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莱州953是莱州市农科所于1980年经复合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杂交组合为(早5×掖选1号)F_3×7832110—1。该品种高产、优质、抗病、抗倒,适应性强,株型叶姿特优。1988~1989年度在莱州市试验,平均亩产430公斤,比烟农15增产3l%,居10个品种之首;同年在烟台市品种联合试验中,9个县(市)试点平均亩产464公斤,比烟农15亩增60.75公斤,增产14.9%,居10个品种之冠。1988~1990年烟台市两年区试,仍居首位,平均亩产459.58公斤,比烟农15亩增46.5公斤,增产11.3%。  相似文献   

2.
<正> 鲁花11号是山东省莱阳农学院育成的高产优质花生新品种,其组合为花28×534—211,1992年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农技站1991年引进该品种,夏播地膜覆盖亩产620公斤。1992年示范种植200亩,平均亩产425公斤,比对照品种79266增产25.93%,被山东省花生超高产协作组定为第一个超高产品种。我们通过小区对比试验、定点观察和统计分析,初步明确了鲁花11号的高产生育特点和有效栽培措施。一、鲁花11号的生育特点 (一)特征特性鲁花11号属普通型,疏  相似文献   

3.
<正> 中棉20(原名中无268)是中棉所育成的新品种。1990—1991年河南省夏棉品种区试,亩均霜前皮棉47.4公斤,比对照辽棉9号增产13.1%,居第一位。1992年河北省生产试验,比辽九增产18.1%。1993—1994年在大名县推广5.7万亩,平均亩产皮棉58.9公斤,1.2万亩良繁种子田平均亩产皮棉70.2公斤。  相似文献   

4.
王培 《农技服务》1997,(6):22-23
<正> 花940小麦是河北省粮油作物研究所用细胞工程技术培育出的冬小麦新品种。1996年4月3日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花940在1992年省旱地区试,平均亩产352.9公斤,居第1位。  相似文献   

5.
<正> 鲁玉10号(8112×H_(21))是莱阳农学院在选育超黄早4自交系的基础上培育的广适、多抗、中早熟、紧凑型玉米单交种,1989年5月20日经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鲁玉10号.一、产量表现1987、1988年山东省区试早熟组,两年30处试验,在4500株/亩的密度下,平均亩产492.18公斤,比对照种鲁玉3号亩增48.19公斤,增产10.85%,居首位.1988年在参加早熟组省区试的同时,提升参加了中熟组全省多点生产试验.在全省六处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563.15公斤,比对照种烟单14号增产  相似文献   

6.
<正> 鲁麦14号小麦(原代号烟1604)是山东省烟台市农科所育成的高产小麦新品种。山东省品种审定委员会根据该品种在全省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试验中的良好表现,于1990年通过审定命名。其主要生育特点是: 1.丰产性好1987~1988年在山东省高肥组区试和黄淮高肥组区试中,平均亩产分别为443.0公  相似文献   

7.
<正> 鲁玉12号(鲁原单13号)系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所以鲁原133自交系作母本,外引自交系“8112”作父本杂交育成的中熟紧凑型玉米新杂交种。1993年5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一、产量表现经4年10项试验,表现高产稳产。1990~1991年山东省区试结果,平均亩产555.09公斤,比对照种掖单2号增产8.5%,居12个参试种首位。两年27处试  相似文献   

8.
<正> 小麦新品系856903,由泰安市农科所以55105//泰山4号/矮丰4号///鲁麦1号杂交育成,1985年第6代出圃。1989年本所承担山东省科委七·五重点攻关项目“黄淮海平原小麦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课题。1991年经专家鉴定,圆满完成了合同规定的指标,达国内同类研究项目的先进水平。1990~1992年同时参加并通过山东省冬小麦高肥组联合区试,1992年10月获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颁发的扩大示范种植许可证。  相似文献   

9.
<正>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新育成的高产优质多粒穗分枝小麦良种——特丰一号。1992年5月在湖北省武汉市通过国家级审定,其审定代号为“61506”。该品种由于丰产性稳定,抗逆性极强,被列入我国高产小麦品种进行繁育示范。1992年区试平均亩产达582.6公斤,高产田块亩产达723.8公斤.居华北区高产小麦之首。1993年该品种在陕西的榆林、宝鸡、合阳,山西的运城.山东的聊城,河南的郑州,甘肃的康县,新疆的石河子,安徽的太和,浙江的慈溪,四川的攀枝花等地示范种植,亩产均在  相似文献   

10.
<正> 杂交油菜“绵油 11号”系四川省绵阳农科所选育而成的甘蓝型杂交油菜新组合,2001 年由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8年由本所引进,在当年品种展示中,为亩产200公斤,比对照“油研7号”增产56.63%,居第一位。1999年鉴定试验中亩产  相似文献   

11.
<正> 谷子新品种豫谷二号,原名安5498,是安阳农科所于1976年采用(安30×小柳根)×北京2122进行杂交,连续6年在我省安阳和海南岛两地交替选育,历经8个世代于1981年育成。其中在河南安阳进行5代。海南岛完成了3代。一、豫谷二号在历次区试和示范中产量表现豫谷2号1982、1983年在安阳地区区试中,平均亩产305公斤。比对照豫谷一号增产4.9%,居参试13个品种,19个试点试验第一位。1984—1985两年河南省区域试验中,豫谷二号平均亩产321.05公斤,比对照豫谷一号增  相似文献   

12.
新麦9号是新乡市农科所选育的超高产、优质、高效小麦新品种。1997年5月通过新乡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0年8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2000年在河南省麦收面积近500万亩,现已成为该省第8次小麦品种更新换代的主要品种之一。 1 产量 1994~1996年农科所品系鉴定试验,新麦9号平均亩产520.6kg,比对照种豫麦2号增产8.8%,居首位;1995~1997年参加新乡市种子管理站品种比较试验,平均亩产552.0kg,较对照豫麦21增产11.4%,2年产量均居首位;1997~1998年河南省超高产区试,平均亩产468.3kg,较对照种豫麦21增产7.24%,居第2位;1998~1999年平均亩产564.3kg,较对照种豫麦21增产11.93%,居第2位;1998~2000年参加河南省生产试验,19点次汇总全部增产,较对照种豫麦21增产11.04%,平均亩产489.7kg,最高558.3kg,2年产量均居首位。1997~1998年,在小麦普遍减产的情况下新麦9号在新乡市郊区临清店2.28亩高产攻关田创下683.5kg的高产记录。1998~1999年在安徽省宿州市桥南村种植6亩,平均每亩产量达652kg。  相似文献   

13.
一、川芋4号马铃薯 川芋4号于1997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1992-1994年参加四川省区试,3年21点次平均鲜薯亩产1624.9公斤,较生产上推广品种米拉等增产29%.  相似文献   

14.
高淀粉玉米新品种郑单18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郑单18号是河南省农科院粮作所最新育成的高产、稳产、多抗、适应性广的高淀粉玉米杂交种。2001年6月通过国家审定。 该品种1998年在省预试直播组中比对照增产31.4%,居第二位。1999年在国家黄淮海夏玉米组区试中平均亩产542.2公  相似文献   

15.
<正> 邯郸284由邯郸市农科院育成,2001年获农业部“发展棉花生产专项基金”资助,2001年通过全国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1~2002年开始在河北省大面积推广,表现高产、稳产、抗逆性强、早熟不早衰,深受棉农的欢迎。 1 产量表现 2001年馆陶县天河村种植375亩,平均亩产籽棉335公斤,最高地块亩产籽棉460公斤;邱县马固种植510亩,平均亩产籽棉350公斤。2002年在邯郸的邱县、曲周、鸡泽、馆陶及邢台、衡水等地大面积推广,一般每亩产籽棉300~350公斤,许多地块亩产籽棉400公斤以上。  相似文献   

16.
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济南17号是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育成的新品种.在1996~1998年山东省高肥组区域试验中,分别较对照鲁麦14号增产6.9%、4.6%、4.4%,其中高产点亩产超600kg,并通过生产试验.1998年经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7.
<正> 鲁麦19号(济旱044)组合为[(7014×中苏68)F_1×F_(15-71)],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从Ch76(39)品系中经系统选育而成。1992年9月经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小麦专业组审定定名。一、特征特性鲁麦19号出苗快而整齐,幼苗匍匐,分蘖力强,叶绿无蜡质,属冬性品种。穗纺锤形,长芒,籽粒饱满,白粒、角质。株高85厘米左右,湿润年份稍高些,干旱年份略低些。抗寒性好,如1987年11月下旬气温由16℃突降到-10.5℃,未受冻害。耐旱,抗青干,落黄好,高抗条锈病,耐白粉病。产量构成三要素协调。经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  相似文献   

18.
二年生葡萄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年春我们帮助荥阳县二十里铺乡毛寨村,发展葡萄400亩,其中玫瑰香、金后、白鸡心等生食品种占总面积的15.8%;加工品种佳酿、红玫瑰和白羽分别占46.2%、21.9%与16.1%。据在1988年采收期调查,平均亩产230.3公斤,其中1.5亩丰产田亩产达1025.6公斤,为一般生产园的4.45倍。现  相似文献   

19.
"越糯2号"是绍兴市农科所以"Z94-207///越糯1号/黑宝//嘉育293"杂交选育而成的早籼糯新品种.1998年经绍兴、诸暨、嵊州市农科所联合鉴定,平均亩产535kg,较对照"浙852"增产13.2%.1999~2000年参加绍兴市早稻区试和生产试验,平均亩产分别为417、519.85和471.43kg,较对照"嘉育948"分别增产5.3%、6.52%和9.4%.两年区试增产均达极显著标准.1999年在绍兴县东湖农场示范种植110亩,实产为370~420kg,2000年扩大到275亩,平均亩产440.6kg.其中该场周国根农户种植44.63亩,平均亩产483.5kg.东湖镇独树园区许夏牛农户种植42亩,平均亩产450kg.皋埠镇孟家葑村吴玉富农户种植13.7亩,平均亩产510kg,其中2.5亩,亩产达550kg以上.于2001年12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0.
“Ⅱ优辐819”是南平市农科所选育的杂优新组合,2002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2002年在浦城县永兴镇的永平、炉铺、永兴等村示范135亩,表现高产、稳产、熟期适中、米质优、抗稻瘟病。永平村曹友兴6亩单晚实割平均亩产527.5公斤,其中在2亩田中进行品种对比,“Ⅱ优福819”亩产533公斤,汕优63亩产408公斤,汕优桂32亩产388公斤,“Ⅱ优福819”比汕优63亩增125公斤,比汕优桂32增145公斤。炉铺村杨汉兴8亩豆后作实割平均亩产585公斤,全镇示范片平均亩产509公斤。该组合丰产性、抗病性均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