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近年来,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通过引进、远缘杂交、人工诱变等方法培育油菜花色变异材料,再通过复合杂交等方法创造桃红色、紫色等系列花色及甘蓝型、白菜型、芥菜型等紫色叶片、彩色花等彩色油菜近20份。通过异地异季加代、小孢子培养等方法,多年纯化获得纯合彩色油菜,连续转育不育系和恢复系获得彩色油菜三系杂交种。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出适合临夏种植的彩色油菜新品种,丰富当地油菜花色,对引进的4个观赏型油菜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观赏型油菜品种TH折合产量较高,为2 656.25 kg/hm2,较对照品种青杂3号减产1.62%,减产不明显;但其花期长达40 d,平均单株花朵数多达298.4朵,且花序紧凑、花色纯度高(88%)、单株盛花量大,经济性状良好。综合考虑认为,观赏型油菜品种TH适合临夏州及类似生态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油菜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会出现早苔早花、次生花和花而不实等异常开花现象,直接影响油菜的产量和品质. 1、早苔早花.油菜早苔早花是指油菜在"立春"前抽苔开花,其发生原因:一是秋冬季温度偏高导致早苔早花,较高的气温会影响油菜生育进程加快,部分田块提前进入生殖生长阶段,尤其是春性品种只需经过5~15天5~20 ℃的温度就可以通过春化阶段,所以春性较强的早熟油菜品种其早苔早花现象比冬性品种明显一些.二是栽培管理不当出现早苔早花.有些地方播种过早,苗床密度大,化控不到位,苗龄过长形成"高脚苗"易出现早苔早花.  相似文献   

4.
苏燕  傅鸿妃  石怡超 《浙江农业科学》2022,63(10):2335-2337
对引进的7个彩色油菜品种进行试种,并进行生育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观赏特性等方面的比较,筛选出适宜当地种植的品种。结果表明,引进的7个彩色油菜品种的生育期在208~210 d,株高为100.2~126.6 cm,其中,土黄最矮,粉花最高。观赏花期为20~34 d。其中,金橙和粉花的花期最短,仅为20 d;白花和橙花花期最长,为34 d。折合产量为1 320.66~1 950.98 kg·hm-2,以金橙最高,其次是粉花,红花最低,除金橙明显高于对照品种外,其他品种均低于对照。综合考量产量和观赏性能认为,金橙和粉花表现较佳,适宜在双浦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5.
冬季,在作物上增施硼肥能取得显著的增产效果。1.油菜。油菜缺硼,苗期萎缩不长,花期花而不实,产量和品质都会受到影响。增施硼肥,可增加油菜的角果量,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使其增产10%~20%。油菜施硼肥可基施、淋施或作叶面肥喷施。基施在油菜移栽时进行,每公顷用硼砂7500g与有  相似文献   

6.
紫云英和油菜是黏虫春季迁飞路径上的常见蜜源植物,已发现河南省罗山县中午和下午紫云英花蜜糖含量和单花泌蜜量均低于油菜,确定2种蜜源植物花蜜这些比较特征的稳定性是揭示紫云英更适合黏虫的基础。为此,采集并测定了江西婺源紫云英和油菜花蜜糖含量、单花泌蜜量。结果表明:在江西婺源,盛花期油菜中午及下午的花蜜糖含量(分别为53.77%、40.93%)显著高于同时间的紫云英(分别为35.17%、31.50%)(P<0.05),而在早上两者的花蜜糖含量相近;盛花期油菜单花泌蜜量在早上、中午及下午均为同时间紫云英单花泌蜜量的10倍以上。这些结果与河南省罗山县的花蜜特征具有部分相似性,即盛花期紫云英中午及下午的花蜜糖含量、单花泌蜜量均显著低于同时间油菜的花蜜糖含量、单花泌蜜量(P<0.05),初步说明紫云英和油菜花蜜单花泌蜜量和糖含量的比较特征具有一定的时空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化杀灵在油菜三系杂交制种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盐城市是江苏省油菜主产区之一,受海洋性气候影响,早春温度回升较慢,在三系杂交油菜制种中,常因不育系微粉而影响杂种纯度。应用化杀灵能显著降低微粉花率,提高杂种纯度。在壮苗基础上,喷施9 000单位/hm2(纯母本)化杀灵,其微粉花率为9.2%,仅为对照的16.1%;杂种纯度为97.8%,比对照提高11.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8.
积累Cd油菜吸收Cd潜力及其根分泌物对土壤Cd的活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采用水培和土培试验研究了积累Cd油菜溪口花籽的吸收Cd潜力及根分泌物对土壤Cd的活化效果。结果表明,积累Cd油菜溪口花籽和印度芥菜在营养液Cd浓度为1.0和1.5mg·L-1时的耐Cd毒能力相当。积累Cd油菜溪口花籽的吸Cd潜力高于印度芥菜。积累Cd油菜和印度芥菜在加Cd营养液培养条件下的根分泌物对土壤Cd均有一定的活化作用。积累Cd油菜在营养液中Cd浓度为1.0mg·L-1时收集的根分泌物与0.5mmol·L-1柠檬酸对土壤Cd的提取能力相当。与印度芥菜相比,积累Cd油菜根分泌物对土壤Cd的提取能力更高。浇入根分泌物对积累Cd油菜溪口花籽和印度芥菜体内Cd的存在形态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我国彩色油菜育种及在生态农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彩色油菜育种方法、育出的品种和在生态农业旅游中的应用,并探讨彩色油菜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油菜终花以后,叶腋内的休眠芽有可能重新生长开二次花,俗称开"反花".油菜开"反花"是一种反常现象.这种花消耗养分较多且不能结实,对油菜产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1.
黎兰献  程鹏飞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635-15637,15679
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湖北地区近年应用推广的13个"双低"油菜品种的10个主要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中油112权关联度和加权关联度排序均位居第1,该品种菜薹口感甜脆爽口,鲜薹及菜籽产量高,经济性状优良,可作为"油蔬两用"油菜主导品种应用推广;华油杂62和沣油5103权关联度分别位居第2、3位,加权关联度分别位居第3、2位,二者综合性状优良,可作为"油蔬两用"油菜的配套品种。  相似文献   

12.
小麦、油菜耐缺锰能力田间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耐缺锰能力不同的7个油菜品种和2个小麦品种,在水旱轮作的严重缺锰土壤上,进行了2种作物不同品种耐缺锰能力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同样的缺锰土壤上,油菜的耐缺锰能力明显高于小麦。7个油菜品种中,有5个品种仅在秧田期出现了轻度缺锰症,但持续时间较短,移栽至大田后所有油菜品种均未出现缺锰症,且缺锰处理植株叶色、长势和收获后的籽粒产量与正常供锰处理相比没有明显差异。而2个小麦品种则从分蘖期开始出现缺锰症,并一直持续到孕穗期。其中,耐缺锰能力相对较纱的川麦22号发病更为严重。缺锰胁迫使小麦减产30%以上。在水旱轮作的缺锰土壤上,直播油菜相对产量略高于移栽油菜。  相似文献   

13.
收割期对油菜产量和含油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丰油730、湘杂油7号和中油杂2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收割期对油菜种子的产量和含油量的影响。结果发现,收割期对油菜菜籽产量以及菜籽含油量具有较明显的影响。在保证菜籽产量不受较大影响的前提下,适期的晚收对于提高菜籽含油量具有一定的作用。试验结果指出,长沙地区油菜以5月初收割为宜。  相似文献   

14.
低芥酸油菜(908和128)的硼素营养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5.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during 2008-2010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NPK fertilization on seed yield and economic benefit of a new hybrid cultivar of winter oilseed rape(Brassica napus L.)- Xiangzayou763,and to determine the optimum NPK ratio and dose in Hunan,China.The results showed that NPK ratio(1:0.50:0.50) with 180 kg/hm2 N,90 kg/hm~2 P_2O_5 and 90 kg/hm~2 K_2O was the optimum combination for the highest seed yield(2 231.13 kg/hm2) and economic benefit(9 816.97 Yuan/hm~2),of which 1 641.23 Yuan/hm~2 being set for fertilizer investment(VCR=4.11).Besides,the effects of N,P and K fertilizers on seed yield and oil production of winter oilseed rape were not identical.N had the greatest effect on plant growth of winter oilseed rape,followed by P and K.Total leaf number,green leaf number,leaf length and width,rhizome diameter,branch number,dry weight per plant and other agronomic characters in high N treatment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low N treatments.By correlation and path analysis of yield components,the contribution rate to seed yield was found:effective silique number per plant>seed number per silique>1 000-seed weight.  相似文献   

16.
油菜茎叶可溶性糖与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分别用蒽酮比色法和茚三酮比色法测定油菜茎叶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研究其生育期变化和品种间差异。结果表明,所有品种单株可溶性糖及游离氨基酸总量以及茎叶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有一致的变化趋势,即从苗期到抽薹期逐渐升高,抽薹期以后明显下降,呈单峰曲线。所有生育期可溶性糖含量及单株可溶性糖总量、游离氨基酸含量及单株游离氨基酸总量与籽粒产量之间均有正相关趋势,但只有开花期和角果发育期的可溶性糖含量及单株可溶性糖总量与籽粒产量之间的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水平,说明对油菜来说可溶性糖比游离氨基酸能更好地反映植株生长及产量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17.
水稻-油菜轮作条件下氮肥效应及其后效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从周年轮作的角度分析了氮肥施用对水稻-油菜轮作体系中作物产量、氮素吸收量、肥料利用率的影响以及水稻季施用氮肥在油菜季的后效特点,比较和明确不同施肥处理下水稻-油菜轮作体系经济效益的差异。【方法】2010-2011年在湖北省洪湖市布置前茬水稻不同氮肥用量以及后茬油菜裂区施氮和不施氮两个副区的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条件下水稻和油菜的产量、氮素吸收量和氮肥利用率。根据试验结果分析稻油轮作系统氮肥后效及经济效应。【结果】由于氮肥用量和分配的不同,作物产量、氮肥利用率和经济效应表现出明显地差异,水稻季施氮165 kgN•hm-2产量最高,氮肥利用率最大;水稻季施用的氮肥具有明显的后效,显著增加油菜产量107-644 kg•hm-2,氮素吸收量增加3.9-35.2 kg•hm-2,相当于油菜季施氮5-33 kgN•hm-2的增产效果。氮肥的后效与施氮量成正比,虽然水稻季高氮处理增加氮肥后效,但是降低了水稻产量、当季氮肥利用率以及经济效益。本试验条件下,水稻季和油菜季施氮量均为165 kgN•hm-2时,经济效益最高。【结论】合理的氮肥施用能明显提高水稻和油菜的产量,在整个周年水旱轮作中水稻季氮肥具有一定的后效,油菜生长季应该在充分考虑前茬水稻氮肥后效的基础上进行优化推荐施用。  相似文献   

18.
利用城市污泥生产的有机-无机复混肥肥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春来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13018-13019
通过大田试验,初步探讨了污泥有机-无机复混肥在青海东部春油菜上的施用效果。结果表明,施用污泥有机-无机复混肥后,春油菜产量有显著增加,春油菜农艺性状的各项指标均有提高。由此说明,在青海省大面积推广污泥有机-无机复混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在水旱轮作的缺锰土壤上,采用耐缺锰能力具有明显差异的两个小麦品种和两个油菜品系,通过限制植株根系下扎的田间网袋试验方法研究了根系伸展范围与小麦、油菜耐缺锰能力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将植株根系限制在耕作层导致小麦出现典型的缺锰症,分蘖减少,减产严重。同小麦相比,油菜所受的影响较小,两个品系油菜全生育期均未出现缺锰症,减产幅度也比小麦轻得多。这一结果说明,小麦的耐缺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中下部土层淀积锰的吸收利用能力,即与根系伸展范围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而限制根系下扎对油菜的锰营养状况影响相对较小,即根系伸展范围的差异并不是油菜耐缺锰能力明显高于小麦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冬油菜氮素养分管理策略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任涛  鲁剑巍 《中国农业科学》2016,49(18):3506-3521
油菜是中国重要的油料作物,长江流域是其最主要种植区域,该区域的气候、土壤和种植制度决定了土壤养分供应特征、油菜生长和养分需求特征。作物高产、经济和养分高效是农业生产及其可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油菜氮素吸收和土壤氮素供应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协调造成氮的缺乏或过量是油菜产量和收益的重要限制因子,合理的氮肥施用是保证油菜高产和氮肥高效的关键。论文从作物氮素需求、土壤氮素供应、氮肥施用关键技术及其配套措施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油菜氮肥管理的进展。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冬油菜种植区域土壤和作物的特点,提出以"前促后稳"为核心,协调作物氮素需求和土壤氮素供应的冬油菜氮素养分综合管理策略。该策略的核心内容是:通过调节氮肥施用时期、比例和配比,满足油菜前期快速生长的氮素需求,后期则主要通过发挥土壤氮素供应,促进油菜氮素转移再利用;综合考虑不同轮作、秸秆还田条件下土壤氮素供应特点及后效,统筹氮肥的施用;配合合理密植、水肥管理、同其他元素肥料配施、机械深施等措施,以协同增效的方式实现油菜的高产和氮肥的高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