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比较不同颜色(白色、绿色)防虫网设施大棚栽培对豇豆生长特性、产量及豇豆主要害虫蓟马发生量的影响,为绿色防虫网栽培技术在海南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2年冬季~2013年春季,以露地栽培为对照,对白色、绿色防虫网设施大棚下豇豆生育期、株高、茎粗、节间长、叶片叶绿素指数、豆荚性状、商品产量及蓟马发生量等指标进行调查.[结果]与露地栽培相比,豇豆在绿色防虫网覆盖条件下,抽蔓期提前5d,结荚期提前1d,采收期延长7 d;而白网覆盖下豇豆的生育期推迟;同一时期内,绿网覆盖下豇豆的株高、叶绿素指数均最高;白网、绿网覆盖和露地栽培在豇豆采摘盛期的荚长、荚横径和单荚重没有差异,但绿网覆盖下豇豆商品产量比白网覆盖提高8.63%,比露地栽培提高30.87%;不同颜色防虫网覆盖栽培下豇豆蓟马发生量达显著差异(P<0.05),且绿网内蓟马发生量低于白网和露地栽培.[结论]绿色防虫网覆盖栽培能增加豇豆产量,减少蓟马危害,建议在海南南部冬季豇豆种植区推广绿色防虫网.  相似文献   

2.
利用白色防虫网(白网覆盖)和120 g/m2编织膜(编织膜覆盖)为覆盖材料,以露地栽培为对照,研究不同覆盖材料对豇豆生育期、株高、茎粗度、叶片叶绿素含量指数、产量和病虫害等的影响,以期为豇豆设施栽培及其覆盖材料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覆盖栽培比露地栽培能有效降低蓟马虫口数和轮纹病病情指数,其中白色防虫网覆盖延迟了豇豆的始花期和始收期、但提高了豇豆产量,编织膜覆盖促使豇豆始花节位升高、降低了豇豆产量.综合考虑,白色防虫网是适合三亚豇豆栽培的覆盖材料.  相似文献   

3.
不同颜色防虫网覆盖栽培对豇豆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颜色(白色、黑色、红色、蓝色、绿色、银灰色)防虫网覆盖对栽培豇豆生长发育的影响。从豇豆的生育期、株高、茎粗、叶面积及叶绿素含量指数、产量和病虫害等方面综合考虑,在三亚地区绿色防虫网是较适合豇豆栽培的覆盖材料。  相似文献   

4.
三亚春季豇豆防虫网覆盖栽培小气候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三亚春季防虫网覆盖栽培对豇豆生长小气候环境(温度、光照强度、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防虫网覆盖栽培能降低豇豆生长环境的温度,减弱光照强度,对空气湿度影响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彩色防虫网内光质差异及对豇豆生长和产量影响,为豇豆光调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以露地作为对照,研究咖啡网、黄网、红网、绿网、蓝网、银灰网、白网等 7 种彩色防虫网覆盖下光 谱成分及豇豆生长周期、生长特性、干物质分配及产量差异。【结果】与露地相比,防虫网内远红光及近红外 光的比例增加,紫外光的比例和红光 / 远红光降低,绿网内绿光和蓝紫光比例较高,绿光较露地增加 3.29%,而 红网内红光比例较高,较对照增加 24.96%;防虫网内豇豆的抽蔓期提前 5~7 d,黄网、红网和蓝网覆盖下豇豆 的始花期较露地提前;叶片厚度均较露地显著下降,株高、单叶叶面积和节间长增加,以红网变化最显著;覆 盖防虫网可提高豇豆总产量和前期产量,白网总产量最大、其次为绿网,分别较对照增产 43.46% 和 42.02%, 二者差异不显著。【结论】在豇豆生产中建议采用白网或绿网覆盖栽培,从而提高产量和上市时间。  相似文献   

6.
利用不同孔径的防虫网为覆盖材料,以露地栽培为对照,研究不同孔径防虫网对菜心生长的影响,以期为生产上利用网室栽培菜心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夏季防虫网覆盖栽培可以有效防治各种害虫,减少农药使用量,提高菜心产量,同时也提高了菜心的株高和节间长度、可溶性糖、还原糖和果糖的含量。防虫网覆盖栽培还降低了菜心臺茎的硝酸盐含量,提高了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含量。综合考虑生产上宜采用孔径为0.710 mm的白色防虫网更适合夏季菜心种植。  相似文献   

7.
采用大田试验,设置咖啡色、黄色、红色、绿色、蓝色、灰色、白色等7种不同颜色防虫网覆盖处理,以露地作为对照,探讨不同颜色防虫网覆盖对豇豆光合生理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防虫网的豇豆净光合速率(P_n)均较露地处理增加,蓝色防虫网处理的P_n和气孔导度(G_s)最大,其次为绿色防虫网处理;防虫网覆盖处理的表观量子效率(apparent quantum tield,简称AQY)均较露地处理增加,暗呼吸速率(R_d)和光补偿点(light compensation point,简称LCP)均较露地降低,蓝色防虫网处理的AQY最大,其次为绿色和红色防虫网处理;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类胡萝卜素含量均较露地增加,叶绿素a/b均较露地降低,以绿色防虫网处理变化最为显著;防虫网覆盖可提高豇豆叶片初始荧光和最大荧光,降低光适应下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效率(F_v′/F_m′)、实际光化学效率(ΔF/F_m′)、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lectron transport rate,简称ETR)、光化学猝灭系数(q_P),红色防虫网处理的光化学效率降低幅度最大,其次为黄色防虫网,白色防虫网处理的光化学效率基本不受影响甚至有所增加。综合各指标,白色防虫网处理下的豇豆光合及叶绿素荧光参数表现最优,其次为绿色和蓝色防虫网处理。  相似文献   

8.
一、栽培方式防虫网架设方式分为拱架覆盖和平架覆盖,拱架覆盖就是利用现有大棚搭建防虫网,平架覆盖则是采用直立支架进行。不同架型栽培方法也不同,矮拱架只适宜搭矮架或不搭架栽培,建议采用矮生豇豆品种密植栽培,可省工省本并获较高产量。高拱架和平架适宜正常搭架栽培。种植豇豆的防虫网目数为20~  相似文献   

9.
一、栽培方式防虫网架设方式分为拱架覆盖和平架覆盖.拱架覆盖就是利用现有大棚搭建防虫网.平架覆盖则是采用直立支架进行。不同架型栽培方法也不同.矮拱架(如跨度为6米以下的大棚)只适宜搭矮架或不搭架栽培:高拱架(如跨度为8米的大棚)和平架适宜正常搭架栽培。种植豇豆的防虫网目数为20~32目.建议使用银灰色防虫网.具有很好的防虫避蚜效果。  相似文献   

10.
<正>1.覆盖地膜。覆盖地膜可减轻红蜘蛛、桃小食心虫等害虫的为害。2.覆盖防虫网。覆盖防虫网不但可以防虫,还可以防暴雨、防冰雹、防强风,并适度遮光,但由于成本较高,生产上多用于设施果树栽培。  相似文献   

11.
大棚与露地豇豆病虫害发生情况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设施大棚与露地栽培条件下豇豆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为设施大棚病虫害防治及其在海南省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2010~2011年冬季和2011年春夏季,分别进行露地与设施大棚豇豆栽培试验,调查记录不同季节大棚及露地豇豆斜纹夜蛾、豆荚螟、斑潜蝇、蓟马、叶螨、白粉病、锈病、轮纹病、煤霉病等病虫害发生情况。【结果】大棚内豇豆斜纹夜蛾、豆荚螟、斑潜蝇、蓟马等虫口数略低于露地,其中蓟马在豇豆整个生育期虫口数较高,是危害豇豆的主要害虫;豇豆病害以锈病和轮纹病为主,其中2011年春夏季种植的豇豆锈病和轮纹病明显比2010~2011年冬季重。【结论】设施大棚对豇豆害虫有一定的隔离作用,达到降低害虫虫口基数的目的;但对于病害,露地与设施大棚豇豆病害总体未见太大差异。  相似文献   

12.
豇豆是山西省主要小杂粮作物之一,其中春播区长荚菜用型豇豆面积占山西省豇豆总面积的80%以上,随着国家、政府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和国民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以及食品优质优价政策的实施,该地区迫切要求科研单位提供无公害长荚菜用型豇豆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为加强日系草莓品种的抗病性,减轻病虫害危害、增加产量,以提高京郊草莓种植水平,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在北京市对外科技交流协会的支持下,先后聘请日本专家对北京市草莓生产进行技术指导。通过技术交流,先后引进了草莓高架基质栽培、营养钵育苗和高架网槽式育苗等新型技术,丰富了北京市草莓栽培模式,提升了草莓种苗的品质,有效地促进了北京市草莓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试验表明,用24.5% 的爱福丁和48% 的乐斯本防治豆科作物上的斑潜蝇,具有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防治上可积极推广应用,特别是24.5% 爱福丁是生物农药,当首选应用。对秋梅豆上美洲斑潜蝇的防治至少应喷3 次。施药间隔期可掌握在10d 左右(8~9 月份)。  相似文献   

15.
虫害和草害是农业生产中两大主要危害。目前,尽管转基因抗虫和抗除草剂作物相继报道和应用,然而我国抗虫抗除草剂复合性状作物培育仍然明显滞后,而且多依靠传统杂交选育的手段,费事费力、周期长。根据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Bt)Cry1Ac蛋白结合结构域和毒性结构域特征,人工合成杀虫基因cry1Ac-2.5。同时,利用抗除草剂基因GR79 EPSPS替换卡那霉素筛选标记,构建基于草甘膦除草剂筛选标记的复合抗虫抗除草剂植物表达载体,并转化烟草。qRT-PCR结果表明转基因烟草cry1Ac-2.5和GR79 EPSPS基因转录水平均成功表达,经Bt和GR79试纸条检测表明上述基因在蛋白水平正确翻译。抗性实验表明,转基因烟草愈伤经草甘膦筛选,阳性率达到80%,且转基因烟草耐受100 mg/L草甘膦处理。抗虫实验表明,饲喂cry1Ac-2.5转基因烟草4 d后,棉铃虫幼虫死亡率为90%左右,表明人工基因cry1Ac-2.5具有显著的的抗虫效果。以上结果表明,构建的抗虫抗除草剂植物表达载体(Cry1Ac-2.5+GR79 EPSPS)将抗虫基因和抗除草剂基因有效合并,对于快速培育抗虫抗除草剂作物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cowpea trypsin inhibitor,CpTI)来自豇豆的可食用部分,由于其具有抗虫谱广且昆虫不易对其产生耐受性的特点,cpti基因被作为抗虫植物基因工程一个重要的候选基因。目前,cpti基因已经被转到烟草、水稻、棉花和番茄等多种作物中。本文介绍了CpTI的特性、抗虫机理、基因工程研究进展,以及转cpti基因水稻的安全性研究,并对蛋白酶抑制剂的分类和安全性问题做了相关介绍。CpTI在分类上属于Bowmun-Birk家族,大量医学研究表明,该家族蛋白质对于癌症的预防和辅助治疗都有积极作用,对人体不存在任何危害。  相似文献   

17.
曾长立  刘丽  陈禅友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8):8844-8846,8849
[目的]研究多个因素对豇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方法]运用五因子二次正交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氮肥、丰产素、萘乙酸与防落素以及密度相配合对豇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这5个因素均明显影响豇豆的产量;氮素、丰产素、萘乙酸和防落素对豇豆维生素C含量和粗纤维含量有明显影响;氮素、萘乙酸以及丰产素则明显影响豇豆粗蛋白质含量;氮肥、丰产素和防落素则是影响还原糖含量的主要因素。各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非常复杂。通过综合选优后,获得高产优质的栽培方案为:纯氮16.5 g/m2,丰产素225.0 mg/L,萘乙酸17.4 mg/L,防落素5.9 mg/L,密度10.44株/m2。[结论]该研究为制定豇豆高产优质高效的模式化栽培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规范河北省中南部早春地膜双覆盖无公害茄子的生产,促进河北省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依据国家和行业标准,结合河北省保护地茄子生产实际情况,对早春地膜双覆盖无公害茄子的产地环境技术条件、关键栽培技术、安全控制病虫为害的措施及采收和生产档案等提出具体要求。该规程(标准编号:DB 13/T 1124—2009)对河北省早春地膜双覆盖无公害茄子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苹果矮化自根砧和矮化中间砧栽培模式的优缺点。采用在相同生产管理条件下,以烟富3/M26/海棠和烟富3/M9T337两种模式为研究对象,用常规方法测量生长、开花、结果以及栽培表现。结果表明,在区域、土壤、肥水、病虫害等相同的栽培管理条件下,烟富3/M26/海棠栽培模式的树体前2~3年生长缓慢,在成形后树体生长与烟富3/M9T337栽培模式差异不明显;烟富3/M26/海棠栽培模式的全红果实占比40%,80~85 mm果占46%,果实一致率不高;烟富3/M26/海棠栽培模式的全红果实占比91%, {80~ }85 mm果占78%,一致率极高。结论认为在区域、土壤、肥水、病虫害、密度、行向等相同的栽培管理条件下,烟富3/M9T337栽培模式表现出管理省工,生长健壮、成形快、成花率高、果实一致率高、商品率极高,具有规模化、标准化、省力化等特点,是苹果产业转型升级的比较好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