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温室和野生状态下半日花内源激素在劈裂植株与未劈裂植株各组织中的对比,研究了内源激素对半日花劈裂生长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野生植株中,半日花未劈裂植株除根系外各组织ABA含量均高于劈裂植株,而IAA含量则相反.在根部和劈裂部位积累的IAA在劈裂生长过程中影响细胞的伸长生长.劈裂发生部位和根系中GA3含量未劈裂植株明显高于劈裂植株,数值可达到两倍.ZR含量未劈裂植株根系中含量最多,而在劈裂植株中茎部和劈裂发生部位的ZR含量增加,说明劈裂的植株ZR会向茎部及劈裂发生部位转移.(2)温室内植株,茎部IAA和ABA含量虽年龄增加而增加,GA3和ZR含量无显著变化.(3)温室劈裂植株与野外劈裂植株比较,劈裂部位ABA含量二者无显著差异,温室植株IAA含量根部含量最大,而野生植株叶片含量最大.GA3含量在二者各组织内无显著差异,ZR含量在野生劈裂植株的茎部和劈裂发生部位最大,其余组织中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策勒河下游砾质戈壁典型的沙拐枣植株及灌丛沙堆形态参数进行野外测量,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沙拐枣植株冠幅南北宽度与沙堆宽度呈明显正相关性,植株冠幅东西宽度与沙堆长度不呈现明显相关性.植株冠幅面积与沙堆底面积呈现明显线性相关性,确定系数0.81,冠幅面积与沙堆体积呈现良好线性相关性,确定系数0.69,沙堆长度与沙堆宽度、沙堆高度与沙堆底面积之间呈现一定程度相关性.株高、冠幅东西宽度、南北宽度与沙堆迎风坡和背风坡长度、总长度、沙堆宽度、沙堆高度两两之间都呈现出极显著相关性.沙堆迎风坡坡度与沙堆高度、背风坡坡度之间呈现极显著相关外,与其余形态参数都没有显著相关性.沙堆背风坡坡度除了与株高、背风坡长度、沙堆总长度无明显相关外,与其余形态相关参数都表现为极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灌根法对4周龄的黄瓜幼苗接种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cumerinum,研究了不同取样时期AM真菌Glomus versiforme对植株根系黄酮和总酚含量及叶片中POD和PPO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根化植株可通过生物量的补偿和体内次生代谢物含量的改变来提高抗病性.即接种F.oxysporum f. sp. cucumerinum的第9天,菌根化植株根系和地上部生物量分别比对照高出50%和31.7%,此时,对照发病率达15%,而菌根化植株生长始终正常;在病原菌的侵入初期和后期,菌根化植株根系中黄酮和总酚含量高于对照;在植株发病期,菌根化植株仍可通过根系中含量相对较低的黄酮和总酚来抵御病原菌的侵害;与对照相比,抗病性较强的菌根化植株叶片中POD酶活性变化较为缓和,且PPO酶活性一直较高.  相似文献   

4.
灰霉病是一品红栽培中最常见的病害,在温室,一品红灰霉病整个生长季都可能出现,且植株的各个部分都可能感染.主要发生在冬季,此时正值一品红开花季节,一旦遇阴雨绵绵、潮湿无阳光,往往一发不可收拾.  相似文献   

5.
黄瓜在生长期间,如果营养不良,管理不当,或遇不良的气候和某些病害的侵染,往往造成叶片变黄,影响黄瓜的生长,甚至绝收。黄瓜叶片变黄按原因分主要有3类,现简介如下:1缺素型黄叶缺素型黄叶分为中、下部老叶先黄和中、上部嫩叶先黄两种情况。中、下部老叶先黄,所缺元素多为植株体内易被再利用的元素,如氮、钾、镁、锌等。①整个植株生长受抑制,较老叶片整叶先缺绿,为缺氮。防治对策是叶面喷施0.5%~1%尿素溶液2~3次。②整个植株生长无明显抑制,脉间失绿变黄,叶缘为绿色,或残留有绿色斑点,不卷曲,为缺镁。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大、小麦致病腐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9年11月~1990年3月,从浙江省不同地区的大麦(浙农大5号)、小麦(浙麦3号)以及麦田土壤中,分离鉴定到Pythium.dissotocum,P.irregulare,P.polypapillatum(国内新记录),P.spinosum和P.ultimum等5种腐霉。接种试验表明,分离到的5种腐霉对供试大、小麦都能致病,引起根腐、根尖变褐和坏死、第一片叶卷曲,抑制植株生长,造成植株各部不同程度的矮化和变短。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引起的玉米细菌干茎腐病经种子传播的规律,采用细菌常规分离法、Sherlock微生物鉴定系统、特异性分子检测技术,对与干茎腐病相关的杂交种金玉9856及其父本PS056、母本OSL190进行了种子带菌检测,证明金玉9856和PS056种子内部带菌,获得分离物Pagl和Pag2,2个分离物对感病的PS056均具有致病性.菌液浸种、种子注射接种和自然带菌种子直播都能够引发干茎腐病,发病率分别达到100%、100%和80%,而持续高温(50℃)处理4天的种子则在植株上不表现症状.对种子接种后长成的植株的系统检测证明,成团泛菌侵染种子后,通过植株维管束系统向地上部组织扩展,随着水分的运输,病菌通过茎秆到达果穗的籽粒中,完成从种子到植株、再到新种子的病害循环,同时能够引起植株发病.  相似文献   

8.
乙烯利对草甘膦在空心莲子草中传导及生物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工气候室培养空心莲子草,植株经草甘膦与乙烯利混合处理后,测定对植株的抑制作用和草甘膦的吸收与传导量.结果表明,加入乙烯利(100 mg*L-1)后草甘膦(300mg*L-1)对地下根茎抑制率比对照提高了13.6个百分点.植株经乙烯利喷雾处理后,基芽、地下茎和根系中14C-草甘膦含量分别是对照的3.56、1.75和2.35倍.放射性成像图显示,植株地下茎与根系中14C-草甘膦传导量明显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9.
研究表明,在粒肩天牛各个为害时期,受害植株与健康植株的蛋白质含量均存在显著的差异;在为害的初期、盛期、末期三个时期中,受害植株的蛋白质含量均比健康植株高.这说明粒肩天牛的为害引起了杨树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这可能是杨树受到为害时产生的一种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0.
通过调查豌豆潜叶蝇在豌豆植株上的分布发现,豌豆植株上豌豆潜叶蝇总幼虫量(y1)及总蛹量(y2)与全株总叶序数(x1)、中部1/3植株平均每叶序幼虫量(x2)、下部1/3植株平均每叶序蛹量(x3)之间的函数关系分别为y1=5.050x1+6.758x2-55.566和y2=15.589x1+7.165x3-131.742。同时,得出豌豆潜叶蝇幼虫、蛹在豌豆植株上垂直分布规律,即幼虫主要分布于豌豆植株中部,蛹主要分布于中、下部,而分布于植株上部的潜叶蝇几乎都是幼虫。  相似文献   

11.
胡杨叶形变化与POD同工酶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5个不同发育阶段的胡杨植株为研究对象,调查各发育阶段胡杨植株树冠不同层次当年生枝同一节位叶片的叶形指数,同时测定其POD同工酶酶谱和酶活性,探讨不同发育阶段胡杨植株叶形的变化规律和POD同工酶酶谱及酶活性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发育阶段的胡杨植株都表现出叶形指数随冠层的升高而减小;(2)不同发育阶段的胡杨植株都表现出单株不同冠层叶片中POD同工酶表达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相似性,酶谱带型基本一致,而不同发育阶段的胡杨植株间POD同工酶酶谱在质(酶带数目和迁移率)和量(酶的活性)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3)不同发育阶段的胡杨植株均表现为树冠不同层次当年生枝叶片的叶形指数与POD酶活性极显著正相关(r=0.668,p<0.01)。  相似文献   

12.
在日光温室条件下,将健康的番茄和甘蓝植株,以及被烟粉虱Bemisia tabaci刺吸24h后的番茄和甘蓝植株分别与带有烟粉虱若虫的黄瓜植株组合,研究丽蚜小蜂Encarsia formosa对黄瓜上烟粉虱若虫的寄生率.结果表明,与被烟粉虱刺吸后的番茄、甘蓝组合的黄瓜上丽蚜小蜂,对烟粉虱的寄生率分别为39.60%、35.72%,显著高于与健康番茄、甘蓝组合的黄瓜上的寄生率(分别为30.84%、29.37%);但不同植株组合对丽蚜小蜂在寄主植物上的羽化率没有显著影响.通过气质联用测定两种寄主植物被烟粉虱刺吸前后的挥发性气体成分,结果表明,番茄主要以萜烯类化合物为主,而甘蓝主要以酮类化合物为主.被刺吸后的寄主植物挥发性气体成分比健康寄主植物挥发性气体成分和相对百分含量都有较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PCR方法检测美人蕉黄斑驳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人蕉黄斑驳病毒病是危害美人蕉的重要病害之一,我国目前尚无该病发生的报道.本文以健康和感病植株为材料,进行总DNA的提取和PCR扩增,从感病植株中扩增出与目的片段大小相符的产物,而健康植株中则未扩增出.PCR扩增产物经克隆、测序后证实,与已报道的美人蕉黄斑驳病毒(Cannayellow mottle virus,CaYMV)序列同源性高达97%~99%.经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稳定的美人蕉黄斑驳病毒PCR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4.
转基因小麦后代外源目的基因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CR和SDS-PAGE技术,分析了转基因小麦后代外源基因1Dx5的遗传分离及表达规律.结果显示:外源目的基因1Dx5在转基因小麦后代中完全符合孟得尔遗传分离规律,稳定遗传都达到了纯合状态,并在后代中发现了该目的基因超表达的差异表达现象,转基因植株不存在基因沉默.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马铃薯疮痂病菌在植株和土壤中的分布情况及种群动态变化特点,利用常规PCR和定量PCR(qPCR)技术对不同环境的马铃薯疮痂病株和田间植株不同生育期的土壤样品进行病原菌的定性定量检测.结果 表明,病田、温室盆栽和微型薯苗床中马铃薯疮痂病重度发病植株的根、匍匐茎、块茎、地上茎、叶片等组织样品均可检测到184 bp的疮...  相似文献   

16.
正蔬菜常见的早衰症状为植株萎缩、生长缓慢、叶片变黄、花果晚而少,产量低、品质差,严重时植株过早枯萎死亡,生产中应对症下药,采取有效措施应对。1.科学用肥。茄果类蔬菜是需肥多、耗肥快的作物,为保证养分需要必须施足底肥,保证供给,尤其是在幼苗期、开花期、成熟期和果实第一批采收后,都要分次追肥,做到氮、磷、钾和微量元素(硼、钙、锌、铁)相结合施用。在中后期,也可进行根外追肥。  相似文献   

17.
花生生长过程中植株死亡率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花生生产.山东省临沭县多年生产实践发现,病虫害是造成植株死亡的直接因素,而农艺操作不当却是花生病虫为害的重要诱因.本文分析了花生植株死亡的农艺诱发因素,并根据不同诱因,总结出合理轮作、适期播种、合理施肥等农艺预防措施,以期改善花生生长环境,切断病原菌传播途径,减少虫源积累,促进花生苗壮,预防花生植株死亡现象的发生,为今后的花生种植业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应用气相色谱检测技术,建立了三唑磷和毒死蜱在水稻植株、土壤和田水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并采用该方法研究了三唑磷.毒死蜱在水稻植株、土壤和田水中的消解动态。当添加水平为0.01~1.0mg/kg时,三唑磷的回收率和变异系数分别为80.5%~106.1%和5.4%~8.0%,毒死蜱的回收率和变异系数分别为79.1%~109.4%和2.3%~8.5%。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三唑磷在水稻植株和土壤中的平均消解半衰期分别是1.6d、4.0d,毒死蜱在水稻植株和土壤中平均值则分别为1.5d、4.0d。  相似文献   

19.
施肥与保水剂对半干旱区马铃薯增产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陇中半干旱区,探讨施肥和施加保水剂对马铃薯增产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水剂、施肥都可以增加马铃薯产量,而保水剂与施肥结合对马铃薯的增产效果更加显著,体现了保水剂和施肥结合的交互作用.施用保水剂增加了冠幅(17.5%~52.7%),增加了马铃薯植株有效光合面积;在盛花期及块茎膨大期,保水剂结合施肥提高了马铃薯叶片光合速...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确立了乙腈振荡提取、弗罗里硅土SPE小柱净化小麦植株和麦田土壤中莠去津残留样本的前处理方法,建立了柱程序升温、GC-NPD残留样品检测方法.结果表明,优化色谱条件下,莠去津的色谱保留时间为5.97 min,在0.105~54.0 mg/L浓度范围内,莠去津浓度与其色谱峰面积在GC-NPD上线性响应良好,回归方程为Y=38.79X-120.34(R2=0.998 8).莠去津在小麦植株和麦田土壤中0.05~1mg/kg的3个水平的加标回收率均大于75%,各添加水平3次平行测定值的RSD均小于7%.其准确度和精密度均符合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该色谱条件下仪器的最低检出量为0.38 ng,方法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18 mg/kg(植株)和0.021 mg/kg(麦田土壤),此检测灵敏度可以满足该农药在小麦植株和麦田土壤中残留的定量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