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施肥对亚热带红壤山地人工草地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人工草地施肥试验的结果表明,在亚热带红壤丘陵山地立地条件较差的情况下,人工草地建植当年,适宜的施肥组合是N69P51,干草产量可达5337.5kg/hm^2,且增施磷肥的作用比较明显,翌年,以N207P51为好,产量可达9088.9kg/hm^2,但氮肥的作用较大,氮、磷肥混合施用的效果显著高于二者单施的肥效(P<0.01)。增施氮肥能改善牧草品质,提高其饲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人工草地施肥试验的结果表明,在亚热带红壤丘陵山地立地条件较差的情况下,人工草地建植当年适宜的施肥组合是N69P54,干草产量每公顷可达5337.5kg,且增施磷肥的作用比较明显;翌年,以N207P54为好,每公顷产量可达9088.9kg,但氮肥的影响较大。氮、磷肥混合施用的效果显著高于(P〈0.01)二者单施的肥效。增施氮肥能改善牧草品质,提高其饲用价值。铜、锌、硼肥无论单施还是混施,对牧草产量的  相似文献   

3.
氮、磷、钾配施对草原3号苜蓿干草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414”试验设计对草原3号苜蓿进行大田施肥,通过对苜蓿干草产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和模拟寻优分析来探索氮、磷、钾肥的肥料效应。结果表明,施肥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苜蓿干草产量,增产幅度在7.20%~26.85%之间,增产最高的施肥处理是P2K1N1;在单因子施肥效应中,苜蓿干草产量随着磷肥施入量增加而增加,随着钾肥和氮肥施入量增加而先增加后降低。在两因子互作效应中,氮磷、磷钾互作对苜蓿干草产量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氮钾互作对苜蓿干草产量具有一定抑制作用。通过模拟寻优分析得到最优施肥配比为P2O5 180.22kg/hm^2、K2O 52.82kg/hm^2、N 41.84kg/hm^2,产量达11257.09kg/hm^2。磷、钾、氮以及饲草产量的最优配比区间分别为178.2~182.33kg/hm^2、51.38~54.38kg/hm^2、40.8~42.9kg/hm^2、11247.36~11266.82kg/hm^2。  相似文献   

4.
川西北围栏草地氮、磷、钾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西北草地由于超载放牧极其严重,草地质量退化迅速.为了维持草地的可持续发展,以围栏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氮、磷、钾三因素不完全试验设计与裂区试验设计相结合的方法,探索防止草地退化的施肥技术.结果表明,速效氮、磷肥的施用能显著增加牧草产量.连续2年施用N90和P30比不施肥增产265.3%;第2年连续施肥比第2年不施肥相对增产40%~135%;第1年施肥处理的肥料后效比不施肥处理平均增产112.3%;干草产量随施氮量和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呈正直线相关;钾肥在该草地上没有表现出增产效果.氮肥能显著提高围栏草地品质,高氮处理(N135)比无氮处理(N0)粗蛋白含量增加20%以上.综合产量和品质两方面因素,川西北草地最佳施氮量为135~150 kg/hm2,最佳施磷量为15~30 kg/hm2,而钾肥可以不施;在最佳氮、磷肥配施下,可以采用隔年施肥来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以紫花苜蓿和冰草为材料,在内蒙古多伦县农牧交错区旱作条件下建植单播和混播人工草地,通过建植3年连续的野外调查数据,分析了人工草地的产量、种间竞争、杂草组分比、牧草品质及土壤养分,研究人工草地的结构稳定性和功能稳定性。结果表明,1)建植当年除外,单播及混播人工草地的产量均显著高于天然草地;年际间,单播和混播草地的产量均表现为建植第2年最高,建植当年最低。2)紫花苜蓿和冰草间存在种间竞争,且冰草的竞争力强于紫花苜蓿,影响草地的稳定性。3)建植第1年和第3年杂草受到抑制,仅在建植第2年杂草占据优势,杂草防治应选择在建植第2年进行更加有效。4)混播人工草地显著提升了牧草品质,而单播草地对牧草品质的提升作用并不显著;冰草单播和混播方式均增加了土壤的碳、氮含量,为人工草地的稳定建植提供了营养基础。  相似文献   

6.
以三江源区建植3年、7年、16年和20年的高寒混播禾本科人工草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人工草地土壤和植物碳、氮、磷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对建植年限的响应,对比植物群落和不同功能群碳、氮、磷含量、生态化学计量比及养分的内稳性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建植年限的增加,人工草地0~10 cm、10~20 cm和20~30 cm土层的碳含量、氮含量、碳磷比和氮磷比总体上表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而磷含量和碳氮比分别呈现出升高、降低、再升高和降低、升高、再降低的变化特征,建植7年人工草地土壤碳、氮、磷含量最高。总体上,人工草地植物碳含量、碳氮比、碳磷比和氮磷比按照禾本科植物>植物群落>杂类草的顺序依次递减,氮含量和磷含量则表现为杂类草>植物群落>禾本科植物。随着建植年限的增加,植物群落和杂类草除碳氮比以外的其余指标均有着相似的变化特征,而禾本科植物碳含量、氮含量和碳氮比的变化特征与植物群落和杂类草相比存在一定差异。此外,不论在群落尺度还是功能群尺度,植物氮磷比均在8.0以下,表明人工草地植物的生长主要受氮限制。内稳性模型的拟合结果显示,植物群落和禾本科植物的氮含量和氮磷比表现为绝对稳...  相似文献   

7.
氮磷配比对旱地紫花苜蓿产量构成因子及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限量施氮条件下4个氮磷不同配比施肥对8年生旱地紫花苜蓿产量构成因子及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纯施氮相比,NP配施能显著增加苜蓿植株高度和节间数,植株生长高度增加幅度10.63%~11.91%,增长7.63~8.25cm,增加节间数1.4~2.4个/枝,并能增加植株分枝数,提高叶茎比.不同NP配施能极显著提高苜蓿鲜干草产量,以N 30kg/hm2+P2O5 120kg/hm2施肥处理最为经济,较不施肥干草增产达46.5%,较纯施氮干草增产达26.5%,NP配施极显著提高了苜蓿蛋白质含量、降低粗纤维含量、显著增加苜蓿植株生物磷的含量.1∶4的NP配比施肥(N30kg/hm2+P120kg/hm2)处理能同时提高苜蓿蛋白质含量、降低其粗纤维含量.  相似文献   

8.
高寒矿区露天煤矿开采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破坏,通过采取不同人工恢复措施,并对其植被和土壤的恢复效果进行评估和比较,对于指导煤矸石山生态恢复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设置人工建植、人工建植+覆土、人工建植+施肥3种恢复措施,经过5年恢复,比较不同恢复措施对植被群落组成、植物生长、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恢复措施均能够形成人工草地群落,但草地群落组成差别较大,植被盖度、高度、密度及地上生物量等植物生长特征差异显著(P0.05),3种恢复措施均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P0.05),但与原始群落相比,短期人工恢复对土壤肥力及pH值的改善作用依然有限。植物生长指标与土壤全氮、有机质特别是全磷之间相互促进。单纯的人工建植方式不利于生态修复,采取人工建植+覆土或人工建植+施肥的组合方式,是恢复高寒矿区煤矸石山生态系统的有效途径。从减少经济投入的角度出发,可考虑通过施肥替代人工覆土,实现煤矸石山人工草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藏北高原研究高寒草甸退化区人工建植垂穗披碱草种群生物量分配及其对施氮处理的响应。结果表明,1) 2年龄的人工垂穗披碱草种群在最高施氮处理175 kg N/hm2下可提高群落盖度42.0%,增加牧草产量808 kg/hm2;2) 表施氮肥能够促进植株个体及各构件的生长,对生物量分配模式无明显改变;3) 表施氮肥处理可提高垂穗披碱草叶片生物量比重,在105 kg N/hm2处理下茎叶比最小(2.187);4) 施氮处理不能明显改变其繁殖分配模式,其繁殖分配主要受遗传因素控制;5) 建植早期施氮处理能促进人工草地群落植被对土壤氮、磷的吸收。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在旱作条件下人工灌丛草地的建植技术措施,研究采用带状覆膜直播技术种植科尔沁型华北驼绒藜和鄂尔多斯草木樨状黄芪,在雨季进行种植,播种后膜上灌水1次.每公顷灌水15t左右。结果显示,科尔沁型华北驼绒藜出苗率达到95%,翌年测定成活率达98%;其干草平均产量翌年为4825kg/hm^2、第3年为8941kg/hm^2、第4年为12748kg/hm^2。鄂尔多斯草木樨状黄芪出苗率达到75%,翌年测定成活率达95%;其干草平均产量翌年为927kg/hm^2、第3年为1421kg/hm2、第4年为2275kg/hm^2。该项技术解决了干旱、半干旱地区旱作人工草地植物的出苗、保苗困难问题.对提高灌丛草场土地利用率、提高草场产量和质量、增加草地持久力和耐牧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不同施磷水平对饲用柠条营养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石灰性土壤上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设计进行了饲用柠条的营养与生长研究。结果显示,施用磷肥的柠条干物质产量、氮(N)磷(P)钾(K)以及钙(Ca)铁(Fe)养分吸收量和粗蛋白产量明显提高;施磷可使柠条叶的N、P、K含量增加以及茎的N、P含量增加,却减少了柠条茎叶中Ca、Fe含量以及茎中K含量。不同施磷水平与干物质产量以及粗蛋白产量之间存在相关性,相关关系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施磷可以调节饲喂柠条的Ca/P值,达到家畜日粮的Ca/P标准。结果还表明,180kg/hm2P2O5是最佳的磷施用量,干物质产量和粗蛋白产量在所有处理中最高,与不施磷对照相比,干物质产量定植当年提高76.5%,第2年提高73.9%;粗蛋白产量当年提高83.97%,定植第2年提高91.05%。同时,该磷用量下柠条的Ca/P较理想。另外,结果分析还表明,柠条单纯作为饲料资源时,建议在养分管理上要隔年施1次磷肥,用量以P2O5180kg/hm2为准,以满足柠条生长的营养需求和维持柠条的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2.
硼、钼、锌与大量元素配施对紫花苜蓿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7,自引:7,他引:40  
刘贵河  韩建国  王堃 《草地学报》2004,12(4):268-272
在氮磷钾肥料基础上,研究硼、钼、锌配施对紫花苜蓿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磷钾肥可以提高苜蓿干草产量,降低叶茎比,但对其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不大;在氮磷钾肥适量的基础上,硼、钼、锌合理配施可以增加苜蓿干草产量,其中单施硼(2.0 kg/hm2)或锌(1.5 kg/hm2)增产显著(P<0.05),分别较对照增产29.0%和25.9%;硼、钼、锌配施对各茬次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不同;单施锌苜蓿粗蛋白质含量呈降低趋势,单施钼粗蛋白质含量呈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云南湿热地区距瓣豆的铜、锌和锰营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云南省亚热带湿热地区为了探讨微量元素铜、锌和锰施用对引进优良豆科牧草距瓣豆生长的影响,开展铜、锌和锰的不同施量对距瓣豆干物质产量、种子产量影响的单因子完全随机区组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铜1.2~2.4 kg/hm2和锰3. kg,/hm2的处理比对照距瓣豆干物质产量分别提高58.4%~88.4%和48.1%(P<0.05),种子产量分别提高295.5%~272.7%和80.4%(P<0.01);施铜还可提高距瓣豆氮、钙、硫、铜、锌和锰含量,显著增加单位面积距瓣豆对氮的需求量(P<0.01),其次是磷、钾、钙、硫、铜、镁、锌和锰的营养需求量(P<0.05);施适量锰可增加距瓣豆的钙、锌和锰含量,显著增加单位面积距瓣豆的钙和锌产量(P<0.01),其次是氮、磷、钾、镁、铜和锰的产量(P<0.05).施用锌虽然对距瓣豆干物质产量和种子产量提高没有显著效果,但是可以提高距瓣豆的钙、锌和锰含量,显著提高单位面积距瓣豆的锌产量(P<0.01),其次是氮、钾和锰的产量(P>0.05),显著的降低距瓣豆对钙(P<0.01)和磷(P<0.05)的吸收量.综合分析,在施磷肥和其他元素肥的基础上,加施铜1.2 kg/hm2或锰3.9 kg/hm2,可获得高产、收益好的距瓣豆优质饲草,同时满足饲养牲畜生产的营养需要.  相似文献   

14.
叶面施肥对高寒草地产草量及牧草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1997~1998年在青海80306部队海晏牧场的天然草地和人工草的进行了氮(N)、磷(P)和赤霉素(G)配方叶面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氮能提高禾草和莎草的生长高度(P〈0.01),磷能提高豆草生长高度(P〈0.01),赤霉素能提高各类牧草生长高度(P〈0.01)。施肥可明显增加天然草地产草量(P〈0.01),其中以N90组最明显,最佳配方为N90P45G375,比对照(CK)提高产草量179.70  相似文献   

15.
云贵高原红壤人工草地定植期经济合理施肥量的确定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探讨了红壤人工草地定植期的主要肥力限制因子,通过对施肥效应的动态监测,构建了人工草地定植期的施肥模型,并确定出经济合理的施肥量,结果表明:在施肥效应中,白三叶-P素效应最显著,白三叶与施磷量间呈显著正相关(r=-0.66);同时白三叶-K素效应也较显著,白三叶与施钾间的相关性r=0.50。定植期在混播人工草地中,经济合理的最佳施肥量为纯磷95.4kg/hm^2,纯钾13.9kg/hm^2;在单播人工草地中,黑麦草经济合理的最佳施肥量为纯磷83.4kg/hm^2,纯钾13.8kg/hm^2。  相似文献   

16.
以盆栽和田间小区试验结合的方法,通过设置根系分隔与不分隔方式及不同供氮(0、120、180、240 kg/hm2,记为N0、N120、N180、N240)、供磷水平(0、35、70、105 kg/hm2,记为P0、P35、P70、P105),探究在玉米-大豆套作模式下氮磷配施对种间作用、玉米产量及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1)氮磷互作效应对带状套作系统的种间促进作用显著,配施可缓解玉米与大豆的种间竞争作用,提高套作系统土地当量比率、种间竞争力和营养竞争比率,促进玉米对氮、磷素的吸收,表现出显著的套作产量优势和资源利用优势(LER>1),且优势效应高于单施氮、磷肥。2)氮磷互作对玉米各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呈峰形变化趋势,中氮中磷(N180P70)处理可显著降低花前干物质的积累量,增加成熟期干物质积累总量,促进花后干物质积累向籽粒转运,提高玉米收获指数。3)种间作用和氮磷互作可显著影响玉米产量,提高套作玉米有效穗和穗粒数,两种植模式中无论施肥与否,在套作条件下玉米的产量均高于净作,且在N180P70处理时玉米产量达到最大值,套作较净作增产幅度达1.65%~20.43%。本研究结果表明,套作模式下玉米氮磷配施以施氮180 kg/hm2、施磷70 kg/hm2时,种间促进作用显著,可改善其穗部性状,有利于成熟期干物质的积累和向籽粒的转运,最终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7.
为更好地了解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区暖季放牧条件下人工草地牧草的生长特点,为制定合理放牧制度提供依据,于2001~2003年开展了暖季放牧牦牛对多年生人工草地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放牧2年后轮牧人工草地播种牧草比例为95.27%,连续放牧人工草地为86.15%,无放牧人工草地为58.01%。轮牧人工草地牧草月风干重最高值3 198.8 kg/hm2,连续放牧人工草地为3 023.2 kg/hm2。放牧可以提高人工草地牧草生长率,轮牧人工草地的牧草生长率高于连续放牧人工草地。放牧还影响着第2年播种牧草的生长,轮牧能促进种子出苗数,播种牧草的鲜重,风干重和种子产量分别达到了5 088.88 kg/hm2,3 053.33 kg/hm2和480 kg/hm2,均高于连续放牧人工草地和无放牧草地,轮牧人工草地杂草鲜草产量最低,为193.33 kg/hm2。适宜的放牧是保持人工草地可持续利用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8.
19.
采用三因子二次正交旋转组合回归设计,以N、P和K3种肥料为因子,在青海省玉树州高寒草地进行施肥试验。结果表明,缺乏N和P的高寒退化草地,不缺K,3个施肥因素对牧草产量的影响顺序为NPK,草地牧草产量(Y,kg/hm2)可用其与N(kg/hm2)和P(kg/hm2)间的二元二次方程Y鲜重=11 027+742 N+728 P-2 540 N2-624 P2-1 055 NP和Y干重=3 706+243 N+232 P-716 N2-201 P2-306 NP很好地估测;牧草产量较优施肥组合为251.80 kg N/hm2+131.82 kg P/hm2和269.69 kg N/hm2+119.36 kg P/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