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进一步验证水稻施用缓释掺混肥对水稻生长的效果,探索施用不同缓释掺混肥对土壤养分状况、水稻化肥减量及产量等作用影响,从而集成组装水稻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为桐城市及本区域水稻化肥减量和品质提升提供技术支撑和技术服务。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水稻秸秆还田及秸秆还田化肥减量施用效果,设计了以常规施肥做对照和水稻秸秆还田常规施肥化肥减量0%、5%、10%和15%,共5个处理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秸秆还田化肥减量0%和10%处理水稻生长性状指标增加,产量增加14.8~46.4 kg/亩,增幅为2.2%~7.3%,增产效果达显著水平,而当化肥减量15%以后产量减少,合理化肥施用仍然是保证水稻增产的重要技术措施。为减少化肥施用和环境污染,改良土壤,提高水稻产量,建议在合理配施氮、磷、钾条件下,水稻秸秆还田化肥减量0~10%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水稻应用新型肥料减量施用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稻应用新型肥料减量施用技术具有增产、节肥效果:新型肥料减量区较推荐施肥区产量增加100-150Kg/hm2,节约化肥27-37.5Kg/hm2,为指导峨山县水稻生产提供测土配方和新型肥料减量增效技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农药减量助剂“激健”在水稻上的试验示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进一步验证增产助剂"激健"与减量农药混用对于水稻病虫草害的防治效果,于2013在凤台县进行了农药减量助剂"激健"在水稻上的试验示范。结果表明:除草剂减量40%,使用激健除草效果达到91.3%;杀菌剂减量50%,使用激健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达到78.6%,且对水稻安全,可以在沿淮单季稻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水稻减肥增产的潜力与机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明确当前江苏省水稻种植区域的施肥现状与问题,定量研究化学氮肥减量对水稻产量形成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以评估氮肥减量优化在水稻生产中的适用性。【方法】 以江苏省为研究对象,通过对1 502家农户进行调查,分析水稻施氮量(化肥氮)、产量与氮效率(氮肥偏生产力)现状。同时结合文献检索获得的 49篇大田试验文献共 195 组试验数据,采用整合分析方法(Meta-analysis),定量分析氮肥减量对水稻产量形成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特征。【结果】 农户调研数据表明,江苏省农户水稻生产的平均产量、氮肥用量和氮肥偏生产力分别为8 273 kg·hm -2、358.10 kg·hm -2和 25.12 kg·kg -1。文献数据整合分析表明,在江苏地区,与传统/常规施氮相比,氮肥减量显著降低植株氮素吸收量(-5.8%—-14.0%),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穗数的产生(-2.09%—-5.46%),同时通过增加穗粒数(3.96%—6.79%)、结实率(2.00%—3.88%)以及千粒重(0.89%—2.10%)来提高水稻产量(2.8%—5.7%)和氮肥偏生产力(52.4%—77.0%)。氮肥减量优化下,籼稻的产量与氮效率的提升效果优于粳稻。减量方式以氮肥减量后进行合理养分运筹同时增施有机肥(秸秆)对水稻增产增效的效果最显著。 减量比例以≤25%最佳。高基础地力条件下更有利于在保证水稻产量的前提下实现氮肥减量。综合分析得出,江苏省水稻的氮肥减量可以通过调控运筹与增施有机肥实现,其推荐减量空间为31%,其中基、蘖肥是其主要的减量方向。 【结论】 江苏省水稻化学氮肥减量可行,基肥与分蘖肥为主要的减量方向。将氮肥减量控制在31%以内,同时进行优化管理,能够合理调控水稻各产量构成因素,实现水稻增产增效。  相似文献   

6.
通过在桐城单季稻开展有机无机复合肥试验示范,进一步验证水稻施用有机无机复合肥后对水稻的效果,探索施用有机无机复合肥对土壤、化肥减量、产量等作用影响,从而集成组装成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为大区域化肥减量和品质提升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  相似文献   

7.
在生产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开展了采用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施用量的方法研究水稻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增施有机肥600 kg/hm~2的条件下化肥减量约10%,可增产4.40%,增收127.5元/hm~2。后期增施2次叶面肥对水稻抗倒伏有良好的效果。以有机肥替代化肥为基础的水稻化肥减量增效模式,仅从化肥减量达到减少环境污染、提高水稻品质、不减产的角度来说容易实现,值得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验证农药减量助剂"激健"与农药混用对于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效果,2016在池州市贵池区进行了农药减量助剂"激健"在水稻上的验证性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农药减量50%加激健,对稻飞虱、二化螟、纹枯病均有较好的控制效果,防效分别为88.72%、86.75%、78.64%,且对水稻安全,可以在沿江单季稻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炭基长效肥对水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设置习惯施肥(对照)、稳定性肥料常量施用和稳定性肥料减量施用3个处理,研究了炭基长效肥用量对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炭基长效肥常量和减量施用处理水稻产量分别较农民习惯施肥增加10.75%和10.74%,增产显著,主要通过提高水稻产量构成中的有效穗数来提高产量;炭基长效肥减量施用处理水稻产量低于常量施用处理,但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合水稻种植的经济效益性,炭基长效肥常量和减量处理纯收入分别较农民习惯施肥增加12.42%、14.40%,炭基长效肥减量施用较常量施用投入少、产投比高。因此,本试验条件下,水稻生产上施用炭基长效肥料能够实现节本增效,且以减量基施炭基长效肥(450 kg/hm2)节本增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病虫害是影响水稻高产高效的主要因素,农药减量增产技术不仅能减少农药使用量,还能优化农药组合,在预防病虫害的同时提高水稻的产量与质量。为研究农药减量增产技术的应用效果,在浙江衢州龙游县进行了水稻田间试验。由试验结果可知,每亩减少农药用量66 g,不仅可降低水稻病虫害发生概率,还可增产6.5%,减量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为达到水稻化肥减量增效之目的,在长兴县开展水稻化肥减量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化肥减量10%水稻经济性状指标与产量没有明显差异,减量20%水稻经济性状指标与产量虽有下降,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侧深施肥对寒地水稻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确保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在寒地水稻种植过程中发挥最佳的节肥节本增效效果,试验以龙粳31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大田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侧深施肥不用施用量对寒地水稻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除减量20%外,侧深施肥方式均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其中侧深施肥常量处理由于有效穗数较多,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均较高,产量高达9.97 t/hm~2。肥料利用率则表现为,减量后水稻氮素籽粒生产效率、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和氮肥的偏生产力有所提高,而且氮素农学利用率在减量5%后达到最大。说明减量5%~10%不仅减少了肥料的投入,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同时也提高了肥料的利用效率,达到了最佳的施肥水平。  相似文献   

13.
化肥减量对水稻产量和耕地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对比分析了化肥减量对水稻产量和耕地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化肥减量措施并不会对水稻产量、秸秆产量和谷草比产生不利影响,且对耕地质量有显著的提升效果,其中,以减量施肥+有机肥处理的综合效果最好。与习惯施肥处理相比,减量施肥+有机肥处理的化学肥料总投入较习惯施肥处理减少22.6%,但水稻产量显著增加11.8%,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显著增加19.4%,全氮含量显著增加20.7%,有效磷含量显著增加19.9%,速效钾含量显著增加64.9%。合理的化肥减量措施不但能减少过量化肥投入带来的危害,还能促使水稻增产,并对耕地质量起到改良作用,值得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多旋翼植保无人机减量施药对雾滴沉积效果以及稻飞虱防治效果的影响,促进水稻减量施药技术发展。方法 采用M45多旋翼植保无人机开展水稻施药田间试验,选取15.0和22.5 L/hm2 的施药液量,以及人工施药推荐剂量100%、90%、80%的3种减量农药剂量,研究不同施药液量和减量农药剂量对雾滴沉积效果以及稻飞虱防治效果的影响。结果 水稻冠层上部的雾滴沉积量明显优于冠层下部,2种施药液量以及3种减量农药剂量对雾滴沉积量的影响不显著;施药1周后稻飞虱数量显著减少。在相同施药液量条件下,减量农药剂量的变化对稻飞虱防治效果影响不明显。80%的农药剂量能满足稻飞虱防治要求。结论 无人机水稻施药作业中可选择80%的农药剂量进行减量施药。本研究可为水稻减量施药、减少水稻植保作业成本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稳定性肥料在水稻上的施用效果,设置普通复合肥(农民习惯)、稳定性肥料常量施用和稳定性肥料减量施用3个处理,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稳定性肥料用量对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稳定性肥料常量处理较农民习惯施肥水稻显著增产6.46%,其是通过提高水稻产量构成中的穗实粒数来提高产量;稳定性肥料减量处理产量略低于农民习惯施肥,两者无显著性差异。纯收益稳定性肥料常量和减量处理较农民习惯施肥分别增加9.33%和2.99%。由此表明,水稻施用稳定性肥料能够节本增效。  相似文献   

16.
于2015~2016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水稻减量施肥与不同营养补偿技术措施对寒区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性状的影响,采用常规施肥技术与减量施肥技术为研究对象,以添加生物有机肥和微生物微量元素肥不同处理比较分析,考察水稻在减量施肥模式下营养补偿技术措施与水稻生育期植株生长发育性状、产量构成因子和产量性状指标的关系,揭示其对水稻生产栽培过程中植株性状的影响,以期为肥料减量施用和水稻高产高效的应用技术提供依托。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农药减量新技术,笔者开展了"激健"在水稻稻飞虱防治中的减量控害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防治稻飞虱时每亩添加"激健"15 g,农药使用量比正常用量减少20%~50%,达到了减量控害效果,但随着用量逐步减少,控害效果也逐步降低。  相似文献   

18.
水稻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关系着国计民生的大局,水稻病虫防治技术的运用对水稻增产丰收至关重要,其中农药减量技术更是水稻病虫防治的关键部分。本文在对水稻病虫防治中农药使用量现状和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了关于水稻病虫防治上农药使用量的实验,通过两组不同的农药使用的效果对比,提出了水稻病虫防治的具体措施,通过农药减量、创新生态农业模式等进一步提高水稻病虫防治的水平和能力,促进水稻的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中稻-再生稻种植模式下不同农药减量技术组合对水稻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的控制效果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农药和低风险高效农药替代、天敌释放、助剂减量和理化诱控技术的合理组合均能达到替代化学农药、控制水稻二化螟为害的效果,实测产量高于同生态常规防治区。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稳定性肥料在水稻上的施用效果。本试验设置普通复合肥(农民习惯)、稳定性肥料常量施用和稳定性肥料减量施用3个处理。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稳定性肥料用量对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稳定性肥料常量较农民习惯水稻显著增产6.46%,通过提高水稻产量构成中的穗实粒数来提高产量。稳定性肥料减量处理产量略低于农民习惯处理,两者无显著性差异。纯收益稳定性肥料常量和减量处理较农民习惯分别增收9.33%和2.99%。本试验条件下,水稻生产上施用稳定性肥料能够节本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