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介绍了莲田套养中华鳖防治福寿螺技术原理,从套养区域的选择、鳖种选择、莲田套养区设施建设及田间管理等方面总结了莲田套养中华鳖防治福寿螺技术,并分析了该技术可以获得的经济效益,以期为广泛推广该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介绍政和县莲田福寿螺为害特点及发生规律,从人工防治、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及药剂防治等方面提出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福建省政和县莲鱼共生生态养殖现状,从莲田选择、莲田及鱼沟建设、鱼的选择等方面详细总结了莲鱼共生生态养殖技术模式,并对其效益进行了分析。采用该技术可以减少莲田福寿螺的发生、提高莲子产量,从而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建宁县莲田福寿螺的形态特征及发生规律,通过实践探索防治方法,提出应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了有效防控莲田福寿螺的危害,选用不同杀螺剂对莲田福寿螺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每667 m2用70%杀螺胺可湿性粉剂40 g的防效最好,药后7 d、15 d防效分别为89.71%、98.25%,其药效期长,药后22 d防效为99.50%;其次为每667 m2用70%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50 g的防效,药后7 d、15 d、22 d防效分别为81.62%、94.90%、95.95%。防治福寿螺可采用70%杀螺胺可湿性粉剂和70%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6.
稻田福寿螺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寿螺是我国及其他亚洲国家危害水稻及其他水生植物的恶性水生动物,目前已在苏南地区迅速蔓延。为提高福寿螺的防治水平,介绍了福寿螺的形态特征及其发生规律,如福寿螺以成螺越冬、在苏南地区一年繁殖一代,福寿螺主要危害水稻、茭白、菱角、空心菜等水生植物以及水域附近的旱生植物等;并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方面总结了福寿螺的主要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7.
湖北省稻田福寿螺的发生规律、危害及防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福寿螺在湖北省英山县的发生规律、危害情况及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福寿螺在英山地区1年发生1代,以水稻和杂草为食,冬季在土壤内及温泉中越冬。福寿螺对水稻危害最严重的时期为水稻的营养生长阶段,即水稻移栽后至孕穗期。水稻受害的程度与福寿螺的卵块数量、幼螺及成螺的数量呈正相关。化学防治结果表明,5种试验药剂均对水稻福寿螺表现出很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昆山地区福寿螺入侵危害现状。针对福寿螺不同发生区域进行绿色防控措施试验探索;针对福寿螺发生特点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及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9.
正福寿螺繁殖能力强、扩散速度快、危害极大。在慈利县新安村、新建村等已有发生,对生态环境、农业生产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结合当地实际,为防止福寿螺继续扩散和蔓延,保障农业生产和生态安全,慈利县赵家岗乡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取得一定的成效。首先查明福寿螺的分布与发生危害的程度、发生趋势等情况,彻底摸清全乡福寿螺发生情况,选择福寿螺危害严重的典型地块,建立集物理、化学、农业措施为一体的综合治理示范区。  相似文献   

10.
2016年新宁县通过建设外来物种监测预警体系,加强对福寿螺发生区及潜在发生区的日常监管。在福寿螺发生严重区设立重点监测点3个,分别为金石镇原飞仙桥乡片区的戴家村、杨柳村和夏家村。及时掌握福寿螺入侵现状及发生趋势,科学建立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三位一体的立体防治体系。充分利用本地天敌资源,阻断福寿螺主要传播途径,努力减少福寿螺群体基数,较好地抑制了福寿螺的发生及传播。调查结果表明,新宁县福寿螺平均密度5月为27.2只/m~2,10月为20.9只/m~2,比5月平均减少了6.3只/hm~2,下降了23.2%,总量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1.
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哺乳动物显微受精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从注射部位、精子状态、精子发生、卵子状态、卵子激活等方面阐述了影响显微受精的主要因素,并指出了在我国开展显微受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试管开花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莹  林庆良 《北京农业》2007,(36):46-49
植物试管开花的研究越来越受关注,本文主要从不同外植体、植物激素、营养水平和环境因素4个方面说明对植物试管开花的影响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盘锦冬季日光温室小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俊和 《农学学报》2015,5(11):113-117
为了进一步提高设施农业气象服务水平,对盘锦地区冬季日光温室小气候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天气条件下日光温室各月气温日变化趋势相似,均呈“单峰”曲线型。晴天和多云天气日光温室内相对湿度昼高夜低;阴天和雨雪天日光温室内相对湿度变化比较平稳。不同天气条件下冬季日光温室室内总辐射最大值出现月份不同,有无草帘对温室内总辐射值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
相思树种的体外繁殖及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从茎尖的培养、器官发生和体细胞胚胎发生3个方面详细综述了国内外近30年来相思树体外繁殖的研究进展,并分析总结了相思树基因工程育种的研究近况,从而提出了相思树体外繁殖及基因工程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认为只有在阐明相思树体外再生的生化、生理机制的基础上,才能对其体外繁殖进行有效的控制,进而促进更多、更有价值的林木基因工程新品种的培育.   相似文献   

15.
我国苜蓿抗霜霉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霜霉病的症状和发生规律及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提出苜蓿霜霉病的防治更侧重于“防”,更依赖于科学的田间管理与草地利用等综合防治措施,即牧草混播、合理施肥、合理利用、搞好田间卫生、种子处理,最后指出了苜蓿育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我国苜蓿褐斑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苜蓿是农牧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牧草之一。苜蓿褐斑病是由苜蓿假盘菌引起的一种最常见的世界性豆科牧草病害,对它的研究多数集中于褐斑病的田间病情调查与病原菌的鉴定。近年来,由于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内的研究者开始对褐斑病进行一些比较深入的研究,本文对苜蓿褐斑病的研究进展做一介绍,不仅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同时还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我国有关的科技人员和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17.
对适宜新辟桃园的除草剂品种进行了比较,筛选并研究了合理的混用技术。在所选的5 种药剂中,克芜踪的速效性最好,但持效期短。用20% 克芜踪3 000m l/hm 2 喷施,药后10天,杂草平均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91.1% 和96.2% ;药后15 天,杂草开始复生,防效下降;药后6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降至35.4% 和67.7% 。草甘膦系列的除草净度高、防效持久,但药效发挥较缓慢。用41% 农达5 250m l/hm 2,药后2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90.7% 和93.1% ;药后6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仍达94.0% 和93.7% 。克芜踪、草甘膦系列除草剂与禾耐斯(乙草胺)混配,能互补长短,提高药效。混用后,克芜踪防效提高2% ~8% ;农达、草甘膦防效提高2% ~5% 。人工锄草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仅为70.6% 和84.1% ,且山地表土层松动后易造成水肥流失。  相似文献   

18.
2007年广西玉米引种试验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快广西玉米新品种的推广步伐,2007年继续在我区玉米主产区对29个已通过外省审定的品种进行引种试验。结果表明,引入的新品种多数产量较高,但品质和综合抗性表现较差,其中耕源14、东单68号、郑单518、中单808和遵玉205等5个品种综合性状表现优良,通过了广西普通玉米品种引种试验,可在广西适宜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9.
中国植物源农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与传统的化学农药相比,植物源农药具有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等特点,因此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主要综述了中国几类主要的植物源农药(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除草剂)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前景,以期为今后植物源农药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吴永军  倪永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440-18442
[目的]利用低毒纳米硒对小白菜进行补硒。[方法]利用水浴法在表面活性剂辅助下制备表征纳米硒;将红色纳米硒用于小白菜补硒试验,并使用邻苯二胺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样本含硒量、回收率和稳定性,分析低毒纳米硒对小白菜进行补硒的可行性。[结果]经过纳米硒补硒的小白菜含硒量平均为5.326μg/g,比未经补硒的小白菜含硒量提高了6倍多。试验回收率在97.84%~100.47%,样本在24 h内稳定,补硒效果明显。[结论]该研究为富硒蔬菜的开发与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