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1978-2015年潍坊市主要气象灾害的受灾面积、农作物播种面积及粮食产量等统计数据,利用气候倾向率、EOF正交经验函数等统计方法,分析了潍坊市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影响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干旱、冰雹、暴雨洪涝、大风灾害为潍坊市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占全部气象灾害的73.5%,各类灾害比重的年际变化较大。受灾面积与粮食产量呈明显负相关关系。从变化趋势看,干旱、冰雹、大风的受灾面积呈下降趋势,暴雨洪涝变化趋势不明显。从空间分布看,潍坊西部与南部为农业气象灾害的重灾区。四种气象灾害的空间分布不统一,干旱多发生在西部,其次是东北部;冰雹多发生在西部与南部;洪涝灾害多发生在南部;风灾多发生在北部。  相似文献   

2.
利用青海省海南州1961~2010年降水、气温等气象资料及其南部牧区2个牧业气象站的生态观测资料,分析了青海省海南南部牧区气候变化对畜牧业的影响。结果表明,青海省海南南部牧区区域降水量年际变化呈下降趋势。气温年际变化趋势呈上升趋势,增温速度均大于全国增温速度。20世纪70年代以后气候持续偏暖,草地干燥度呈显著上升趋势,使牧区草场生产的数量和质量呈下降趋势,劣质牧草、杂草、毒草比例越来越高,草场生产力进一步下降。由于冬、春季气温升高,降雪量减少,牧区雪灾趋于减少,牲畜的死损率明显减小,幼畜的成活率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3.
为都匀市农业生产气象服务及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利用都匀市国家观测站1970—2019年的逐年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距平值等方法,分析了近50年都匀市气温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0年都匀市年平均气温为16.0℃,距平值在-1.7~1.1℃,气候倾向率为-0.114℃/10a,整体呈下降趋势;年极端最高气温平均为28.4℃,距平值在-2.5~1.2℃,气候倾向率为-0.121℃/10a,整体呈下降趋势;极端最低气温平均为7.5℃,距平值在-1.4~1.1℃,气候倾向率为-0.013℃/10a,整体呈下降趋势。年平均气温与时间呈中度相关,年极端最高气温与时间呈显著相关,年极端最低气温与时间呈微弱相关。都匀市年均气温下降与极端气温对农业生产会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应提高农业气象服务保障能力,加强气温监测与灾害预估工作,提高农民对农业灾害的防控能力。  相似文献   

4.
气候变化对兴安盟农业水资源的影响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兴安盟近3年(2007-2009年)的降水、气温、相对湿度、地下水位资料,分析了兴安盟的气候变化对农业水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近年来,无论是年平均气温还是各季平均气温都呈上升趋势;年降水量以及各季降水量大部分时间呈下降趋势,但由于近年来降水量年际间变率增大,因而旱涝灾害频率和程度均有增加的趋势,近几年的连续干旱少雨就说明了这一趋势.各季的土壤墒情总体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
西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气温偏低,年变化和年际间变率较小,降水量地区、年内分布不均,年际间变率较小,降水强度小;干旱和相对较低的温度使农业气象灾害相对较轻;日照分率和直接辐射比较率高,对补偿气温低有较大作用。  相似文献   

6.
杨雪艳  应爽  梁衍波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9):14247-14248
利用长春市1959~2008年的气温、降水、日照等气象资料,采用气候统计方法分析作物生长期内光资源、热量资源、水分条件及常见农业气象灾害的变化特征及气候趋势。结果表明:长春市作物生长期内日照时数呈下降趋势,但光照条件能满足作物生长需求;热量条件呈增加趋势,气温显著升高,初霜延后、终霜提前,无霜期延长,活动积温增加;水分条件呈下降趋势,降水减少,暖干化的趋势比较明显;洪涝、低温冷害、冰雹等农业气象灾害有减少的趋势,但干旱灾害趋于频繁而严重。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近40年来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61年至2001年呼和浩特地区的气象资料,分析了40 a来气温、降水、日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地区的季节和年平均气温以及最低、最高气温均呈明显上升趋势,且季节温度升高率:冬季>夏季>秋季>春季;降水总体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不是很大,各年际之间呈跳跃性摆动;年平均日照时数总体呈下降趋势且下降幅度很大,各年际之间呈现周期性变化;年潜在蒸散量(ET0)总体呈升高趋势,但季节变化有较大差别。研究结果充分表明,呼和浩特地区气候正在趋于暖干化,日照时数变短,这对本区发展农牧业具有很大的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根据南康区1981-2012年的气象资料,运用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南康早稻生长季的气候变化特征,利用GIS技术制作南康区早稻种植气候区划。结果表明:近32年南康早稻生长季的平均气温和最高气温呈明显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25℃/10年、0.51℃/10年;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变化不明显,但年际间变幅较大,导致干旱和洪涝灾害的不确定性增加。南康区中部以种早稻迟熟品种为宜,但大部分地区以早中熟品种为宜,部分山区适宜种植一季稻。  相似文献   

9.
利用河南省1961—2014年近54年的19个气象站逐月逐日气象资料,基于Arc GIS 10.1软件平台,采用气候倾向率、反距离加权插值(简称IDW)、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对降水和气温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同时运用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对农业气候生产力时空特征进行研究,利用SPSS软件分析农业气候生产力对降水量和气温的敏感性。结果表明:(1)河南省近54年的降水量呈波动减少态势,减少幅度为8.92 mm/10年;河南省大部分地区的降水倾向率是负值,主要分布在豫东、豫南和豫北地区;(2)河南省近54年的气温整体呈上升趋势,上升速率为0.157℃/10年,纬度较低的南部地区气温较高,气温较低的地区主要在西部山区,且气温倾向率均为正值;(3)河南省近54年的农业气候生产力总体上呈微弱的上升趋势,农业气候生产力距平变化明显,正距平年份比负距平年份多,呈现由南向北递减的特征,南部农业气候生产力较大,西部的农业气候生产力较小,但大部分地区的农业气候生产力呈下降趋势,豫东和豫南地区农业气候生产力上升速率较快,豫西和豫北地区的则下降;(4)河南省农业气候生产力与降水量相关性显著,但与气温的相关性不显著,气候生产力受降水和气温的双重影响,降水量是影响农业气候生产力的主导因素,气候变暖对气候生产力的提高是有利的。随着降水量的逐渐减小,气温的逐渐增加,对农业气候生产力的影响也在进一步加大,要合理利用水资源,兴修水利来保障农业用水,加强稳固河南省在全国的农业地位。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廉江国家气象观测站提供的1990—2019年逐月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观测资料对廉江市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阐述了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廉江市近30年年平均温度整体呈现略微减少变化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009℃/10 a,春、夏、秋三季平均气温均呈略微上升趋势,而冬季气温呈下降趋势;降水量整体呈现略微减少的变化趋势,降水气候倾向率为-14.994 mm/10 a,降水年际间波动起伏比较大;春季降水量呈显著增加趋势,秋、冬季降水量增加趋势不显著,夏季降水量呈现显著减少趋势;年日照时数整体上呈现增加的趋势,气候倾向率为85.445 h/10 a。廉江市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年际间波动起伏较大,不利于作物生长发育,还会引发灾害性天气,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玉林市气候演变趋势,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玉林市气象站1954年以来的气温、降水和日照等气象资料,分析各个时期各要素的平均值的变化及年际发展趋势。【结果】玉林市气温从上世纪90年代后变暖显著,但是未来继续上升的迹象不明显,降水量年际变化不大,未受气候变暖的影响,进入本世纪后日照已经停止了继续减少的趋势。通过对上世纪60年代以来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暴雨年代差异不大,分布较为均匀;寒露风和霜冻随着年平均气温的升高后呈明显减少的趋势,而在气温转暖较为急剧的上世纪90年代,容易发生较重级别的农业气象灾害。【结论】目前来看,玉林市未来气温没有继续变暖的迹象。与气温变暖相对应的是,寒露风与霜冻年代发生次数的明显递减,霜冻更显著。而降水并未受气温的年际变化所影响,暴雨年代差异不大,分布较为均匀。推测往后几年玉林市日照量在低值区内有波动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为了服务"三农"及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建立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平台。采用建平县北部老哈河流域1961—2012年降水、气温资料,运用气候诊断分析方法、水平衡及旱涝指数方法,研究农作物生长季降水变化及旱涝特征。结果表明:建平县北部老哈河流域5—9月降水量呈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0.734 mm/10年;农业需水量呈明显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为2.931 mm/10年;缺水为67.5 mm。旱涝指数呈减小趋势,气候湿润度在下降。中旱、重旱几率为28.8%,并以5月和9月最为严重。因此,建平县北部老哈河流域旱灾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建立农业气象灾害预警机制、引进人工影响天气先进技术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90—2019年襄阳市气象数据资料对襄阳市近30年基本气象要素和主要农业气象灾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990—2019年襄阳市气温季节变化较明显,年平均气温16.7℃,呈波动上升趋势;年平均降水量822.4mm,年际变化大;年均日照时长为1804.17h,光照时长季节分布与降水分布基本一致.襄阳市整体气候特征表现为春季气温温和,春雨连绵,日照较少;夏季高温多雨,光照充足;秋季降温快,多连阴雨,光照条件减弱;冬季漫长,体感温度低,日照少,有明显的暖冬趋势.襄阳市降水变率大,暴雨、连阴雨和干旱均是其主要农业气象灾害.虽然2010—2019年襄阳市冬季气温呈上升趋势,但冬季仍有发生低温冻害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利用武穴国家气象观测站1959—2018年地面气象数据资料,采用回归分析、趋势线分析、距平分析等方法,对近60年武穴市气温和降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60年武穴市平均气温17.1℃,气温倾向率为0.143℃/10 a,年平均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春、冬季增温显著,秋季次之,夏季略有下降;气温年代际变化明显,逐渐进入偏暖期。近60年武穴市年平均降水量1 427.9 mm,降水倾向率为15.082 mm/10 a,降水年代际波动较大,总体呈上升趋势;四季降水倾向率分别为-4.051、16.268、-1.507、4.372 mm/10 a;春、秋季降水呈下降趋势,夏、冬季降水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5.
郭凌曜  蒋元华  张成成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6):203-209,238
基于湖南省96个地面气象观测站1961—2019年气温、降水资料,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开展湖南省油茶气象灾害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1961—2019年湖南省油茶花期低温阴雨、幼果期低温、果实膨大高峰期干旱、油脂转化积累高峰期高温等灾害发生次数增减趋势不显著,但有年代际变化,近10年发生次数较多;果实成熟期阴雨灾害发生次数呈显著减少趋势,但近10年发生次数亦偏多.湖南省油茶花期低温阴雨灾害发生频率总体呈北高南低分布,发生频率有增大趋势,高值区域向湘中偏北一带聚集;幼果期低温灾害高发区主要位于东部山区,西部地区发生频率在减小;油茶果实膨大高峰期干旱灾害发生频率呈东高西低分布,高值区域主要位于洞庭湖区至衡邵盆地一带,洞庭湖区发生频率在减小,湘中偏南地区在发展;油茶油脂转化积累高峰期高温灾害发生频率呈南高北低分布,高发中心主要位于衡阳地区,其变化趋势为西部地区发生频率增大、南部高中心范围增大;油茶果实成熟期阴雨灾害总体呈西高东低分布,发生频率在降低.  相似文献   

16.
利用1986—2015年日照市气温资料分析气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30年日照市年平均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352℃/10年;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为偏冷期,之后为偏暖期;1—8月气温呈逐月上升趋势,8—12月气温呈逐月下降趋势。日照市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平均气温变化趋势与年平均气温变化一致,但各季增幅不同,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778℃/10年、0.276℃/10年、0.256℃/10年、0.109℃/10年。日照市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均呈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458℃/10年、0.382℃/10年;日照市年平均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月际变化趋势与年平均气温相同。  相似文献   

17.
近47年环青海湖地区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永晴  李凤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902-9904
[目的]研究近47年环青海湖地区气候变化特征。[方法]利用1961~2007年环湖地区5个气象观测站的气温、降水和日照等气候要素资料,分析各气象要素的年、季、年代变化。[结果]近47年来,环湖地区气温上升趋势明显,其中年平均气温以≥0.30℃/10 a的倾向率上升,年平均最低气温比年平均最高气温上升显著;年平均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其气候倾向率为-3.67 mm/10 a,春、秋季降水量的减少趋势明显,而夏、冬季呈增加趋势,但不明显;年日照时数也呈减少趋势,其气候倾向率为-1.79 h/10 a,夏季日照时数的减少趋势最明显,冬季次之,春、秋季节增加不明显。[结论]该研究为环湖地区气象灾害的有效防御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基于1973至2022年广昌县域气温、降水量以及日照时数地面气象观测数据,通过线性气候倾向率分析、M-K突变检验分析以及滑动T检验分析方法,对过去50年广昌县域气候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广昌县域年际平均气温呈显著性上升趋势,上升率为0.28℃/10a,且2001年为突变年;年际累计降水量呈非显著性下降趋势,下降率为-1.56mm/10a;年际总日照时数呈非显著性下降趋势,下降率为-35.49h/10a;因此今后赣中地区应注意加强高温干旱、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的防御。  相似文献   

19.
贺伟光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505-13507,13511
利用线性回归和距平分析方法,分析了周口市近40年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46℃/10a,对小麦、玉米生长影响是利大于弊;日照呈明显的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09.89 h/10a,日照减少对小麦、玉米关键生长时期有不利影响;降水量没有显著变化,但年、月降水量年际之间变幅较大,易造成旱、涝灾害的发生。针对以上变化,初步提出小麦、玉米生产的区域性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0.
根据双流区1984~2013年气象数据,对位于其辖区内的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葡萄产业进行实地考察,讨论了气象灾害对葡萄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双流区雨季集中在6月中旬至9月中旬,雨棚搭建最佳日期为6月上旬,搭建高度与品种有关;1984~2013年年均气温随年份呈上升趋势,倾向率为0.49℃/10a,年降水量随年份呈下降趋势,倾向率为-49mm/10a;3天及以上连阴雨灾害性天气集中在7月,引进与当地气候相适、抗逆性强的品种可以减轻气象灾害对葡萄生长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