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更新观念广辟财路夏宗林,刘国冰传说中,有一位炼金老人,他临终前问他的两个儿子要什么东西。大儿子说:“我要你积攒下的那笔金子。”二儿子说:“我要你淘金、炼金的方法。”于是,老人把金子交给了大儿子,把淘金、炼金的技巧教会了二儿子。老人去世后,大儿子把金子...  相似文献   

2.
汪支书大名叫汪成棋,绰号叫龟鳖,或许是父母希望儿子像龟鳖一样健康长寿,或许是父母受“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启发,希望儿子“胸有成棋”,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做到胸中有蓝图、做事有计划,总之,名字寄托了父母的期望。现任歙县深渡镇绵溪村党支部书记的汪成棋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围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他认认真真下了“三步棋”。  相似文献   

3.
藏族谚语说:“舍得用酥油点亮佛灯,心就会明亮;舍得让儿子报国从军,家就会兴旺。”阿爸旺堆信仰佛教,他虔诚地在菩萨像前点亮佛灯,感谢佛爷,因为他的小儿子在可可西里当武警,来信说是在保护藏羚羊,并且嘱咐家人也一定要积极保护故乡的野生动物。阿爸旺堆家在雪山脚下,山上的森林里有许多野生动物,自打政府颁布禁猎令以来,阿爸旺堆也就成了保护野生动物的义务宣传员。俗话说:“天上的雨水,生灵的甘露。”六月天,几场神奇的雨水,浇出了山林中价格昂贵的松茸,村里的人都争先恐后地到山上采集松茸去了。阿爸旺堆心想:这么多人上山,肯定会惊动山…  相似文献   

4.
年雁柔情     
元旦回趟老家,忽而在家乡封冻的麦田里看到了被惊飞的一行大雁。我和儿子仰首去数大雁,发现这行大雁只有7只,并成“人”字排开,在家乡的田野上空盘旋。令我心中为之一晾的是,这群大雁在天空中书写的“人字”的“撇捺”相差很大:一“撇”上有6只,而一“捺”上只有孤零零的一只。  相似文献   

5.
去年春 ,73岁的老党员李秀生从他的小林场“退休”下来了。李老曾任田阳县雷圩乡雷圩村党支书、主任,1988年卸任后带上民兵苏吉龙、苏福展等五人,承包本村千亩荒坡,走出了一条致富路。李老的两个儿子都已成家立业 ,听说父亲要承包荒坡 ,当年在罗城矿务局的大儿子回家要把他接走 ,在家的二儿子儿媳也不同意他上山 ,要他在家带孙子。但李老不愿享这个清福 ,于1989年3月毅然带上4个民兵荷锄佩刀上山,栽活杉树5万余株 ,松树4000多株 ,八角3200株 ,还有油茶20多亩 ,把千亩荒坡变成了绿洲。为了做到以短养长 ,保种保收…  相似文献   

6.
还是八九年前的事,一天,一家三口逛街,刚上初中的儿子突然指着一块店牌问:“这是什么字?”他指的是“××傢俬总汇”的“俬”字。这家“总汇”的橱窗上,还有一句醒目的广告语:“帝豪傢俬,皇家气派”。对着这个“俬”字,我搜肠刮肚,想了半天,只能实话实说:“不识”。  相似文献   

7.
勋章和赏介绍信孔令德林大咽了三次气,终也没闭上眼。今天午后他又一次咽气,村长贵宝和几个群众连喊带叫,他又慢慢缓过来了。“你还有什么放心不下?”守看他的人问。他眯着眼只嘴唇动了动,人们相互交换着眼色。“这可咋办?”他单身一人,领养了个儿子还在外地工作。...  相似文献   

8.
既定方针 老季的家装公司开了十来年了,在这个县城里,他算得上有头有脸的人物。但出了县城,他还是个“土鳖”小老板。最近,老季显然有了心事,在省城读大学的儿子就要毕业了,老季不想让儿子回到县城来接自己的班,不然那辛辛苦苦考上大学不是白念了吗?再说,人总得一代更比一代强.老季从一个乡下泥腿子奋斗到县城,儿子就应该进军省城,最好是进政府机关、国企之类。  相似文献   

9.
孙儿记趣     
三年前孙儿汤达呱呱坠地,几声“不同凡响”的哭叫之后,护士把他从产房抱到病房,一出产房门,他便睁大眼睛四处张望,好奇地看着这新世界。当时他外公断言:将来这是一个调皮角色。前几年儿子和媳妇都在北京工作,孙子在千里之遥的我们这边。孙子一天天长大了,一天他突然问我们要爸爸妈妈的拍片,问他“要干什么?”答:“我想爸爸妈妈,我要抱着爸爸妈妈的相片睡觉。”一次他接到妈妈的长途电话,他高兴得跳起来连叫了一阵“好妈妈”之后说:“我想死你了,我想你想得睡不着觉,吃不下饭哩卜’接着他唱起了“世上只有妈妈好”…··孙子…  相似文献   

10.
局长的睡眠     
老钟一当局长,就有人向他送了一个大红包,求他帮办事。那人要办的事是合情合理的,老钟很爽快地帮他办了,拒收他的红包。老钟并不富裕,拒绝那份厚礼后,妻子就嘲笑他:“看不出,你还是个焦裕禄呢。可儿子马上要读大学了,学费还没有着落,你说怎么办?”读4年大学要几万元,不是个小数目。靠那点死工资,刚够养家糊口,去哪里弄几万元?老钟睡不着觉了,夜里翻来覆去像烙大饼。妻子问:“天快亮了,还不睡?”老钟说:“我在想那个大红包。要是收下来,够儿子的一年学费了。当初怎么竟拒绝了呢?怪心疼的。”妻子说:“别想了,睡吧,以后还有机会。”果然,两个…  相似文献   

11.
11月5日,一古稀老头匆匆走进荔浦县林业局公安股,对公安人员说:“我儿子盗伐了别人的杉木,请你们前去处理……”这老汉姓温,修仁镇老县人,今年已73岁,在村里任了16年护林员。16年来,他为护林尽职尽责,铁面无私,深得乡亲们的拥戴,曾被县里授予“优秀护林员”和“造林绿化先进工作者”称号。2001年11月2日,温老汉的儿子因手头吃紧,到同村一村民的承包山上偷砍了14株松木拉到附近的木片加工场出售。温老汉听说后立即严厉批评,并要儿子主动到林业部门承认错误,但儿子和家人反对温老汉的做法,指责他吃里扒外。…  相似文献   

12.
陈烨 《新疆林业》2015,(2):32-33
1旅游与生态旅游“旅游”并不是现代人类的专属,古代人类也有旅游活动。中国旅游不仅历史久远,还是世界上最早有旅游文字记载的国家。骨刻文中已有“旅游”二字:“旅”和“游”二字在山东昌乐骨刻文中发现,是我国旅游娱乐活动最早的记录,也是中国最早旅游文化的体现。我们熟悉的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就是一位热爱旅游的人,他所著的中国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对古代中国各地名胜古迹、风土人情,都有详细记载。  相似文献   

13.
与绿结缘的郑板桥郑板桥,名燮字克柔,号板桥。稍有史学知识的人,差不多都知道,他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被喻为“杨州八怪”之一。虽然他一生抱负很大,但“终不得志”。但有一点,他爱绿播绿的忠情与事迹,却流传至今,令人难以忘记。他一生爱绿,对绿色的...  相似文献   

14.
庄子三题     
庄子三题○毛志成庄子一生,写了三十余篇汪洋恣肆、博大精深的文章,创建了一个很卓越的“逆文化”体系,全方位地揭示并十分有远见地预言了人类文明的负面效应。若将他的学说进行一番概括,有三个字足可代表他的见解。这三个字就是“无”、“忘”、“化”。“无”的解义...  相似文献   

15.
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以寄托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祝愿.民间有将“福”字倒贴的风俗,一些正式发行的年画,也有将“福”字倒印,左右两角由两个财神童子捧着的,不言而喻,是取谐音“福到”之意.然而在汉字中,“倒”与“到”,读音虽近,但字形不尽相似,其义更不相同,将“倒”解释为“到”,太过牵强.故有人发文抨击此举为倒行逆施,自欺欺人!实则论者亦是妄加非议,措辞不当,偏颇尤甚.  相似文献   

16.
<正>过了年初三,农民梁宝忠带着在家休假的儿子梁万龙上了山,和儿子在他承包的大岔沟山里数着一个个新挖的树坑。他用长满老茧的双手抹去油松枝头的浮雪,讲着他在这坑坑洼洼、坡坡梁梁上,和一株株松树的故事。“过了年,我就60岁了,这些树要想成材就得靠你了。一定要保护好这片林子,别让牲畜上山,重点是防火……今年咱们一定要把蓄水池提升加固,筑坝防洪,修建防渗渠……”初中文化的老爹给大学毕业的儿子上了一堂现场的林业教学课。  相似文献   

17.
学艺     
箩筐叔跟儿子水发闹翻了! 提起箩筐叔,谁都知道他是村里编织箩筐的能手。每天忙完了农活,搬来板凳拿起竹篾编起来,总编不完。“箩筐叔”的美称他当之无愧。现在好了,儿子水发从部队复员回来了,是个好帮手呀,他要把手艺传给水发,父子俩要大干一番副业。谁知,水发不听父亲的话。那是一天晚饭后,箩筐叔抽完一袋烟,咳了一通后,又习惯地编起箩筐来。水发搬来一个大柴蔸,放到堂屋中间,那儿烧着一堆火。腊月天冷,北风呼呼地吹。“阿发,明天进山吧。”箩筐叔说。细长的竹篾在他手里跳动着。“进山砍竹子?”水发坐在火边学着编箩筐,“爸,我们在村边的山岭上种竹子吧。”“种竹子?真是说得比放屁还轻松!”箩筐叔有些不高兴,摸过烟袋使劲吸了几口,“不去砍竹子,拿什么来编箩筐呀?”  相似文献   

18.
有严有爱带兵人徐鹏他的带兵之道就是一个“严”字,对人对己有一颗严心。而在战士们心里,他又是那么慈爱,那么和蔼可亲。他就是哲盟森警支队扎旗大队代副大队长陈书春。作为大队长,陈书春每天与战士们一起学习、一起训练,亲自担任教员,带队训练。每天早上,他总是第...  相似文献   

19.
从塞罕坝回来,脑海中就再也挥不去那一片绿色的山川,言谈话语中,总是不自觉地围绕着“塞罕坝”这三个字。“塞罕坝是什么?”儿子问。“塞罕坝是一个伟大的地方。”我回答。“伟大?为什么?”“因为那里的人,是真正做了一辈子好事。”不真正走进塞罕坝,就不会真正懂得她。塞罕坝:平均海拔1500米,年均气温零下1.4℃,年均无霜期仅72天。在这样百万亩地表条件和自然条件都非常恶劣的荒凉山地上,务林人全凭着双手在这里栽满了树,  相似文献   

20.
笑林     
《湖南林业》2014,(5):44-44
普通人 儿子的班级来了一位新的数学老师,我想了解一下她的基本情况,便问儿子:“你们的新老师是哪里人呢?”儿子答不上来。于是,我换了一种方式问:“你们的新老师像我们一样说潮汕话,是潮汕人吗?”儿子很快回答:“不,她说普通话,是普通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