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野生稻处于濒危状态!”中国农业大学王象坤教授说这句话时表情凝重.对于大众来说极其陌生的野生稻何以这样牵动着他的心呢?王教授举了两个例子:第一,1933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第一任院长丁颖教授从多年生普通野生稻与杂交后代中选育出了“中山1号”,开创了野生稻与栽培稻远缘杂交育种的先河,直到现在“中山1号”在华南地区还有种植.第二,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首的中国科学家,正是依靠在海南三亚发现的野生稻雄性不育株材料,最终成功培育了第一代杂交水稻.  相似文献   

2.
《广东农业科学》2007,(9):119-119
野生稻是水稻的原始祖先,被专家称为“植物中的大熊猫”,蕴藏着十分丰富的优良基因。世界上目前共有20种野生稻种,其中中国有3种,即药用野生稻、普通野生稻和疣粒野生稻。中国野生稻在云南分布最广,生态类型多。云南省农科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通过对云南野生稻资源现状调查与收集研究,摸清了云南野生稻资源自然分布的“家底”。  相似文献   

3.
柳絮 《广西农学报》2007,22(4):69-69
据报道,最近,中国农业科学院、广西农业科学院专家在广西桂平市两个乡镇发现了大面积连片野生稻、野生水薏米。在这两个乡镇,野生稻连片面积超过了300多亩,野生稻、野生水薏米混合面积也超过了200亩以上。这样集中的连片大面积的野生稻、野生水薏米资源在广西十分少见的,特别是野生水薏米这样集中大面积连片在全国是首次发现,极具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4.
《广西农业科学》2005,36(4):F002-F002
2002年9月,广西农科院水稻所野生稻种质资源研究室主任陈成斌领导的课题组实施“野生稻资源调查”国家课题.在玉林市重发现国内罕见、连片分布、面积最大的野生稻原生地.引发了新闻媒体的广泛报道,也引起了国家相关部委的重视并派员前来视察.经科学论证和积极申报,国家农业部批准“广西野生稻种质资源原位保护示范区”作为国家重点项目立项、  相似文献   

5.
《广西农业科学》2005,36(3):F002-F002
2002年9月,广西农科院水稻所野生稻种质资源研究室主任陈成斌领导的课题组实施“野生稻资源调查”国家课题,在玉林市重发现国内罕见、连片分布、面积最大的野生稻原生地,引发了新闻媒体的广泛报道,也引起了国家相关部委的重视并派员前来视察。经科学论证和积极申报,国家农业部批准“广西野生稻种质资源原位保护示范区”作为国家重点项目立项、资助,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好地保护我国野生稻种质资源,依据20年前贵港市覃塘区野生稻分布记录情况,对该区原生地野生稻现状进行了重新考察评估。通过考察,弄清了该区野生稻分布现状及原生地野生稻濒危现状和原因,并抢救性收集了一批宝贵的野生稻种质新资源;提出建立野生稻保护区、加强抢救性收集保存、加强保护野生稻的立法与宣传、加强对野生稻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创新利用与合作研究等措施,以保护和利用现有的野生稻资源,充分发挥野生稻种质资源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野生稻资源保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金伟  谢建坤  万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015-5016
[目的]研究近20年来我国对野生稻资源保护的进展。[方法]通过对原位保护、异位保护、原位保护和异地保护相结合的方法对野生稻保护效果的阐述,综述目前野生稻资源保护的研究进展。[结果]有的学者认为,原位保护是保护野生稻的一种有效途径;另外一些学者认为异位保护是保护野生稻的有效途径;也有人认为应采用原位保护和异地保护相结合的方法保护野生稻。[结论]尽管目前的方法对我国野生稻资源的保护有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具体、科学、有效的保护方法还需进一步研究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对稻属植物18个种的谷粒形态和稃面乳突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谷粒形态在稻种间差异较大,亚洲栽培稻、非洲栽培稻、普通野生稻、尼瓦拉野生稻、南方野生稻、展颖野生稻和巴蒂野生稻谷粒的长、宽和厚较大,短药野生稻谷粒的长/宽比最大。乳突类型在稻属组间差异较大,组内较稳定。亚洲栽培稻、非洲栽培稻、普通野生稻、尼瓦拉野生稻、南方野生稻、展颖野生稻、巴蒂野生稻、药用野生稻、根茎野生稻、高秆野生稻、宽叶野生稻和澳洲野生稻的外稃有双峰乳突,斑点野生稻、小粒野生稻和紧穗野生稻的外稃有多峰乳突,马来野生稻的外稃有单峰乳突,短药野生稻的外稃有凹痕乳突,颗粒野生稻的外稃有瘤峰乳突。颗粒野生稻外稃表面没有稃毛,短药野生稻和马来野生稻外稃稃毛较少,紧穗野生稻、高秆野生稻、斑点野生稻、澳洲野生稻、宽叶野生稻、小粒野生稻和药用野生稻外稃稃毛在外稃边缘较多,而中部较少,其余稻种外稃大多密布稃毛。  相似文献   

9.
采用生殖生物学方法研究了药用野生稻和转bar基因水稻花粉杂交的基因漂移。结果表明,供试水稻花粉在药用野生稻柱头上的萌发生长与药用野生稻自花授粉花粉的萌发生长有一定差异,表现在穿过桩头的花粉粒百分率及内容物释放和正在凝缩、释放的花粉粒百分率较少,虽然转基因水稻花粉能在药用野生稻柱头上正常萌发生长,并能释放内容物,但杂交后结实率为0,表明转基因水稻和药用野生稻杂交不亲和,他们的不亲和性不是在花粉的萌发和穿过柱头这一阶段,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在本实验条件下转基因水稻和药用野生稻没有发生成功的基因交流。  相似文献   

10.
中国普通野生稻优异基因的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飞  候立恒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7794-7796
[目的]普通野生稻是栽培稻遗传改良的重要种质资源。该研究旨在为中国普通野生稻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方法]简要回顾我国近年来普通野生稻优异基因的研究与利用。[结果]回顾了中国普通野生稻的命名、分类与形态学特征,综述了中国普通野生稻抗病性、抗虫性、产量性状、稻米品质、胞质雄性不育性及其它优异基因的研究与利用,展望中国普通野生稻普野的利用潜力。[结论]普通野生稻中广泛存在着可用于栽培品种改良的优异基因,但需要创建一套切实可行的优异基因转移方法和建立一套快速准确的水稻DNA标记辅助育种体系。  相似文献   

11.
海南稻种资源丰富,地方资源遗传多样性复杂,并且具有较多的优良性状。“八五”期间参加全国统一编目的资源有586份,其中疣粒野生稻100份。据2003年海南野生稻调查结果,普通野生稻、疣粒野生稻和药用野生稻仍有分布,但受破坏严重。本文主要探讨海南稻种资源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资源开发、保护和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12.
广西是我国现存野生稻分布点最多的省(区)之一,野生稻资源丰富.文章介绍了广西野生稻资源保护概况、野生稻优异基因挖掘与评鉴情况及野生稻育种应用现状,认为稳定经费支持力度,加强对广西野生稻资源收集及原位、异位保护的力度,建立健全资源共享平台及合作模式是可持续利用研究的重要保障,今后应利用现代分子生物高新技术加大对广西野生稻资源抗虫、抗病、抗胁迫等优异基因资源的评鉴、定位和克隆,利用连续回交、复交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手段,加快野生稻优异种质资源在水稻育种和材料创新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2012,(7)
最近,广西农科院利用野生稻资源育成的华南稻区著名稻种恢复系“桂99”,并用其配组推广的杂交稻组合目前已达14个,累计应用面积达1.5亿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利用野生稻资源培育高产、稳产、优质的水稻新品种,提高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由广西农科院育成的“桂99”是我国第一个利用野生稻资源育成的恢复系,也是国内所有水稻恢复系中配组面积大应用杂交水稻品种数量最多、类型最齐全的品种。  相似文献   

14.
正面对一株荒草般的野生稻,你不知道它经历过多少沧桑,内里有何等蕴藏,改变过多少世界。野生稻,是现代水稻的祖先。野生稻也被称为植物熊猫,是一种非常珍贵的稀有植物资源。1992年我国发布的中国植物红皮书,将三类野生稻列为国家濒危二类保护植物。三类野生稻分别是我国发现的普通野生稻、药用野生稻、疣粒野生稻。观其名字可以猜测,有的野生稻具药用价值,有的野生稻籽粒上会长痘痘。  相似文献   

15.
野生稻原位保护区种质资源保护管理体系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野生稻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取得了良好进展,异位保存体系较为完善,但原位保存工作则在“十五”期间刚刚起步。建立完善的原位保护区种质资源保护管理体系与运行机制意义重大:有利于种质资源的长期安全保存;有利于种质资源的深入鉴定、评价与可持续利用;有利于稻作基础理论研究;有利于决策者的有效管理与利用调配。文章提出管理体系的模式图,明确了各部门的保护职责及保护区内的管理制度、方法和措施等,并指出法律法规是野生稻种质资源原位保护区管理体系的核心,保护好野生稻原位保护区内的种质资源必须依托独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以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做好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6.
浦野一号野生稻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是不可再生的基因资源。对研究我国稻种起源、演变、亲缘关系等有重要作用,同时可作为水稻育种的亲本,也是水稻基因研究的宝贵材料。详细阐述了浦野一号野生稻的特征特性、生长环境条件及野生稻种质资源保护的必要性,对浦野一号野生稻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前景,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开发利用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业科技通讯》2006,(8):59-60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矮败小麦育种技术创新中心(淮安)”揭牌仪式在淮阴所隆重举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张保明书记与省农科院常有宏副院长为“中国农业科学院矮败小麦育种技术创新中心(淮安)”揭牌。矮败小麦是利用我国特有的遗传资源太谷核不育小麦作材料,以“矮变一号”为标记供体,集太谷核不育小麦雄性败育彻底和“矮变一号”降标作用强的特性于一体的一种新型小麦育种工具。  相似文献   

18.
本文系菲律宾国际水稻所遗传资源计划主任、遗传学家张德慈博士应本刊要求向我国读者推荐的。我国是世界水稻起源地之一,有丰富的野生稻资源,研究和保存野生稻资源,对水稻育种工作具有重大意义。我们发表此文,希能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原、异位保存普通野生稻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为了明确我国异位保存的普通野生稻是否能够代表原居群遗传多样性的完整性,利用SSR(简单序列重复)方法对江西省东乡县庵家山和水桃树2个普通野生稻居群的原、异位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庵家山居群原、异位保存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5000和0.3555,异位保存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只有原位保存群体的71.1%,并且异位保存材料在聚类图中聚集在一起,仅为原位保护材料聚类图中的一个分支;虽然水桃树居群原、异位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4100和0.4577,相差较小,并且原、异位保存材料在聚类图中混合聚类,似乎异位保存群体能够代表原居群的遗传多样性,但异位保存的14份材料在聚类图中有6份相邻的材料聚集在一起,说明异位保存取样时没有考虑野生稻植株的空间分布,属于重复取样,重复取样的比率高达42.9%。将2个分布点原、异位材料合并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与庵家山分布点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据此推测我国保存的普通野生稻资源所包含的遗传变异相对较少,重复频率较高。建议进行普通野生稻遗传资源的再收集,并对已保存的野生稻种质资源进行全面鉴定,剔出重复样品。  相似文献   

20.
正日前,笔者从第三届全国野生稻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大会上了解到,广西农科院利用野生稻资源育成的华南稻区著名稻种恢复系"桂99",并用其配组推广的杂交稻组合目前已达14个,累计应用面积达1000万公顷。没有野生稻就没有中国的杂交水稻事业,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