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测定了大麦不同穗数株及5个品种(系)不同粒位(顶部、中部和底部)籽粒的粒重、蛋白质含量和发芽率。结果表明:不同穗数株及品种(系)各粒位间籽粒千粒重的差异表现相同的趋势,即中部最大,顶部和底部较小。不同穗数株主茎穗各粒位籽粒蛋白质含量的最大值,1穗株为顶部,2穗株为中部,3穗株则为底部;各品种(系)主茎穗和分蘖穗不同粒位蛋白含量加权平均值均以秀麦3号为最大,97-33最小,且主茎穗各粒位蛋白含量以顶部为最高,不同穗数株各粒位籽粒发芽速度均以顶部最快,中部和底部相对较慢;品系99-18的发芽整齐度最好,吕系92-11发芽最慢且发芽率最低。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浙江省八个大麦主栽品种(秀麦3号、秀92-47、92-11、浙农大3号、浙农大6号、浙农大7号、浙原18、浙皮4号)在六个不同生态地区(杭州、余姚、嘉兴、台州、衢州、丽水)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和千粒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和地区之间,蛋白质含量和千粒重均存在着显著差异,且粒重在地区间的变异要大于蛋白质含量.大麦籽粒蛋白质含量与大于20 ℃的积温和平均日照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平均降雨量无显著相关.根据蛋白质含量和粒重确定了最佳的啤用大麦品种.  相似文献   

3.
以散穗型和密穗型水稻品系为材料,研究穗上不同部位和粒位的粒重及籽粒抗性淀粉含量的差异及其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在稻穗同一部位,一次枝梗籽粒千粒重和抗性淀粉含量高于二次枝梗;一次枝梗籽粒千粒重上部最高,且变异度显著小于中、下部;散穗型水稻中部籽粒的抗性淀粉含量相对较高,密穗型以下部较高;同一枝梗不同粒位间抗性淀粉含量均表现为顶部粒位相对较高,基部粒位较低,千粒重分布则相反.  相似文献   

4.
为浩麦1号更好地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利用2010-2011年与2011-2012年国家冬小麦品种区域试验和2012-2013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生产试验数据,对该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浩麦1号的平均穗数505.13万/hm~2,平均穗粒数39.31粒,平均穗粒重1.56g,平均千粒重39.78g。经相关分析,穗数、穗粒数、穗粒重和千粒重均与籽粒产量呈正相关,穗粒数千粒重穗数穗粒重;经通径分析,穗粒数对产量的作用最大(Py=0.531),其次是穗数(Py=0.471),穗粒重的作用最小(Py=0.094)。浩麦1号的高产栽培技术应在保证足够穗数和穗粒重稳定的基础上,主攻穗粒数,同时兼顾粒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花后高温和外源脱落酸(ABA)对不同持绿型小麦籽粒胚乳细胞增殖、籽粒灌浆和内源激素的影响,为高温逆境下采用激素调控措施提高粒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持绿型汶农6号和非持绿型济麦20,花后1-5 d,用透明聚乙烯塑料膜搭设增温棚进行高温处理,同时花后1-3 d喷施10 mg?L-1的ABA于穗部,用量100 mL?m-2,3次重复。定期取籽粒样,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4种内源激素,用简易胚乳细胞计数法测定胚乳细胞数目,Richard方程对籽粒增重及胚乳细胞增殖动态模拟并计算相关参数。【结果】高温处理显著降低了两品种强弱势籽粒的胚乳细胞数目,降低胚乳细胞增殖速率,但延长了籽粒胚乳细胞活跃分裂期和实际分裂终期;显著降低两品种弱势籽粒的灌浆速率,缩短了两品种弱势粒的生长活跃期及实际灌浆终期。高温处理显著降低两品种千粒重和穗粒数,其中汶农6号强、弱势粒分别减少3.7和8.2 粒/穗,济麦20强、弱势粒分别减少1.3和4.3 粒/穗;显著降低两品种产量,汶农6号和济麦20产量分别降低19.65%和26.22%。常温及高温下喷施ABA均显著提高了两品种灌浆速率,提高了籽粒胚乳细胞增殖速率,扩大胚乳细胞数目。高温处理降低了强弱势籽粒ZR含量,显著提高了济麦20强、弱势粒花后3-27 d的GA3含量,显著提高汶农6号花后12-27 d的GA3含量;但降低了弱势粒花后15-27 d的IAA含量。高温处理下喷施ABA,降低了济麦20强势粒花后3-9 d ZR含量,但显著提高济麦20强势粒花后3-28 d内源ABA含量,显著提高汶农6号强势粒花后3-18 d ABA含量。常温下喷施ABA显著降低了济麦20和汶农6号强、弱势粒的GA3含量;高温下喷施ABA,显著降低了汶农6号强弱势粒的GA3含量,降低济麦20强势粒花后3-12 d的GA3含量,显著降低弱势粒花后6-15 d的GA3含量。常温下喷施ABA显著提高济麦20强势粒花后12-18 d的IAA含量;提高了汶农6号强势粒花后6-18 d IAA含量,显著提高两品种弱势粒花后6-27 d IAA含量。持绿型汶农6号的千粒重和产量均显著大于非持绿型济麦20。【结论】高温胁迫对非持绿型品种的产量和两品种弱势粒粒数影响较大,高温降低了两品种籽粒胚乳细胞数目,降低籽粒灌浆速率,最终导致粒重及产量降低。喷施外源ABA通过调节内源激素水平,促进胚乳细胞分裂,扩大了常温及高温下籽粒库容量,提高了籽粒灌浆速率,从而提高了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6.
水稻籽粒受容活性及其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盆栽条件下,以盐粳2号为供试品种,设施氮量,施氮时期,水分,遮光、剪穗等78个处理,研究其对稻穗不同部位相同粒位籽粒,同枝梗不同粒位籽粒粒重和饱粒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稻穗不同部位1、2次枝梗的相同粒位扔有籽粒的粒重,饱粒重、饱粒率均有上部〉中部〉下部、上部〉下部〉中部、中部〉上部〉下部、中部〉下部〉上部、下部〉上部〉中部等6种类型。(2)2次枝梗各粒位籽粒的粒重(所有籽粒重、饱粒重)、饱粒  相似文献   

7.
在盆栽条件下,以盐粳2号为供试品种,设施氮量、施氮时期、水分、遮光、剪叶、剪穗等78个处理,研究其对稻穗不同部位相同粒位籽粒、同枝梗不同粒位籽粒粒重和饱粒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稻穗不同部位1、2次枝梗的相同粒位所有籽粒(含饱、瘪、空粒)的粒重、饱粒重、饱粒率均有上部>中部>下部、上部>下部>中部、中部>上部>下部、中部>下部>上部、下部>中部>上部、下部>上部>中部等6种类型。(2)2次枝梗各粒位籽粒的粒重(所有籽粒重、饱粒重)、饱粒率在同枝梗内的顺序虽受栽培条件的影响,但主要决定于开花早迟,而1次枝梗各粒位籽粒的粒重、饱粒率在同枝梗内的顺序主要取决于栽培条件  相似文献   

8.
以扬饲麦3号、港啤1号、扬农啤2号和Frankin等4个品种为试材,分析施氮水平对冬大麦产量、品质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各品种产量、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地上部含氮量及籽粒蛋白质含量增加,千粒重下降,各品种氮肥利用效率亦下降。不同氮肥处理水平下,大麦产量与千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氮肥偏生产力呈显著负相关。地上部氮积累量与氮肥生产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生理效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千粒重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氮肥生产效率与氮肥生理效率呈极显著正相关,氮肥农学效率与氮肥偏生产力呈显著正相关,氮肥偏生产力与氮肥生理效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以散穗型和密穗型水稻品系为材料,研究穗上不同部位和粒位的粒重及籽粒抗性淀粉含量的差异及其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在稻穗同一部位,一次枝梗籽粒千粒重和抗性淀粉含量高于二次枝梗;一次枝梗籽粒千粒重上部最高,且变异度显著小于中、下部;散穗型水稻中部籽粒的抗性淀粉含量相对较高,密穗型以下部较高;同一枝梗不同粒位间抗性淀粉含量均表现...  相似文献   

10.
不同粒重水稻品种的籽粒灌浆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大粒水稻品种籽粒灌浆特征,应用Richards方程对粒重不同水稻品种的籽粒灌浆过程进行拟合,研究其灌浆特性.结果表明:大粒种质各粒位的最大灌浆速率(GR<,m>)和平均灌浆速率(V<,a>)均大于一般品种;与一般品种各粒位相比,大粒种质强势粒达到灌浆高峰的时间推迟,弱势粒提前.大粒品种31C122、一般品种(吉玉粳、延大302)灌浆类型为异步灌浆型,31C125为同步灌浆类型.灌浆参数A(最大稻谷千粒重)、GR<,m>、V<,a>、W<,poi>(最大灌浆速率干重)与千粒重、饱粒千粒重、穗长呈正相关,而与实粒着粒密度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不同蛋白质含量小麦品种籽粒形成期旗叶、籽粒氮代谢主要物质及相关酶活性变化的分析,阐明其源、库氮形态以及相关酶活性对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方法】选用高、中、低蛋白质含量的小麦品种各2个,研究籽粒形成期硝态氮、氨态氮与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的变化特征。【结果】不同类型小麦籽粒形成期蛋白质含量呈“高-低-高”的变化趋势,蛋白质积累量呈现为高蛋白含量品种>中蛋白含量品种>低蛋白含量品种。随籽粒发育,3种类型品种籽粒硝态氮含量逐渐下降,成熟时高蛋白含量品种>中蛋白含量品种>低蛋白含量品种。籽粒、旗叶氨态氮含量与籽粒硝态氮含量呈类似变化趋势,成熟时氨态氮含量因品种而异。旗叶NR活性随籽粒成熟而降低,低蛋白含量品种NR活性低于高、中蛋白含量品种。旗叶和籽粒GS活性均随籽粒的成熟而下降,中、高蛋白含量品种趋势相似,而低蛋白含量品种籽粒和旗叶GS活性变化趋势不同,籽粒成熟时旗叶仍保持较高的GS活性,而籽粒GS活性则降至很低。【结论】籽粒硝态氮含量与旗叶NR活性和籽粒GS活性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籽粒氨态氮含量与旗叶NR、GS和籽粒GS活性的相关性均亦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高蛋白含量品种由源(叶)向库(籽粒)供给硝态氮的能力强于中、低蛋白含量品种。但低蛋白含量品种对硝态氮的利用更为充分。高蛋白含量品种较高的旗叶NR活性和较高的籽粒GS活性使其氮素同化能力高于中、低蛋白含量品种,这为籽粒蛋白质合成提供了充足的底物,有利于蛋白质的积累。  相似文献   

12.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氮、钾配施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钾配施对小麦产量和品质有明显的影响.适宜的氮、钾用量配比可提高小麦的穗数、株高、穗长、穗粒数和千粒重.小麦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和产量、湿面筋含量及沉降值均表现出随氮、钾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氮、钾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提高有着明显的正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不同类型高产小麦品种的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多穗型、中穗型和大穗型3种类型9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对高产小麦品种光合特性及其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陕西关中灌区生产条件下,高产小麦品种与丰产品种相比,其光合性能在小麦生育后期具有明显的优势:灌浆期叶面积系数(LAI)和叶绿素(Chl(a+b))含量一直维持较高水平;旗叶丙二醛(MDA)增长速率和净光合速率(Pn)下降速率明显小于丰产品种。旗叶Pn与Chl(a+b)呈较高的正相关,与MDA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千粒重、穗粒数、穗粒重及产量均与灌浆后期旗叶的Chl(a+b)含量、Pn及叶面积持续期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后期MD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多元分析法研究了11个栽培大麦品种叶片气孔密度、叶脉数和剑叶及其组成分的关系。结果表明:剑叶叶脉数和叶绿素含量与产量、穗粒重、千粒重紧密相关;第4叶气孔密度、剑叶叶脉数和气孔密度与穗粒数的三元回归极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干旱胁迫对中亚大麦农艺性状和品质的影响,为大麦耐旱育种以及干旱条件下提高产量与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2个不同抗旱性的中亚大麦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设3个水分处理,测定大麦株高、穗长、穗粒数、千粒重、产量、籽粒总黄酮含量和总多酚含量.[结果]干旱胁迫对测定的指标均有显著影响,其中(1)随着干旱胁迫增加,...  相似文献   

16.
密穗与疏穗型小麦强、弱势籽粒淀粉积累及库强度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小麦强、弱势籽粒淀粉积累与库容量、库活性间的关系及不同穗型间的差异。【方法】以密穗型小麦品种鲁麦21、济麦20和疏穗型小麦品种山农1391、山农12为材料,对籽粒发育过程中强、弱势粒淀粉积累、胚乳细胞数目及相关酶活性变化进行比较。【结果】两种类型小麦强势粒直、支链淀粉积累量均高于弱势粒,密穗型小麦籽粒直、支链淀粉积累量在强、弱势粒间的差异幅度高于疏穗型小麦。Logistic方程拟合籽粒淀粉积累进程表明,强势粒淀粉积累量较弱势粒高的原因是其积累启动时间较早和淀粉积累速率较高;密穗型小麦强、弱势粒淀粉积累速率的差异幅度较大,是造成其籽粒最终淀粉积累量在强、弱势粒间的差异幅度大于疏穗型的原因之一。小麦强势粒胚乳细胞数目显著高于弱势粒,与疏穗型小麦相比,密穗型小麦强、弱势粒胚乳细胞数目的差异幅度较大。4个小麦品种弱势粒蔗糖含量在灌浆期均高于强势粒,说明籽粒蔗糖含量即淀粉合成底物的供给并不是造成强、弱势粒淀粉积累存在差异的限制因子。小麦强势粒蔗糖合酶(SS)、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P)、可溶性淀粉合酶(SSS)和颗粒结合态淀粉合酶(GBSS)活性均高于弱势粒,密穗型小麦强、弱势粒上述酶活性差异幅度均较疏穗型大。【结论】小麦库容量(胚乳细胞数目)和库活性(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是制约强、弱势粒淀粉积累的主要因素。密穗型小麦强、弱势粒间的胚乳细胞数目和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差异较大,这可能是造成密穗型小麦籽粒淀粉积累量在强、弱势粒间的差异幅度大于疏穗型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氮钾配施对大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垦啤麦9号为试验材料,研究氮、钾配施对大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钾配施对大麦产量和品质有明显的影响。适宜的氮、钾用量配比可提高大麦的株高、穗长、穗粒重和千粒重。大麦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及糖化力均表现出随氮、钾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适宜的氮、钾用量及配比可以达到提高大麦产量和改善品质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18.
白小军  李红霞  白冰  魏亦勤  樊明  方亮  王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449-12451
[目的]研究"清旺"富硒植物营养素对春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产量构成及籽粒硒含量的影响,明确"清旺"在小麦上的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选取5个宁夏选育小麦品种(系)为宁春50号、CB037、宁春4号、N2038、宁春47号为材料,2011年为宁春50号、N618、宁春4号、N2038、宁春47号。小麦灌浆初期叶面喷施"清旺"富硒植物营养素,每品种设计喷施和未喷施(对照)2种处理。室内考种测试小麦穗长、结实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饱满度、小区产量等。取成熟籽粒250 g寄送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测试硒含量。[结果]2010、2011年喷施处理产量比没喷施对照平均增产2.60%,穗粒数平均增加1.52粒,穗粒重平均增加0.09 g,千粒重平均降低0.21 g,说明喷施硒肥对小麦产量具有一定的影响,但增产效果不明显;喷施处理对小麦穗部穗长、结实小穗、不结实小穗影响不大;喷施处理中籽粒硒含量均明显增加,高于对照8倍以上。[结论]通过喷施硒肥提高小麦籽粒硒含量,提高食品中的硒含量是可行的,通过合理安全适宜的叶面喷施硒肥技术,可以达到提高小麦产量和籽粒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硫酸锌不同施用量对垦鉴稻5号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采取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土壤有效锌含量0.1 ug·kg-1的盐碱土条件下,各处理的穗长、不同粒位的实粒数、实粒重、穗数、千粒重及产量均高于对照,其中施入30 kg·hm-2硫酸锌时的穗长、不同粒位的实粒重、下部一、二次枝梗数、千粒重及产量与对照间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且产量较对照增产达65.5%。穗长与二次枝梗数、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千粒重、穗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接近显著水平。可见,盐碱地种稻施用硫酸锌是十分必要的,试验条件下以30 kg·hm-2七水合硫酸锌增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