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地整治是节约用地,增加耕地面积的重要手段。本研究采用净增耕地潜力系数法分析了大竹县农用地整治潜力,采用节约用地系数法分析了大竹县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林地为主,草地、园地分布较少。耕地在坡度上具有明显的分布规律,主要分布在坡度6°~15°区域,区域内田坎系数高,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大,中低产田占耕地面积的比例高,耕地肥力水平低,土地整治潜力大;研究区域农用地整治潜力、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分别达6404.74hm~2和6828.05hm~2,且均以Ⅰ级潜力区、Ⅱ级潜力区为主。其中农用地整治潜力Ⅰ级、Ⅱ级潜力区占新增耕地面积的80.54%,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Ⅰ级、Ⅱ级潜力区占新增耕地面积的86.59%。  相似文献   

2.
为持续有力推进达州市通川区土地整治工作,本文分析了通川区2011~2015年期间土地整治现状,结果表明,全区2011~2015年土地综合整治规模总计10468.54hm~2,新增耕地面积852.82hm~2,新增耕地系数8.14%(此系数为并入开发、复垦、挂钩规模计算),主要为农用地整理项目。梳理了通川区土地整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土地整治相关规划与工作滞后、土地综合整治形式单一、权属纠纷频发、公众参与度不高以及土地整治建后管护机制缺位等,据此提出了结合客观实际统筹开展土地整治规划、完善创新土地整治形式、提高公众参与度、建立长效管理运行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安徽农业科学》2020,(5):82-84
以都匀市作为研究区域,通过现场调查并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对都匀市农用地整治、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工矿废弃地复垦和未利用地开发整治潜力实施调查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土地整治潜力总规模为6 966.28 hm~2,可补充耕地规模1 534.23 hm~2,新增耕地率22.02%。其中耕地整治规模4 957.46 hm~2,可补充耕地规模95.69 hm~2;农村建设用地整治规模31.42 hm~2,可补充耕地规模25.14 hm~2;工矿废弃土地复垦规模47.98 hm~2,可补充耕地规模4.93 hm~2;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规模1 929.42 hm~2,可补充耕地规模1 408.47 hm~2。通过土地整治可提高研究区域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水平,有效解决人地矛盾,保障城市建设发展对土地资源的用地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山西农业科学》2015,(7):908-911
作为土地整治中的一项基础工作,农用地整治潜力测算的准确度直接影响土地整治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以烟台市福山区为例进行农用地整治潜力测算及评价,指导福山区土地整治规划工作。提出基于GIS的农用地整治潜力测算方法,用新增耕地面积来表示数量潜力,用耕地质量等级来表示质量潜力,将数量潜力和质量潜力加权求和即为农用地整治潜力。结果表明,福山区农用地分布分散,整治潜力等级高的土地较少,潜力等级低的土地较多;当数量潜力即新增耕地面积为0时,测算单元的整治潜力等级为最低等。在项目区数据有限的情况下,将数量潜力和质量潜力加权求和计算农用地整治潜力是比较简单而且准确的整治潜力测算方法。  相似文献   

5.
空心村整治是解决城乡发展转型进程中乡村地区土地资源闲置、空废及低效利用等问题的重要手段。构建符合平原农区地域功能特点的空心村整治潜力测算模型是实施平原农区空心村整治工作的基础与依据。本文以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为基础,基于平原农区的地域特色及优质耕地保育与现代商品粮基地建设重大战略需求建立了涵盖整治迫切性、自然适宜性及经济社会可行性等影响平原农区农村居民点整治理论潜力释放的评价指标体系,据此构建了空心村整治潜力测算模型,并以山东省禹城市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禹城市的整治迫切性、自然适宜性及整治可行性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各乡镇的整治迫切性修正系数处于0.18~0.96之间,自然适宜性修正系数处于0.69~0.84之间,整治可行性修正系数处于0.11~0.77之间;(2)禹城市空心村整治的理论潜力及现实潜力分别为3 517.86 hm2和1 853.18 hm2,新增耕地系数达16.89%。近期空心村整治需重点挖掘市中街道、十里望镇和房寺镇的整治潜力,远期需加强其他乡镇村庄整治;(3)市中街道周围的农村居民点自然适宜性较低,可考虑将该区空心村整治后复垦为建设用地,其他乡镇空心村整治后复垦为耕地,提高综合用地效益。  相似文献   

6.
为加快推进安丘市现代农业建设,逐步完善农村生产生活设施,实现农用地空间产业化,合理安排土地整治活动,协调好土地整治与耕地保护、产业发展、城乡建设和生态建设的关系,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以及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本文结合安丘市农用地的现状,对安丘市农用地整理潜力进行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安丘市土地整治规划,提出了农用地整理项目实施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7.
以江西省芦溪县为例,在明确农用地整治潜力内涵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生态等因素,选取待整理区面积、新增耕地系数、耕地质量提高潜力、耕地坡度结构、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人均耕地面积6个评价因素,将芦溪县农用地整治潜力划分为3个等级,为芦溪县土地整治规划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野外调查,综合运用典型田块调查法和室内标准田块设计法,对盐亭县富驿镇2015年土地利用结构及耕地潜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盐亭县富驿镇土地利用结构以农用地为主,占总土地面积的89.91%。其中以林地和耕地为主,其面积分别占总土地面积的40.48%和36.16%。(2)耕地整理来源类型包括灌溉水田、旱地、农村道路、坑塘水面、田坎、农田水利用地等,其中以旱地为主,占整理面积的55.97%。(3)研究区土地整理潜力新增加耕地99.74hm~2。其中,旱地新增耕地面积80.19hm~2,灌溉水田新增耕地面积19.55hm~2,耕地整理潜力等级属Ⅰ级。  相似文献   

9.
农用地“旱改水”整治工程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行耕地数量和质量保护并重,保护耕地资源、提升耕地质量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在人地矛盾日益激化和农用地整治潜力日益匮乏的双重压力下,探寻既能保护耕地资源又能突破现有整治瓶颈的模式是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当务之急.该研究从农用地“旱改水”工程的现实意义入手,对国内外相关经验和做法进行了总结,为重庆市农用地“旱改水”整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朝阳市位于辽宁省西部地区,以低山丘陵地区为主要特征,全市农用地1339505hm~2,占土地总面积的68.00%,其中耕地455931hm~2,园地66900hm~2,林地655480hm~2,牧草地117224hm~2,其他农用地43970hm~2;建设用地102994hm~2,占土地总面积的5.23%,其中城乡建设用地80108hm~2,交通水利用地19341hm~2,其他建设用地3545hm~2;其他用地527415hm~2,占土地总面积的26.77%,其中水域45764hm~2,自然保留地481651hm~2。丰富的土地资源,贫瘠的土地质量,是制  相似文献   

11.
农用地整理是当前土地整治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农用地整理,可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和提高耕地质量,科学评价一定区域内农用地整理的潜力,合理安排土地整理项目,对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护耕地,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对吉林省农用地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定量测算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吉林省农用地整理综合潜力进行了评价研究,并对吉林省农用整理项目实施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以重庆市江津区为例,借助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技术(ArcGIS),采用特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新增耕地评价模型,对西南低山丘陵地区采矿用地宜耕区潜力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全区采矿用地总面积475.54hm~2,宜耕区总面积285.09hm~2。宜耕区预计可补充耕地面积为219.71hm~2,其中潜力Ⅰ级125.14hm~2,可补充耕地94.61hm~2;潜力Ⅱ级55.79hm~2,可补充耕地43.65hm~2;潜力Ⅲ级85.05hm~2,可补充耕地66.63hm~2;潜力级Ⅳ级19.11hm~2,可补充耕地14.82hm~2。  相似文献   

13.
通过开展桂平市农用地整治潜力研究,达到合理利用耕地、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耕地质量、集约节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目的.从土地利用率、土地利用程度、农用地整治迫切度3个维度选取7个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后使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最终建立综合评价模型,对2016年桂平市农用地整治潜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桂平市农用地整治Ⅰ级潜力区占桂平市耕地总面积的14.70%;Ⅱ级潜力区占桂平市耕地总面积的57.46%;Ⅲ级潜力区占桂平市耕地总面积的16.26%;Ⅳ级潜力区占桂平市耕地总面积的11.58%.桂平市在农用地整治过程中应结合土地优势条件,进行针对性分区分级整治,从而提高整治效率.  相似文献   

14.
国土资源部近期发布的《2009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显示,全国农村土地整治新增农用地30.5万hm^2,新增耕地26.9万hm^2;为保增长、扩内需,全国建设用地供应总量较快增长,全年新批准建设用地57.6万hm^2,比上年增长44.6%。  相似文献   

15.
以重庆市南川区为例,以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技术为基础,结合层次分析法(AHP)和特尔菲法(Delphi),构建宜耕未利用地开发适宜性评价模型、补充耕地潜力模型,对重庆市低山丘陵区宜耕未利用地开发适宜性与潜力分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宜耕未利用地开发适宜性分为3个等级,即适宜、比较适宜、不适宜,面积分别为169.32、627.18、4 343.47 hm~2,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29%、12.20%、84.51%;研究区宜耕未利用地实际开发潜力为796.5 hm~2,预计可新增耕地面积566.06 hm~2。潜力分区结果表明,研究区可划分为4个潜力区和1个无潜力区,其中,Ⅰ级潜力区实际开发潜力362.63 hm~2,可新增耕地258.23 hm~2;Ⅱ级潜力区实际开发潜力286.72 hm~2,可新增耕地203.59 hm~2;Ⅲ级潜力区实际开发潜力100.47 hm~2,可新增耕地71.32 hm~2;Ⅳ级潜力区实际开发潜力46.68 hm~2,可新增耕地32.92 hm~2。  相似文献   

16.
土地整治潜力评价作为土地整治的一项基础工作,是土地整治项目规划、划分土地整治区和安排布局时序的依据。以江西省龙南县为例,运用定量方法预测了龙南县土地整治具体潜力并对整治潜力定级评价。研究表明,龙南县土地整治潜力巨大,以农用地整治潜力为主,整治Ⅰ级地区比重最高。此研究有助于整合龙南县各类土地资源,协调耕地与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现有的耕地后备资源已难以满足建设用地需求,为此自然资源部专门出台了相关文件以开发残次林地后备资源来获取新增耕地指标,进而保障建设用地指标和粮食安全。基于此,在陕北风沙草滩区定边县波洛池村开展残次林地后备资源开发,本文通过工程的选址和实施工程实例介绍风沙草滩区定边县波洛池村残次林地土地整治技术措施,为风沙草滩区残次林地土地整治项目的开展提供借鉴和参考。项目的实施将创造新增耕地152. 99hm~2,通过综合整治,将耕地等别提升1~2个等别,同时,创造了794. 5t/hm~2的粮食产能,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8.
张迅  司泽宽  彭熙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6926-6927,6995
贵州地表起伏度大,山高坡陡,沟壑纵横,耕地紧张,村庄整治是解决农村居民点用地浪费、居住环境差和增加耕地面积的重要措施,土地整治潜力分析与影响因素研究是土地合理利用的必要前提。该研究通过预测贵州农业人口的变化规律及理论建设面积,结合现状村庄面积,得出新增耕地的潜力,并揭示各影响因素影响力的大小。结果表明:自2003年以来贵州各个地区农业人口一直表现为逐渐减少的趋势,且具有明显的线性关系;在未来10年,农业人口将会继续减少,农村耕地整治潜力在20万hm2左右,人均新增耕地面积将达到0.018~0.022 hm2;高起伏地表条件下耕地整治潜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建设用地指标缺口、地方年财政收入和土层厚度。  相似文献   

19.
农用地整理作为土地整治的重要内容,土地整治规划目前成为国土方面的热点,随着城镇化快速发展,建设用地不断增加,耕地数量不断减少、质量相对下降的趋势不断加强,适当合理地开展土地整治项目特别是农用地整理项目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该研究以抚州市崇仁县农用地整理为例,从潜力大小、现实两方面入手,构建了多因素组成的农用地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方法和综合评价模型对农用地整理潜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可对农用地整理潜力评价和具体项目的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福建省农用地资源评价及其利用保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评价了福建省农用地资源的数量、质量、潜力及其分布 .结果表明 ,福建省农用地资源总量和人均数量均以宜林地占绝对优势 ,宜耕类资源优势主要集中于三明、南平和漳州 ;宜园类资源优势主要集中于漳州、南平和宁德 ;宜林类资源优势主要集中于三明、南平和龙岩 ;而宜水产养殖类资源优势则集中于福州和宁德 .宜耕地的质量较差 ,而宜园和宜林地的质量则稍高 .现状农用地资源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 ,且以现状宜耕地的增产潜力最大 ,中低产现状宜耕地主要分布于南平、三明、龙岩、福州和宁德 .全省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率高达 95.6 3% ,开发利用的总体潜力已不大 ,但宜园地资源仍有较大开发利用潜力 .在农用地资源评价的基础上 ,提出了福建省农用地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的若干对策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