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利用15N标记研究铵态氮与硝态氮对大豆的营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农47为材料,采用15N示踪技术,利用组培的方式进行了铵态氮与硝态氮营养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无菌条件下,以NH4+-N为唯一氮源大豆表现出了铵盐毒害;以NO3--N和混合态氮作为氮源时,大豆可以正常生长.以混合态氮为氮源植株总生物量最大,以NO3--N为氮源次之,以NH4+-N为氮源的处理生物量最小,不同形态氮之间生物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随氮素水平增加,外源氮在植株中比例增加,当培养基中NH4+-N与NO3--N比例为1∶1时,大豆吸收NH4+-N与NO3--N比例为1.5∶1,叶片、茎、根NH4+-N与NO3--N吸收比例分别为1.6∶1、1.4∶1和1.6∶1,说明硝态氮的存在能够解除铵盐毒害并促进大豆对氮素的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DDTC)对淹水胁迫下大豆根系氮代谢的调控作用,采用盆栽试验,以大豆品种徐豆18(敏感)和南农1138-2(耐涝)为试验材料,在大豆初花期(R1)叶面喷施蒸馏水或DDTC,喷施1 d后进行淹水胁迫8 d(水面淹至大豆子叶节部位),研究DDTC对花期淹水大豆根系活力、根系含氮化合物以及氮代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淹水胁迫下,与徐豆18相比,南农1138-2根系活力、固氮能力以及根系含氮化合物输出能力的下降幅度较小,根系中铵态氮(NH4+-N)含量增加幅度较小,而根系中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酰胺合酶(GS)活性、硝态氮(NO3--N)和游离氨基酸(FAA)含量增加幅度较大。DDTC处理提高了淹水胁迫下根系活力和根系干质量,进而有利于缓解淹水胁迫对大豆产量的抑制;增加了根系中NR、GS活性,NO3--N、FAA、可溶性蛋白含量,并降低了NH4+-N含量,从而增强了根系对氮素的吸收、同化能力;抑制了根瘤干物质重和根瘤固氮酶活性下降,进而提高了淹水胁迫下大豆固氮能力;DDTC处理也能缓解淹水胁迫下伤流液中NO3--N、FAA总量下降,表明DDTC处理促进了根系中含氮化合物向地上部转运。总之,淹水胁迫下,外源DDTC能够通过调控根系氮代谢减轻淹水胁迫对大豆植株的伤害。  相似文献   

3.
硫肥不同用量对花生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花生在不同硫素水平下氮素代谢特点,选用606为试验材料,硫素设四个水平,测定不同生育时期主要氮代谢酶(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和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和各器官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施用硫肥显著提高花生不同生育时期叶片中NR、GS、GOGAT和GDH活性;显著增加花生营养器官中蛋白质积累量和转移量,提高籽仁中蛋白质含量.其中施硫量为40kg/hm2时,氮代谢酶活性最大,籽仁蛋白质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4.
铝(Al)毒是酸性土壤植物生长最重要的限制因子之一.NH4+-N 和 NO3--N 作为最主要的无机氮源,在调控植物根际及体内生理生化反应过程中起到不同的作用.以2种主要形态氮的不同配比为氮源,分别进行 3 d 和 14 d 的培养,以探讨不同氮形态对 Al 毒的缓解作用.结果表明:在培养 3 d 试验中,NO3--N 和 NH4+-N 处理组的相对根伸长量无明显差异;不同处理根尖内 Al 的积累量是:+Al+NH4+-N > +Al > +Al+ NO3--N.培养 14 d 试验中,以 NO3--N 为主要氮源的处理组,其根和地上部的生物量均高于 NH4+-N 组. +Al+ NO3--N 处理组根系比 +Al +NH4+-N 处理组含有并分泌更多的柠檬酸,根内 Al 积累量与培养 3 d 试验规律相同.综合上述结果,研究认为 NO3--N 对大豆 Al 毒的缓解起到更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尿素为氮源,研究不同施肥量对土壤中NH4+-N和NO3--N垂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可显著增加0~40 cm土壤中NH4+-N和NO3--N的含量;当施肥量超过0.6 kg/株时,增加施肥量不会显著增加0~40 cm土壤中NH4+-N和NO3--N的含量;施肥量越大,淋溶到80~100 cm土层土壤的NH4+-N和NO3--N的量越大。  相似文献   

6.
在田间条件下,以12个不同来源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了不同大豆品种间叶片氮代谢相关指标的差异,以及氮素对叶片氮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处理对不同来源大豆品种叶片氮代谢指标影响不同,不同生育时期大豆对氮肥的反应也有所差别.施肥处理会降低开花期辽宁当代品种叶片的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中等肥力处理(100 kg hm-2)会提高结荚期俄亥俄当代品种叶片的GS活性,而高肥处理则会降低该酶的活性;辽宁当代品种和辽宁老品种叶片GS活性随着施氮量的提高而降低.在鼓粒期,中等肥力处理会提高俄亥俄当代品种和辽宁当代品种叶片的GS活性,而施肥处理会降低辽宁老品种的GS活性.在开花期,三组不同来源品种叶片的硝态氮含量均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而增加.施肥处理能显著提高叶片的氨态氮含量.  相似文献   

7.
蕹菜的氮素、钼矿质元素营养与硝酸盐积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不同质量比的氮源、氮胁迫和不同钼质量浓度的营养液栽培方法,探讨其对蕹菜(IpomoeaaquaticaForsk)的生长和体内硝酸还原酶(NR)活性的影响,揭示蕹菜体内硝酸盐积累的规律。结果表明:以NO3-为单一氮源不仅会导致蕹菜NO3-严重积累,也会使产量偏低;而以NH4 为单一氮源,蕹菜则不能正常生长;蕹菜在收获前10 d停止供氮可以降低蔬菜中NO3-含量;随着钼质量浓度的增加硝酸还原酶活性呈上升趋势,但当钼质量浓度>0.378mgL时,硝酸还原酶活性则会降低,只有适当的钼浓度才可以降低蕹菜的NO3-含量。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腐植酸对小麦盐胁迫的缓解作用,以春小麦耐盐品种龙麦26和盐敏感品种克旱16为材料,分别用清水和腐植酸浸种,利用水培方式进行幼苗培养,在NaC1胁迫7d后,测定幼苗叶片硝态氮、铵态氮、可溶性蛋白质、蔗糖、可溶性糖含量,以及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分析腐植酸与盐胁迫对小麦碳氮代谢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盐胁迫抑制了春小麦茎叶的生长,降低了幼苗叶片硝态氮、铵态氮、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以及NR活性和NR/SPS活性比.盐胁迫后,龙麦26的蔗糖、可溶性糖含量降低,叶片GS活性提高,但克旱16的蔗糖和可溶性糖含量升高.腐植酸浸种降低了盐胁迫下叶片硝态氮含量和NR、GS、SPS活性,提高了铵态氮、蔗糖和总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了龙麦26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NR/SPS活性比,以及克旱16的SPS活性,而降低了克旱16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NR/SPS活性比及龙麦26的SPS活性.推测腐植酸浸种可能是通过调控SPS活性和降低NR活性来增加蔗糖含量,从而影响小麦在盐胁迫下的碳氮代谢及平衡.  相似文献   

9.
不同氮源条件下橡胶树小苗NH4+和NO3-的吸收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改进常规耗竭法,研究(NH)SO4,KNO3,NH4NO3三种氮源条件下橡胶树小苗对N4+和NO3-的吸收特性.结果表明:不论是单一氨源(NH4+-N或NO3--N)还是NH4+-N和NO3--N的混合氮源,橡胶树小苗对NH4+的吸收量均大于NO3-的吸收量,其差异在浓度大于0.5 mmol/L的混合氮源下达显著水平.混合氮源条件下,不论是NH4+还是NO3-的吸收量,均比单一氮源条件下的大,且其差异分别在浓度小于1.25 mnlol,L(NH4-)和0.25 mmol/L(NO3-)时达显著水平.吸收动力学特征表现为,单一氮源条件下,橡胶树小苗对NH4+的最大吸收速率和离子亲和力大于NO3-,表明小苗更喜好NH4+-N.而在NH4+-和NO3-N的混合氮源条件下,橡胶树小苗吸收NH4+的Vma值和离子亲和力都较单一氮源时高;吸收NO3-的Vma和KmI值都有所下降,但Km值的下降幅度比Vma值的大,说明混合氮源条件能同时促进橡胶树小苗对NH4+和NO3-的吸收.与单一NH4++N营养相比,橡胶树小苗可能更喜好NH4+-N和NO3--N混合营养.用LB法和H法2种方法处理数据,橡胶树小苗吸收NH4+和NO3-的动力学特性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H法所得的参数值Vma和Km普遍略大于LB法的.  相似文献   

10.
增铵营养对玉米品质影响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彩凤 《玉米科学》2003,11(3):082-084
试验利用盆栽,选用远征808(收敛型)和四单19(平展型)作试验材料,研究了增铵营养对玉米子粒中蛋白质、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在氮素水平一致的条件下,设6个处理,NO3--N和NH4+-N比例分别是3:0、2:1、1:1、1:2、0:3及对照(不施氮).试验表明,增铵营养可以提高玉米子粒中蛋白质含量,但不同类型品种表现有差异,远征808在NO3--N和NNH4+-N比例为2:1时蛋白质含量最高,而四单19在1:2时  相似文献   

11.
水稻根系细胞膜H+ ATPase对铵硝营养的响应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两相法分离了铵态氮(NH4+ N)和硝态氮(NO3- N)营养下水稻苗期根系的细胞膜,并测定了细胞膜上H+ ATPase的水解活性,以期阐明水稻根系细胞质膜上H+ ATPase对不同氮素形态的响应差异。两相法分离的细胞膜纯度达到95%以上。在离体条件下,NH4+ N营养的水稻根系细胞膜H+ ATPase的水解活性和H+ ATPase的Km和Vmax均显著高于NO3- N营养。NH4+ N营养的水稻根系细胞膜H+ ATPase最适pH值为6.0,而NO3- N营养的在pH 6.2左右。Western blot结果表明,NH4+ N营养的水稻根系细胞膜H+ ATPase浓度显著高于NO3- N营养的H+ ATPase。说明NH4+ N营养的水稻根系细胞膜H+ ATPase活性高是因为单位细胞膜上的H+ ATPase分子数量大于NO3- N营养,并且在NH4+ N营养的水稻根系细胞膜上可能存在着与NO3- N营养不同的H+ ATPase的同工酶。因此,NH4+ N营养的水稻根系细胞膜H+ ATPase活性高很可能是水稻根系对铵态氮营养的一种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不同供氮形态下水稻苗期磷吸收累积与根系形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植物根系形态对于适应低磷胁迫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对提高磷的吸收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主推的102个水稻品种为供试材料,研究根系形态与水稻幼苗磷吸收利用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国际水稻所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在NH_4^+-N和NO_3^--N供应条件下苗期植株生物量、磷含量和磷素累积量及其与根系形态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供氮水平(40 mg/L)下,供应NH_4^+-N时,水稻苗期平均生物量为67.87 mg/株,比供应NO_3^--N时高4.27 mg/株;水稻苗期平均磷含量为0.49%,比供应NO_3^--N时高0.10%;水稻苗期平均磷累积量为0.37 mg/株,比供应NO_3^--N时高0.10 mg/株。在NH_4^+-N条件下,水稻根系形态指标变异系数呈现根尖数>总根长>分支数>总根面积>交叉数>总根体积>平均根系直径的规律;在NO_3^--N条件下,水稻根系形态指标变异系数呈现根尖数>分枝数>总根长>总根面积>交叉数>总根体积>平均根系直径的趋势。在NH_4^+-N条件下,总根长、总根面积、分枝数、交叉数四个形态指标与植株生物量、磷含量、磷累积相关最为显著(P<0.01),而在NO_3^--N培养下,总根长、总根面积、根尖数、交叉数与植株生物量及磷素吸收累积指标相关性最为显著(P<0.01)。【结论】供应氨态氮,水稻营养指标与根系形态指标的相关性更高。水稻苗期根系总根长、总根面积、交叉数可作为水稻磷高效评价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不同氮钾条件下水稻基因型氮、钾积累利用差异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采用营养液培养法研究了不同氮源和钾水平对杂交稻及其父母本和常规稻氮、钾吸收和积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3种氮源对水稻氮钾营养吸收、积累利用的影响程度与钾营养状况及水稻品种有关。与常规稻相比 ,杂交稻对硝态氮的营养特性具有明显杂种优势 ,硝态氮营养可有效地促进杂交稻钾的吸收、积累 ,且其营养特性与父母本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脲酶抑制剂与硝化抑制剂对稻田土壤氮素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本研究旨在阐明脲酶抑制剂(urease inhibitor,UI)和硝化抑制剂(nitrification inhibitor,NI)对稻田土壤氮素转化的影响,探讨抑制剂提高稻谷产量以及氮肥利用率的机理。【方法】本试验设在我国南方红壤稻田,共5个处理:1)不施氮肥(CK);2)尿素(U);3)尿素+脲酶抑制剂(U+UI);4)尿素+硝化抑制剂(U+NI);5)尿素+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U+UI+NI);脲酶抑制剂采用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硝化抑制剂采用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在水稻分蘖期和孕穗期测定土壤脲酶活性、硝酸还原酶活性、土壤铵态氮含量、硝态氮含量以及微生物碳、氮的含量,分析NBPT与DMPP对水稻两个主要生育期土壤氮素供应的影响,比较各处理的产量以及氮肥利用率,通过逐步回归分析研究以上各指标对产量的影响,探明脲酶抑制剂NBPT与硝化抑制剂DMPP在稻田的增效机理。【结果】1)与单施尿素相比,添加NBPT以及NBPT与DMPP配施均显著提高稻谷产量与地上部氮素回收率,两个处理分别增产6.56%与8.24%,氮素回收率提高幅度为19.4%与23.7%。2)与单施尿素相比,添加NBPT以及NBPT与DMPP配施,显著降低水稻分蘖期的土壤脲酶活性和铵态氮含量,显著提高孕穗期的铵态氮含量,而对此时期的脲酶活性无显著影响,所有处理对两个时期的硝态氮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均无显著影响;因此,NBPT对于抑制脲酶活性以及提高铵态氮含量的作用主要在孕穗期之前,而单施DMPP没有显著效应。3)从各项土壤指标与水稻产量相关性的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来看,水稻分蘖期与孕穗期稻田土壤中铵态氮含量对水稻产量影响显著,而且孕穗期的影响大于分蘖期,其余指标则对产量无显著影响。【结论】脲酶抑制剂NBPT以及NBPT与硝化抑制剂DMPP配施显著提高孕穗期土壤中的铵态氮含量,显著提高稻谷产量以及地上部氮素回收率,证明了生产上氮肥后移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氮素形态对甜菜抗氮胁迫能力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采用土培和液培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基因型甜菜的抗氮胁迫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甜菜对氮胁迫具有多样性,不同基因型甜菜的抗氮胁迫能力具有较大差异(为2-6倍);2)甜菜的抗氮胁迫能力受外界供给氮素的形态影响较大,参试的6个品种(系)中,对NH4-N胁迫抗性强的,对NH4-N加NO3-N混合营养液胁迫的抗性也强;3)氮素的供给形态左右甜菜的吸收氮特性,但不同基因型的甜菜对3种氮源的反应不一;4)甜菜的抗氮胁迫指数与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和全氮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以香蕉茎秆、鸡粪和花生秸秆为原料进行高温好氧堆肥。试验设不添加腐秆剂(处理Ⅰ)和添加腐秆剂(处理Ⅱ)2个处理,研究接种腐秆剂对香蕉茎秆堆肥过程中养分变化的影响,并分析堆肥过程中温度、pH、有机碳、NH4+-N和NO3--N、全氮、全磷、全钾的变化。结果表明,接种腐秆剂处理的温度均高于对照处理,且堆肥高温期持续时间相对较长;接种腐秆剂对堆肥的有机物降解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堆肥的全氮和全钾含量明显增加,而NH4+-N的含量降低,加快了堆肥腐熟,对pH、N03--N、全磷的影响不明显。因此,接种腐秆剂可以加快香蕉茎秆堆肥腐熟,提高堆肥的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不同形态氮素营养对干旱条件下水稻P吸收与分配的影响, 采用室内营养液培养及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水分胁迫处理的方法,在分蘖期设置3种供氮形态(NH4+ N、NO3- N以及NO3- N和NH4+ N相同浓度下等体积混合)和两种水分条件(非水分胁迫及水分胁迫)的耦合处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1)在水分胁迫条件下,水稻植株及各部位含P量均是全NH4+ N营养明显高于全NO3- N营养;同时,在分蘖期,全NO3- N营养水稻植株含P量明显低于非水分胁迫条件下的相应处理,但水分胁迫对全NH4+ N以及NO3- N和NH4+ N混合营养水稻含P量影响不大;2)在两种水分条件下,全NH4+ N以及NO3- N和NH4+ N混合营养均相对降低了水稻对吸收进入体内的P向叶片和根系的运输比例;而全NO3- N营养则只相对降低了水稻体内的P向叶片的运输比例。此外,由分蘖初期到中期,在水分胁迫条件下,全NH4+ N营养水稻积累的P素增加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18.
施用生物质炭对酸性茶园土壤氨挥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氨挥发是土壤氮素损失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施用生物质炭对酸性茶园土壤理化性质及氨挥发的影响,以期为评价生物质炭在茶园土壤中的应用提供科学数据。试验设不施氮肥(对照CK)、单施氮肥(B0N1,225 kg·hm-2)、施8 t·hm-2生物质炭基础上增施氮肥(B1N1)、施16 t·hm-2生物质炭基础上增施氮肥(B2N1)4个处理,施氮量春季追肥、秋季追肥和冬季基肥比例为3︰3︰4,进行了为期1年的观测。结果表明,与B0N1处理相比,B1N1和B2N1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p H值和有机碳含量(P0.05),显著降低了土壤容重(P0.05),全氮量变化不显著(P0.05);与B0N1处理相比,B1N1和B2N1处理土壤铵态氮平均含量降低了5.34%~12.59%,硝态氮平均含量增加了11.02%~36.54%,促进硝化作用。酸性茶园土壤氨挥发量为13.01~40.95 kg·hm-2,氨挥发损失率为7.29%~12.42%,冬季基肥期氨挥发损失量最大;施氮显著增加土壤氨挥发量(P0.05),增施生物质炭则显著降低了氨挥发量(P0.05),降幅为26.25%~28.21%。土壤铵态氮浓度是影响氨挥发的最主要因素,施用生物质炭降低了土壤铵态氮浓度,从而抑制了氨挥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