔗叶活性氧的产生并消弱其清除能力。经回归模拟显示,蔗叶MDA含量、质膜差别透性、O2^-产生速率和组织自动氧化速率均随土壤含水量的降低呈指数增加,SOD活性和GSH含量呈抛物线变化,而CAT活性呈对数降低;逐步回归分析定量地指出了水分胁迫下蔗叶SOD和CAT在清除活性氧、防止膜脂过氧化和质膜破坏中的协同作用关系,且受O2^-产生的影响;经卡方测验证实,该回归模型各参数与大田干旱胁迫的  相似文献   

11.
缓释氧肥对水淹胁迫短梗大参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缓释氧肥对短梗大参抗涝特性的生理学机制影响,期望为涝害农林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以短梗大参为研究对象,以水淹为胁迫因子,将短梗大参进行3个水平处理:A水平,正常管护;B水平,单一水淹;C水平,水淹并施加相应的缓释氧肥,运用生理生化方法研究了外施缓释氧肥对水淹胁迫短梗大参在生理水平、生化水平方面的缓解效应和机理。研究结果表明:B水平,水淹第10天,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较对照A分别下降了58.2%、86%,MDA含量和质膜相对透性分别是对照A的5.9、2.5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力呈现骤升骤降的变化,15天左右完全失活。C水平,水淹第10天,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较对照分别下降了10%、25%,丙二醛(MDA)含量和质膜相对透性分别是对照的2.2、1.9倍;SOD和POD活力曲线小幅度的上升后又下降到对照水平,总体比较稳定。综上所述,缓释氧肥的施加显著缓解了水淹胁迫下短梗大参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的下降,抑制了MDA含量的上升,降低了质膜相对透性,提高了SOD、POD的活性,降低了膜脂过氧化程度,减小了水分胁迫造成的伤害,保证了植物的正常生长,说明外施缓释氧肥有利于提高短梗大参对水淹胁迫的耐性。  相似文献   

12.
长期土壤干旱对豫麦54扬花期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长卷  王春虎  王姗 《种子》2012,31(2):39-41,47
为揭示豫麦54扬花期对长期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机制,采用盆栽试验对不同土壤干旱条件下豫麦54扬花期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期干旱胁迫下,豫麦54扬花期叶水势、叶相对含水率、根系活力和根系可溶性糖含量均随土壤水分的减少而显著降低;叶饱和亏、叶片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质膜透性、SOD和POD活性及根系脯氨酸含量均显著增加.这说明,在长期干旱胁迫下,豫麦54通过降低叶片相对含水率、根系活力,增加叶片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根系脯氨酸含量,增强SOD和POD活性等生理上的变化以提高抗旱性,从而使其适应长期干旱胁迫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13.
淹水胁迫对烤烟不同生育时期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烤烟品种K326为材料,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生育期根际淹水对烤烟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淹水胁迫下烤烟的光合色素含量下降,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游离脯氨酸(Pro)含量增大;根系活力降低。以团棵期和旺长期受淹水胁迫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4.
渍涝胁迫对芝麻生理指标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抗涝基因型河南1号与不抗涝基因型冀芝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在不同生育时期渍涝对不同基因型芝麻生理指标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渍水条件下芝麻的生长速率明显减慢;比叶重下降,在盛花期淹水后相对受害率最大;叶绿素含量均下降;受渍涝伤害的芝麻根系TTC还原强度急剧下降,淹水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渍水条件下的单株结蒴数、每蒴粒数、单株千粒重、单株产量均较对照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单株秕粒率较对照升高。  相似文献   

15.
外源亚精胺对淹水胁迫玉米的生理调控效应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玉米单交种登海662(DH662)和浚单20(XD20)为材料, 以盆栽方式研究了外源亚精胺(Spd)对淹水胁迫玉米叶片光合、根系生理及产量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 喷施亚精胺使遭受不同生育阶段淹水胁迫的DH662和XD20产量平均提高12.9%和10.8%。不同生育阶段淹水对玉米影响不同, 两个品种均以苗期淹水影响较大, 且Spd对其正调控效应也最好。喷施亚精胺提高了不同生育阶段淹水处理玉米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气孔限制值(Ls)、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量子产量(ΦPSII)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 降低了细胞间隙CO2浓度(Ci)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喷施亚精胺使淹水胁迫后DH662和XD20根系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分别较单独淹水处理高出14.5%和4.6%,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分别较淹水处理高出19.9%和18.2%;使DH662和XD20根系的异柠檬酸脱氢酶(IDH)和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增加26.1%和19.6%, 但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无明显增加。喷施亚精胺缓解了淹水胁迫引起的膜脂过氧化, 使DH662和XD20根系活力平均增加12.9%, 根系丙二醛(MDA)含量平均降低23.9%。表明叶面喷施亚精胺可有效改善玉米根系和叶片生理功能, 从而降低减产幅度, 但不同玉米品种及其不同生育阶段对亚精胺的调控效应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Ca2+、PEG预处理对干旱胁迫下小麦幼苗某些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洪法水  董振吉 《作物学报》1996,22(1):101-106
本文结果表明,Ca^2+、PEG预处理小麦种子具有提高其幼苗RWC及SOD、CAT、POD的活性和降低膜透性的效应,在干旱胁迫下植株生长抑制减轻。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强、SOD、CAT、POD活性迅速上升并始终维持较高水平,具体表现为浸种处理PEG〉Ca^2+〈H2O;RWC表现为PEG〉Ca^2+〉H2O,植株生长抑制程度表现为PEG〈Ca^2+〈H2O。解除干旱胁迫后,Ca^2+,PEG浸种处理的  相似文献   

17.
幼苗期淹水胁迫及喷施烯效唑对小豆生理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幼苗期淹水胁迫及喷施烯效唑(S3307)对小豆(Vigna angularis)生理代谢和产量的影响,本研究于2018—2019年以龙小豆4号和天津红为试验材料,盆栽条件下,苗期进行预喷施S3307,同时连续淹水处理5 d并每天取样,测定分析相关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幼苗期淹水胁迫引起小豆叶片H2O2和MDA含量、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提高,ABA、IAA和SA含量显著提高,SOD、POD和CAT活性显著提高,淹水处理5 d导致龙小豆4号单盆产量显著下降8.40%~12.61%,天津红显著下降9.91%~10.01%。S3307具有抵御淹水胁迫的作用,能有效增加小豆叶片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降低H2O2和MDA含量,能够显著提高SOD和POD活性以及SOD/POD、SOD/CAT,显著增加ABA和SA含量,并显著抑制IAA含量的上升。喷施S3307使淹水4 d的龙小豆4号产量显著提高2.85%~6.18%,使天津红淹水4 d的产量显著提高2.85%~3.95%。综上,淹水胁迫下,不同品种小豆在活性氧物质积累、膜质过氧化、抗氧化酶活性以及激素水平等方面的生理应激存在显著差异;喷施S3307能够有效缓解淹水胁迫对小豆生理和产量的影响。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小豆苗期抵御淹水胁迫的生理机制及提高淹水胁迫下小豆的产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干旱对不同类型冬小麦根系抗氧化酶和渗透物质的影响,以水肥型冬小麦品种‘济麦22’、抗旱节水型冬小麦品种‘青麦6号’为材料,通过PVC土柱试验,设置全生育期正常浇水和不浇水2个处理,观察拔节、挑旗、开花、灌浆期小麦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等渗透调节物质及地上部形态的变化。随着生育时期的进行,冬小麦的群体数量、根系内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呈逐渐降低的趋势;根系内SOD活性、脯氨酸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MDA含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2个冬小麦品种在不同控水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济麦22’在满足水分条件下根系内的SOD活性、POD活性以及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大于‘青麦6号’。但在全生育期不浇水处理下,‘青麦6号’的群体数量、SOD活性、P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以及脯氨酸含量均表现出显著增加的趋势。干旱胁迫下,‘青麦6号’在根系方面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能力与调节细胞渗透势的能力,以实现维持体内水分平衡、增强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