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实施土地顺利流转为解决我国耕地细碎化的问题创造了一条新的渠道,对于推动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规模主体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河北省保定市蠡县10个村500户农户为样本,采用Logistic模型分析了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农户户主学历、家庭年总收入、耕地是否细碎及对土地流转政策的了解程度对流转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耕种意愿对农户流转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1):38-39
截止2018年8月底,云南省已经基本完成全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现阶段确权对土地流转的影响研究极具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基于云南省样本农户的3074份有效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选择模型,从农户分化的角度下实证检验了云南土地确权对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研究结合了农业部农户分化的标准与云南农户分化特殊情况,从纯农户、兼业户和非农户角度分别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①农村土地确权对土地流转意愿有着重要的影响,确权的完成增强了云南省农民的土地流转意愿。②从农户分化的角度来看,三种农户的流转意愿都受到了确权的正向影响。其中,对兼业户流转意愿的影响最为明显。③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影响因素有差异,纯农户对土地确权政策理解力有限,且在确权前后的流转意愿都较低。  相似文献   

3.
在土地确权背景下,以洪洞县15个乡镇的220户农户入户调查结果为依据,运用Logistic模型对农村土地确权视角下影响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因素等问题进行深入剖析。结果表明,农户受教育年限、家庭年收入、耕地面积、是否有必要签订合同认知、土地确权保护谁的利益认知、确权后土地公顷数变化是影响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主要因素,通过了模型显著性检验;而农户性别、劳动力数量、收入主要来源对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土地流转关乎广大农民的基本生活和农业发展,引导耕地健康流转已成为学术热点。基于和顺县农村土地确权工作、抽样调查和入户访谈,通过构建Logistic模型,分析贫困山区农户的耕地流转影响因素,探讨更为有效的引导机制。结果表明,兼业人数、劳动力人数和农业保险是影响农户耕地转入的主要因素,家庭最高受教育水平、人均耕地面积和农业保险是影响农户耕地转出的主要因素;贫困山区的社会保障有效规避了耕地流转风险,活跃了耕地流转市场。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应针对农村发展合理进行改革,强化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农户专业技能,促进其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发展,同时提升非农就业农户的文化素养和非农就业竞争力,鼓励放开耕地经营权。  相似文献   

5.
基于辽宁省农户调查数据,分析农户的土地确权认知及潜在影响。结果表明,八成以上农户对土地确权有不同程度的了解,认为土地确权是一件维护农民利益的有益的事情,七成以上农户认为土地确权对明确农民承包经营权,促进农民增收、规范土地流转有重要意义,九成以上农户支持土地确权。土地使用证的获得有利于保障农民的生产生活以及自身权利,并且对农户的土地流转、土地使用证抵押贷款、土地使用方式以及耕地保护等均具有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6.
农村土地流转对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农户作为农业生产决策的微观主体,其行为目标与行动决策是推进土地流转工作的重要依据。基于河北、山东、福建、河南、吉林、新疆、云南、陕西8省(区) 252个行政村4 261户农户的抽样调查数据,运用多项Logistic模型比较研究不流转、转入、转出、既有转入又有转出这4类农户耕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户主特征对耕地流转决策影响较大,户主性别、年龄、兼业程度和农业技术培训情况对转出和转入行为都有显著影响,而且对不同流向耕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身体健康的农户和参加了养老保险的农户进行耕地流转的概率更大,同时,农户所在村庄的地形对流转行为也有显著影响,相比高原地区,平原、丘陵和山地村庄的农户转出耕地的概率和同时转入和转出的概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7.
农村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时期,研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对土地流转的影响,对完善当前土地确权政策、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发展现代农业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湖北省6个地区土地确权和土地流转情况的实地调查,运用Probit模型和Logistic模型,分析是否确权和确权满意度对农户转入和转出的影响,探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对土地流转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确权比例为75.56%的样本数据中,农户土地确权使农户参与土地流转的边际效应提高14.0%,农村承包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能够显著促进农地转出,而对农地转入影响不显著。土地确权的满意度高使农户参与土地流转的边际效应提高16.4%,农村承包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满意度对农地转出和转入均影响显著。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对土地流转的影响受到调查村所处地形条件等社会经济特征、承包耕地面积等家庭特征和主要工作等个人特征的影响,但影响程度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可以采取加强宣传引导、提升土地确权颁证的满意度、加强农民的技能培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更好地促进农村土地有序流转。  相似文献   

8.
农户土地承包权有序退出可以有效解决土地细碎化、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进一步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基于上海459户农户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影响农户土地承包权退出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无干预情况下"、"取消农业补贴情况下"和"获得可观收入情况下"有土地承包权退出意愿的农户分别占样本总量的22%、33%和36%。户主年龄、户主非农就业经历、流入农地数、流出农地数、土地确权能否促进土地流转、土地确权能否促进就业增收分别对不同条件下农户土地承包权意愿有显著影响。由此得出政策启示:一是在现有基础上完善政策设计,实现有条件的农户有序退地;二是加快推进土地确权工作,进一步激活农地财产权;三是持续加大农村发展支持力度,使农民有更多获得感。  相似文献   

9.
土地确权流转是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以土地确权流转加快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是一个新机遇、新课题。该研究从土地确权流转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三者相互联系、促进、制约的关系,指出土地确权流转将直接或间接影响农民增收、影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与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因此,应高度重视、注重方法,正确引导农户自愿、依法、高效搞好土地确权流转工作,从而加快云南省农民增收致富步伐,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步伐,加快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0.
以河南省滑县农户调研数据为粮食主产区代表样本,基于计划行为理论,选用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从农户分化视角将农户分为纯农户、农业兼业户、非农兼业户和非农户4种类型,分析不同类型农户参与耕地保护的意愿和行为。结果表明,农户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均显著正向影响耕地保护意愿,农户耕地保护意愿显著正向影响其耕地保护行为。多群组分析得出纯农户和农业兼业户的行为态度和主观规范对其耕地保护意愿的影响较大;农业兼业户和非农兼业户的知觉行为控制对其耕地保护意愿的影响较大;不同兼业化程度的农户耕地保护意愿对耕地保护行为的影响均较大。样本区农户兼业化水平相对较高,纯农户仅占样本农户总数的1/5。最后,提出实行差异化的农户技能培训工程、建立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积极推进耕地流转以及进一步完善耕地保护宣传工作等对策。  相似文献   

11.
优化耕地产权配置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385户粮农调查数据,利用SFA与Probit模型,按照耕地产权是否从弱生产能力主体转移给比较优势主体以减少租值耗散的思路,探求全程托管是否优化了耕地细分经营权配置,利用PSM模型探求全程托管对耕地利用率的积极效果。结果表明,全程托管优化了耕地管理权和操作权在农户间的配置,有效解决了由于政策、土地流转市场不健全、农户对土地保有个人偏好等原因,导致的耕地在不同生产能力农户间配置的扭曲和效率损失;在对耕地细分经营权再配置效果影响方面,全程托管不论相对于服务完全内化的经营形式还是接受分散环节外包服务的经营形式,都会优化耕地投入产出,弱生产能力农户将耕地管理权与操作权转出的越彻底,耕地投入产出得到优化的程度越大;全程托管对种植玉米耕地投入产出的优化程度大于对种植大豆耕地投入产出的优化程度。因此,应防止托管组织垒大户,构建“安心机制”降低弱生产能力农户参与托管所遇阻碍,引导大豆托管服务规模扩大和服务技术提升等。  相似文献   

12.
农田氮(N)、磷(P)的流失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然而农田径流N、P浓度与流失量受到前期土壤含水率(AMC)、降雨量、翻耕等多种因素影响,尚缺乏田间监测方法。本研究以位于长江下游的崇明岛旱地为研究对象,建立自动取样方法,在天然降雨条件下对农田径流量和水质进行高频率取样与连续监测,分析"玉米-花菜"轮作模式下降雨产流过程及N、P输出特征,采用径流曲线数(CN)表征土壤的持水能力,研究10、30、50 cm深处土壤AMC(AMC_(10)、AMC_(30)、AMC_(50))对CN的影响,并利用电导率(EC)来反映径流离子浓度的变化趋势以及降雨的稀释效应。结果表明:农田径流峰值滞后于降雨峰值,CN值取值范围为37~88,且与AMC_(10)线性关系最好(y=293.40x-39.41,R~2=0.790 5,P0.01),与AMC_(50)无显著相关关系;秸秆还田后的翻耕导致总磷(TP)和溶解性总磷(DTP)浓度升高,夏季翻耕显著增加了P浓度,但N的浓度没有增加;径流N浓度随着径流速度的增大而减小,但P浓度相反。EC与径流速度呈现出完全相反的变化趋势,降雨量增加了径流流量并产生了稀释效应,导致EC下降,且EC可以反映总氮(TN)、NO_3~--N的浓度变化,EC的变化可充分反映N的输出特征,而P的输出与N输出不同,当径流速度较大且EC较低时,P的浓度可能较高;NO_3~--N、DTP分别是农田N、P输出的主要形式,径流流量和养分浓度差异影响N、P的输出负荷,但养分浓度差异对NH4_~+-N、TP、DTP输出负荷的影响要大于径流流量对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随着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农地确权政策的实施,农户生产经营方式发生了改变,进而对农业生产效率产生影响。本文利用2018年江西省569个水稻种植户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四阶段DEA-Tobit模型分析了社会化服务、农地确权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江西省水稻种植户农业生产效率整体偏低,主要是由于纯技术效率较低导致;社会化服务促进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而农地确权则呈现相反的趋势;此外,社会化服务能够有效缓解农地确权对农业生产效率的不利影响;户主年龄、是否为村干部、拥有农业设施价值以及地块数量对农业生产效率也存在显著影响。基于以上分析,为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出应加强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扩大服务广度以及提高服务质量,同时继续落实农地产权政策的稳定,降低流转市场交易费用,促进农地流转,减少粗放经营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玉米播期对优质小麦与玉米带田产量与产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质小麦与玉米套种后如果玉米播种过早,便会出现产量下降,品质变劣等问题,因此本试验研究了玉米播期对带田产量和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将玉米播期推迟到4月20日至5月10日,既不影响玉米生产,还能提高优质小麦产量,提高总产值,达到增产又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建国以来,中国城镇化发展经历了六个阶段,呈现出波状起伏、落后于世界水平、依靠政府推动、区域不平衡等特点。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利用存在“寅吃卯粮”、农村土地收益流向城镇、土地资源过度开发、耕地健康水平下降、土地政策基本取向难以实现等问题。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耕地保护必须有新思维:降低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建立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相适应的农地流转新机制;实施耕地健康养护工程,保障安全食品供给;制定涉地指标省域内跨市有偿调剂和“地随人走”的政策。  相似文献   

16.
石家庄市栾城区农地经营规模与农业生产效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农户调研数据,运用DEA-Tobit模型探究不同类型农户农业生产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从总体上看,随着农业经营规模的增大,单位面积均资本投入和均毛收入增加,而单位面积均劳动力投入和均净收入减少,说明扩大耕地经营规模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土地由劳动力密集型生产方式向资本密集型生产方式转变。2)不同种植类型的规模效应呈现出不同的规律:粮食作物和核桃在中等规模型(0.67~3.33hm2)生产效率最高,而草坪种植则在小规模型(0~0.67hm2)生产效率最高。3)影响不同种植类型的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不同:户主受教育程度、劳动力数量与粮食作物、草坪生产效率均呈显著正相关;是否从事其他工作与粮食作物、草坪生产效率均呈显著负相关性;化肥农药投入与粮食作物生产效率呈负相关性,与草坪生产效率呈正相关性;年龄对草坪、粮食作物生产效率影响均不显著。因此,适当推动土地流转、确定合理的生产规模、加大农业先进技术投入等有利于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农用地整治对耕地细碎化影响的多维评价:方法与实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针对中国农用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离的产权特征,综合耕作地块状况、土地权属构成和规模经营程度三方面要素,构建涵盖地块、农户和村组的多维耕地细碎化评价体系,对典型土地整治项目进行案例分析。结果表明:1)通过土地整治提高了耕作地块规模,改善田间基础设施,案例区田块细碎化评价值由0.45下降到0.40,细碎化程度由一般降低为轻度;2)通过土地整治增加了耕作便利程度,促进农地规模经营,案例区经营细碎化评价值由0.91下降到0.71,细碎化程度由严重降低为轻度;3)由于案例区在整治中未进行大范围土地权属调整,故权属细碎化状况未发生显著改变,权属细碎化评价值由0.23下降到0.22,细碎化程度由较轻降低为轻度;4)为进一步提升土地整治效益,应积极推动建立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扩大农地规模经营比例,彰显"土地整治+"综合效果,共同促进农业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青海大通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发展方向,2002年至2003年,通过对青海省大通县20世纪80年代退耕还林后,现存人工林群落标准地调查和解析木分析,研究了青杨灌木混交林、白桦云杉混交林、落叶松纯林、紫果云杉纯林、白桦纯林等5种类型的林木生产力和林木水分生产潜力.结果表明,研究地区的植物气候生产潜力约为8 462 kg/(hm2·a),2 100~3 333株/hm2密度的青杨灌木混交林、白桦纯林、紫果云杉纯林和白桦云杉混交林的生产力指标可作为该地区常规造林技术条件下乔木成林的现实生物量生产潜力标准.其中,紫果云杉纯林和白桦纯林成林的现实潜在水分生产率分别为17.22和22.14 kg/(hm2·mm·a),青杨灌木混交林和白桦云杉混交林成林的现实潜在水分生产率分别为21.14和19.09 kg/(hm2·mm·a).表明上述类型的造林模式是今后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农地流转是优化山区土地资源配置,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然而农地流转是否能够提高山区农户农业生产的效率与公平仍缺乏农户案例研究。文章基于重庆市3个典型山区县的调研数据,构建OLS回归模型,分析山区农地流转在效率和公平两方面的作用,并以劳动力投入农业生产时长和劳动力平均年龄为工具变量,通过2SLS模型控制了内生性问题。结果表明:在目前山区农地流转现状下,净转入土地面积与农业生产效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人均耕地面积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说明山区农地流转将耕地从人均土地充足的家庭流向人均土地稀缺的家庭,从农业生产效率低的家庭流向农业生产效率高的家庭,进而提高了山区土地配置的效率和公平。同时,本文还发现劳动力占比、牲畜数量、非农收入占比与净转入土地面积有显著的影响。基于此,提出规范山区农地流转市场;鼓励种田能手扩大经营规模;鼓励山区部分农户非农转型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地块重复整理、河流淹没、建设占用、未扣除项目区内道路、田坎等线状地物造成的补充耕地数量不符合要求,违规将现状为林地、园地的新增地块重新整理并作为占补平衡新增耕地,系统录入与实际规模不一致等问题,造成的补充耕地数量基础数据不扎实,严重影响了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的有效落实。该研究在总结地方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基于GIS平台,对新增补充耕地储备项目(或已备案的土地整治项目)进行审核,主要包括项目图斑及面积审核、项目重叠情况审核、现状库审核、遥感影像疑似判读、野外调查等5个部分,为摸清"家底"(补充耕地储备指标的数量),顺利、有效地推进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工作提供了依据,也为新增补充耕地储备项目审核系统的建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