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掌握耕地占补平衡实施现状,研判耕地占补平衡发展形势,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及比较分析方法,分析了江苏省耕地资源总量情况,剖析江苏省耕地资源时空变化特征;分析了耕地占补平衡面临的形势、耕地占补平衡影响因素,并采用定量模型对"十二五"期间江苏省的耕地占用、耕地补充、平衡趋势进行预测,对比分析平衡状况演变差异。  相似文献   

2.
中国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实施了10年,在控制建设占用耕地和补充耕地数量平衡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当前政策和经济背景下耕地占补平衡出现了许多新的特征.此文论述了当前中国耕地占补充平衡中粮食安全与耕地质量建设、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督察制度建立、中国功能区划工作完成和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等新宏观形势,分析总结了耕地占补平衡出现了四点特征:(1)耕地实行先补后占,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2)新增耕地逐渐由开发为主向土地整理转化;(3)平衡管理由"数量"向"数量质量"平衡,由"区域平衡"向"项目平衡"转化;(4)耕地后备库"批、供、用、补"信息化管理.  相似文献   

3.
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耕地占补平衡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占补平衡是保障耕地数量和质量稳定的重要手段。以辽宁省为例,针对耕地占补平衡中"占优补劣,占多补少"等一系列问题,提出利用农用地分等成果开展耕地占补平衡等级折算研究,以等级折算成果为基础,借鉴美国LESA(land evaluation and site assessment)体系,建立耕地占补平衡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实施效果提供科学的检验标准和依据。  相似文献   

4.
耕地占补平衡自1997年提出以来,逐步从"数量平衡"发展到现今的"数量、质量和生态平衡",对于稳定我国的耕地面积成效突出,但在补充耕地质量、生态及制度实施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同时,城镇化的快速推进等导致建设占用耕地需求强劲,而我国耕地后备资源少且空间分布不均,部分区域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难度越来越大。该研究在对我国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回顾和相关研究总结的基础上,从耕地质量建设、补充耕地项目市场机制建设及耕地占补生态评价等方面提出了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5.
回顾过去15年中国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发展历程,采用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和定性分析法分析了耕地占补平衡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耕地占补平衡存在耕地后备资源不足、质量不高、分布不均,耕地质量把关缺位、"占优补劣"现象普遍,部分项目选址不合理、造成资金浪费和生态恶化等问题。最后提出,从创新编制补充耕地项目实施性规划、按耕地质量等级征收耕地占用税、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结余耕地指标、推进耕地占补平衡指标的市场化交易等四个方面完善耕地占补平衡政策。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耕地占补平衡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方法,探讨江苏省耕地占补平衡管理措施,分析耕地占补平衡实施成效及耕地占补平衡存在的问题,剖析江苏省耕地占补平衡面临的挑战。结合耕地占补平衡存在问题和耕地占补平衡趋势预测等,提出包括界定耕地占补平衡为阶段性目标,有限开展农用地占补平衡,加大抑制耕地被占用的力度,积极完善补充耕地的措施,探索实施耕地占补平衡协调管理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耕地占补平衡是国家实施耕地保护的重要制度,开展补充耕地质量评定,是耕地保护由数量保护向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的重要措施。无锡市自2014年开展补充耕地质量评定以来,建立了一套补充耕地质量评定的制度、程序和技术路线,有效把好耕地准入关,为全市农业发展提供了用地保障。  相似文献   

8.
以江西省婺源县为例,探讨基于县域单元的耕地占补平衡实施效果定量评价方法。首先,分析研究区“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耕地占补平衡的实施状况及存在的问题;然后,从耕地占补平衡的数量、质量、地形坡度、地类、耕作便利程度等5个方面构建耕地占补平衡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最后,根据耕地占补地类、质量、坡度、耕作便利程度、不同地块的粮食产能等建立耕地占补平衡实施效果评价模型,并利用人均耕地面积系数进行修正。结果表明,婺源县“十二五”期间虽然实现了耕地占补的数量平衡,但呈现出不可持续的趋势,据此提出拓宽耕地占补平衡途径、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等对策。  相似文献   

9.
为了维护粮食安全,国家提出"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然而中国的耕地资源结构性短缺问题仍十分严峻。一方面,经济发达的省份需大量建设用地,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区域内耕地占补平衡难以实现;另一方面,中西部省份后备耕地资源相对充足,却又不能发挥最大经济效益。跨省域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的出台是应对这一结构性短缺的重要举措。通过分析政策背景、功能期待与实施现状,了解到制度的运行可能面临挑战,如缺乏明晰的法律依据,中央政府监管信息成本高昂,区域间发展不均衡的强化与固化以及"资源诅咒"的危机等。可以考虑通过补足法律法规并利用合同工具治理;激发地方政府自主性,利用信息平台;强化农用地管制,有序开发国土空间;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等措施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10.
王梅农  刘旭  王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9034-19037,19059
论证了实施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意义和必要性;回溯了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政策变迁过程;分析了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由于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求量只增不减,城市建设中浪费耕地的现象较严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要求一部分耕地退耕,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导致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实施的难度较大;"占多补少,占优补劣"的现象十分普遍;耕地的开发和复垦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威胁;在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实施过程中没能考虑到各地区的差异。并对耕地占补平衡制度今后的发展走向提出了一些建议:要"先补后占",保证耕地资源总量的动态平衡;鼓励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其生产能力;对城市和农村建设用地进行潜力挖掘,尽量少占耕地;多方合作,加大异地占补平衡实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十一五"期间,双辽市强化耕地保护措施,大力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实现了基本农田面积、耕地保有量不减少的目标。5年来,双辽市共实施10个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累计新增耕地2288.76公顷。以制度确保耕地有增不减。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进一步完善以保护基本农田为重点的耕地保护责任制,把责任落实到地块和农户。加大耕地占补平衡工作力度,认真执行"占一补一"制度,确保本行政区域内耕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  相似文献   

12.
耕地质量占补平衡评价方法探讨——以河北省霸州市为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依据农用地分等定级的理论及成果,充分考虑了我国耕地占补平衡中所存在的问题,对耕地质量占补平衡的评价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并以河北省霸州市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确定了霸州市耕地质量占补平衡评价体系及测算方法,为耕地占补平衡的顺利实施,土地的有偿使用,土地流转估价等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基于农用地分等的耕地数量-质量占补平衡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分析我国土地资源利用面临的严峻形势,并结合当前我国耕地占补平衡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以及农用地分等和占补平衡之间的关系,以海南省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成果为研究数据源探究了耕地占补平衡的评价方法.以农用地分等成果中的土地自然质量等为基础,通过建立自然质量等指数-标准粮食产量线性回归模型,为耕地占补平衡上升到质量平衡层面提供量化保证,并以海南省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实施占补耕地数量质量实行按等级折算后可以保证占补耕地的粮食综合生产能不低于先前的水平.基于农用地分等的耕地占补平衡体系的建立可以保证占用耕地与补充耕地在数量和质量上达到相当的要求,采用按等折算为土地占补平衡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很好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郴州市耕地占补工作实际出发,参照相关研究和国外先进经验,对全市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科学发展进行深入思考。研究认为,小规模开发、林地开发并形成一定的生态景观是未来郴州市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的必然趋势。在补充耕地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在建立国土、林业统一的耕地后备资源数据库基础上,以生产能力平衡及景观优化为目标,吸引项目受益人进行资金参与,在顺应土地开发项目小规模开发趋势的同时探索土地整治增加耕地用于占补平衡的方式方法,着重加强项目前期工作管理并增设项目效益验收等耕地补充思路,可有效为全市"双保"工作提供坚强后盾,实现质量、数量、生产能力三平衡并形成优秀的景观和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15.
在对我国耕地占补平衡问题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占补平衡耕地质量内涵和上海市耕地质量成果应用条件分析,构建以数量平衡为前提的耕地质量占补平衡运行机制。该机制框架包括耕地质量评估和监测机制、占补平衡指标储备机制、占补平衡指标跨区使用机制和占补平衡实施经济保障机制等4个方面,以为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耕地占补平衡,作为我国长期以来实施的有关耕地保护的基本制度,对于我国的建设用地以及耕地的生态保护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在其正式实施的20多年里,不断为我国土地问题提供着基本的解决原则和方案。但是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脚步的加快,有关耕地占补平衡的相关问题也在逐渐出现。因此本文旨在对目前耕地占补平衡的相关概念进行辨析,同时对耕地占补平衡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从而为相关部门进一步优化占补平衡提出一定的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17.
耕地占补平衡项目是保障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的重要方式,但由于近年后备资源数量的不断减少以及具备可实施条件的后备资源实施难度不断加大,给占补平衡工作带来巨大压力,耕地资源的补充路径也遇到巨大阻碍。残次林地项目是自然资源部关于改进管理方式切实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提出的新的补充耕地来源,为缓解人地矛盾和保障1. 2亿hm2耕地红线目标的实现提供了重要支撑。本文对典型的台塬丘陵沟壑区宝鸡市陈仓区残次林地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流程和实施标准进行说明,并针对目前残次林地实施存在的问题提出必要的建议,以期为残次林地土地整治项目的进一步顺利开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我国正处于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对于国家粮食安全、城市发展和社会管理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该研究在诠释"耕地占补平衡"和"耕地占补平衡政策"核心概念的基础上,全面回顾了我国占补平衡政策的相关研究,从公共政策研究视角指出了我国耕地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研究的不足,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李明秋  张艳艳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4):11181-11183
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是我国耕地保护制度体系中的重要一环。该制度实施以来,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积,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因非农业建设占用所造成的耕地压力。但由于该制度设计不规范,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最后,提出了改进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本报讯日前,山东省政府出台创建国土资源节约集约示范省实施意见,将强化耕地保护,健全耕地保护补偿激励机制,推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田长制",实施土地综合整治,探索多种治理模式,解决建设用地规模与耕地占补平衡矛盾突出的问题。据山东省国土资源厅相关负责人介绍,2014年~2016年,山东省全省共审批建设用地110.9万亩,其中新增建设用地95.6万亩。用地规模虽逐年减少,但总量仍然较大。目前,山东省耕地占补平衡库存数量为40.9万亩,仅能满足近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