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通过对2014—2016年三麻期对达州市农科院苎麻种植资源圃里的35份不同苎麻资源材料的生物性状与纤维支数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苎麻资源材料生物性状除含胶率外,其他性状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并且纤维支数材料间差异极显著。通过对生物性状与纤维支数的通径分析,其中株高、分株力、含胶率和鲜皮出麻率对纤维支数均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1991~1997年在桐梓进行空秆麻、新辅青麻等苎麻良种的多点品比试验的结果表明,桐梓空秆麻的综合表现最好,在各试点产量均达1.395kg/hm2,品质较优.同时对其植物学性状及生育特性进行鉴定,实施配套栽培措施.用方差分析法对多点品比产量分析结果表明,桐梓空秆麻在各点的产量均极显著优于对照,增产62.71%左右;用灰色关联分析结果提出坡耕地高产优质苎麻品种选育的目标性状是植株高、茎秆大小适中、鲜皮较薄、鲜皮出麻率高、有效株数适当偏少的类型.用二次正交回归设计方法对影响桐梓空秆麻产量的栽培因子进行试验,在种植密度为27735窝@hm-2,配施纯N42.3kg/hm2、K2O145.2kg/bm2、P2O56.45kg/hm2,纤维产量可达2283.15kg/hm2,单纤维支数为2270支.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适合山区坡地种植的苎麻品种,以中苎系列苎麻品种为材料,在张家界山坡地进行栽培试验,分析比较品种的经济性状、产量和品质。研究结果表明,中苎1号、中苎2号和中苎3号都表现了很好地适应性,中苎1号和中苎2号年原麻产量超过3 300 kg/hm~2,是纤维高产品种;中苎2号麻叶产量超过10 000 kg/hm~2,可作为纤饲兼用品种;中苎3号纤维支数达2 340公支,是特色的优质品种。  相似文献   

4.
苎麻优质种质的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0份苎麻优质种质和2份对照种质的农艺性状和纤维细度进行了鉴定评价.结果表明,所选材料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均存在丰富的变异;供试10份优质种质的纤维细度明显高于两对照,而产量却明显低于两对照,其中,安龙苎麻1号的纤维细度达2 038m·g-1,产量达到1 762.71 kg·hm-2,丰产性较好;新民家麻、定业苎麻、龙塘白麻、安龙苎麻2号、奉节梅子线麻、那为苎麻1号产量较低(>1 050 kg·hm-2),品质较好(纤维细度>2 100 m·g-1),其他3份优质种质的纤维细度均大于2 200 m·g-1,但产量低(产量≤1 050 kg·hm-2).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供试木薯种质材料中筛选优良种质,为我国木薯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优良亲本.[方法]从植物学性状、农艺性状及氢氰酸含量等方面对31份国内外引进与收集的木薯资源进行初步鉴定评价,并对相关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31份木薯种质资源在叶片形状、叶片颜色、叶裂数、叶柄颜色、叶脉颜色、主茎内外皮颜色、茎秆生长情况、株型、茎分叉、分支角度、株高、主茎高度、主茎直径、块根分布、结薯集中度、块根形状、块根内外皮颜色和块根肉质颜色等方面均表现出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从31份种质资源中筛选出株型较好的资源13份,单株鲜薯产量>2800.00 g的资源4份,氢氰酸含量<50.00 mg/kg的资源10份,单株鲜薯产量≥2901.75 g、收获指数≥0.74、氢氰酸含量≤28.86 mg/kg的资源2份.[结论]31份木薯种质资源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中筛选出2份单株产量高、收获指数高、氢氰酸含量低的种质,可在优良食用木薯育种中重点利用.  相似文献   

6.
小麦优良种质资源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分析近期育成的、具有一个或多个突出农艺性状的186份优良小麦种质资源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和1B/1R异位分布情况,为广泛有效地利用这些新种质提供有用信息。【方法】采用SDS-PAGE方法对优良种质资源的HMW-GS组成进行了分析,并对麦谷蛋白亚基进行品质评分;同时用黑麦1RS上特有的醇溶蛋白标记对上述材料进行1B/1R易位检测。【结果】供试材料在编码HMW-GS位点上具有较大的变异,共发现16个等位变异,形成30种HMW-GS组合形式。在Glu-1的3个位点具有2个及2个以上优质亚基的材料占38.7%(72份),其中烘拷品质评分为10分且具有高产、矮秆、抗病、抗逆等一个或多个突出农艺性状的新种质13份。携带有1B/1R易位的材料为68份,占供试材料的36.6%。【结论】这些结合有优异性状的优质材料将是中国小麦遗传育种的宝贵优质源。  相似文献   

7.
为了筛选适合阿拉尔市及周边地区种植的高产燕麦品种,在塔里木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校内实验站对3份栽培种和1份野生燕麦种质资源的鲜草产量、干草产量、茎叶比、株高和分蘖数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锋利的干草产量为8 546.53 kg/hm~2,鲜草产量为41 400.00 kg/hm~2,青引2号的干草产量为7 766.70 kg/hm~2,鲜草产量为35 533.33 kg/hm~2,均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陇燕3号和巴里坤燕麦,且锋利和青引2号的综合评分分别排名第1和第2,表明这2个燕麦品种的草产量性状较好,适合在阿拉尔市种植。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在低热河谷地区种植的不同木薯间差异和发掘高产高效木薯品种,对20份木薯品种进行了鲜薯产量和经济效益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木薯鲜薯产量(kg/hm~2)不同,不同品种的经济效益(元/hm~2)不同,其中SC16的鲜薯产量(59 913.17 kg/hm~2)为供试样品中最高,SC16的经济效益(34 749.64元/hm~2)为供试品种中最高。试验结果为进一步推广高产高效木薯品种提供有利材料,并为木薯资源开发提供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9.
红麻产量与品质性状的相关及其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选用74份不同来源的红麻种质资源,对10个产量与品质性状进行相关分析表明,株高、皮厚、单株生皮重3个性状对单株干皮重和纤维支数有重要影响;进行主成分分析表明,前4个主成分分别为韧皮纤维产量构成因子(52.68%)、茎秆皮骨构成因子(12.96%)、纤维品质构成因子(10.77%)及晒干率构成因子(9.18%),其累计贡献率达85.61%.因此,在品种选育时,应注意选择植株较高、中等茎粗、韧皮较厚、晒干率较高和品质优良的材料,以确保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10.
国外花生种质资源引种鉴定及分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国外205份花生种质资源的植物学特性、抗性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观察鉴定,并对其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国外花生种质资源较为丰富,有性状优良的种质,也有高抗的材料,这些优异种质可供今后开展花生高产、优质、抗病育种利用;在选出的4个主成分因子中,总有效枝数的累积贡献率为45.58%,将205份国外花生种质资源归为5类,绝大多数种质资源的遗传差异较小,类间遗传差异大于类内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揭示我国丰富的苎麻种质资源,充分发掘利用其有益基因,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收集的94份苎麻种质的7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评价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将苎麻的7个性状简化为4个主成分因子,其累积贡献率高达90.35%;其中第一主成分以株高、茎粗、有效株率的影响为主;第二主成分各个性状系数均为正,可以看作是苎麻种质农艺性状的综合反映;第三主成分以分株数、总株数的影响为主;第四主成分以有效株率的影响为主。采用系统聚类分析,将94份苎麻种质材料在阈值为3.79时聚为三个大类,可划分为高株细茎型、矮株粗茎型和1个特殊型。上述结果将苎麻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简化为4个主成分因子,并将94个苎麻品种分为3种类型,为苎麻优质品种选育和多功能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32份油药兼用红花种质资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筛选出油药兼用优质红花种质资源,为选育适应新疆油药兼用优质红花品种提供参考。【方法】 对收集的32份油药兼用红花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变异和聚类分析。【结果】 种质资源中生育期在80~90 d的有4份,90~100 d的6份,100~110 d的16份,110 d的以上的6份。参试材料的10个质量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幅在0.37~1.29;花色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1.29);数量性状中多样性指数最大的是含油率和油酸,为3.47;聚类分析将 32份材料可以分为10大类,其中第一大类中以青海的材料为主;第二大类包含14份材料;第三大类3份材料;第四大类包括3份材料,主要来自山东。其他材料BXY11(甘肃)、BXY1(新疆)、BXY19(河北)、BXY3(江苏)、BXY8(浙江)分别成一类。【结论】 油药兼用红花种质资源主要是叶型倒披(90.6%)、籽粒壳性普通(87.5%)、花球性状圆锥(84.4%)、籽粒性状圆锥(87.5%)为主,新疆油药兼用红花品种品质性状遗传多样性高于产量性状,且材料的聚类与其来源无明显的联系,但青海、甘肃、河南、山东的材料优先聚在一起,新疆拥有丰富的油药兼用红花种质资源,且遗传距离较远。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筛选适合与不育系MS-GN杂交的苜蓿品种,以有重点、有目标地加强优良苜蓿品种的选育。【方法】以紫花苜蓿雄性不育系MS-GN为母本,与来自美国、俄罗斯和我国的优良紫花苜蓿品种为父本配置的15个苜蓿杂交组合为材料,对其第1茬牧草初花期的株高、单株分枝数、鲜干草质量等产量性状和粗蛋白、粗脂肪、无氮浸出物、纤维和叶茎比等品质性状进行分析,并通过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苜蓿杂交组合间无论是产量还是品质均有一定差异,组合6×M株高最高,单株分枝数以组合12×M最多,组合15×M和11×M的鲜、干草产量均较高;以俄罗斯引进资源为父本的组合在株高上表现突出,以我国苜蓿品种为父本的杂交组合无论干草还是鲜草产量均远远超过来自美国、俄罗斯2个国家父本的杂交组合,更具有高产潜力;组合15×M品质更优,但由于试验选取的杂交组合数量有限、聚类分散,尚未能确定出不育系MS-GN与哪国父本资源的杂交组合更有优质潜力。【结论】至少在东北地区,雄性不育系MS-GN与我国的苜蓿品种杂交具有获得优质高产组合的潜力,其次是美国的种质资源,但要据此筛选综合性状优良的苜蓿杂交组合尚存在一定困难,仍需进一步的试验与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为加强大麦种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了解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以143份大麦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对其15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表型差异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介于3.09%~36.74%之间;每个农艺性状至少和1个其他性状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选取前3个特征值的主成分进行分析,累计贡献率达84.13%;供试材料可划分为两大类,第1类可作为选育高产且株高较高、适宜机械收获的多穗型大麦种质资源;第2类能作为选育高产且抗倒伏的矮杆多粒型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5.
【目的】筛选具有多个优异性状的种质资源,为广泛有效地利用这些新种质提供有用信息。【方法】以通过农艺性状综合评价筛选来的403份来自近期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获得的优良种质为材料,采用SDS-PAGE方法分析其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结果】供试材料在编码HMW-GS位点上具有较大的变异,共检测到了30个等位变异,形成64种HMW-GS组合形式。同时,在供试材料中不仅出现了“7*+9”、“2+12.2*”和“1.5*+10”等在现代小麦育种材料中的稀有亚基,而且出现了“1+2*”、“7+8+9”、“6+7+8+9”和“2+5+12”等特殊的亚基组合形式。其中有24.32%(98份)材料在Glu-1的位点具有2个优质亚基,有9.93%(40份)材料在Glu-A1、Glu-B1和Glu-D1 3个位点均携带有小麦加工品质所需优质亚基。【结论】403份具有优良农艺性状的小麦种质资源在编码HMW-GS的3个基因位点上表现出丰富的多态性,共有30种HMW-GS等位变异,64种亚基组合形式;其中40份材料在Glu-1的3个位点均携带小麦加工品质所需优质亚基,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利用。  相似文献   

16.
为评价轻度镉(Cd)污染地木薯种植的安全性及木薯种质对Cd积累的差异性,研究了轻度镉污染大田栽培的35份木薯种质对重金属镉的累积特性。结果表明,35份木薯种质组织器官中的Cd积累含量和富集系数均表现为茎叶块根;35份木薯种质中,块根(鲜样)Cd含量超过国家薯类作物限量标准(0.1 mg/kg)的有15份。隶属函数评价表明,GR891与NG在镉富集和转运的综合能力方面差异最大,其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分别为5.80、7.94、1.12、1.94。综合排名显示,N121生物量和镉提取量都表现最高,分别达91 406 kg/hm~2、18.60 g/hm~2;ZM8316产量最高,达45 303 kg/hm~2;GR891生物量和产量都表现最低,分别为18 329、10 245 kg/hm~2;47-11镉提取量最低,为3.49 g/hm~2。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在低纬度高海拔地区不同木薯间差异和发掘高产高效木薯品种,本试验对13份木薯品种进行了鲜薯产量和经济效益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木薯鲜薯产量和经济效益都不同,其中SC124的鲜薯产量(43 217.39 kg/hm~2)和经济效益(25 930.43元/hm~2)都是供试样品中最高的。试验结果为进一步推广高产高效木薯品种提供有利材料,并为木薯资源开发提供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浏阳市优质苎麻产业化与配套技术,进行了适合浏阳市丘陵山区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苎麻水土保持能力及其效果研究的试验.结果表明:苎麻最适移栽期是3~5月,尤以4月份为最佳,最适密度为株行距0.5~0.6 m×0.3 m,最适施肥量为基肥人畜粪3000 kg/667m2,复合肥150 kg/667m2;种植苎麻小区水土保...  相似文献   

19.
柳糯168是广西农业科学院桂中分院采用温带种质(Ln30121)×温热带种质(Lj2000-2-3)杂交育成的优质白糯玉米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生育期适中、品质优良、综合抗性较好等特点,一般鲜果穗产量达874 kg/亩,果穗品质达国家区试鲜食玉米感官二级标准,适宜在广西鲜食糯玉米生产区种植。2012年5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0.
将搜集的甘蓝种质资源265份进行品质鉴定和筛选,关注育种材料的球形、球色、口感、耐热性、抗病抗逆性等性状表现,对表现优良的种质材料开展自交系选育和雄性不育系转育工作,获得综合性状表现优良的圆球和牛心形甘蓝雄性不育系材料4份和自交系材料8份。翠晓1号是以雄性不育系MS1141719为母本、自交系C777为父本育成的甘蓝杂交一代品种,以卡瑞巴为对照,于2020—2021年在浙江宁波、嘉兴、台州进行区域试验。试验表明,翠晓1号的单球重和产量均高于卡瑞巴,抗病性和耐裂性亦优于卡瑞巴;翠晓1号的生育期为50 d,较早熟,外观和风味均优于卡瑞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