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高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城县地处太行山东麓,是典型的山区县。由于历史原因,至解放初期,全县森林覆盖率仅有4.8%。占全县总面积88%的山场,成土母质多为花岗片麻岩,由于风化较深,植被少,水土流失严重,土层瘠薄,土质松散,保水性能极差,导致造林难度大。周而复始形成恶性循环,生态环境恶劣,十年九旱,尤其是冬春季节更为严重。为克服干旱,提高造林成活率,1999年我们结合春季造林,应用高能抗旱保水剂、ABT生根粉及地膜覆盖3项技术,对造林苗进行了处理,使临城县造林综合成活率达86.4%,试点村成活率最高达98.8%,而且幼树…  相似文献   

2.
结合冕宁县生态地住的重要性、社会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需求,分析了冕宁县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找出在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绿化责任不到位、人为破坏生态环境现象仍然存在、造林成活率低等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天然林保护工程植被恢复工程(以下简称植被恢复工程造林)是有效遏制山西省吕梁市天然林资源破坏所造成的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的有效措施和方法。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由于受到自然干旱、沙尘暴、干热风、冰雹早霜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因此只有根据当地实际,因地制宜,探索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技术和方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偏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抗旱造林方法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造林工作的成败与否,主要是如何提高造林成活率。西北地区造林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干旱少雨,根据多年造林的方式方法得到的结果证明,在干旱地区采取如下几种抗旱造林方法可相应的提高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市是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森林覆盖率由解放初的0.6%增加到2004年的15.18%。但如果按年度实际造林面积计算,远不止这个水平。分析其根源,除了管理方面的原因外,主要是造林成活率低。实践证明,造林成活率高低同立地条件、自然气候、树木品种、组织形式、技术措施、运作机制和管理模式等密切相关,其中自然气候因素尤为重要。因此,必须尊重自然规律,适应气候条件变化,认真研究解决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的提高问题。  相似文献   

6.
砾土质戈壁滴灌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砾土质戈壁大面积造林 ,常规方法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低 ,年年补植浪费大量人力物力。应用先进的滴灌节水造林配套技术 ,科学管理 ,造林成活率达到 93% ,大大高于同等立地条件常规造林成活率。该工程的成功建设可以提高林地面积 ,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同时也为砾土质戈壁造林提供建设模式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千阳县渭北丘陵区地膜覆盖造林技术及其效果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提高造林成活率,加快生态环境建设步伐是林业工作者不断探索的实用技术之一。本文对当地采用的地膜覆盖造林技术进行了简要总结,介绍了具体操作方法,对同一立地条件下造林成活率、造林成本进行了对比分析,为干旱少雨地区提高造林"两率"、降低造林成本提供了借鉴实例。  相似文献   

8.
池杉是平原林网的主要造林树种,为了提高池杉造林的成活率,我们开展了成活率对比试验。试验表明,池杉造林成活率与造林时间和保湿措施直接有关。我们把试验成果应用于实践,使池杉造林成活率有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池杉是平原林网的主要造林树种。为了提高池杉造林的成活率,我们开展了成活率对比试验。试验表明,池杉造林成活率与造林时间和保湿措施直接有关。我们把试验成果应用于实践,使池杉造林成活率有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通过2年定位试验研究,不同造林方式幼林生长及成活率有显著差异,以炼山+人工铲草扶育生长最好,除草剂处理幼林生长最差,免炼山造林,在造林地草本生长不是很繁茂时,仍是一个好办法,造林成本低,且对保持生态环境有益。  相似文献   

11.
神池县属半干旱亚寒大陆性季风气候,山高坡陡,土壤瘠薄,降水量少,自然环境恶劣,造林成活率低,给造林绿化带来许多困难。为了以最简单的工序,最少的投入,选择最适宜山区的造林树种和最大限度地利用拦蓄天然降水,提高造林成活率,该县把山杏作为当地抗旱造林的先锋树种,结合生产实践,先后在不同立地条件下、不同造林季节,以不同整地方式、不同造林方式进行了造林试验。现将该试验简介下,供各地参考。  相似文献   

12.
针叶树苗木质量与造林成活生长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10多年来造林工作实践,总结出针叶树造林有关如何利用苗木的问题,油松、樟子松造林,这将有利于提高造林成活率和幼树生长量;采用不合格苗造林,将显著降低一次性造林成活率;苗木枯出圃前要灌足“三水”即解冻水、化冻水和起苗水,只有提高苗木的含水量,才能保证造林的成活率,苗木的含水率与造林的成活率呈正相关;在造林实践中,不可忽视苗木的保湿,应尽可能做到随起苗随运输,随栽植,缩短苗木在外裸露时间。  相似文献   

13.
桐城市地处长江北岸,年降水量1200mm左右,主要集中在6—7.月的梅雨期,2~3月的植树季节多有春旱现象,杨树造林成活率不高。根据杨树的生物学特性,在市域内进行了杨树秋季造林技术研究,旨在探索最佳造林时间与成活率等之间的关系。试验表明,杨树秋季造林成活率高于春季造林成活率20%,其幼树树高、胸径等生长因子均高于春季造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黄土高原沟壑区抗旱造林技术探讨宋西德(陕西省林业科学研究所)我们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结合我省多年来的造林实践。对于黄土高原沟壑区如何提高抗旱造林技术,促使造林质量提高,在本文中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讨。1影响造林成活率的因素影响造林成活率的因素有3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我省是生态环境形势非常严峻的省份 ,主要环境因子干旱、沙尘、水土流失等都同森林植被不足有关。为增加森林面积 ,改善生态环境 ,我省广大干部群众做了不懈的努力 ,森林覆盖率由解放初期的 2 .4 %增加到 11.72 % ,林木覆盖率达到 2 0 .1%。但如果按年度实际造林面积计算 ,还远远不是这个水平。分析其根源 ,除了管理方面的原因外 ,主要是造林成活率低。实践证明 ,造林成活率高低同地理条件、自然气候、林种树种、技术措施、运行方式及管理办法等密切相关 ,其中自然气候方面的因素尤为关键。因此 ,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适应气候条件变化 ,认真…  相似文献   

16.
在调查分析不同整地方式、整地时间、造林树种、造林时间与造林成活率关系的基础上得出,在西北干旱地区,采用汇集径流整地方式、夏秋两秋两季整地、春季造林、青杨插干造林成活率较高,效果较好。另外,从林木生长状况即当年侧根数和高生长量来看,也得出相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白龙江林业管理局迭部林业局兰州南北山林业实验总场的由来和简况;论述了造林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提高绿化兰州南北两山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改变两山面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提高沙棘造林成活率的机理与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研究黄土高原地区沙棘造林后幼苗水分平衡与成活率的关系,证明维持幼苗水分平衡是提高沙棘造林成活率的关键环节,据此提出了几种应在生产中推广的抗旱造林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郑玉东  赵玉恒 《防护林科技》2012,(4):137-137,139
在松嫩平原地区,干旱是影响造林成活率的主要原因,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就必须采取以水为核心的抗旱造林方法。文章介绍了13种适合不同立地条件的简便且可操作性强的抗旱造林实用方法,对提高造林成活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杨树造林方法主要是植苗造林和截干植根造林。单纯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多提倡截干植根造林,仅从提高造林成活率角度分析,截干植根造林因成活时需水量少,较植苗造林成活率高一些,但是对生长影响尚无报道。本试验通过在相同立地条件下,进行截干植根和不截干植苗造林进行对比试验,主要研究其对生长量(材积)的影响,提出更能提高杨树生长量的造林方法,以期达到最佳济经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