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
通过研究青绿甜高粱秸秆替代不同比例的基础饲粮对四川白鹅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探索建立利用青绿甜高粱秸秆替代鹅部分全价基础饲粮的饲喂技术。选取360只28日龄的四川白鹅(公母各半,(1.11±0.008)kg),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I组、试验II组、试验III组、试验IV组、试验Ⅴ组6个处理组,每个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鹅。对照组自由采食全价基础饲粮,不补饲青绿甜高粱秸秆;试验Ⅰ~Ⅴ组分别饲喂对照组日采食量96%、92%、88%、84%和80%的基础饲粮,同时自由采食青绿甜高粱秸秆。试验至70日龄结束。结果表明:1)试验I、II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试验I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试验III、IV、Ⅴ组(P0.05)。2)试验Ⅰ~Ⅴ组屠宰率、胸肌率、腿肌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Ⅴ组腹脂率均显著降低(P0.05),试验I、IV和V组皮脂率显著降低(P0.05),试验Ⅰ~Ⅴ组的肌胃指数均显著升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Ⅴ组胸肌粗蛋白质、肌内脂肪和肌苷酸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I~III组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考虑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肌肉品质等指标,对于28~70日龄四川白鹅,利用青绿甜高粱秸秆替代部分全价饲粮是可行的,替代比例以4%~8%最好。  相似文献   

2.
紫苏籽提取物对杜长大猪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旨在研究生猪肥育期饲粮中添加紫苏籽提取物对猪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取160头平均体重相近的杜长大肥育猪,随机分为2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肥育猪基础饲粮为玉米-豆粕型,粉料。对照组饲喂肥育猪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基础饲粮+200 mg/kg紫苏籽提取物,试验猪进行限饲喂养。预试期7 d,试验期56 d。饲养试验结束后每组选16头猪(公母各半)进行屠宰测定。试验结果显示,屠宰性能方面,屠宰率,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瘦肉率和眼肌面积都以试验组最高,分别显著提高5.91%(P0.05)和4.02%(P0.05);背膘厚,以试验组最低,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9.97%(P0.05)。肉品质指标方面,大理石纹评分、p H、粗蛋白质含量3个肉质指标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肉色评分、肌内脂肪含量和肌苷酸含量3个肉质指标都以试验组最高,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显著提高13.70%(P0.05)、13.5%(P0.05)和10.03%(P0.05);滴水损失以试验组最低,与对照组相比极显著降低19.08%(P0.01)。试验表明肥育猪饲喂200 mg/kg紫苏籽提取物显著提高瘦肉率和眼肌面积,显著降低背膘厚;肉品质方面,紫苏籽提取物显著提高了肉色评分、肌内脂肪含量和肌苷酸含量,极显著降低了滴水损失。综合考察肥育猪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相关指标表明,肥育猪饲粮中添加200 mg/kg紫苏籽提取物改善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效果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竹酢粉对育肥猪肉品质和风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旨在研究竹酢粉对育肥猪肉品质和风味的影响。试验选择40头体重相近育肥猪,随机分成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对照组(CON)饲喂基础饲粮,抗生素组(ANT)饲喂基础饲粮+0.12%复合抗生素,竹酢粉组分别饲喂基础饲粮+0.5%(BV5)、1.0%(BV10)和1.5%(BV15)的竹酢粉,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1)BV5和BV10猪肉红度值显著高于CON和ANT(P0.05),BV10和BV15猪肉剪切力显著低于CON(P0.05),各竹酢粉组猪肉剪切力均显著低于ANT(P0.05);2)BV10和BV15猪肉中天冬氨酸和风味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CON和ANT(P0.05),各竹酢粉组猪肉中谷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CON和ANT(P0.05);3)BV5和BV10猪肉中肌苷酸含量显著高于CON和ANT(P0.05),BV15猪肉中肌苷酸含量显著高于ANT(P0.05);4)BV10猪肉中棕榈酸和BV5猪肉中棕榈油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BV10和BV15猪肉中十八烷烯酸含量显著高于CON(P0.05)。综上,竹酢粉可改善育肥猪肉品质,提高猪肉风味和营养价值,效果优于抗生素,建议添加量为1.0%。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饲喂青绿全株玉米对不同体重肥育猪肉质特性的影响,选择体重30 kg左右生长发育良好及健康的杜长大三元杂种保育猪60头,在相同环境条件下进行肥育试验,生长期和肥育期分别按20%和40%比例的青绿全株玉米替代基础饲粮进行饲养,至平均约100 kg、115 kg和145 kg体重时分别抽样屠宰6头,进行胴体和肉质特性测...  相似文献   

5.
《养猪》2020,(4)
为研究发酵豆粕对肥育黑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肉品质及肌内氨基酸含量的影响,试验选择50头(78.9±2.0) kg肥育黑猪(杜洛克♂×苏紫黑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发酵豆粕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发酵豆粕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8%发酵豆粕的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56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试验组肥育黑猪生长性能无显著变化(P0.05);2)试验组肥育黑猪眼肌面积显著增加(P0.05);3)试验组肥育黑猪背最长肌的肌肉红度a*极显著增加(P0.01),肉色评分显著升高(P0.05),背最长肌肌肉滴水损失显著降低(P0.05),同时肌肉剪切力极显著降低(P0.01);4)试验组肥育黑猪背最长肌缬氨酸、谷氨酸和组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发酵豆粕可以改善肥育黑猪胴体性状和猪肉品质,提高猪肉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6.
研究通过向杂交狼尾草中添加纤维素酶,酶解之后供猪只采食,观察杂交狼尾草新鲜饲喂及酶解后饲喂,对猪肉肉品氨基酸含量、脂肪酸含量的影响。试验选取60头杜×长×大生长育肥猪,随机分成3个处理,其中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组饲喂基础日粮添加杂交狼尾草的混合饲料,试验Ⅱ组饲喂基础日粮添加酶解杂交狼尾草的混合饲料。试验期78d。结果表明:(1)试验Ⅰ组及试验Ⅱ组日增重均略低于对照组,平均耗料及料肉比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2)试验Ⅰ组肌肉中谷氨酸、天冬氨酸、丙氨酸、鲜味氨基酸、水解氨基酸总和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Ⅱ组天冬氨酸、丙氨酸、鲜味氨基酸、水解氨基酸总和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除甘氨酸外,试验Ⅰ组各氨基酸指标均显著高于试验Ⅱ组(P0.05);(3)试验Ⅱ组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及试验Ⅰ组(P0.05),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Ⅰ组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杂交狼尾草作为青绿饲料,可显著提高育肥猪的猪肉品质,但略降低生产性能,若经纤维素酶处理后,则可改变这一影响。  相似文献   

7.
试验以饲养300和450 d的地方黑猪为研究对象,对其饲喂青绿玉米发酵饲料,饲养7 d后,屠宰取样,以测定猪肉质构和氨基酸含量,研究不同屠宰期对地方黑猪猪肉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450 d猪肉的韧性和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300 d猪肉(P0.05),肌内脂肪含量和剖面纤维指数有增高趋势,二者背膘厚、猪肉嫩度和其他16种氨基酸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分析,长期饲养影响地方猪猪肉的质构。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饲喂不同比例全株玉米青贮对肉牛犊牛肥育性能及养殖效益的影响,选择36头体重和月龄相近的架子牛,分别饲喂全株玉米青贮添加比例(占粗饲料比例,以干物质计)为30%、50%、61%、70%、90%、100%的全价日粮,观察其对架子牛的肥育性能、健康情况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显示:日粮粗饲料中全株玉米青贮适宜添加比例为30%~70%;添加比例为70%时试验牛日增重最高,添加比例为30%时试验牛的料重比和增重成本最低,日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喂杂交狼尾草对育肥猪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选取60头杜长大育肥猪,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分为2组(对照组和饲草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饲草组在试验的前二周每天饲喂0.5 kg杂交狼尾草+基础日粮,2-4周每天喂杂交狼尾草1.2 kg+基础日粮,4周以后每天饲喂1.5 kg杂交狼尾草+基础日粮,杂交狼尾草重量以干物质计,试验期8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喂杂交狼尾草后育肥猪全价料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平均日增重有降低的趋势(P=0.07),精料肉比显著升高(P﹤0.05)。饲喂杂交狼尾草显著提高肌肉中谷氨酸、天冬氨酸、丙氨酸、甘氨酸和鲜味氨基酸的含量(P﹤0.05),必需氨基酸(缬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苏氨酸、蛋氨酸和赖氨酸)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喂杂交狼尾草可以显著降低猪脂肪组织中的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P﹤0.05),可以显著升高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P﹤0.05)。由此可见,杂交狼尾草作为青绿饲料添加可大大提高猪肉的营养价值及肉品风味,在合理使用量及高效利用上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养猪》2015,(5)
试验旨在研究生猪肥育期饲喂鲜绿菊苣对猪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取160头平均体重(60.9±1.65)kg杜长大肥育猪,随机均分4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猪。肥育猪基础饲粮按60~90 kg营养需要配制。对照组饲喂生猪肥育期基础饲粮,10%菊苣组按90%基础饲粮+10%菊苣(按风干量计)饲喂,15%菊苣组按85%基础饲粮+15%菊苣(按风干量计)饲喂,20%菊苣组按80%基础饲粮+20%菊苣(按风干量计)饲喂。试验期56 d。结果显示,屠宰率,10%、15%、20%菊苣组分别比对照组显著或极显著降低2.4(P0.05)、4.77(P0.01)、5.66个百分点(P0.01),15%、20%菊苣组都比10%菊苣组显著降低(P0.05);瘦肉率,10%、15%、20%菊苣组分别比对照组显著提高3.09(P0.05)、2.7(P0.05)、3.31个百分点(P0.05),以10%菊苣组最高(61.25%);背膘厚,以对照组最大(3.65 cm),10%、15%、20%菊苣组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极显著降低17.26%(P0.01)、22.19%(P0.01)和25.75%(P0.01),20%菊苣组与10%菊苣组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眼肌面积4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滴水损失,10%、15%、20%菊苣组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显著减少20.66%(P0.05)、23.75%(P0.05)和19.95%(P0.05);粗蛋白质含量,10%、15%菊苣组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4.14%(P0.05)和1.99%(P0.05),以10%菊苣组最高(21.38%);肌内脂肪含量,10%、15%、20%菊苣组分别极显著高于对照组0.82(P0.01)、1.01(P0.01)、0.95个百分点(P0.01);肌苷酸,10%、15%、20%菊苣组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显著或极显著提高13.87%(P0.05)、17.22%(P0.05)和23.25%(P0.01);肉色、大理石纹、p H 3个肉质指标4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表明使用鲜绿菊苣一定比例替代基础饲粮饲喂肥育猪,不影响猪生长体重,显著提高瘦肉率,提高肌肉粗蛋白质含量,极显著降低背膘厚,显著降低肌肉滴水损失,极显著提高肌内脂肪含量,显著或极显著提高肌肉肌苷酸含量,综合衡量使用鲜绿菊苣3个处理组间屠宰性能和肉质相关指标并结合实际生产效益,肥育猪饲喂鲜绿菊苣替代比例以10%为最佳。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饲粮碘添加水平对獭兔氮代谢、血液成分及内脏器官发育的影响,试验选用体重相近的3月龄獭兔2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4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试验兔),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0.2、0.4、0.8、1.6 mg/kg碘(碘的添加形式为碘化钾)的试验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53 d。结果表明:饲粮不同碘水平对獭兔的沉积氮(RN)有显著影响(P < 0.05),并且添加水平为0.8 mg/kg时达到最大值。饲粮碘的添加水平对獭兔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TSH)、四碘甲腺原氨酸(T4)、游离态的四碘甲腺原氨酸(FT4)、三碘甲腺原氨酸(T3)有显著的影响(P < 0.05),并分别在添加水平为0.4、0.8、0.8 mg/kg和0.8 mg/kg时达到最大值。另外,饲粮不同碘水平对獭兔的内脏器官发育和脂肪沉积无显著影响(P> 0.05)。综合本试验测定指标,3~5月龄生长獭兔饲粮适宜的碘添加水平为0.8 mg/kg(饲粮中碘的实测值为0.92 mg/kg)。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对仿刺参生长、消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选用芽孢杆菌和乳酸菌为主要成分的微生态制剂,其活菌数为1.0×10^9CFU/mL,在配合饲料中分别按0(对照组)、10、20、30和40mL/kg的添加量添加,配制5种试验饲料,经混合放置9~12h后,投喂初始体重为(15.36±0.19)g的仿刺参30d。试验用仿刺参饲养在25L的塑料箱中,每箱中放置仿刺参10头,每种试验饲料投喂3箱仿刺参。结果显示:1)饲料中添加10、20mL/kg微生态制剂的试验组仿刺参各项生长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饲料中添加30、40mL/kg微生态制剂的试验组仿刺参出现个体吐脏现象,吐脏率分别为13.33%、26.67%,微生态制剂的有益效果明显减弱。2)仿刺参消化道中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随着微生态制剂添加量的增加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活性峰值分别出现在添加量为20、20、30mL/kg时。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的4个试验组仿刺参体腔液中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着微生态制剂添加量的增加而上升,而溶菌酶(LZM)活性则随着微生态制剂添加量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在添加量为30mL/kg时达到最高。由试验结果可知,当饲料中微生态制剂添加量不超过30mL/kg时,可有效促进仿刺参的生长和消化,提高仿刺参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锌添加水平对生长獭兔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肌肉品质、毛皮质量及氮代谢的影响。选用初始体重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3月龄獭兔160只,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4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各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40、80、120 mg/kg锌(以硫酸锌的形式)的试验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49 d。结果表明:1)饲粮锌添加水平对生长獭兔的末期体重(FBW)、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料重比(F/G)均无显著影响(P>0.05)。2)饲粮锌添加水平对生长獭兔的全净膛率、背腰肌率以及肌肉品质指标中的pH、肉色的亮度和红度值均无显著影响(P>0.05),对前腿肌率和肌肉黄度值有显著影响(P<0.05),对后腿肌率和失水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3)饲粮锌添加水平对生长獭兔的毛皮重量无显著影响(P>0.05),对皮张面积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皮板厚度和被毛长度均有显著影响(P<0.05)。4)饲粮锌添加水平对生长獭兔的尿氮(UN)、沉积氮(RN)、氮利用率(NUR)和氮生物学效价(NBV)均有显著影响(P<0.05)。综合本试验测定指标,3~5月龄生长獭兔饲粮适宜的锌添加水平为40 mg/kg(饲粮中锌的实测值为49.4 mg/kg)。  相似文献   

14.
为建立猪圆环病毒3型(PCV3)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PCV3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经过反应体系和条件优化,建立了特异性检测PCV3的TaqMan-MGB荧光定量PCR方法。该检测方法在4.78×10~1拷贝/μL~4.78×10~9拷贝/μL质粒标准品范围内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其与多种常见猪病病毒均无交叉反应,特异性良好;本研究建立的方法敏感性是常规PCR方法的100倍,敏感性较高;批内批间重复性试验变异系数均小于2.3%,重复性良好。对临床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对PCV3的检出率高于常规PCR方法,并且PCV3阳性样品多存在混合感染情况。该方法的建立为PCV3的实验室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快速、准确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5.
XU Yunjie;LIU Yilin;CHEN Xuehua;SU Shuangliang;QUAN Liping(Shandong Highmade Group Limited Company,Binzhou,Shandong Province 256600,China;Tangrenshen Group Shares Limited Company,Zhuzhou,Hunan Province 412000,China)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通过两个试验来评估不同饲料原料氮溶解度。试验1评估了豆科植物、油类植物、谷物、黑麦草和青贮类等14个原料。溶解温度为18和38℃,缓冲液pH为6.8和5.0。试验2在38℃添加下采用4个pH(5.0、5.6、6.2和6.8)以及2个渗透度(300和400 mol/L)评估豆饼、豆粕、豌豆、蚕豆和羽扇豆氮溶解度。结果显示:水溶温度由18℃升高至38℃显著提高了大多数原料氮溶解度(P<0.05),显著影响羽扇豆氮溶解度,使可溶性氮占总氮比例由0.53降低至0.17(P<0.05)。pH由6.8降低至5.0,青贮黑麦草和青贮玉米氮溶解度显著升高(P<0.05)。渗透度由300升高至400 mol/L时,豆粕和豆饼氮溶解度显著升高(P<0.05),同时渗透度和pH对其他原料氮溶解度的影响具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溶解pH对豆饼、豌豆、蚕豆和羽扇豆蛋白结构具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pH=6.2~6.8时,7S和11S蛋白比例最高,而11S可溶氮含量降低。结论:溶解pH由6.8将至5.0时降低了大多数饲料原料氮溶解度。这个pH范围显著提高了羽扇豆、蚕豆、豌豆和豆饼非蛋白氮比例,降低了11S蛋白的比例。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浒苔多糖粗提物、浒苔多糖硒的抑菌活性,本试验以硫酸黏杆菌素、林可霉素、黄芪多糖和酵母细胞壁多糖为对照品,采用药敏试验检测浒苔多糖粗提物、浒苔多糖硒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10~100 mg/mL浓度的浒苔多糖粗提物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未产生抑菌作用,浓度为20、50、100 mg/mL的浒苔多糖硒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和抑菌活性分别为6 mm(-)、8 mm(+)、18 mm(++),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未产生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8.
半乳糖苷酶是催化α-半乳糖苷键水解的一种外切糖苷酶,可以催化水解棉子糖、水苏糖、毛蕊花糖及其衍生物,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本文主要对其来源与分类、酶学特性、结构与催化特点及其在饲料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以期促进该酶的进一步推广和利用。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不同厌氧处理方式对鲜麦秸品质、活体外瘤胃发酵及甲烷产量的影响,试验分为5个处理组,分别为全株微贮组、秸秆黄贮组、秸秆微贮组、秸秆氨化组和秸秆碱化组。其中全株微贮组、秸秆微贮组秸秆经铡切处理后分别喷洒5×104cfu/g混菌悬浮液,秸秆黄贮组喷洒相同质量的无菌水;秸秆氨化组按照干物质5%喷洒尿素溶液,秸秆碱化组按秸秆干物质4%喷洒生石灰熟化澄清液。结果表明:秸秆微贮组、全株微贮组感官性能优于其他处理组;与秸秆黄贮组相比,全株微贮组、秸秆微贮组、秸秆氨化组及秸秆碱化组粗蛋白质含量分别提高219.21%(P<0.05)、16.75%(P>0.05)、112.81%(P<0.05)、13.79%(P>0.05);全株微贮组的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约是其他处理组的1/2(P<0.05);与秸秆黄贮组相比,秸秆微贮组、秸秆氨化组、秸秆碱化组中性洗涤纤维显著降低8.24%、13.01%、9.09%,酸性洗涤纤维显著降低17.67%、17.68%及15.61%;产气量:全株微贮组>秸秆氨化组>其他处理组;秸秆黄贮组比全株微贮组、秸秆氨化组体外消化率降低了56.39%、24.03%;与秸秆微贮组相比,全株微贮组体外发酵液NH3-N、TVFA、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异丁酸及异戊酸含量分别提高41.29%、20.99%、10.48%、41.99%、14.61%、166.67%、43.75%及64.71%(P<0.05)。由此可知,秸秆氨化处理和全株小麦经微生物处理均可提高其感官性能,提升产气量、挥发酸及消化率,全株小麦经微生物处理性能优于各秸秆处理组。  相似文献   

20.
文章旨在研究不同纤维原料对肉鸡组织器官发育及胃肠道pH的影响。试验选择初始体重为(41.25±1.58)g的1日龄肉仔鸡32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试验共进行8 d。试验共设计4种日粮,对照组饲喂低纤维水平日粮(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是37和16 g/kg),其他3组分别在对照组日粮中添加30 g/kg纤维素、甜菜粕和燕麦皮(添加量等量替代海泡石)。甜菜粕组肉鸡胃肠道相对重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纤维素组(P <0.05),而燕麦皮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纤维素组(P <0.05)。燕麦皮组肉鸡肌胃相对重量显著高于甜菜粕组(P <0.05),而燕麦皮和甜菜粕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纤维素组(P <0.05)。与对照组相比,甜菜粕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了肌胃内容物相对重量(P <0.05)。与纤维素和燕麦皮组相比,甜菜粕组显著提高了嗉囊pH(P <0.05),降低了腺胃pH(P <0.05)。甜菜粕和燕麦皮组肌胃pH显著低于纤维素和对照组(P <0.05)。甜菜粕组空肠、梅克尔憩室和回肠pH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燕麦皮组(P <0.05),而纤维素组PH最低(P <0.05)。燕麦皮和纤维素组结肠pH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日粮添加甜菜粕和燕麦皮可以提高肉鸡肌胃活力,降低胃肠道前段的pH,但对十二指肠pH无显著影响。燕麦皮对内容物pH和肌胃重量的影响与其具有较高的粒度平均直径有关,甜菜粕的作用主要与其具有较高的系水力和膨胀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