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祁连山北坡植被群落垂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祁连山北坡垂直气候带植被群落分布特征,采用样地调查和档案资料整理相结合的方法,按照海拔梯度变化格局研究植被群落的梯度特征,结果表明:(1)祁连山北坡植物分属84科399属1044种,从大到小依次为菊科、禾本科、毛茛科、蔷薇科、豆科、藜科、伞形科、唇形科、石竹科、十字花科,这前10个科的属和种均占祁连山植物属和种的54.89%;(2)沿海拔梯度,祁连山北坡植被群落呈现5大植被带和16个主要的、典型的植被群落。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山地森林水源涵养区与山前走廊水源消耗区降水和气温变化差异,2006年在祁连山北坡、河西走廊的南边缘、北边缘建立3套自动气象站,2015年提取3个气象站的2007~2014年的降水和气温共计19.3万组数据。采用特征参数算法、相关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降水和气温的年内年际变化特征及相关回归模型。结果表明:(1)从走廊北边缘到南边缘再到祁连山北坡,随着海拔的逐增,年均降水量逐渐增大,年均气温逐渐减小,但年际变化幅度相反,则降水量的变化幅度逐减,气温的变化幅度逐增。走廊北边缘和祁连山北坡年均气温呈波动性增加趋势,而走廊南边缘的年均气温呈波动性略有减少趋势;降水量均呈波动性减少趋势。(2)从走廊北边缘到南边缘再到祁连山北坡,随着海拔的逐渐增大,月降水量都逐渐增大,气温都逐渐减小;祁连山北坡月均降水变化幅度最小,月均气温变化幅度最大;走廊南、北边缘的月均降水和气温变化幅度基本接近,变化幅度都较小。(3)降水和气温属于高度相关或者显著性相关;祁连山北坡、走廊南边缘、北边缘降水和气温的回归模型都通过了R2拟合检验、F方差检验、t偏回归系数检验。通过模型评估和分析,降水量和气温回归模型的拟合效果都较好,可预测祁连山北坡、走廊南边缘、北边缘降水量和气温在97.6%以上,且准确率可达97.1%以上。本研究可为研究土壤、植被、水资源的垂直梯度变化提供参考数据,也可为进一步解决山区林牧与川区水资源短缺双重矛盾、山区防火风险指数与川区生态环境承载力矛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祁连山北坡的生态环境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1956—2009年祁连山北坡定位观测、遥感监测和实地调查的气象、水文、森林、草原资料及相关文献,采用回归与对比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分析祁连山北坡生态环境变化。结果表明:1960年以来,祁连山北坡年气温的年际变化率为0.0334℃·a-1,气温呈上升趋势,特别是1987年以后气候明显变暖;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率为0.5702mm·a-1,降水量呈增加趋势,但增加趋势不太明显,在1976年气候由干旱向湿润转变;1956—2006年,祁连山北坡石羊河、黑河、北大河、疏勒河、党河和哈尔腾6个内流区河流域及大通河流域冰川面积减少17.7%,冰川厚度减薄5~20m,雪线上升100~140m,河西内流区冰川冰储量减少11.4%;东段冷龙岭有27条冰川在1972—2007年的35年间消失;1956—2009年,祁连山北坡出山径流变化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石羊河流域出山径流呈明显减少趋势,黑河流域略有增加,疏勒河流域增加趋势明显;1958—1988年间,祁连山北坡毁林草开荒面积达10.0万多hm2;1958—1980年,森林面积减少0.6万hm2;1989年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建立以来,不断加强保护培育,森林逐步恢复,至2008年有林地面积较1989年增加9.4万hm2;因受人为干扰特别是超载放牧影响,1958年以来,祁连山北坡有林地、灌木林及草原的质量一直处于退化状态,致使森林病虫危害严重,灌木林积雪和保水能力下降,草地产草量降低,水土流失加剧。祁连山北坡生态环境仍处于局部改善、总体恶化状况,亟待加强保护与治理。  相似文献   

4.
2022年3—10月,对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小型兽类专项调查,布设了5条样线48个样方,总计下铗9 226铗次,布设陷阱桶1 687桶次,布设鼠笼60笼次。共采集标本1 299号,经鉴定包含3目6科16属27种。较之以往研究新采集到小型兽类11种。对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北坡小型兽类物种多样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坡的小型兽类物种丰富度更高,北坡的小型兽类物种均匀度更高;(2)南、北坡小型兽类优势种有明显差异;(3)不同物种垂直分布区大小存在差异,相同物种在南、北坡垂直分布区大小亦有差异;(4)南、北坡小型兽类物种多样性差异主要体现在啮齿目和兔形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安徽省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坡种子植物区以及植物多样性,为该区植物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对牯牛降北坡植被垂直带进行样地调查并划分植物区系,分析不同海拔梯度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结果】保护区种子植物丰富,区系起源古老,地理成分复杂;共有种子植物145科687属1 414种(含种下分类单位);科属的优势现象明显,属的组成相对较为分散,寡种属和单种属占总属数的94.32%;植物分布区类型表现出从亚热带到温带过渡的区系特点;牯牛降北坡植被垂直带谱为海拔800 m以下为常绿阔叶林,800~1 100 m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1 100~1 300 m为落叶阔叶林,300~1 500 m为针阔叶混交林,海拔1 500 m以上为黄山松针叶林;随海拔升高,植被类型表现为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向暖温带落叶阔叶林过渡;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大致表现出沿海拔升高而降低的趋势;受冰川影响,南坡海拔高差大,地势陡峭,土壤层薄,因而在相同海拔条件下,北坡的物种丰富度往往大于南坡。【结论】该保护区北坡具有很高的物种多样性保护价值,物种多样性随海拔升高而下降,最大的物种多样性出现在中海拔地带。对牯牛降保护区北坡进行植被监测时,应以大样地为主要监测方法,以海拔700~1 000 m的落叶阔叶林作为主要监测对象。对北坡科普、旅游区域需进行全面系统的环境承载力和环境影响评估,建立完善生态旅游规划体系,并依照自然景观进行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6.
<正>祁连山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的交会处,独特的地理区位使这里成为物种荟萃之地。加上森林、湿地、草原、荒漠等多样的生态系统,使得这里不仅物种丰富,且物种极具高原特征。一半的祁连山特有植物为青藏高原特有种祁连山的植物多样性丰富。我们这支来自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的团队,连续5年对祁连山青海片区进行植物多样性考察,采集了近3000份标本。  相似文献   

7.
祁连山北坡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祁连山森林经营历史 ,分析了经营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祁连山北坡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途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8.
<正>水是理解祁连山的关键“祁连”系匈奴语,即“天”之意,表征祁连山高大雄伟。河西走廊依偎在祁连山北坡山脚下,海拔1100—1500米,大部为祁连山北麓冲积-洪积扇构成的山前倾斜平原。扇形地的上部多由砾石组成,多沙碛、戈壁,很少被人们利用。扇形地的中下部,地面物质较细,奠定了人工绿洲形成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9.
先针对祁连山物种多样性的相关调查进行了分析,其后就祁连山物种开发利用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提出了一系列对祁连山物种的多样性进行保护与持续利用的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祁连山是我国著名的高大山系之一。位于青藏、蒙新、黄土三大高原交汇地带。该山系东西距离长,高差悬殊,受大陆性荒漠气候及高山地貌的影响,气候的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差异明显,变化剧烈。从东到西降雨量相差9—10倍。为了提高祁连山森林涵养水源的巨大作用,我们自1973年起,对祁连山北坡森林涵养水源效益进行了系统定位研究、特别把各林型、不同海拔森林群落对小气候改变的效果列为主要实验研究内容,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2008-2012年,应用“3S”技术对祁连山北坡森林质量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祁连山北坡森林质量呈退化状态,主要表现为:(1)林分结构不合理,森林更新不良;(2)森林调节降水能力减弱;(3)林地退化导致土地荒漠化加剧,水土流失加重;(4)森林景观向破碎化方向发展,野生动植物栖息地遭破坏;(4)林分卫生状况差,森林火险等级高;(5)森林长势衰弱,病虫危害增加.提出了提升森林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达国秀 《中国林业》2011,(21):46-46
青海云杉,常绿乔木,成材树高达25米,直径一般30~60厘米,广泛分布于祁连山北坡海拔2350~3100米之间。青海云杉是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的主要建群树种,耐寒、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13.
<正> 从1962年以来,我们对祁连山北坡的森林进行过多次调查研究;在调查过程中,我们逐渐认识到,这些森林的存在,与河西地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都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经营管理好现有森林,积极扩大森林面积,使其更充分地发挥涵养水源、保护环境的  相似文献   

14.
经1992-2001年对祁连山北坡林区中华鼢鼠在不同立地条件的调查,研究了不同立地条件鼠的数量分布和发生危害规律,掌握了其发生、危害情况,为祁连山林区中华鼢鼠的决策防治及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祁连山北坡苔藓-青海云杉林优势种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负二项参数(k)、扩散系数(C)、丛生指数(I)、CA值、平均拥挤度(m^*)、聚块性指标(m^*/m)等5种聚集度指标判定出祁连山北坡苔藓青海云杉种群的空间分布型趋向于随机分布,再应用Taylor幂法则、Iwao回归方程进行数学拟合,进一步证明祁连山北坡苔藓类青海云杉种群的空间分布型为随机分布。  相似文献   

16.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位于甘肃省境内祁连山北坡中东段,横跨张掖、金昌、武威3市,范围包括天祝藏族自治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大部分,以及古浪、凉州、山丹、民乐、甘州、  相似文献   

17.
经过16年引种驯化和2年种源试验,华北落叶松已在祁连山(北坡)林区引种初获成功,其生长初期比青海云杉快1—2倍,是祁连山林区海拔2000—3000m范围内阴坡和半阴坡生长大有希望的速生树种。  相似文献   

18.
祁连山北坡水源涵养林,位于河西走廊的南部,是疏勒河、黑河及石羊河等三大内陆水系及其大大小小七十多条支流的发源地。年平均总迳流量达70多亿立方米。它不仅直接影响到我省河西地区,工业生产、农林牧业生产、以及人民生活用水;而且对于调节气候,改善河西地区的水文状况,促进生态平衡,保障河西地区商品粮基地建  相似文献   

19.
祁连山北坡森林火险等级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祁连山北坡森林火险等级指标的研究车克钧,王金叶,党显荣,贺红元,张学龙(甘肃省张掖祁连山水源林研究所,734000)1自然概况祁连山林区位于青藏高原北部边缘.东经93”00,--102“40’,北纬36”40,~40”00’.总面积约7.2万km’。...  相似文献   

20.
祁连圆柏(Sabina PrzewalskiiKom。)是祁连山阳坡、半阳坡典型的森林群落建群种,是祁连山(北坡)水源涵养林的主要组成树种,具有明显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生物种群的作用,还是阳坡、半阳坡造林的先锋树种。由于圆柏大痣小蜂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