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5年生白桦杂种子代多点稳定性分析及优良家系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以10个白桦杂种子代家系为材料,分别在辉南、凌海、丹东等3个试验点营造子代测定林,对5年生白桦树高和胸径等性状进行多地点联合分析。结果表明:树高性状在各地点间和各家系间以及家系与地点的交互作用上均达到差异显著水平(P0.05);胸径仅在地点间达到显著水平(P0.05)。辉南试验点生长较好的有201、203、204、316、318等家系;凌海试验点生长较好的有201、202、314、316、318、319等家系;丹东试验点生长较好的有202、315、318、319等家系。采用AMMI模型对参试家系的树高性状进行稳定性评价,结果显示: 203、204、318、319、316属于高产稳产型家系;201、202属于高产非稳产型家系;320、315属于低产稳产型家系;314属于低产非稳产型家系。   相似文献   

2.
对广西3个试验点5个马褂木种源4年生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3个地点4年生保存率有显著不同,位于桂林全州的咸水试验点(XS)总体保存率较高(88%),而位于南宁北郊的高峰(GF)(70%)、南郊的良凤江(LFJ)试验点相对较差(51%),表明参试种源在桂北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地点内不同种源间保存率也有较大差异,总体上云南金平、贵州黎平种源保存率较高。参试种源平均树高、胸径及单株材积在GF与XS试验点生长表现基本相当, LFJ试验点因管理不善整体表现较差。3地点联合方差分析表明,生长性状在种源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且地点和种源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采种点与试验点的经纬度离差、年均温离差及年均降水量离差与试验点保存率、树高、胸径相关分析表明,经纬度离差与GF、LFJ试验点的保存率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表明桂南试验点(GF、LFJ)对种源的选择性高于桂北试验点(XS),离试验点地理位置较近的马褂木种源有更高的适应性。根据生长表现和育种值,发现云南金平和福建武夷山种源生长相对较好,均高于广西本地(全州)种源。与广西本地(全州)种源比较,云南金平种源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遗传增益分别为4.38%、13.23%、30.05%。  相似文献   

3.
帽儿山地区10年生白桦种源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黑龙江省帽儿山10年生白桦Betula platyphylla种源试验林14个种源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源在树高、胸径、材积和纤维素质量分数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各种源4个性状的遗传参数比较和主成分分析表明,东方红、帽儿山和乌伊岭种源为优良纤维材种源,其纤维素质量分数遗传增益分别为5.29%.9.96%和2.85%,材积遗传增益分别为43.26%,38.07%和36.96%。各种源性状与对应的地理气候因子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主要受温度和日照的影响.即白桦生物性状的地理变异的实质是对温度和日照时间的高度适应。聚类分析将14个种源划分为3个种源区.即大兴安岭种源区、辽东种源区和小兴安岭及长白山种源区。  相似文献   

4.
白桦优质速生纤维材家系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帽儿山10年生白桦种源试验林中的帽儿山、东方红和乌伊岭3个优良种源的30个家系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家系在树高、胸径、材积和纤维素含量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对各性状进行遗传参数估算、主成分分析和不同的聚类分析,最终筛选出东方红14、帽儿山9和帽儿山14共3个纤维材优良家系,这3个家系纤维素质量分数的遗传增益分别为5.08%、4.35%和4.16%,材积遗传增益分别为23.96%、22.85%和21.55%.  相似文献   

5.
针对白桦种子园半同胞家系开展多点造林试验,不仅能够选择出性状优良的家系,而且也能加快种子园的改良进程。本文以白桦初级种子园中53个半同胞家系为对象,分别在朗乡、帽儿山、吉林等3个试验点营造试验林,对12年生试验林各家系的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等性状进行多地点联合分析。单株材积及树高生长量在地点间和家系间以及地点与家系的交互作用上均表现为差异极显著(P<0.01),胸径生长量在家系间和地点间也表现为差异极显著(P<0.01)。根据多重比较的结果分别在各试验点进行了优良家系的初选,同时,采用BLUP模型对多地点参试家系材积育种值进行估算,依据育种值高低对参试家系进行综合评价,以20.00%入选率为标准,B34、B15、B28、B16、B51、B40、B42、B45、B48、B35、B19入选为优良家系,其材积均值分别较朗乡、帽儿山和吉林3个地点的家系均值高8.29%、9.80%和13.60%,材积性状在3个地点的遗传增益分别为3.23%、7.16%、8.84%。这11个家系的采种母树也入选为优良母树,其中B35和B15的采种母树为最优母树。研究结果不仅为白桦半同胞子代家系选择提供理论依据,而且也为白桦初级种子园的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客观评估7年生转BpCCR1白桦在3个试验地点的生长适应性与稳定性,筛选优良转基因株系,为环境释放及生产性试验提供指导。  方法  以21个转BpCCR1白桦株系及1个野生型白桦株系(WT)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在帽儿山、石道河林场、生态实验林场3个试验地点的树高、胸径及材积生长,用AMMI模型分析参试株系与环境的互作效应、遗传稳定性和生长适应性。  结果  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树高生长在株系间、地点间以及株系与地点的交互作用上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 < 0.01)。以各试验点参试株系单株材积均值加上标准差为优良转基因株系选择标准,分别选择出各造林地点的最优株系。帽儿山试验点的入选优良株系是FC18、FC29和FC40,材积分别高于群体均值的72.99%、51.28%和64.39%;石道河林场的入选优良株系是FC7和FC33,材积分别高于群体均值的73.98%和81.51%;生态实验林场的入选优良株系是FC28和FC29,分别高于群体均值的69.89%和73.57%。采用AMMI模型对参试株系的树高性状进行稳定性评价,在帽儿山实验林场和生态实验林场生长稳定性较好的株系是:WT、FC11、FC16、FC19、FC28、FC29、FC30、FC31、C4;在石道河林场生长稳定性好的株系是:FC2、FC7、FC13、FC14、FC18、FC27、FC33、FC40、FC41、C6、C10、C17、C19。根据第一主成分分量IPC1及相对稳定性参数Dg值,对22个参试株系进行稳定性评价,结果显示:FC14、FC29、C19、FC27、FC41、WT、FC13、C4、C10、C6、FC16、FC7、FC28、FC40、C17、FC31、FC18属于高产稳产型株系;FC2、FC11、FC19、FC33属于高产非稳产型株系;FC30属于低产稳产型株系。  结论  转BpCCR1正义链及转反义链均能促进白桦树高生长,根据生长性状,选出17个株系作为在帽儿山林场、石道河林场及生态实验林场生长适应性好的高产株系。   相似文献   

7.
以帽儿山实验林场营建的7年生转BpGH3.5基因白桦为材料,测定树高、胸径、材积等生长指标,同时结合造林保存率及干型通直度对参试株系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参试株系间在树高、胸径及材积等性状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在树高方面,5 m或5 m以上转基因株系有12个株系,在胸径生长方面,大于群体均值的有20个转基因株系,树高、胸径及材积生长量大于群体均值的株系中转BpGH3.5反义链株系占85%以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根据Y值选出的11个优良株系也都是转BpGH3.5反义链白桦,表明BpGH3.5反义链导入白桦基因组后,通过干扰BpGH3.5的表达量,释放更多游离IAA进而提高白桦生长量。根据树干通直度及造林保存率选出树干通直、生长快的9个优良株系,入选株系的材积均值较群体均值提高53.33%,遗传增益为40.85%,这些入选株系是后续进行转BpGH3.5基因白桦环境释放试验的首选材料。  相似文献   

8.
大花序桉种源遗传变异及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西玉林和钦州2个试验点的5.5年生大花序桉种源试验林为研究材料,分析大花序桉不同种源间的生长性状差异,并进行种源适应性评价。结果表明,大花序桉不同种源在玉林试验点的生长比在钦州试验点的快,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平均值分别比钦州试验点的高11%,18%和45%;玉林和钦州2个试验点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在试验点间、种源间、区组间差异极显著,胸径和单株材积的种源与地点互作效应差异达显著水平,树高的种源与地点互作效应差异未达显著水平;根据丰产性和稳定性参数,把18个种源划分为4种类型。  相似文献   

9.
白桦子代家系幼林期生长表现及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林木子代家系的多点试验是研究其适应性及稳定性的重要环节。以6个白桦Betula platyphylla三倍体家系、4个二倍体家系为材料,分别在尚志、辉南、凌海、丹东等4个试验点营造子代测定林,对3年生树高和地径等性状进行多地点联合分析。结果表明:树高在各试验点均达到差异显著水平(P0.01);地径仅在丹东、凌海试验点各家系达到显著水平(P0.05)。尚志试验点最优三倍体家系为314和319;辉南试验点为318和320;凌海试验点为314,316和320;丹东试验点为316,318和319。采用生产力指数法及基因型分组法将参试家系分为3种类型,即高产非稳产型家系,包括202,314和320;低产稳产型家系,包括201,318和319;低产非稳产型家系,包括203,204和315。各试验点入选的优良家系分别属于高产非稳产型家系及低产稳产型家系。研究结果不仅为白桦三倍体家系的早期推广提供参考,而且也为高世代三倍体制种园的改建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白桦多点种源试验联合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1,他引:15  
调查了4个试验点5年生白桦种源试验林的树高、地径、保存率,采用方差分析及多点种源试验联合分析方法,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各试验点不同种源间生长量,保存率等性状差异明显,种源与立地的交互作用尚未达到显著水平,利用各种源的生长量,保存率等性状与各种源的地理气候因子进行相关分析,同时以树高,地径,经纬度的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种源的地理变异规律,由于各种源的适应性不同,造成各试验点的种源地理变异  相似文献   

11.
白桦半同胞子代生长及木材纤维性状变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测定了同一白桦强化种子因中帽儿山、清源、桓仁、乌伊岭、小北湖、东方红和辉南8个种源的36个半同胞家系的树高、胸径两个生长性状和纤维长宽比、综纤维素量两个木材纤维性状,并运用SPSS软件进行了方差分析,以及在性状差异显著的基础上与地理气候因子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虽然将8个种源的白桦优树栽种于同一个种子园内,各优树间是开放性授粉,但白桦强化种子园子代受母本影响较大,各种源子代的树高、胸径、纤维长宽比和综纤维素含量的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树高、胸径与经、纬度呈负相关关系,其中与经度的相关性达到了显著水平;纤维长宽比和综纤维素含量与纬度呈负相关,与经度呈正相关;纤维长宽比和综纤维素含量与树高、胸径呈负相关。利用隶属函数法选择桓仁、东方红、清源种源为优良种源;选择18号、32号,06号、22号、26号、3‘4号、27号、13号、02号、10号、31号、04号、21号等家系为优良家系。  相似文献   

12.
白桦苗期种源试验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8,他引:12  
对白桦16个种源的1年生苗高,地径进行方差分析,用各种源的苗高,地径与地理,气候因子做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各种源间的苗高,地径差异极显著,苗高,地径与各种源的地理纬度呈负相关。与经度呈正相关。用16个种源的苗高,地径聚类分析,结合各种源的地理,气候因素。  相似文献   

13.
白桦种源区划及优良种源的初步选择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以4个试验点7年生白桦种源试验林的树高、胸(地)径、保存率、采用方差分析及多点种源试验联合分析方法,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各试验点不同种源间生长性状、保存差异显著,种源与立地的交互作用达显著水平。用Tai法进行种源稳定性分析,得出栾川、黑河、帽儿山种源为稳定型种源。利用各种源的生长性状、保存率与各种源的地理气候因子做聚类分析,进行种源区划,初步划分为10个种源区。综合各种源的生长量和适应性,初步为4个试验点选择出各自的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14.
红皮云杉遗传稳定性的研究及最佳种源选择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通过10年生红皮云杉全分布区9个参试点。9个采种点种源子代性状的方差分析、多点联合分析、稳定性分析、生产力指数分析、简相关分析。结果表明:①利用10年生红皮云杉种源试验结果进行最佳种源的早期选择是可行的。②将参试种源按照生长及遗传稳定性划分成四种类型:即低产稳产型(包括穆棱、爱辉、高峰);中产稳产型(包括桦南、凉水);高产非稳产型(包括乌伊岭);高产稳产型(包括大丰、天桥岭、柴河)。在种源遗传力估算的基础上进行了遗传增益估算,并对优良采种点的推广前景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5.
应用RAPD技术对东北地区白桦种源遗传变异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子标记方法对白桦13个种源115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变异的比较分析。通过14个随机引物扩增共检测到233个位点。各种源多态位点百分率差异明显,在20.17%-32.19%之间,多态位点百分率最高的是帽儿山种源和清源种源,最低的是绰尔种源。遗传变异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3个区域间占23.88%,种源间遗传变异占27.99%,种源内个体间遗传变异占48.13%。根据种源间的遗传距离,构建了白桦13个种源的遗传关系聚类图,结果大兴案岭地区的白桦和源聚为一类,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完达山和长白山分布区的白桦种源聚为另一类。同时,根据地理气候因子和遗传距离对白桦13个种源进行了种源区的划分,为种子调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乐昌含笑Michelia chapensis主要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及幼林期与近成熟林期主要性状的相关性,探析乐昌含笑种源早期选择的适宜林龄。【方法】利用种植于广东省韶关市国有曲江林场和九曲水林场的乐昌含笑种源试验林多个年度的观测数据,采用方差分析、遗传参数估算、相关分析及聚类分析等方法,对胸径、树高及材积生长性状在林龄为3、6、11、14 a的遗传变异模式进行分析,并确定早期选择的适宜林龄范围。【结果】种源试验林的保存率在林龄为11~14 a有较明显下降;各林龄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在种源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种源效应对生长性状的影响随林龄的增大而逐渐增强或趋于平稳;各林龄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的种源遗传力为0.69~0.90;林龄为3、6、11 a时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分别与林龄14 a的单株材积间存在极显著(P<0.01)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综合指标法和单指标法对参试种源分类评价表明:所得丰产型Ⅰ类种源的分类结果较一致,但单指标法更简便;以林龄为14 a时入选的丰产型Ⅰ类种源为参考时,单指标法的早期选择风险更低,在林龄为3、6 a时开展早...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北亚热带高山地区椿树种和种源的保存率和生长性状,揭示椿树的适应性和生长性状变异规律。[方法]运用方差、相关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营造6年生(苗龄2年)的椿树2个种33个种源成活率及生长量。[结果]椿树种源间成活率以及生长量均有较大差异,香椿生长明显优于毛红椿;初步筛选出适宜在北亚热带推广应用的3个优良香椿种源和1个优良毛红椿种源。3个香椿优良种源平均成活率比所有种源平均值提高15.5%,6年生平均树高和胸径分别比所有种源平均值提高23.5%和33.3%;6年生平均树高和胸径比本地种源平均值增长100%和16.1%。[结论]该研究可为椿树造林生产管理和规模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