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张立伟 《饲料广角》2007,(23):19-20
2007/08年度我国大豆新增供应量和需求量都出现大幅增加,其中大豆新增供应量预计将达到4700万t,较上年度增加230万t;大豆需求总量预计将达到4707万t,较上年度增加257万t。  相似文献   

2.
2008—2009年度我国大豆和豆粕供需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8—2009年度,我国大豆产量出现恢复性增长,进口量继续呈现增加的态势,供需节余量将大幅增加。2008—2009年度我国大豆压榨量和豆粕供应量将继续增加,但由于饲料养殖业对豆粕需求持续强劲,供需将保持基本平衡的局面。  相似文献   

3.
2008-2009年度,我国大豆产量出现恢复性增长,进口量继续呈现增加的态势,供需节余量将大幅增加。2008-2009年度我国大豆压榨量和豆粕供应量将继续增加,但由于饲料养殖业对豆粕需求持续强劲,供需将保持基本平衡的局面。  相似文献   

4.
据分析人士预计,9月中旬豆粕价将趋于平稳,随着进口大豆到港数量在9月下旬之后出现减少,豆粕价格将再次上扬。8月初至今,我国进口大豆靠港卸货总量已达37~40船,其中包括7月下旬运达并于8月初靠港卸货的部分进口大豆,卸货总量估计已经达到205~220万t。在9月份,预计进口大豆到港总量将达到200~220万t,其中大部分将在9月20日之前靠港。由于8、9两月进口大豆实际到港卸货总量达到400~420万t,即使豆粕需求在这2个月之内出现季节性增长,进口大豆供给量的增加仍将推动豆粕价格呈现缓慢下跌态势。从9月下旬开始,南美大豆运达我国的数量将大幅下…  相似文献   

5.
环球时讯     
<正>美国对华大豆出口最新统计:对华销售总量同比提高19.6%北京德润林7月11日消息:美国农业部的周度销售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7月3日,2007—2008年度(始于9月1日)美国对华大豆出口装船量为1254万t,高于上周,也高于去年同期的1101万t。2007—2008年度迄今为止,美国对华大豆的销售总量(已经装船和尚未装船的销售量)为1344万t,较去年同期的1124万t高出19.6%。美国农业部预计,截止到2008年9月份的年度里,中国将会进口创纪录的3550万t大豆,高于2006—2007年度大豆进口量2873万t,同比增长23.6%。  相似文献   

6.
<正>当前,一方面,美豆丰产上市,巴西大豆播种面积增加,全球大豆供应宽松,我国进口大豆供给相对充裕,主要港口大豆库存处于高位;另一方面,下游养殖业不景气,饲料需求依旧低迷。因此,预计连豆粕将持续走弱。全球大豆供过于求局面未改目前看来,全球大豆产量居高不下,供给宽松,结转库存和库存消费比均较上一年度大幅增加。虽然美国农业部10月供需报告下调美豆收割面积和产量预估,但是美豆年终库存量仍维持在4.25亿蒲式耳,高于市场预  相似文献   

7.
USDA(美国农业部9月报告)预测美国 2005/2006年度大豆产量为7 865万t,消费量基 本保持稳定;预计美国本年度出口数量为3 089 万t。同时预测2004/2005年度中国大豆新增供给 量达到4055万t,其中国产大豆供应量为1805 万t,进口大豆供应量为2250万t。该年度大豆榨 油消费量预计达到2 900万t,较上年度增长450 万t,包含750万t国产大豆榨油量及2150万t 进口大豆榨油量。 以上就是世界大豆第一大出口国——美国 和作为世界第一大进口国——中国的大豆简单 供需情况。本文试从种植成本及其他因素来探讨 中、美两国大豆竞争力强弱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USDA(美国农业部9月报告)预测美国2005/2006年度大豆产量为7 865万t,消费量基本保持稳定;预计美国本年度出口数量为3 089万t.同时预测2004/2005年度中国大豆新增供给量达到4055万t,其中国产大豆供应量为1 805万t,进口大豆供应量为2250万t.该年度大豆榨油消费量预计达到2 900万t,较上年度增长450万t,包含750万t国产大豆榨油量及2 150万t进口大豆榨油量.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随着我国畜禽业的发展,我国对豆粕和大豆的需要量越来越大。据海关统计,2007年度,我国大豆进口量为3082.1万t,2008年度,  相似文献   

10.
据《油世界》预测,全球10大主要油籽2000/2001年度产量将增长到3.0531亿t,比1999/2000年度增长760万t。但是2000/2001年度的需求量超过产量,供需缺口达到120万t。 世界菜籽、葵花籽产量比上年度下降660万t,无形中提高了对美国大豆的需求,而且在明年2月之前,南美大豆会供应不足,因此美国的大豆、豆油和豆粕出口将稳步上升,2000年9月至2001年2月全球对美国大豆的需求增长360万t。由于世界油籽需求增长,2000/2001年度世界大豆库存将比上年度下降500万t,为2870万t。 在进口方面,预测2000年10月至2001年9月期间,中国将进口大豆1020万t。但是中国大豆进口量还要看今  相似文献   

11.
实验通过以膨化大豆部分替代豆饼 (4 0 % )饲喂 30kg育肥前期猪 ,观察育肥猪的日增重和料肉比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 ,试验组平均日增重为 6 5 6 .3g ,比对照组日增重 6 15 .7g提高 6 .6 % (P <0 .0 1) ,料肉比分别为 3.0 3∶1和3 2 4∶1,降低 6 .9%。说明应用膨化大豆可以提高育肥猪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和能量利用率。  相似文献   

12.
间接抑制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大豆凝集素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用标准抗原、纯化抗体和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羊抗兔IgG ,建立间接抑制酶联免疫吸附法 ,测定了几种不同品种生大豆和豆粕产品的凝集素含量。结果表明 ,间接抑制ELISA检测大豆制品中的凝集素含量变异系数小于 15 % ,样品回收率误差在 15 %以内 ;抑制率在 2 0 %~ 70 %范围内 ,曲线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 ,提取液中的大豆凝集素检测下限为 10mg mL。因此本研究建立的间接抑制ELISA法检测生大豆和大豆加工产品中的凝集素含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牛奶和豆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善儿童和青少年学生营养不良的状况,我国政府先后推出了“大豆行动计划”和“学生饮用奶计划”。牛奶和豆奶都是营养丰富的食品,但是在向儿童和青少年学生推荐时究竟应以何者为主,这两种“奶”之间有什么区别,却是应该讲清楚的问题,本文收集有关资料对此作简要说明。1原料和加工工艺的区别 牛奶是母牛乳房中分泌的乳汁,是一种纯天然的。供犊牛饮用的食品;豆奶则是以大豆为主要原料,通过制浆,添加各种营养强化剂、赋香剂、稳定剂等加工调制而成的一种新型大豆制品。在普通消毒牛奶的生产工艺中,只包括验收、过滤(净化)、标…  相似文献   

14.
刘素军 《饲料广角》2007,(21):16-17,24
2000年至今,大豆因季节性而形成的阶段性高点多出现在5-8月,主要是因为每年3-5月是销售旺季。而9-11月进入大豆收获季节,受供应压力影响,此时价格多处年内低点。因此,9月下旬开始,季节性的供应压力开始加大,大豆期价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以大豆和牛奶为主要原料制作大豆乳饮料,对牛奶、大豆粉、白砂糖和稳定剂的用量对感官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产品的最佳配比为:40%牛奶、2%大豆粉、6.0%白砂糖和0.30%复配稳定剂(单硬脂酸甘油酯23%、蔗糖脂肪酸酯10%、微晶纤维素40%、卡拉胶27%),51.7%水分。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选择碱性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对豆粕蛋白进行酶解,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其酶解条件,结果显示,将50 g豆粕蛋白与600m L水配制成固液比1∶12的豆粕蛋白悬液,调节pH值为11,加入碱性蛋白酶4 m L,温度为50℃,维持pH值不变酶解3 h后85℃灭酶15 min,调节pH为7,加入风味蛋白酶2.5 g进行二次酶解,维持pH7.0,在55℃条件下酶解2 h,酶解液经喷雾干燥得豆粕寡肽,其三氯乙酸氮溶指数可达72.3%,赖氨酸含量可达48.5 mg/g。  相似文献   

17.
以乳酸菌发酵剂发酵黑豆浆,初步确定乳化剂和稳定剂添加量均为0.2%;采用L9(34)正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以黑豆浆为基料,添加白砂糖13%,接种量8%,在42℃下乳酸菌发酵3h,制得酸黑豆浆营养丰富,口感好。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比例过瘤胃豆粕替代常规豆粕对奶牛生产性能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胎次、体重、平均泌乳量和泌乳天数相近的健康荷斯坦奶牛6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组用过瘤胃豆粕替代基础饲粮中12.5%的常规豆粕,试验Ⅱ组用过瘤胃豆粕替代基础饲粮中25.0%的常规豆粕,试验Ⅲ组用过瘤胃豆粕替代基础饲粮中50.0%的常规豆粕。预试期为15 d,正试期为45 d。结果表明:1)各试验组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过瘤胃豆粕替代比例的增加而升高,但各试验组之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2)各试验组奶牛的产奶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过瘤胃豆粕替代比例的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试验Ⅲ组奶牛的乳蛋白率显著高于试验Ⅱ组、试验Ⅰ组和对照组(P<0.05)。试验Ⅲ组和试验Ⅱ组奶牛的乳尿素氮含量显著高于试验Ⅰ组和对照组(P<0.05)。各组之间奶牛的乳脂率、乳糖率、非脂乳固体、乳体细胞数差异不显著(P>0.05)。3)各试验组血浆总蛋白和葡萄糖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过瘤胃豆粕替代比例的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各组间血浆尿素氮含量及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差异均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在我国规模化奶牛场应用过瘤胃豆粕替代常规豆粕可以提高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改善乳成分,同时改善奶牛机体代谢。在本试验条件下,以过瘤胃豆粕替代基础饲粮中50.0%的常规豆粕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当行业看好饲料消费将稳定增长的同时,大宗饲料粮如玉米、豆粕的供给与价格变化等就成为广大行业企业关注的敏感话题。应本刊特邀,作者就玉米、豆粕市场走势分别在杂志第1、2期加以回顾与展望,以此对未来价格走势作一指引,为您提供经营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