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者: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涉及“三农”部分的主线是什么? 朱信凯:《决定》涉及“三农”的内容集中反映了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在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过程中赋予农民更多权利。中国特色城镇化归根结底是人的城镇化,只有切实保障了农民权利,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农民转变为市民创造条件,使“农民”成为一种职业而不是一种身份,城镇化的发展成果才能惠及全体人民,才能带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我国务农人数逐渐减少。当前,我国面临“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的现实问题,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成为解决农业发展窘境的方向之一,同时我国“农民”也将从传统的“身份群体”走向“职业群体”。新型农民职业化的实施并非一蹴而就,传统的农业、农民在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与土地的关系也将发生变化。政策均有两面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也会遇到理论和实践中的阻碍,需要统筹兼顾。  相似文献   

3.
农村是社会的主体,而且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这就决定了农民在中国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农民身份的制度安排经历了一个曲折而渐进的过程,虽然农民身份制度化是国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必然选择.但却导致农民政治、经济、社会权利的缺失。因此,在当今中国,消除对农民的歧视,确立和保障农民的平等权利,解决农民二等公民的身份问题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4.
农民市民化成本收益率与城市规模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农民市民化成本和农民市民化收益进行分析,建立了在城市规模为解释变量下的农民市民化成本收益率模型。在引进相关城市的数据实证后发现,我国的农民市民化成本以及农民市民化收益都是规模递增,而农民市民化成本收益率的走势呈现规模递减。该结论客观上对托达罗模型做了一个重要补充:即城乡的预期收入差距决定着农民城乡迁移的规模,而农民迁移后是否实现市民化则受到成本收益率影响。  相似文献   

5.
西湖乡“两栖”农民生活状况,值得关注,对他们的生活进行了解.令我们深思,有喜有忧,看到农民的生活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城乡差别正在逐步缩小,生活水平正在逐步提高,对子女的关注有所提升,他们倾注了对城乡各方面工作的情感。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除了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之外,还有“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保障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等表述.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室主任党国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准确把握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平等发展权问题、市场经济核心的产权问题,使我国城乡统筹进入一着棋动、全盘皆活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7.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一个影响现代化进程的难题,直接关系着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当前的“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农民的素质比较低下,无论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还是城镇化建设,都依赖于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在我国,相对偏低的农民素质已经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瓶颈。  相似文献   

8.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王跃胜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农民朋友建议,既要会生产,还要会经营,要学着给自己的土地当“老板”。传统意义上的中国农民  相似文献   

9.
中国有9亿农民,是一个巨大的社会存在,它的变动就是中国的变动。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农民在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创造着中国的历史与未来。对农民问题的关注程度,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中国的命运。了解中国农民现状,解决和处理好“三农”问题,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五个统筹”的第一条就是统筹城乡发展,从指导思想上突破了城乡二元结构的坚冰,它不仅直接影响着农民的收入和农村社会的稳定,也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因此,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将从根本上给农民“国民待遇”,是新一轮农村改革和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1.
我国城乡分类口径差异较大,学术界对农民角色的认定也莫衷一是。鉴于此,从社会学家帕森斯的“AGIL”的功能分析框架出发对当前农民这一复杂的角色系统进行分析,发现当代农民已然从传统农民的基础上分化出职业、身份、地位和文化四种角色。四种角色中的农民在当前社会中都处于弱势,城乡二元结构是农民处于弱势的根源。同时在对四种角色的研究中发现,农民工和职业农民表明了农民分化的两种不同路径,农民工可能会成为比职业农民更加深受歧视的阶层。为此提出了改造当前农民角色系统、构建城乡和谐关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根本推动力。要让更多的农民实现市民化转变,能够与“四化”同步发展,能够共享社会发展成果,达到城市化是农民市民化的舞台和载体,农民市民化是城市化的结果和目的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发展。现阶段农民市民化还存在很多现实的、制度性的、深层次的困境和障碍,阻碍着农民市民化步伐。笔者分析了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民市民化变革的困境,提出了相应地解决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农民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三年增收抵不上一年受灾。”当“三农”问题再次提升到一个高度,当呼吁为农民提供保障的声音越来越强烈时,农业保险这一原来似乎离我们很遥远的事物。在人们的视野里开始逐渐清晰起来。  相似文献   

14.
以前农民种粮存在着大量隐性成本,现在,这些都被货币化和显性化了,这意味着以前由社会承担的种粮成本变成了农民承担的种粮的内在成本,形成了种粮成本上升的新势头。面对这种新势头,安徽凤阳小岗村严宏昌和他当年“小岗变法”盟约上签字的农民兄弟严俊昌提出种粮成本应该重新算了。  相似文献   

15.
《农家顾问》2009,(1):18-19
“村官”——中国近年才出现的一个对广大最基层农村干部的新称谓。大多数的时候,它的涵义有双重的意义:一是“村”,这个与亿万农民相联系的字,隐谕着它的平凡;二是“官”,是不占编制、靠每位乡亲的选票决定的“官”,却代表着党和政府在农村社会最基层的形象,行使着一部分“官”的职能。人数众多的村官,带领着农民或曾经的农民,夯实着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务如何因地制宜解决城乡数字鸿沟,把大量实用农村公共信息方便、快捷而又低成本地传送到农民手中,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信息化工作的重要研究课题。甘肃省平凉市从实际出发,统一规划,按照“五个一”的标准,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各乡镇建立了由政府倡导,公共财政支持,涉农部门参与,农民直接受益的“农民信息之家”信息服务模式,较好地解决了农村信息传输“最后一公里”问题,在传播农业科技,促进生产发展,带动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南张楼没有答案——一个“城乡等值化”试验的中国现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追求更幸福的生活,农民是应该进入城市,还是应该留在土地上?15年前,山东省青州市南张楼村在德国一家基金会的帮助下,开始进行“巴伐利亚试验”,也称“城乡等值化试验”。15年的试验给南张楼村带来了巨变。不管试验的结果是否有违德国人的初衷,但它肯定为中国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一个很有价值的案例。  相似文献   

18.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理论与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农”问题,农民问题是关键,“三化”建设,农业现代化建设是难点.农村劳动力是农业生产中最活跃的因素,人力资源理论认为:教育将在信息社会中占有主导地位.培育和建立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是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农业后继有人和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选择.当前,随着城乡统筹、“缩差共富”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大批青壮年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实现了由农民向市民的身份转变;由于农业生产中最活跃的要素——劳动力的再分配,在农村出现了一种“少壮打工去,种禾叟与姑”的现象,他们年龄老化、观念落后、技能单一,与高效农业、设施农业、现代化经营管理的现代农业对人才要求大相径庭,未来“谁来种地”,已成为影响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稳定的全社会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探讨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理论基础,分析了制约因素,指出了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三农”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的一个热点问题,上至中央,下至地方,对比都是无比关切。力求破解之道。即使如此,“三农”问题的解决依然是纸上炎兵。进展缓慢。这显然与现阶段的政治、经济、社会的状况与结构很难在短期内为“三农”问题的彻底解决准备充分的条件有关。大家在研究“三农”问题时,总忘不了呼吁政府和社会给予广大的农民兄弟以国民待遇。这个主张在中国非常有市场,很多人都把“给予农民国民待遇”当成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药方。对大家的这份赤诚之心,我颇为感激,但对“给予农民国民待遇”这种提法却很难认同。而且是非常地不认同。我在此提出质疑,愿与关心“三农”问题的同仁们商榷。  相似文献   

20.
黄兰 《甘肃农业》2006,3(2):23-24
农民问通,是我国实现现代化过程中最迫切需要解决,也是最难解决的基本问题,本文分析了历史上两次“解放农民”的制度革命成功的原因,论证了在新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出路是以人为本,以农民为本,给农民真正的国民身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