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建立一种四黄止痢颗粒中(R,S)-告依春、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甘草酸铵、大黄素5个指标性成分的HPLC测定方法,同时结合化学计量学评价四黄止痢颗粒的质量。采用Inertsil ODS-3-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A)-0.3%三氟乙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柱温30℃;采用波长切换检测(0~10 min,245 nm测定(R,S)-告依春;10~22 min,278 nm测定黄芩苷;22~25 min,266 nm测定盐酸小檗碱;25~30 min,249 nm测定甘草酸铵;30~45 min,254 nm测定大黄素)。采用聚类分析、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等方法对不同厂家的四黄止痢颗粒进行质量评价。(R,S)-告依春、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甘草酸铵、大黄素5个指标性成分在45 min内能够达到完全分离,进样浓度分别在0.071~0.71μg·mL-1、14.03~140.3μg·mL-1、3.11~31.1μg·mL-1、0.116~1.16μg·mL-1、0.0049~0.049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2.7%、99.3%、101.1%、98.0%、97.3%。20批四黄止痢颗粒聚为4类;小檗碱、(R,S)-告依春和大黄素是影响不同厂家四黄止痢颗粒质量贡献较大的3种成分。该方法稳定性好,重复性好,精密度高,可用于四黄止痢颗粒中5种指标成分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和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二○一○年版中四黄止痢颗粒的质量标准,改进四黄止痢颗粒项下黄连、黄柏的薄层鉴别方法,增加黄芩的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黄芩苷含量。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阴性无干扰。黄芩苷对照品浓度在3.122~124.88μg/m L(r=0.9991,n=6)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4%,RSD为1.6%。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精密度高,可作为四黄止痢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了建立和完善四黄止痢颗粒的质量标准,建立HPLC波长切换法同时测定四黄止痢颗粒中大黄素、大黄酸、黄芩苷、甘草酸铵、(R,S)-告依春5个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WondaSil C_(18)(4.6 mm×250 mm,5μm),以乙腈(A)-0.05%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变换波长检测[0~10 min,245 nm测定(R,S)-告依春;10~25 min,278 nm测定黄芩苷;25-45 min,254 nm测定甘草酸铵、大黄酸、大黄素]。各待测组分分离度良好;(R,S)-告依春、黄芩苷、甘草酸铵、大黄酸、大黄素5个成分的进样量分别在0.0475~0.475μg(r=0.999 3)、0. 067 8~0. 678μg(r=0.999 0)、0.229 0~2.290 0μg(r=0.999 4)、0.016 5~0.165 0μg(r=0.999 8)、0.015 2~0.152 0μg(r=0. 999 5)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2%(RSD=1.6%)、100.7%(RSD=1.0%)、99.5%(RSD=1.1%)、100.5%(RSD=0.8%)、99.3%(RSD=1.0%)。说明该方法可用于四黄止痢颗粒中多指标成分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黄白口服液的质量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制定黄白口服液质量标准,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组方中的黄连、金银花、黄芩、地榆炭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制剂中盐酸小檗碱和黄芩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TLC鉴别专属性强,重现性好;盐酸小檗碱线性范围在0.139~0.834 μg(R2=0.9999),平均回收率为97.04%,RSD为0.97%(n=6);黄芩苷线性范围0.235~1.41 μg(R2=0.9999),平均回收率为97.64%,RSD为0.71%(n=6)。对黄连、金银花、黄芩、地榆炭的定性鉴别及盐酸小檗碱和黄芩苷的含量测定可用来进行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仔泻康口服液质量标准,以便控制产品质量,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制剂中黄芪、黄芩、黄连、白头翁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制剂中黄芩苷、盐酸小檗碱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TLC鉴别分离度好,简单、灵敏、专属性强。黄芩苷线性范围在0.12~0.75μg(R2=0.9975),平均回收率为97%,RSD=1. 46%(n=6);盐酸小檗碱线性范围在0. 125~0. 75μg(R2=0.9929),平均回收率为93.33%,RSD为2.21%(n=6)。对黄芪、黄芩、黄连的定性鉴别及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测定,方法简单、准确、可靠,所建的标准可用于仔泻康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了解四黄止痢泡腾颗粒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给鸡灌胃四黄止痢泡腾颗粒和普通颗粒,采用HPLC法测定血浆中黄芩苷含量,采用DASS2.1.1软件计算相关药动学参数。结果鸡血浆中黄芩苷浓度出现双峰现象。泡腾颗粒和普通颗粒C1max分别为:1.03μg·ml-1和0.93μg·ml-1;C2max为0.95μg·ml-1和0.73μg·ml-1;T1max为0.47 h和0.39 h,T2max为2.43h和1.93 h;AUC为11.6μg·h·ml-1和10.63μg·h·ml-1;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9.13%。结论 :四黄止痢泡腾颗粒相对生物利用度有所提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黄芩和白头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芩苷的含量.采用XBridge C18(5μm,4.6×150 mm)色谱柱,甲醇-0.2%磷酸溶液(53:47)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 nm,柱温为30C,进样量为10μl.线性回归方程为y=33146x+4089,相关系数r=0.99997,即在1~100 g/ml范围内,黄芩苷峰面积与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为97.6%.该方法简便、准确,可以很好地控制黄白止痢颗粒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葛根素、黄芩苷和盐酸小檗碱对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生长及分泌毒素的影响,在ETEC菌液中加入终浓度为200μg/mL的葛根素,终浓度为1μg/mL的黄芩苷,以及终浓度为100μg/mL的盐酸小檗碱,检测葛根素、黄芩苷和盐酸小檗碱对ETEC生长情况、菌毛亚基蛋白FaeG以及毒力因子(STa、STb和LT)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葛根素、黄芩苷和盐酸小檗碱对ETEC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黄芩苷可显著抑制ETEC分泌外毒素。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葛芩止痢颗粒的抗菌、抗炎、止泻作用,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葛芩止痢颗粒对猪源病原菌的体外抑菌作用;构建大肠埃希菌的腹腔感染模型,观测葛芩止痢颗粒对小鼠的体内保护作用;构建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检测葛芩止痢颗粒的抗炎作用;构建蓖麻油致小鼠腹泻模型,检测葛芩止痢颗粒的止泻作用。结果显示:葛芩止痢颗粒对3种常见猪病原菌具有体外抑制作用,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大肠埃希菌MIC=14.37 mg/mL,猪霍乱沙门菌MIC=28.75 mg/mL,金黄色葡萄球菌MIC=14.37 mg/mL;对感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小鼠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高剂量组与感染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中剂量组与感染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但其对小鼠的保护效率略弱于硫酸多黏菌素组;对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肿胀具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的肿胀度和肿胀抑制率分别(8.62±2.18) mg、 34.79%,(7.48±1.93)mg、 43.42%,(6.50±2.20)mg、 50.83%;对蓖麻油引起的小鼠腹泻也表现出明显的止泻作用,高、中剂量组的止痢效果与盐酸小檗碱的效果基本一致且均极显著高于感染对照组(P<0.01),低剂量组的效果要弱于盐酸小檗碱的止痢效果,但其止痢效果仍然显著高于感染对照组(P<0.05)。表明葛芩止痢颗粒具有明显的体外、体内抗菌作用及体内抗炎、止泻作用。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中药黄芩苷、黄芩素、小檗碱对细菌脂多糖(LPS)诱导的猪肾小管上皮细胞(LLC-PK1)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G-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用噻唑蓝比色法(MTT法)筛选LPS、黄芩苷、黄芩素和小檗碱对细胞作用的最佳浓度,用RT-PCR检测TNF-α、IL-1βmRNA表达,以确定细胞炎症模型是否建立成功;炎症模型建立后,用最佳浓度的黄芩苷、黄芩素和小檗碱分别作用细胞24h,用qPCR检测TNF-α、IL-1β及IL-6mRNA的表达量。结果LPS刺激组细胞TNF-α、IL-1βmRNA表达量极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黄芩苷、黄芩素和小檗碱作用组细胞TNF-α、IL-1β及IL-6mRNA表达量比LPS刺激组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上述结果表明,黄芩苷、黄芩素和小檗碱通过抑制炎症细胞TNF-α、IL-1β及IL-6 mRNA的表达,从而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四黄止痢复方醇提物(CSME)对禽大肠杆菌的抗菌机制。采用微孔-平板法检测其对禽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用吸光光度法检测其对细菌生长曲线、细胞膜通透性和能量代谢活力的影响;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其对禽大肠杆菌4种主要毒力因子(tsh、iss、ibeA和fimC)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CSME对禽大肠杆菌(CVCC251)的MIC为125 g/L,1/2MIC就能显著抑制细菌生长,破坏细菌细胞膜结构,使核酸、蛋白质外泄,并抑制了琥珀酸脱氢酶(SDH)和苹果酸脱氢酶(MDH)的活性;1/8MIC能显著抑制了禽大肠杆菌tsh、iss和fimC毒力因子基因的表达(P<0.01)。结果表明,CSME可以通过破坏细菌细胞膜结构、造成细菌能量代谢紊乱、抑制毒力基因表达发挥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烟曲霉菌感染雏鸡后肺组织内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1(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sation domain1,NOD1)信号通路中关键分子mRNA水平的变化情况,取10日龄雏鸡40只,随机分为2组。感染组(Aspergillus fuigatus,Af)雏鸡滴鼻烟曲霉菌孢子悬液,50μL/只;对照组雏鸡滴鼻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感染后12、24、48 h处死雏鸡。无菌取肺组织,菌落计数法测定肺组织中烟曲霉菌的负荷;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肺组织中NOD1、Rip2、NF-kBp65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Af组0 h未见烟曲霉菌生长,其他各时间点均有霉菌生长,且霉菌负荷量逐渐增加。对照组未见烟曲霉菌生长。在烟曲霉菌感染后24、48 h肺组织中NOD1和NFkBp65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感染后12、24 h肺组织中Rip25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说明,NOD1信号通路在烟曲霉菌感染后被激活,其在抗烟曲霉菌感染免疫中必定扮演重要作用,详细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辽宁地区某猪场发现疑似断奶仔猪多系统综合征(PMWS),经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PCR检测,确诊为猪圆环病毒3型(PCV3)感染;根据Gen Bank中收录的PCV3基因序列,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从患有PMWS的仔猪内脏组织中扩增PCV3全基因序列,克隆到p MD18-T载体中,经测序、拼接获得PCV3全长c DNA序列,利用DNAStar和DNAman生物软件对全基因组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显示:PCV3毒株基因组全长2 000 bp,命名为CN/Liaoning-2017 (简称LN株)(GenBank登录号:MH177453. 1),基因组有3个开放阅读框(ORF),其中2个ORF编码的蛋白与圆环病毒的复制相关蛋白(Rep)和衣壳蛋白(Cap)同源。Cap基因大小为645 bp,编码214个氨基酸。PCV3国内株可分为3大分支(3a簇、3b簇与3c簇),LN株处于3a簇分支中,与湖北株(KY354039. 1)同源性最高,达到99. 7%; LN株与PCV3a簇代表株(PCV3-USMN2016,PCV3-US-MO2015)同源性在98. 8%~99. 2%之间,与PCV3b簇代表株(PCV3-US-SD2016)的同源性为98. 8%,与PCV3c簇代表株(PCV3-China-GD-2016)同源性为98. 7%。Cap蛋白氨基酸位点分析显示,LN株在第68位发生突变,与其他代表株都不相同。以上试验结果表明,成功从患有PMWS的仔猪体内克隆了PCV3全基因,并完成了序列分析。LN株是辽宁省首次发现的PCV3毒株,这些数据将为研究PCV3的遗传变异和流行病学特征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乳酸片球菌ZPA017的γ-氨基丁酸(GABA)产量,本试验通过单因素筛选和响应面法,对其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乳酸片球菌ZPA017产GABA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D-果糖18g/L、大豆蛋白胨40g/L、乙酸钠3g/L、磷酸氢二钾1.37g/L、柠檬酸氢二铵2g/L、硫酸镁0.63g/L、硫酸锰0.29g/L、吐温-801mL/L。在此基础上,采用单因素筛选的方法,优化得到乳酸片球菌ZPA017产GABA的最佳发酵条件为:温度37℃、初始pH6.5、接种比例1%、发酵时间30h。乳酸片球菌ZPA017在最佳培养基和发酵条件下培养,发酵液中γ-氨基丁酸的含量达1.036g/L,是优化前产量的3.77倍。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辽宁省猪链球菌流行菌株主要血清型毒力因子分布特征及致病性,依据猪链球菌属保守基因及血清型特异性基因,从辽宁地区采集猪链球菌疑似病例肺脏、肝脾、脑、关节液等样品进行猪链球菌及其血清类型鉴定;应用猪链球菌6种主要毒力因子特异性基因扩增检测方法,检测所分离到的不同血清类型猪链球菌的毒力因子分布情况,并应用小鼠攻毒试验和病理学技术对其致病性进行观察研究。结果显示:从辽宁地区采集的72个样品中共分离到23株猪链球菌,主要血清型有1,2,7型,其中SS1型4株,SS2型2株,SS7型5株。其余12株未确定血清型。SS1、SS2、SS7型阳性率分别为17.39%,8.69%,30.43%。毒力因子检测结果显示,上述6种毒力因子检出率分别为100%,66.6%,25%,16.7%,75.0%,58.3%,其中SS2均具备6种毒力因子,SS1、SS7和血清型阴性株猪链球菌均具有部分毒力因子,与SS2的差异毒力因子为epf。SS2可引起小鼠的急性败血症以及脑膜炎,SS1、SS7均可引起小鼠发病,但各器官的损伤则较轻。SS1、SS2、SS7脑内接种均可引起小鼠脑膜炎,炎症反应SS2最重,SS1次之,SS7最轻。  相似文献   

16.
bZIP转录因子在植物非生物逆境胁迫的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同源克隆在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 L.)中获得PvbZIP8基因,并对该基因进行了初步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了非生物胁迫下基因表达模式分析以及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结果显示:基因的开放阅读框长度为468 bp,编码155个氨基酸,分子式为C761H1248N24O23S8,分子量为17.81 kDa,为亲水性蛋白。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该蛋白与哈氏黍(Panicum hallii)、谷子(Setaria italica)和糜子(Panicum miliaceum)相似性较高,并且具有典型的bZIP保守结构域,属于bZIP转录因子家族成员。定量PCR结果显示,PvbZIP8基因在盐、干旱、高温和低温胁迫下上调表达,在柳枝稷抗逆过程中发生作用。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表明,PvbZIP8在多个组织或器官均有表达,其中在根、茎、叶中表达量较高。本研究初步确定柳枝稷PvbZIP8基因响应抗逆性反应,并为进一步研究柳枝稷PvbZIP8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发酵饲料资源开发及应用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影响我国饲料业健康发展的一个最重要因素是优质饲料原料严重不足,如不采取有效措施,依赖进口的局面将长期存在。我国各类杂粕、糟渣、食品加工副产物等非常规饲料资源丰富,但由于其饲用价值不高,限制了其在饲料工业中的高效应用。因此,采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对多种饲料资源进行优质化处理,可以提高其饲用价值,在一定程度上丰富能量蛋白饲料原料供给,缓解我国优质饲料资源的供需矛盾。本文就近年发酵饲料资源的加工工艺以及在动物上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副干酪乳杆菌发酵饲料对生长猪生长性能、粪便菌群数量与挥发性脂肪酸含量以及血清生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选取平均体重为(20.86±0.62)kg的健康"长×大"二元生长猪140头,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4头。对照组生长猪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生长猪饲喂由95%基础饲粮和5%副干酪乳杆菌发酵饲料组成的试验饲粮。预试期5 d,正试期31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试验组生长猪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了6.32%(P<0.05)和12.23%(P<0.05),料重比降低了8.58%(P<0.05);2)试验组生长猪粪便中乳酸菌的数量显著提高(P<0.05),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数量显著降低(P<0.05);3)试验组生长猪粪便中乙酸、丁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的含量分别提高了13.44%(P<0.05)、20.51%(P<0.05)和11.01%(P<0.05);4)试验组生长猪血清中总蛋白、球蛋白、免疫球蛋白G和免疫球蛋白A的含量分别提高了18.85%(P<0.05)、33.31%(P<0.05)、15.85%(P<0.05)和45.86%(P<0.05),血清中尿素氮和结合珠蛋白的含量分别降低了19.29%(P<0.05)和52.72%(P<0.05)。以上结果表明,在饲粮中添加副干酪乳杆菌发酵饲料可提高生长猪的生长性能,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并增加粪便中挥发性脂肪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通过饲养试验研究东北地区粮库储存3年玉米对仔猪生长性能以及血清生化、毒素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确定储存玉米在仔猪饲粮中的应用效果,以指导粮库储存玉米的安全有效使用。选取48头平均体重为(14.0±3.8)kg的杜×长×大仔猪,按体重相近、公母各1/2原则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进行饲养试验。对照组饲粮选用当年收获的玉米(占饲粮60%)作为主要能量饲料,试验组饲粮则选用东北地区(克东粮库)储存3年的玉米(占饲粮60%)作为主要能量饲料,试验期28d。结果显示:与饲喂当年收获玉米的仔猪(公和母)相比,饲喂东北地区粮库储存3年玉米的仔猪(公和母)的生长性能以及血清生化(尿素氮含量与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抗氧化(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还原性谷胱甘肽含量)和毒素指标(黄曲霉毒素B1、内毒素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由上述结果得出,将东北地区粮库(克东粮库)储存3年玉米应用于仔猪(12~30kg)饲粮中,可取得与当年收获玉米相同的饲喂效果。  相似文献   

20.
在锦州地区发病鸡群中采集病料,经血清型鉴定为O78型。通过对这种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药敏试验,发现在9种受试药物中,极度敏感的药物有一种为丁胺卡那霉素;高度敏感的药物有两种分别为环丙沙星、庆大霉素;该菌种已对其他六种药物产生了耐药性。该试验结果将对锦州地区肉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