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试验以GRAS(Generally Recognized as Safe)真菌好食脉孢霉为菌种,通过固态发酵醋糟生产类胡萝卜素。以类胡萝卜素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培养基组分及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50 ml三角瓶装5 g醋糟、2%干豆渣(与醋糟量比),料水比1.3,添加16%的浓度为5%番茄汁,培养基pH值为6.5,在28℃培养120 h,测得产物中类胡萝卜素含量为45.32μg/g,较优化前提高了1.56倍。通过优化有效提高了好食脉孢霉产类胡萝卜素的产量。  相似文献   

2.
试验以玉米浆和麸皮为原料经好食脉孢菌固态发酵生产植酸酶,以植酸酶活力为指标,经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培养基由玉米浆(浓度25 g/L) 0.75 mL、麸皮8 g和蒸馏水21.25 mL组成,培养基初始pH值5.5、接种量10%(v/m)、28℃培养72 h条件下,植酸酶活力为79.49 U/g,较优化(26.24 U/g)前提高3.03倍。研究表明,通过优化有效提高好食脉孢霉发酵玉米浆和麸皮产植酸酶的产量。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麸皮中总阿魏酸的释放量,进而研发出具有替抗功能的麸皮发酵饲料,试验对好食脉孢菌发酵麸皮产总阿魏酸的工艺进行了优化,比较分析了不同溶剂对总阿魏酸的提取效果,检测了不同的总阿魏酸提取液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好食脉孢菌发酵麸皮产总阿魏酸工艺参数优化组合为:在14 m L液体培养基中添加葡萄糖93.90 mg,尿素31.20 mg,Mg2+1.60 mg。在100 m L烧杯中加入10 g麸皮和14 m L液体培养基,接种好食脉孢菌孢子悬液1.00 mL,混匀,30℃发酵72 h后总阿魏酸的释放量为(1.18±0.02)mg/g,是未优化的2.9倍。以75%乙醇为提取溶剂,发酵麸皮中总阿魏酸提取量达到(1.42±0.04)mg/g。用75%乙醇提取的总阿魏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效果较好,而用乙酸乙酯提取的总阿魏酸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以稻草和麸皮为主要原料,在室温条件下(温度不定)通过单因素筛选出康氏木霉固态发酵产纤维素酶的最佳条件,对氮源、接种量、麸皮添加量、含水量、发酵时间和初始pH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室温条件下的最佳发酵条件:氮源为尿素,添加量3%,接种量2%,稻草麸皮比7:3,营养液添加量150%,初始pH值3.0,发酵时间72 h,此时,羟甲基纤维素酶和滤纸酶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5.
为了扩大植酸酶的来源、优化植酸酶的廉价生产方法,试验以醋糟为培养基的主要成分,以植酸酶活性为测定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好食脉孢菌固体发酵产植酸酶的培养基组成和培养条件。结果表明:250 mL三角瓶装干醋糟5 g,添加8%麸皮,料水比为1∶3,培养基初始pH值为5.5,接种量为每克干物质基础接入2×10~5个孢子,培养温度为28℃,培养时间为72 h,优化后植酸酶活性达到127.13 U/g,较优化前(47.59 U/g)提高了约3倍。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渣固态发酵制作单细胞蛋白饲料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马铃薯淀粉生产中产生的废渣为主要原料,以黑曲霉、白地霉和热带假丝酵母为发酵菌种,对马铃薯薯渣固态发酵生产蛋白饲料的发酵工艺进行了研究,比较了灭菌与不灭菌的发酵方式,确定了采用灭菌的方式,分阶段混菌发酵的最佳配比,黑曲霉:白地霉:热带假丝酵母为1:1:1,接种量15%(w/w),发酵培养基的优化组成与配比为薯渣85%(w/w)、麸皮15%(w/w),以薯渣和麸皮为基础,添加磷酸二氢钾0.6%(w/w)、尿素1.5%(w/w)、硫酸铵1.5%(w/w)、硫酸镁0.05%(w/w)。测定结果表明,发酵产品中粗蛋白含量较发酵前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以玉米秸秆粉为主要原料,研究了麸皮添加量、氮源、含氮量、含水量和接种量等因素对一株经航天诱变筛选出的高产纤维素酶菌株黑曲霉ZM-8产纤维素酶的影响.并在确定了最佳氮源的基础上对其他各组分采用正交试验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其最佳固态培养基组分为:氮源为(NH4)3PO4,含氮量0.6%,含水量250%(m/m),玉米秸秆粉与麸皮质量比为4:1,接种量1:30.在优化后的培养基组分上测定的滤纸酶(FPU)酶活和内切β-1,4葡聚糖酶(CMC)酶活分别为3.32 U/g和12.48 U/g,比优化前分别提高了约50%和56%.  相似文献   

8.
研究旨在对红酵母D(Rhodotorula sp.D)利用玉米浆发酵生产含类胡萝卜素功能饲料的培养基的碳氮源进行优化,并进行工业化生产试验。对玉米浆和葡萄糖结晶废糖液分别进行单因素试验来确定最佳碳氮源比例,进行7 L发酵罐试验确定上罐参数,1 000 L发酵罐中试并对发酵液进行喷雾干燥制取产品。结果表明葡萄糖结晶废糖液和玉米浆的添加量分别为7%和33.3%,7 L发酵罐最佳发酵时间为72 h,此时的生物量、色素含量和色素产量分别达到30.2 g/l,374.1μg/g和11.3 mg/l;1 000 L最佳发酵时间为41 h,此时的菌体生物量,色素含量,色素产量分别为42 g/l,404.6μg/g,17 mg/l。喷雾干燥后的产品粗蛋白质含量达到31%,类胡萝卜素含量为180.4μg/g。结果表示,优化培养基组分,控制好发酵条件,就可以利用玉米浆发酵生产富含类胡萝卜素红酵母增色功能饲料。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燕麦孢囊线虫生防真菌长枝木霉菌株 TL16 固体发酵最佳产孢条件,采用正交设计对其发酵基质、碳源、氮源及无机盐最优配比及最佳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菌株 TL16 最佳培养基质为麦麸∶玉米粉∶玉米秸秆粉=3∶1∶2(重量比),添加 2% 乳糖、4% 蛋白胨和 4% 硫酸锰作为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初始固料∶水为 1∶1(重量比),发酵温度 28 ℃,接种量为 15%,黑暗条件下发酵 8 d 时,产孢量最大,为 2. 48×1010 cfu/g。  相似文献   

10.
以三孢布拉氏霉菌(+-、)为菌种,研究了β-胡萝卜素合成的发酵培养基,通过对不同碳、氮源的组合筛选,确定最佳的碳、氮源及发酵终止时间。结果表明:淀粉作为碳源,黄豆粉作为氮源,发酵144 h,β-胡萝卜素合成量最大,在此基础上,利用Plackett-Burman设计分析了发酵培养基中各成分对β-胡萝卜素产量的影响,发现β-紫罗酮、维生素B1、淀粉、植物油是影响β-胡萝卜素产量的主要因素。对上述因素以L(9 34)正交设计进一步优化,得到最佳的培养基组成淀粉41g/L、黄豆粉20g/L、植物油35mL/L、磷酸二氢钾2 g/L、硫酸镁1 g/L、维生素B10.030 g/L、发酵40~44 h后,添加0.05%的异烟肼12 mL/L及10%的β-紫罗酮15 mL/L。β-胡萝卜素的发酵产量较比优化前发酵培养基提高了16.78%。  相似文献   

11.
试验以豆渣和麸皮为主要原料,研究了好食脉孢霉菌株产木聚糖酶的液态发酵条件。以木聚糖酶的催化活力为指标,确定液态发酵培养基由麸皮、豆渣和蛋白胨组成,初始pH值5.0、培养温度28℃、摇床转速150 r/min,培养72 h后木聚糖酶活力可达到476 U/ml。  相似文献   

12.
玉米秸秆是秸秆中含量最丰富的一种,其特点是粗蛋白含量低、粗纤维含量高和适口性差,因此营养价值低。微生物发酵的方法可以有效改善玉米秸秆的纤维利用率,从而提高玉米秸秆的饲用价值,这不仅可减少畜牧养殖业对优质牧草的过分依赖,而且还可使玉米秸秆这一宝贵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同时减少了秸秆燃烧对环境的污染。本试验首先对黑曲霉、米曲霉、好食性脉孢霉、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进行初筛和复筛,再进行混菌固态发酵玉米秸秆单因素培养条件优化,混菌发酵条件优化结果:玉米秸秆粉麸皮=5.62.4,氮源含量为7%,培养基含水量为11.7,钙离子含量为0.1%,黑曲霉乳酸菌=32,接种量8%(v/w),p H值自然,33℃培养60 h,半纤维素降解率为109.48%,可溶性蛋白增加率为175.54%,发酵后的玉米秸秆中高分子量蛋白含量降低了65.92%,低分子量蛋白提高了172.70%。综上所述,混菌固态发酵玉米秸秆显著提高了玉米秸秆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3.
绿色木霉固态发酵产纤维素酶活力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麦秆和麸皮为主要原料, 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优化绿色木霉Trichderma viride固态发酵产纤维素酶的最佳工艺条件,并研究绿色木霉对小麦秸秆纤维素降解的影响,为绿色木霉降解小麦秸秆纤维素提供最佳条件,进而提高小麦秸秆的利用率。结果表明,不同条件下绿色木霉产纤维素酶活力存在显著差异(P<0.05),最佳培养基为:氮源为(NH4)2SO4,pH值5.5,含水量为200%,麦秆∶麸皮质量比为4∶1;最佳发酵条件为:培养时间为96 h、温度35 ℃、初始pH值 6.0、含氮量0.4%、接种量15%,培养方式为半密闭;发酵后小麦秸秆中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纤维素含量和半纤维素含量比发酵前分别下降5.22%、6.88%、4.73%和4.16%,木质素含量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4.
研究考察培养基制备条件对黑曲霉/产朊假丝酵母固态发酵三七渣生产蛋白饲料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对培养基制备条件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培养基制备过程中,氮源添加量、水含量和粒径3个因素对发酵培养物中真蛋白含量影响较大;磷源添加量、pH和Tween-80添加量3个因素对其影响不显著(P0.05)。三七渣需要进行粉碎过筛、适量的补充氮源和调整含水量等预处理后才适合作为固态发酵培养基使用,优化的三七渣培养基制备条件为采用经粉碎后过60目筛的三七渣,添加5%的硫酸铵,基质含水量70%,pH自然。  相似文献   

15.
为了确定最佳发酵工艺条件,试验采用黄孢原毛平革菌、绿色木霉进行了混合固体发酵玉米秸秆工艺条件的中试研究。结果表明:固体发酵培养基的组成为玉米秸秆与麸皮为4∶1,加入5%的尿素、0.5%的KH2PO4、0.1%的MgSO4.7H2O;加水量为1∶1.3;发酵温度为32℃;接种比例为2∶1;接种时间为接入黄孢原毛平革菌发酵48 h后接入绿色木霉;发酵周期为120 h。混合固体发酵后含有纤维素酶420 U/g,木质素酶85 U/g,粗纤维的利用率为69%。  相似文献   

16.
《畜牧与兽医》2016,(3):37-42
姜苗营养丰富,但作为饲料存在粗纤维含量高而消化吸收率低的难题。内切β-葡聚糖酶主要由真菌代谢产生,可有效降解纤维素中的葡聚糖。本研究在单因子条件的基础上,探讨应用Plackett-Burman和中心组合设计等方法得到嗜热子囊菌光孢变种(Thermoascus aurantiacus var.levisporus)固态发酵姜苗生产β-葡聚糖酶的最适发酵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组成是姜苗70%(w/w)、豆粕30%(w/w)、初始含水量61.0%、尿素1.70%(w/w),KH2PO40.13%(w/w),Ca Cl20.1%(w/w)(固体培养基的总量)。在上述培养基中50℃培养72 h,β-葡聚糖酶活力可达682.8 U/g,与原始培养条件相比酶活提高了51.2%.  相似文献   

17.
试验旨在通过特定菌株发酵进一步提高山药的抗氧化活性。试验以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清除率、羟自由基(·OH)清除率和二苯代苦味肼基自由基(DPPH·)清除率为抗氧化活性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从6株饲用益生菌中筛选出山药发酵菌株,并对山药液态发酵工艺及菌株发酵液功能性成分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确定山药发酵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最优发酵工艺为山药麸皮总添加量为4 g、山药与麸皮比例为4∶6、氯化钠为6 g/L;发酵72 h,发酵液对·O2-自由基清除效果最佳,为69.91%,比优化前提高了1.2倍。山药与麸皮比例为5∶5,总山药麸皮添加量为4.5 g,硫酸锰添加量0.09%,接种量2.5%,发酵72 h,发酵液对·OH自由基清除效果最佳,为84.82%,比优化前提高了1.43倍。硫酸锰添加量0.12%,硫酸镁添加量0.75 g/L,接种量10%,发酵84 h,发酵液对DPPH自由基清除效果最佳,为72.21%,比优化前提高了2.1倍。发酵液经GC-MS检测新增了3-羟基丁酮、2-甲基丙酸...  相似文献   

18.
柑桔皮渣发酵高蛋白饲料菌种筛选与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柑桔皮渣为原料,研究微生物发酵生产高蛋白饲料的菌种、辅料及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混合菌种发酵的产品粗蛋白含量优于单一菌种发酵,添加氮源的产品粗蛋白含量比不添加氮源的高;当黑曲霉、米曲霉和扣囊腹膜胞酵母的混合比例为2∶3∶1,培养基中柑桔皮渣85 %,麸皮15 %,含水率达70 %,接种量为0.4 mL/g,自然pH,发酵温度28 ℃,发酵时间4 d时,发酵产品的粗蛋白含量可从10.37 %提高到34.40 %.  相似文献   

19.
利用青霉(Penicillium sp.)F-5、暗孢毛壳(Chaetomium atrosporum)F-21和曲霉(Aspergil-lus sp.)F-25复合菌种对芦笋老茎生料培养基进行固态发酵生产反刍动物饲料,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对培养基进行优化。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芦笋老茎生料培养基最佳含水量为65%,最佳氮源及含量为4%的(NH_4)_2SO_4,麸皮为最适辅料,主料与辅料的最佳比例为87%11%。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择含水量、麸皮含量、(NH_4)_2SO_4含量进行了L_9(3~4)正交试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芦笋老茎生料培养基最佳配方为:芦笋老茎89%、麸皮9%、(NH_4)_2SO_4 2%、含水量62%,自然p H值。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对已构建枯草芽孢杆菌WB600角蛋白酶重组菌WB600-K进行发酵条件优化,获得最佳产酶条件,以期提高重组菌角蛋白酶的产量;同时通过研究不同种类碳源和氮源间的组合优化获得成本低廉的重组菌发酵培养基配方。结果显示,当发酵液D_(600 nm)=1.0时添加0.5%木糖诱导发酵WB600-K分泌表达角蛋白酶酶活最佳(P0.05);山梨醇作为碳源可显著提高WB600-K角蛋白酶酶活(P0.05),但成本较高不宜作为混合碳源来源;不同种类碳源(葡萄糖、玉米粉、糖蜜、甘油)组合添加能显著提高重组菌角蛋白酶酶活(P0.05)。不同种类氮源(蛋白胨、酵母粉、豆粕粉、尿素)组合添加对于重组菌提高角蛋白酶酶活效果不如单一氮源(蛋白胨)(P0.05)。在诱导发酵48 h时WB600-K产角蛋白酶酶活最高(P0.05)。对发酵配方进行正交试验优化,WB600-K在玉米粉5.1 g/L、葡萄糖5.9 g/L、糖蜜5.9 g/L、甘油3.0 g/L、蛋白胨20 g/L、NaCl 10 g/L,发酵液D_(600 nm)=1.0时加0.5%木糖诱导发酵48 h能显著提高角蛋白酶酶活(P0.05),达到56.9 U/mL,较初始培养条件提高49.74%。综上,在优化发酵条件下进行发酵及不同种类碳源间组合能提高WB600-K角蛋白酶活性,可为角蛋白酶工业化生产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