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在政策、法律双层面的指引下进入市场,基于我国土地产权制度产生土地增值收益。在我国试点地区改革中,由于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范围的不确定性、《暂行办法》对确定调节金征收比例来源的不周延以及不完善的分配监督机制,导致各试点地区收益分配制度的构建各异。建立统一的城乡建设用地市场,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需要明确分配权利来源,理清各分配主体、客体界限及范围,制定科学、协调的调节金征收及分配比例,以期建立合理长效的增值收益分配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法和归纳法研究我国现行土地征收制度暴露出的问题,结果显示,《土地管理法》、《物权法》等相关法律的不完善,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的差别对待,对官员政绩考核指标的错位是造成土地征收诸多问题的深层原因。及时修改和完善土地相关法律,使农民享有的集体土地权利名副其实,严控地方政府的征收权,建立更加合理的官员政绩考核指标,是解决土地征收带来的实际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正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土地制度改革。在全面总结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等经验的基础上,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土地管理法》进行了修改完善,新法于2020年1月1日起施行。为增强法律制度的可操作性,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土地制度改革的决策部署落实到位,《条例》在《土地管理法》制度框架下,聚焦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管理等重点问题,强化对耕地的保护,针对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以及"合村并居"中违背农民意愿等突出问题,进一步明确制度边界,强化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4.
土地征收成片开发的公益性弱化加大了地方政府滥用征收权的风险,危及了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挤压"了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制度的适用空间。为避免阻滞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进程,采用规范分析法和文献研究法,对比各省级政府公布的《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标准实施细则》,将成片开发归纳为扩张型和限缩型,阐述成片开发的公益性存在弱化现象,分析成片开发征收公益性弱化的潜在法律风险,并将土地征收成片开发制度嵌入公私利益平衡框架之中,有针对性地提出法律补强建议,以期为推进城镇化建设和保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5.
城镇化发展产生了对建设用地的迫切需求,土地规制问题也随之出现,其中以土地征收和土地利用问题最为突出。土地征收问题的核心是对公共利益的界定与征收权利的限制,土地使用的关键是制定科学合理的用地政策。本文通过对比研究中国与国外土地征、用的政府规制制度,为政府实现征收权利、耕地保护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本文对和林格尔县缩小征地范围试点进行分析,通过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城乡建设用地挂钩的方式,解决建设用地指标的同时还解决了非公益性项目用地难的瓶颈,为我国土地征收制度提供参考意见。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农村改革推向了高潮,提出了农村改革方向尤其是土地改革的新一轮方针和决策,随机颁发了《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  相似文献   

7.
土地征收是各国普遍存在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我国的土地征收制度对于保证国家获得必需的建设用地、促进公共利益的增进和国家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对土地征收的客体范围界定不清,轻视个人利益,泛化公共利益,以致土地征收权的行使具有随意性。一些地方政府受多种利益驱动,人为加速城市化进程,盲目设立开发区、工业园,大量圈占农村土地,土地征收过多过滥;在土地征收的补偿上,补偿范围偏窄,补偿费在实践中分配不合理,以土地安身立命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无从保障。因此,完善我国的土地征收法律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土地征收制度实施绩效进行分析,遵循指标的综合性与系统性、相对性和科学性原则,运用目标法,从经济效应、社会公平和用地结构三方面筛选22个评价指标构建土地征收制度实施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在选取土地征收制度实施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对土地征收制度实施绩效进行评价,找出影响土地征收制度的障碍因素,为土地征收制度的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农村土地改革是破解中国"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必要条件。越南经过近20年的市场化土地改革,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土地法律体系;在国情上,又与中国有许多相似之处,对中国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中国推进农村土地改革应适时制定中国专门调整土地关系的土地法;制定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土地产权法规,同时兼顾地方差异性;建立公开、透明、市场化的土地征收补偿制度;推进农民土地使用权物权化和明晰化。  相似文献   

10.
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等广受关注的农村“三块地”改革顶层设计呼之欲出。近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审议了《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并强调,推动改革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互动,坚持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  相似文献   

11.
土地征收补偿制度是协调和解决土地征收过程中国家、社会和个人权益冲突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在征地补偿问题上,农民的行为逻辑和政府的目标价值往往存在着某种明显的分歧和背离。通过调查农民对现行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评价及对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实际需要,表明现有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运行效绩不好,农民对此满意度不高,就此提出完善我国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杨清泉 《农业考古》2020,(1):95-103
土地金融是近代西方的产物,它是利用土地作为长期信用的担保品,来获取资金融通的一种措施。20世纪30、40年代,鉴于当时国内农村金融枯竭却并无完善的土地金融机构与制度,地政学派的代表黄通等人主张仿效西方,积极倡导成立专门的中国土地银行,为农村提供长期低利资金,并促成建立土地金融制度,以协助推行国民党的"平均地权"政策,但限于种种因素未能成立起来。最终,中国农民银行在1941年4月奉命成立土地金融处兼办土地金融业务。土地金融处筹备时间不足,成立匆忙,在成立后也积极完善组织、业务基础,不久之后,也展开了洽商、联系、宣传业务。土地金融处的成立标志着近代中国土地金融制度的建立,对解决战时后方土地问题与支持抗战,意义重大;然而其局限性也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对北京市大兴区北程庄村的土地征占、整建制转居和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进行调研发现,乡村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核心问题是维护和发展农民的财产权利。建议从根本上改变现行的征地思维和征地制度,保障两种土地公有制的平等地位;落实户籍制度改革,全面取消农转居政策;实行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同样可以开发建设城市的政策制度;及时撤销"三无村"或"空壳村"的村委会建制,完善撤制乡村集体资产处置办法。  相似文献   

14.
征地制度是土地管理的重要制度之一,但是目前我国农村现行征地制度的缺陷日益显现。结合实际,分别从征地范围、征地补偿、土地收益三个角度分别揭示出土地征收制度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分析其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试图找到农村征地制度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从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等方面分析了<农村土地承包法>在农地流转相关规定上存在的缺陷,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建议.现行<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农地流转机制并非市场机制,难以实现承包土地的有效自由流转,主张在不改变土地承包关系的前提下,创设"土地银行",联结农业用地的"存、贷"双方,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土地流转机制,完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解决现代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土地征用及其管理现状的反思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地征用是我国现行经济管理体制下,为了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将集体农用土地强制转变为国有土地,并对失地农民进行适当经济补偿和安置的行为.由于我国土地征用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低价征用土地的现象,使土地征用带有一定的损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财产权益的嫌疑,甚至出现了对现行的征地制度的完全否定.本文针对目前政府管理部门和学术研究中关于征地的种种迷思,对于建立高效、公平和合理的土地征用制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农村土地征收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超收公益范围征收,不严格执行征收程序,征地补偿不合理。为了强制政府土地征收权的滥用,切实保护被征地农民的利益,应该严格界定和控制公共利益的范围,以合法性、完善土地的征收程序,建立合理的土地征收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8.
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安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916-10918,10922
分析了我国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现实困境:一是农村集体土地产权虚置;二是农村集体土地主体虚位;三是农村集体土地权能残缺;四是农民的物质帮助权缺失。提出了加强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路径:一是完善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立法;二是科学设置农村土地权益,包括明确规定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制的法律性质为农民按份共有、明确界定农地所有权主体、消除产权残缺与确保农民产权的完整化、明确界定公共利益的范围、明确规定征地主体对原产权人合理补偿原则5点;三是完善农村村民自治;四是规范征地制度,包括规范土地流转的程序与控制耕地征收、确立公平补偿标准与规范土地补偿程序2个方面;五是加强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司法监督;六是加快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与培植农民维权组织。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确定公平性的征地安置补偿方式,为有效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优化中国的征地策略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博弈分析和实证分析.[结果]:基于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构建政府与被征地农民在征地安置补偿方式选取过程中的成本收益模型,并以浙江省诸暨市A、B两村为例进行实证分析.认为当A村被征地农民距离保障年龄小于3年时,社会保障安置是政府与被征地农民的最优策略;当大于3年时,留用地安置是最优策略;对于B村而言,留用地安置是始终是政府与被征地农民的最优策略.[结论]建议政府在征地过程中合理选择安置方式、加大实施参与力度、合法规范征地行为,以有效保障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愈来愈多,在当前的制度安排下,失地农民面临着严重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提出了维护失地农民权益的思路与政策建议。研究方法:归纳分析法和文献资料法。研究结果:分析了当前失地农民权益受损的主要原因,指出了对待失地农民利益应遵循平等与公平、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以及共同富裕的原则,提出从严格界定“公共利益”;明晰集体土地产权,合理确定各土地产权的补偿标准;实施多元化的征地补偿方式,将失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等保障失地农民权益的思路。研究结论:解决失地农民的生存与发展问题,让失地农民分享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成果,这才是真正的和谐社会,才是真正的城市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