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正桃生长快、结果早,产量高,管理容易,近几年发展迅速。河南省桃种植面积约100万亩,调查显示,2014年平均亩产2 185千克,平均售价3.71元/千克,亩产值8 108元,亩成本1 539元(不含自有劳动力),净收入每亩6 568元。而2015年比2014年平均价格低近1元/千克,亩收入降低了1 548元,亩纯收入约4 994元。受面积扩大、产量增加、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桃农如何改变种植模式、经营模式,如何更新品种、提高质量、树立品牌,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
王爱花  苗全亮 《果农之友》2022,(1):10-11,17
我国桃种植面积大,总产量高,面积与总产量均约占世界的一半以上,山东省诸城市桃的栽培面积已达到1.5万亩,南湖区常山周边桃的栽培面积也较大,达到了1万亩.但是在生产中存在问题较多,品种布局不太合理,传统栽培模式多,管理费工,桃个头小而数量多,产量较高,品质差,优质果比例低,导致缺少知名企业品牌.要生产好吃不贵的桃,获得高...  相似文献   

3.
贵阳位于云贵高原夏秋蔬菜优势区,地处黔中山原丘陵中部,长江与珠江分水岭地带,具有低纬度、高海拔的特点,平均海拔1100 m左右,属于亚热带湿润温和型气候,年平均气温15.30℃,夏季平均温度为23.2℃,年平均总降水量1129.5 mm.贵阳蔬菜产业在"菜篮子"保供、决战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2020年贵阳全市完成蔬菜种植面积约183万亩(12.2万hm2),产量约276万t,其中大白菜、黄瓜和花菜种植面积约24万亩(1.6万hm2).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近年来,贵阳蔬菜技术推广工作者根据山地气候特点,通过示范推广,成功筛选出春大白菜—夏秋黄瓜—冬花菜1a3茬周年高效种植模式,并进行大面积推广,该模式667 m2产量8000~9500 kg,667 m2年产值达1.4万~1.6万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大樱桃价格在本地持续走高,最低批发价达12元/千克,极大的激发了果农种植大樱桃的兴趣,樱桃面积迅速发展,我所以面积最大的寨豁乡为重点,提供相应技术服务,经过6年的管理,樱桃园已初见产量,第4年666.7平方米产量约230千克,收入达3600元:第5年产量达490千克/666.7平方米,收入7800元:今年产量达700千克/666.7平方米,收入11000元.现将丰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要想富,种果树,要想早点富,赶紧种桃树"曾经成为农村发家致富的流行语。较早种植桃树的地方,很多人发了财,亩收入1万~1.5万元的桃园比比皆是,种桃年收入七八万元的家庭成百上千,一些种植大户年收入五六十万元也不再是凤毛麟角。与前些年相比,我国桃树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增加了很多,全国桃面积超过1 100万亩,年产量1 098万吨,桃产业也进入了经济新  相似文献   

6.
正桃是天津市重要的经济作物,截至2015年,天津市桃树种植面积约为5 000 hm~2。传统优势桃产区主要有蓟州区北部山区及半山区(面积约3 000 hm~(2[1])),武清区、北辰区为主的津西北桃产区(面积约933 hm~2),静海区西北部桃产区(面积约870 hm~2)。其余区县为零星栽植(面积约200 hm~2)。栽培模式多为露地和温室。根据果品成熟期,售价6.00~100.00元/kg。"良种+良法"为  相似文献   

7.
<正>丰县位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年日照时数为2 462小时,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0.2℃,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7.3℃,年平均降水量约630.4毫米,无霜期200天左右。四季分明,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塑料大棚桃生产的主要季节在冬季和春季,光照充足。丰县大棚桃目前种植主要分布在宋楼镇的状元集、祝楼、王平楼、刘王楼、孙洼、田楼、前王庄等村,面积约5 000亩,大沙河镇、赵庄镇、范楼镇、王沟镇约3 000亩,常店镇、梁寨镇也有零星发展。栽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建平县一些日光温室种植模式由单茬种植转为多茬种植,充分利用土地,增加了复种指数。其中秋冬茬芹菜——冬春茬番茄一年两茬栽培模式较为普遍,菜农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秋冬茬芹菜一般7月中旬育苗,12月上旬上市,每亩产量1万千克,平均价格1.0元/千克,每亩收入1万元;冬春茬番茄10月上旬育苗,3月下旬上市,每亩产量1万千克,平均价格1.8元/千克,每亩收入1.8万元,两茬合计收入2.8万元,效益十分可观。现  相似文献   

9.
1 栽培现状 威海无花果树传统的栽培模式为庭院栽培,主栽品种为青皮和布兰瑞克,其中青皮面积占到90%以上.20世纪90年代中期前后,开始了规模化栽植,栽培面积快速扩大,至2005年面积已达到810公顷,产量1.2万吨.近年来,威海无花果产地销售价格较稳定,春果显著高于秋果,一般最低为2~4元/千克,最高为10~12元/千克,经济效益极其可观.  相似文献   

10.
正早春大棚甘蓝—甜瓜—夏秋露地花椰菜一年三茬高效栽培技术是我们结合西安市阎良区实际创新并总结出的一种设施瓜菜高效利用栽培模式。这种模式充分利用了设施塑料大棚和土地,推广种植面积达3 000亩以上,亩总效益2.2万元左右。甜瓜是阎良区主打农产品,常年种植面积6.5万亩左右,亩产量3 000 kg左右,亩效益1万元左右。大棚甘蓝和秋露地花椰菜(散花菜)在当地早春和秋季均有一定种植面积。早春大棚甘蓝一般亩产量3 000 kg左右,亩效益在7 000元左右;秋季花椰菜一般亩产量2 000~  相似文献   

11.
豇豆(豆角)属于豆科豇豆属蔬菜,在我国长江以南各地,春、夏、秋均可栽培,品种适应性广、产量高、种植经济效益好,在北海市早春采用地膜覆盖栽培,667 m2产值超过9 000元.北海市一县三区栽培豇豆以合浦县为主,其次栽培面积较大的是银海区福城镇、铁山港区南康镇,常年栽培豇豆面积约20万亩(1.33万hm2),以早春种植为主.据统计,2021年北海市合浦县共种植豇豆约19万亩(1.27万hm2),预计产量33万t,产值12亿元,豇豆已成为了北海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蔬菜品种以及北海市外销蔬菜大宗作物之一.  相似文献   

12.
春播架豆以嫩豆荚作菜用,营养价值高,很受市场欢迎。我区架豆栽培历史较久,但因其产量低,收入少,栽培面积较少。近三、四年由于推广了塑料薄膜地面覆盖,使其产量、产值大幅度上升。据我所1981—1983年三年试验120.1亩,平均每亩增产1111.4斤,增值205.07元。随着栽培技术不断改进,亩产值大幅度上升。1979—1980年地膜覆盖较未覆盖的每亩增收136.69元,1983年每亩增加273.44元。在地膜架豆增产增收的情况下,种植面积也在增加。1972—1979年八年平均每年种植2001.3亩,1980—1983年四年每年平均种植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甘肃定西市高原夏菜快速发展,种植面积由2010年的6.45万亩增加到2014年的12.4万亩,其中甘蓝种植面积达6.58万亩,产量32.9万吨,产值2.6亿元,占当地高原夏菜生产的79%。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土壤营养失衡、病虫害加剧、产量和品质逐年下降等连作障碍问题,开始成为制约定西市高原夏菜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为此开展研究,总结甘蓝关键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4.
天津地方桃优良种质资源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桃是天津市重要的经济作物,截至2015年天津市桃树栽植面积达5 000 hm~2。传统优势桃产区主要分布在蓟州区北部山区及半山区,面积约3 000 hm~2[1];以武清区、北辰区为主的津西北桃产区面积达到了933 hm~2;静海区西北部桃产区870 hm~2;其余区县约200 hm~2。栽培模式多为露地和日光温室栽植,根据果品成熟期,售价从100元/kg到6元/kg不等,"良种+  相似文献   

15.
桂林市海洋山脉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引种发展优质桃产业,到2010年栽培面积达5333.3 hm^2,产量4.49万t,分别占当时全市桃面积和产量的51%和49%。2014年以来,海洋山脉优质桃生产呈萎缩态势,种植面积逐年减少,产量下降。为充分掌握海洋山脉优质桃生产现状,开展了海洋山脉桃产业调研,发现存在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大棚桃种植面积逐年增加。有坑式暖棚、露地钢架结构(图1),还有双膜覆盖的冷棚。同一种棚架模式,收益差别却很大,有的棚(亩)收益不到万元,好的可达六七万元。通过调查分析,笔者认为造成大棚桃效益差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7.
李淑云  王秋萍 《果农之友》2012,(9):40-40,45
山西省临汾市桃产业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前期种植的桃树树势逐渐衰弱,加之市场发展,立地条件和生态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原有的生产模式、品种结构以及技术运用等诸多问题日益突出。笔者通过调查,对临汾市桃产业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谈几点意见:1产业现状(1)面积和产量:桃是临汾市第3大水果产业,面积仅次于苹果和梨,据临汾市果树站统计,2011年全市栽植桃面积为11.359万亩,总产量7.6万吨。  相似文献   

18.
<正>兰溪市梅江镇地处金衢盆地丘陵地带,全年无霜期约260d(天),年平均气温17.7℃,适合蔬菜生产。近年来当地菜农总结出一套大棚蔬菜周年生产模式,春番茄一般于11月下旬播种,2月底定植,"五一"上市,7月中旬采收结束,667m2产量6000kg,收益14400元;接茬种植莴苣,9月初播种,9月底定植,11月下旬采收结束,667m2产量4500kg,收益7000元;莴苣收获后种植生菜,11月底定植大田,1月底采收结束,667m2产量1500kg,收益3000元。经过5年的种植推广,该模式种植面积已达105hm2。  相似文献   

19.
1、丰城市无公害蔬菜生产概况2008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2.14万亩(含复种面积),总产量28.93万吨,总产值2.26亿元(其中加工产值0.1亿元)。其中:冬早蔬菜计划种植5万亩,实际完成5.8万亩,比上年增3.3万亩,增9%,占计划的103.7%;大春蔬菜计划种植9万亩,实际完成9.2万亩,比去年增0.2万亩,增22.9%,占计划的100.5%;晚秋蔬菜种植11.03万亩。全市每年需蔬菜约8万多吨,自销占现有产量的1/3左右,蔬菜商品率30%-40%。  相似文献   

20.
羊肚菌人工种植近年来才在华北地区取得成功,并有少量规模化种植.华北地区地处暖温带,四季分明,降水偏少,春秋季短促,年平均气温5~20℃.羊肚菌菌丝生长最佳温度20~24℃,在华北地区适宜暖冬、暖春种植,暖冬、暖眷气温相对较高,温差较大,能有效刺激菌丝体形成.偶遇适宜年份产量好,效益高;冬、春季节寒冷的年份,则产量明显减少,甚至绝收.因此,受天气影响较大,产量极不稳定,该地区目前并不适宜大规模化种植和跟风种植.林地小拱棚栽培羊肚菌模式,充分降低了种植成本和种植风险,遇见暖温天气的年份667m2投入约2500元,可取得约6万元的收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