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收集感染细粒棘绦虫原头蚴后不同时间的犬粪,分离和提取蛋白质,对蛋白质在胶内酶切后,依次进行质谱分析、生物信息学和蛋白质功能富集分析。结果发现,在犬粪中共鉴定出蛋白质3 242个,其中宿主(犬)蛋白有3 107个、细粒棘球绦虫蛋白有135个。蛋白质功能富集结果显示,犬感染细粒棘球绦虫后,寄生虫与宿主相互作用,虫体在不同时间分泌特定蛋白,而蛋白质的分子生物学功能存在一定差异。研究结果对建立粪抗原诊断方法和研究细粒棘球绦虫感染宿主后的代谢途径及其生活机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细粒棘球绦虫成虫及其幼虫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畜牧业发展,国内外学者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细粒棘球绦虫的虫株鉴定及基因型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显示:细粒棘球绦虫有10个基因型,其中,G1、G2、G3、G5、G6、G7、G8、G9均可感染人,G4对人无感染性,G10对人的感染性还有待于研究。因此,掌握细粒棘球绦虫虫株鉴定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及其不同基因型的地理分布,对防控细粒棘球蚴的危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中国青藏高原地区细粒棘球绦虫的遗传多态性分析,了解该地区细粒棘球绦虫的遗传变异情况,为细粒棘球蚴病的防治提供基础材料。基于线粒体cox1基因全序列(1 609bp)分析中国青藏高原地区47个细粒棘球绦虫分离株的序列变异情况,并结合NCBI数据库中已公布的中国青藏高原和中东地区所有细粒棘球绦虫cox1基因全长序列,对比分析两个种群的遗传多态性特征。结果显示,47个样品均被确定为G1基因型,分为10个单倍型(C1~C10),其中优势单倍型C1与中东优势单倍型相同,且该单倍型呈世界性分布。中国青藏高原地区细粒棘球绦虫的单倍型多样性(Hd)与核苷酸多样性(π)较低,明显低于中东种群,两个地区Tajima’s D和Fu’s Fs检验值均为负值,遗传结构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青藏高原细粒棘球绦虫可能是由一个起源于中东的有效种群进入该地区后,经历了近期群体扩张或遗传瓶颈,在高原地区天然的地理隔离作用下,逐渐发展成了现在的种群。  相似文献   

4.
为调查新疆和静天山山区牧羊犬细粒棘球绦虫感染现状,从和静县额勒再特乌鲁乡盖干塔克勒根村和额勒再特乌鲁村牧羊犬中随机抽样46只牧羊犬,收集粪便,采用虫卵沉淀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诊断试剂盒进行了细粒棘球绦虫感染情况调查。结果显示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完全一致,7只牧羊犬粪样呈阳性,感染率15.2%。其中,盖干塔克勒根村29只牧羊犬中,细粒棘球绦虫阳性犬3只,感染率10.3%;额勒再特乌鲁村17只牧羊犬中,细粒棘球绦虫阳性犬4只,感染率23.5%。该调查结果为制定天山山区人畜细粒棘球蚴病综合防治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细粒棘球绦虫nanos基因的序列及结构并为疫苗及新的药物研制提供靶标,试验采用注释并克隆细粒棘球绦虫nanos基因的方法,并对其序列结构进行分析;利用在线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细粒棘球绦虫nanos基因的序列结构及与其他虫属的进化关系。结果表明:细粒棘球绦虫nanos基因ORF为687 bp,编码228个氨基酸,理论分子质量为58 090.6 u,等电位点为5.08;细粒棘球绦虫NANOS蛋白由3个α螺旋和4个β片层组成;发现共有1个丝氨酸位点,1个苏氨酸位点,2个酪氨酸位点,可能的磷酸化位点是7,8,13,18,19,23位。说明该基因可能在细粒棘球绦虫生殖细胞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一、流行病学(一)病原目前分类学已确认的棘球绦虫有4个种:细粒棘球绦虫、多房棘球绦虫、少节棘球绦虫和伏氏棘球绦虫。我国主要流行由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引起的囊型棘球蚴病  相似文献   

7.
一、流行病学(一)病原目前分类学已确认的棘球绦虫有4个种:细粒棘球绦虫、多房棘球绦虫、少节棘球绦虫和伏氏棘球绦虫。我国主要流行由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引起的囊型棘球蚴病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做好包虫病防控工作,开展了犬细粒棘球虫驱虫试验,以观察吡喹酮片对犬细粒棘球绦虫的驱除效果。选择当地土种犬作为试验犬,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按5 mg/kg剂量分别直接投喂试验药品和对照药品,连续进行三次投药,试验投药前后对犬粪便分别采取犬细粒棘球绦虫抗原检测;同时在犬投药前后,分别采取羊粪便进行细粒棘球绦虫抗原检测。试验组和对照组的驱虫效果均为100%,但对照组犬的主动吞食率较低为0.38%,而试验组犬主动吞食率达到89.22%;在犬驱虫试验区域,羊只的细粒棘球绦虫感染率也大幅度下降,其中试验组感染率下降到了10%;对照组下降到23.33%。试验药品中加入天然成分掩盖吡喹酮的苦味,使犬的主动吞食率增高,且该药品相对松软有助于分割使用。因此该试验药品是比较理想的抗寄生虫药物,用于驱除犬细粒棘球绦虫效果较好,推荐剂量为5 mg/kg。  相似文献   

9.
<正>包虫病又称棘球蚴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种危害严重的二类动物疫病-包虫病。包虫又名棘球绦虫,在分类上属棘球属,而棘球属又包含5个种,分别是细粒棘球绦虫、多房棘球绦虫、石渠棘球绦虫、少节棘球绦虫和福氏棘球绦虫。在我国,主要分布的是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细粒棘球蚴病又称囊型包虫病;多房棘球蚴病又称泡型包虫病。包虫病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青海、西藏、四川、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北京市某区犬细粒棘球绦虫的感染情况并分析风险因素,本试验采用抗原ELLSA法调查某区犬细粒棘球绦虫感染情况,结果显示,该地区犬细粒棘球绦虫个体流行率为19.2%(95%CI:14.4%~24%);给犬投喂生的动物内脏、存在犬放养或部分放养行为是犬感染细粒棘球绦虫的主要风险因素。建议今后某区开展犬细粒棘球绦虫驱虫工作,要求养羊户严格拴养犬只,避免喂食生动物内脏,并加强对养羊户包虫病防控知识宣传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1.
<正>1病因棘球蚴病(包虫病)是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阶段,即棘球蚴寄生于藏绵羊肝脏、肺脏等组织器官而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该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疾病。细粒棘球绦虫虫体长2~6 mm,由一个头节和3~4个节片组成。头节有顶突和四个吸盘,顶突有2列小钩。棘球蚴呈囊包状,大小不一,小的有豌豆粒大,大的有小孩的头大。2感染途经狗是细粒棘球绦虫的终末宿主,人误食含细粒棘球绦虫虫卵的食物或饮水时,同样会感染棘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兽医学报》2019,(12):2356-2363
通过了解新疆伊犁地区不同县市包虫病的流行现状及重点县家畜感染包虫的基因型,为调整或完善现有的防控措施提供可借鉴的科学依据。在新疆伊犁地区10个县市的定点屠宰场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检查牛、羊肝/肺包虫感染情况;对采集的犬粪便样品采用细粒棘球绦虫粪抗原抗体夹心ELISA方法进行检测分析;在2个重点县(昭苏县和特克斯县)定点屠宰场收集病变明显的牛、羊肝/肺包囊,通过PCR扩增,分析样品基因型。结果显示,2016年和2018年伊犁地区10个县市牛肝脏包虫总感染率分别为18.53%(241/1 155)和15.14%(154/1 017),牛肺脏包虫总感染率分别为13.68%(158/1 155)和11.26%(137/1 217);羊肝脏包虫总感染率分别为20.41%(565/2 768)和20.46%(414/2 023),羊肺脏包虫总感染率分别为16.54%(442/2 672)和13.59%(275/2 023);犬细粒棘球绦虫粪抗原总阳性率分别为26.89%(434/1 614)和17.18%(101/588)。2年中羊的感染率均高于牛,2018年牛羊包虫病总感染率比2016年略有下降,但差异不显著(P0.05),犬细粒棘球绦虫粪抗原总阳性率下降明显,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县市牛/羊和犬细粒棘球绦虫感染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从重点县采集的18份包囊样品,NADH1基因和Cox1基因测序结果均显示为细粒棘球绦虫G1型。2016年和2018年伊犁地区家畜包虫和犬细粒棘球绦虫感染情况较为严重,且存在犬与牛/羊之间循环的传播链,提示该地区包虫病防控工作仍需改善和加强。  相似文献   

13.
棘球蚴病,又称包虫病,棘球蚴属扁形动物门,圆叶目带科,棘球属,是由棘球绦虫的续绦期幼虫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畜牧业生产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目前已确认有4种,即细粒棘球绦虫,多房棘球绦虫,少节棘球绦虫和福氏棘球绦虫。严重影响人类公共卫生及健康的两个虫种是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它们分别引起囊型棘球蚴病和泡型棘球蚴病,呈全球性分布,少节棘球绦虫和福氏棘球绦虫主要分布在中美洲和南美洲,我国尚未发现[1]。  相似文献   

14.
三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是糖酵解途径中的关键酶,现已发现该酶可作为一些寄生虫的疫苗候选分子和药物靶标。然而,有关绦虫三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的研究报道较少。为探究细粒棘球绦虫GAPDH(EgGAPDH)的分子特征与应用价值,克隆细粒棘球绦虫的GAPDH基因,并以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进行系统的分析。结果显示:EgGAPDH基因全长1 011bp,编码336个氨基酸。EgGAPDH是由4个结构相同的单体蛋白(O、P、Q、R)组成的一个同源四聚体,每个单体蛋白质含有3个活性中心,即NAD+绑定区域(aa 4-151和aa 315-336)、催化结合区域(aa 156-314)和一个酶活性位点(aa 149-156)。通过对EgGAPDH的氨基酸序列的抗原表位预测得到了16个B细胞抗原表位和9个T细胞结合位点;Western blot显示原核表达的重组EgGAPDH能与感染细粒棘球蚴的小鼠血清发生特异性结合;以纯化的重组EgGAPDH蛋白为抗原通过ELISA法检测17份细粒棘球蚴小鼠阳性血清,阳性检出率为100%。试验结果表明:成功克隆并表达细粒棘球绦虫的EgGAPDH基因,EgGAPDH蛋白具有3个酶功能区域和多个免疫结合位点,Western blot和ELISA结果显示,该蛋白质可能具有作为抗细粒棘球蚴的药物靶标和疫苗候选分子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爱普锐克吞食片对犬细粒棘球绦虫驱除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爱普锐克吞食片(每片合吡喹酮100mg)对犬细粒棘球绦虫驱除效果。将人工感染细粒棘球绦虫实验犬分设5组,Ⅰ组试验药品2.5mg/kg,Ⅱ组试验药品5mg/kg,Ⅲ组试验药品7.5mg/kg,Ⅳ组对照药品5mg/kg,Ⅴ组空白对照。投药后72h剖解试验犬,检查各组荷虫情况。Ⅰ、Ⅱ、Ⅲ、Ⅳ组粗计驱虫率均为100%。5mg/kg推荐剂量可成为犬细粒棘球绦虫成熟期前驱除的有效剂量。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了青藏高原细粒棘球绦虫的一些生物学问题,从基因型和种群遗传结构、起源、可育囊和不育囊三个方面进行介绍,以期对青藏高原细粒棘球绦虫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吡喹酮防治犬细粒棘球绦虫效果观察胡义,保广祺,郭红伟,周翰信(青海省海北州牧科所)为检验、考核对犬细粒棘球绦虫(E.gro-nulosus)综合防治效果,于1991年11月至1994年11月在海晏县全境内进行了细粒棘球线虫和棘球蚴病综合防治效果观察。...  相似文献   

18.
细粒棘球绦虫传播动力学知识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包虫病(细粒棘球蚴病)引起了各界广泛的关注,对细粒棘球绦虫的流行病学研究也取得了明显进展。本文对细粒棘球绦虫的传播动力学知识简介如下。细粒棘球绦虫属带科绦虫,包括三个亚种群,即终末宿主的成虫,中间宿主的幼虫(绦虫蚴)及环境中的虫卵。为了确定每一个亚种群在传播动力学和系统稳定性中的作用,着重要测定各个亚种群的生物学参数及宿主对它们的反应。  相似文献   

19.
棘球蚴病的免疫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包虫病又称棘球蚴病,是一种呈世界性分布的严重影响人畜健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属扁形动物门,圆叶目带科,棘球属,有4种: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granulosus),多房棘球绦虫(E.multilocularis),少节棘球绦虫(E.oligarthtus)和福氏棘球绦虫(E.vogeli)。我国主要以细粒棘球绦虫  相似文献   

20.
羊棘球蚴病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棘球蚴病又称包虫病,是一种严重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由细粒棘球绦虫的中绦期——棘球蚴寄生于绵羊、山羊和牛等家畜的肝脏、肺脏和心脏等组织中所引起。人和各种野生的啮齿类动物也可感染。棘球绦虫种类较多,在我国以细粒棘球绦虫为多见。1病原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