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国西藏东部、四川西部、云南西部一带被称为西南山地,分布着一系列南北走向的山脉。这一区域是中国鸟类的荟萃之地,栖息着700多种鸟类。西南山地珍藏着42种中国特有鸟种:绿尾虹雉、斑尾榛鸡、暗腹三趾啄木鸟、黑头噪鸦、宝兴歌鸫、宝兴鹛雀、高山雀鹛、红喉雉鹑、黄喉雉鹑、灰胸竹鸡、红腹锦鸡、白马鸡、蓝马鸡、四川林鸮、  相似文献   

2.
<正>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卧龙片区是闻名于世的“熊猫王国”和“雪豹乐园”。而栖息于此的14种雉类,占到了四川省25种雉类的50%以上,由此,这里还有“雉类天堂”之美誉。雉爱之地:从河谷两岸到雪山之巅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卧龙片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横断山脉邛崃山系腹地与四川盆地交汇的崇山峻岭和高山峡谷之中。由于山体绵延高耸和河流不断地侵蚀与切割,这里的海拔从1300米上升到6250米,起伏落差达5000米。  相似文献   

3.
正在海拔3000-4000米的四川巴朗山高山灌丛草甸带,作者在较短时间内竟然看到100多种鸟,听到绿尾虹雉、血雉等多种雉类共同演绎的"交响乐"。川西是中国雉类集中分布地,也是雉鹑和各种雀类的主要栖息区域。卧龙的山形极像一条"巨龙"的脊背,横卧于巴朗山中心腹地,蜿蜒伸向远方。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的西南山地位于西藏东部、四川西部、云南西部一带,分布着一系列南北走向的山脉——横断山系。这片约36.4万平方公里的区域仅占中国国土面积的3.8%,却拥有中国一半以上的鸟种,包括绿尾虹雉、红喉雉鹑、藏马鸡、四川旋木雀等40多种中国特有的珍稀鸟类。  相似文献   

5.
《广西林业》2020,(4):28-31
保存着全球已知最大野生兰花居群,被授子“中国兰花之乡”称号;生存有国家重点保护鸟类余种,其中黑颈长尾雉和金雕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还肴黑理鹃璋、白鹘、长尾阔嘴鸟等28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广西雅长兰科植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仅是植物王国,还是鸟类乐园。  相似文献   

6.
<正>梵净山位于贵州省东北部的江口、松桃、印江三县交界处,是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斜坡上的第一高峰。这里生物多样性丰富,鸟类栖息生境多样,鸟种繁多。至2015年12月,共记录到鸟类237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1种,为白颈长尾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24种,为鸳鸯、褐耳鹰、红隼、红腹锦鸡等。种群较大的红腹角雉和红腹锦鸡是梵净山  相似文献   

7.
正西藏寺院众多,历史悠久,许多珍稀鸟种喜欢在寺院栖息,藏马鸡、藏雪鸡、棕尾虹雉、白马鸡、黄喉雉鹑等成为寺院最灵动的风景。藏雪鸡高海拔分布的雪鸡雪鸡属是世界上海拔分布最高的鸟类之一,其中的藏雪鸡又叫淡腹雪鸡,是雪鸡属中分布海拔最高的种类,主要栖息于青藏高原海拔3300米以上的裸岩地带,喜欢在陡峭山壁和碎石堆夜宿,是青藏高原特有的珍禽类动物。  相似文献   

8.
<正>如果说云南是野生动物王国,那西双版纳当之无愧就是这个野生动物王国皇冠上的绿宝石!在不足全国国土面积0.2%的土地上,就有鸟类469种,占全国的近30%,占云南的近50%。其中绿孔雀、孔雀雉和赤颈鹤三个国家一级保护鸟种;野鸡(红原鸡)、大嘴雀(犀鸟)绿斑鸠和红毛鸡(褐翅鸦鹃)等65种二级保护鸟类更显鸟类资源的精华所在。绿孔雀、孔雀雉、野生红原鸡和犀鸟为主的热带鸟更突显了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的雨林特征。鸟种众多在全国极其少见,分属于18目51科;东洋界  相似文献   

9.
山清水秀的卧龙,有“国宝”之称的大熊猫在这里繁衍生息。在这片土地上,有位人称“熊猫之父”的人,他就是攻破大熊猫人工繁育这个世界难题的科学家———张和民。1983年,卧龙竹子大面积开花,大熊猫面临严重缺食困境。“竹子开花了喂,咪咪躺在妈妈的怀里......”这首唱遍了大江南北的歌,牵动了张和民的心。这一年,年仅22岁,刚从四川大学生物系毕业的张和民,怀着对大熊猫事业的无限追求,毅然选择了偏远的卧龙。为了近距离接触野生大熊猫,刚到卧龙的他放弃了条件相对好一点的在研究中心的工作,背上行李来到了海拔2500多米荒无人烟的“五一棚”…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占世界种类总数的10%以上,其中大熊猫、金丝猴、台湾猴、羚牛、白唇鹿、黑麂、白鳍豚、扬子鳄、中华鲟、白鲟、褐马鸡、雉鹑、黑颈鹤等100多种是闻名世界的我国特产珍贵稀有野生动物。此外,还有丹顶鹤、白鹤、朱鹮、黑鹳、天鹅、黄腹角雉、绿尾虹雉、白冠长尾雉、多种长臂猿、叶猴、毛冠鹿、雪豹、野骆驼等珍稀濒危种类的野生动物。  相似文献   

11.
山清水秀的卧龙,有“国宝”之称的大熊猫在这里繁衍生息。在这片土地上,有位人称“熊猫之父”的人,他就是攻破大熊猫人工繁育这个世界难题的科学家——张和民。1983年,卧龙竹子大面积开花,大熊猫面临严重缺食困境。“竹子开花了喂,咪咪躺在妈妈的怀里……”这首唱遍了大江南北的歌,牵动了张和民的心。这一年,年仅22岁,刚从四川大学生物系毕业的张和民,怀着对大熊猫事业的无限追求,毅然选择了偏远的卧龙。为了近距离接触野生大熊猫,刚到卧龙的他放弃了条件相对好一点的在研究中心的工作,背上行李来到了海拔2500多米荒无人烟的“五一棚”大熊…  相似文献   

12.
八桂羽族     
八桂大地上,飞翔着550多种美丽的鸟类,有些是珍稀濒危的,如金雕、黄腹角雉、黑颈长尾雉、白颈长尾雉、中华秋沙鸭、黑脸瑟鹭、海南虎斑。有些鸟类美得惊人,画眉、红嘴相思鸟、黑喉噪鹛、银耳相思鸟等都是广西著名的观赏鸟类。  相似文献   

13.
雉的国度     
中国鸟类特有种中1/5左右是雉类,中国的雉类种数占世界雉类的1/3强,中国可谓"雉类王国"。中国雉,五彩缤纷的羽毛、优美的身形让人惊艳……  相似文献   

14.
山清水秀的卧龙,有"国宝"之称的大熊猫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在这片土地上,有位人称"熊猫之父"的人,他就是攻破大熊猫人工繁育这个世界难题的科学家——张和民。1983年,卧龙竹子大面积开花,大熊猫面临严重缺食困境。"竹子开花了喂,咪咪躺在妈妈的怀里……"这首唱遍了大江南北的歌,牵动了张和民的心。这一年,年仅22岁,刚从四川大学生物系毕业的张和民,怀着对大熊猫事业的无限追求,毅然选择了偏远的  相似文献   

15.
林宣 《国土绿化》2005,(6):40-40
山清水秀的卧龙,有“国宝”之称的大熊猫在这里繁衍生息。在这片土地上,有一位人称“熊猫之父”的人。他就是攻破大熊猫人工繁育这个世界难题的科学家,现任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张和民。  相似文献   

16.
<正>唐家河片区地处岷山山系,是大熊猫的核心栖息地之一,也是大熊猫国家公园出镜率极高的一个片区。保护大熊猫并没有耽误社区居民过上好日子,这里是人与动物和谐共生的天堂。人们幸福地说,唐家河是一条流蜜的河。唐家河,是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北大门”。在“熊猫王国”有着特殊的地位。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境内的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20世纪80年代中外合作研究大熊猫的第二个基地,第一个基地是著名的位于阿坝州汶川县的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唐家河,  相似文献   

17.
黑颈长尾雉     
<正>白颈长尾雉、白冠长尾雉、黑长尾雉、黑颈长尾雉、铜长尾雉——全世界的5种长尾雉,中国就有前4种,前3种还是中国特有鸟类。黑颈长尾雉虽然印度等国也有,但它最主要的分布地也是在中国。长尾雉的起源中心可能在中国西南部的武陵山区,并有可能先分化出白颈长尾雉祖种和白冠长尾雉祖种。黑长尾雉、黑颈长尾雉和白颈长尾雉可能由白颈长尾雉祖种分衍产生。铜长尾雉和白冠长尾雉可能由白冠长尾雉祖种分衍产生。  相似文献   

18.
<正>近三年来,大熊猫国家公园卧龙片区不断发现兰科植物新物种或新记录种,特别是2021年底和2022年夏,卧龙无柱兰和卧龙盆距兰两个兰科新种的发表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而且据透露,目前还有多个“疑似”新物种待确认。2021年12月、2022年7月,两个模式产地来自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卧龙片区的兰科植物新种—卧龙无柱兰和卧龙盆距兰,先后在国际植物学期刊上正式命名发表。新物种的野外发现者及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就是来自四川卧龙的正高级工程师程跃红。  相似文献   

19.
曲宗贡地处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部,该区域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是白马雪山保护区重点建设的科研、科普教育和生态旅游基地,但对该区域的野生动物多样性系统调查较少。为了摸清曲宗贡区域分布的野生动物资源情况,2016—2020年,曲宗贡生态定位监测站通过设置固定监测样线、红外线相机监测样点、社区访谈、日常观察等方式对野生动物(鸟类、兽类)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该区域分布的兽类有5目、13科、24属、27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有5种,即滇金丝猴、金钱豹、林麝、马麝(高山麝)、黑麝;鸟类有12目、26科、47属、57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有3种,即金雕、四川雉鹑、斑尾雉鸡。基本掌握了该区域野生动物种类、种群数量变化、活动规律等。  相似文献   

20.
鸟类是陆生脊椎动物中数量较多的一大类群。全世界约有9000余种鸟,我国约有1260种,是世界上鸟类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全世界共有15种鹤,我国就有种;在148种雁鸭中,我国有46种;全世界共有雉类276种,我国有56种,被国际鸟类学界誉为“雉类王国”。我国还有朱、褐马鸡、中华秋沙鸭、黄腹角雉、红腹锦鸡等90多种特有或主要在我国栖息繁殖的各类禽鸟。北京的鸟类资源也较丰富,约有35余种。其中留鸟约占20%,旅鸟约占49%夏候鸟约占25%,冬候鸟约占6%。列为国家Ⅰ级保护的有黑鹳、金雕、白肩雕、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