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揭示了甘蓝型油菜花药壁发育类型属双子叶型,毡绒层为同型单起源毡绒层,又可称为分泌型腺质毡绒层。用0.03%杀雄剂1号处理9个不同发育时期的甘蓝型油莱,研究其诱导雄性不育的效果,结果表明:造胞细胞时期以前处理都是无效的,花粉母细胞以后处理才有效,尤以单核期处理效果最好,不育株率接近100%。这是由于杀雄剂1号诱导甘蓝型油菜花药毡绒层偏离了正常的发育方式,而形成异常的毡绒层,表现为毡绒层增厚,提早解体,与药壁中层分离,并由此产生各种形状的败育花粉。花粉中出现细胞质收缩、空秕,无花粉壁和药中无花粉等现象。文中还对杀雄剂1号诱导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的作用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戚永明  刘建军  付云龙  胡小杰  汤勇 《种子》2006,25(10):93-95
经过大量研究及实践,在单核期用定军1号杀雄剂处理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可显著降低不育系的微粉花朵数,微粉量和育性指数,提高不育度,有效减少或消除微粉的产生,提高种子纯度5%-10%;该杀雄剂用药幅度较宽,成本低廉,大面积易操作,在甘蓝型三系油菜CMS制种领域,对提高种子纯度,降低制种风险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化学杀雄是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一条重要途径,本试验选用3种化学杀雄剂(苯磺隆、WP 1和WP 2)并设置不同的浓度,对4个甘蓝型油菜常规品种(杨4、中11、早熟1号和早熟2号)和1个质不育系(中11 A)进行杀雄效果研究,获得了各供试油菜品种适宜的化学杀雄剂类型及施用浓度,为分别利用这4个油菜品种和质不育系中11 A作亲本进行杂交制种生产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基础,对化杀油菜品种的种子生产有一定的实际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杀雄剂SQ-1诱导谷子雄性不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选取3个不同的谷子品种, 以杀雄剂SQ-1为雄性不育诱导剂, 采用3种不同杀雄剂浓度, 在3个不同发育时期对谷子喷施处理, 以喷水为对照。杀雄剂SQ-1在适宜喷施剂量与时期下, 供试品种五九爪软谷和香谷能被诱导产生95%~100%的雄性不育率, 对黄金谷杀雄效果尚未达到90%。五九爪软谷和香谷的喷药适宜时期分别为七叶期和八叶期, 喷施剂量同为4~5 kg hm–2, 以5 kg hm–2的杀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以甘蓝型油菜品系 16′8006、16′8036 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叶面喷施化学杀雄剂苯磺隆的杀雄效果及对制种产量的影响,在 16′8006 抽薹高度达 15~20cm、花蕾长度 1~2mm 时进行叶面喷施苯磺隆处理,浓度分别为 0(CK)、0.1μg/mL、0.2μg/mL、0.4μg/mL 和 0.8μg/mL。结果表明 0.1μg/mL、0.2μg/mL、0.4μg/mL 和 0.8μg/mL 处理下,相对结实率分别仅为9.46%、4.02%、0.10% 和 0;相对产量分别为 94.07%、72.88%、10.17% 和 0。结合不同浓度苯磺隆杀雄效果及制种产量,认为 0.1μg/mL 浓度的苯磺隆既能满足大田制种纯度需要又可以获得相对高的制种产量。  相似文献   

6.
化学杀雄剂SQ-1诱导青海高原春小麦雄性不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化学杀雄剂SQ-1对青海高原春麦区的杀雄效果及不同春小麦品种对SQ-i反应的遗传差异,采用时期为主区、剂量为副区、小麦品种为亚副区的三因素裂区设计方法,对化学杀雄剂SQ-1诱导青海高原春小麦雄性不育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Feekes 8.0~Feekes 8.5时期,5.0 kg/hm2剂量下,参试品种均能被诱导产生大于95%的雄性不育率.对参试品种进行人工饱和授粉,其结实率均能达到90%以上,证明SQ-1对雌蕊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氨基酸合成抑制剂类除草剂诱导油菜雄性不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澄宇  何蓓如 《作物学报》2014,40(2):264-272
甘蓝型油菜对以乙酰乳酸合酶为靶标的磺酰脲类等除草剂很敏感, 其中部分除草剂具有很强的化学杀雄作用。本文通过油菜抽薹期叶面喷施试验, 比较26种能够抑制氨基酸生物合成的除草剂及复配剂对甘蓝型油菜雄蕊育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除过双草醚、麦喜、胺苯磺隆外, 其余23种除草剂均对油菜具有不同程度杀雄作用。其中600 mg hm–2的咪唑乙烟酸、150mg hm–2的吡嘧磺隆、240 mg hm–2的烟嘧磺隆、200 mg hm–2的单嘧磺隆和120 mg hm–2的氯磺隆具有较高杀雄率, 但容易产生药害。而60~90 mg hm–2的酰嘧磺隆、苯磺隆及其复配剂对油菜杀雄率大于95%, 持续时间长, 对雌蕊结实性能影响较小, 且在20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系)上杀雄效果稳定, 可以作为油菜等植物的最佳化学杀雄剂活性成分。本试验证明可以从氨基酸合成抑制型除草剂中筛选化学杂交剂, 为进一步开发化学杀雄剂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胡承伟 《中国种业》2019,(10):76-78
庆油1号是以0911为母本、0802为父本通过化学杀雄剂诱导配组而成的两系甘蓝型油菜品种,田间长势旺、产量高、适应性广、熟期较早,符合双低油菜标准,于2014年通过重庆市和国家审定,并于2018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介绍了庆油1号亲本的主要特征特性,总结其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9.
<正>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一项研究结果表明,苯磺隆有望用于油菜大田的杂交制种。科研人员经过2年3次重复试验,研究了苯磺隆、苄嘧磺隆·唑草酮、水杨酸、氯氟吡氧乙酸、炔草酯5种化学药物叶面喷施对甘蓝型油菜品种中双9号(ZS9)的杀雄效果。结果表明,苯磺隆杀雄作用最好,其它4种药物杀雄效果差或没有杀  相似文献   

10.
化学杀雄剂对油菜三系杂交制种母本微粉控制试验简报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三系杂交油菜制种母本微粉的产生是影响F1代种子纯度的关键因素。秋播油菜三系制种通过“旱、薄、迟、密”等农艺措施很难消除母本微粉的产生。微粉的产生量与油菜花期天气的好坏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笔者通过近5年系统试验,明确了化学杀雄剂对陕2A微粉控制效果;选配了复配型化学杀雄剂在现蕾期处理母本、控制微粉效果均在80%以上;F1代种子纯度较ck均能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种子纯度均在83%以上。从而探讨了一条三系杂交油菜制种微粉的控制由“天控”向“人控”的转变途径。  相似文献   

11.
Sc2053化学杀雄剂对小麦杀雄效果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c2053化学杀雄剂对小麦杀雄效果的测定赵振海,李志勇(河北省保定地区农科所,保定,071000)为鉴定Sc2053的杀雄效果,本文通过对不同小麦品种,不同生育时期,用不同剂量进行杀雄试验,以确定Sc2053的最佳喷药时期和喷药剂量,为大田化学杀雄……  相似文献   

12.
以10个小麦品种和化学杂交剂SQ-1为材料,研究了SQ-1的杀雄效果及其不同基因型小麦对SQ-1的反应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在参试品种主茎旗叶抽出倒2叶一半,幼穗长为2.5—4.0cm,穗分化期为药隔期喷施4.0kg/hm^2的SQ-1,诱导雄性不育率达到了99.93%以上,并经方差分析,材料间无显著差异。说明化学杂交剂SQ-1与参试小麦不同基因型品种不存在明显的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13.
GAPDH基因表达与小麦生理型雄性不育花药败育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分析三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基因与小麦(Triticum aestivum)生理型雄性不育花药败育的关系,本研究以新型小麦化学杀雄剂SQ-1作为诱导剂,普通小麦西农1376为材料,构建了西农1376不育和可育等生理系;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分析了不育和可育等生理系不同发育时期花药中GAPDH基因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该基因在正常小麦花粉发育的单核期、二核期和三核期,表达丰度比较一致,没有明显变化,但在化学杀雄剂SQ-1诱导的生理型雄性不育花药中,不同发育期表达量存在显著差异,单核期表达最弱,二核期最高.与同期正常花药相比,GAPDH基因在生理型雄性不育花药三个发育期均呈下调表达,其中在大量花粉粒败育的单核期,表达量下调最显著,其次为三核期和二核期,证明化学杀雄剂SQ-1对GAPDH基因的表达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因此,化学杀雄剂SQ-1诱导小麦生理型雄性不育形成过程中,可能与GAPDH基因表达减少导致细胞中能量供给不足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4.
棉花化学杀雄剂1号对棉花吸收矿质营养元素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棉花叶片喷施化学杀雄剂1号后,叶片中Ca2+、Mn2+、Fe2+的含量在 0~3d内有较大幅度下降,3~7d内有较小幅度上升,第二次用药后的变化趋势与第一次用药类似,12d后Mn2+下降了25%,Fe26+下降了23%,Ca2+下降了40%;棉叶中Mg2+、Zn2+及总氮(N)的含量受杀雄剂的影响不明显;B的含量在0~5d内单调下降,后趋于稳定。在杀雄剂中加入金属离子(Zn2+、Cu2+、Mn2+、Mg2+)后,棉叶和整株中B、N的含量提高了;棉叶中Ca2+的含量无提高的趋势;棉叶中Mn2+的含量在0~3d内明显上升,3~7d内又明显下降。在杀雄剂中加入 B,有利于提高棉叶中 Fe2+和Ca2+的含量。  相似文献   

15.
化杀灵改良剂(wpG)对甘蓝型油菜杀雄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新型杀雄剂化杀灵改良剂(wpG)对油菜的杀雄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0.65μg/ml和0.8μg/ml浓度的化杀灵改良剂(wpG)在现蕾期处理,全不育株达90%以上。杀雄后的油菜花瓣皱缩、色淡、花丝缩短,花药干瘪开裂无花粉或有败育花粉,自交不结实,异交结实正常。喷药次数与杀雄效果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6.
对甘蓝型杂交油菜宝杂油5号在宝鸡塬区的高产高质制种技术进行了探索,其要点是:选择地力中等以上、集中连片、地理隔离条件佳的制种基地;施足底肥、适期播种、培育壮苗,严格父母本行比1∶2;适期打薹调花遇,在薹高10~25cm时,及时打薹,以长度15~25cm,含1~2个分枝为宜;喷施化学杀雄剂控制母本前期低温微粉现象,在薹高15cm左右,蕾长1~2mm,喷施2~3 μg/mL的化学杀雄药剂,可以抑制微粉花朵数,提高杂交种纯度;终花期后,及时收割父本,避免混杂。  相似文献   

17.
谷子化学杀雄剂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丰富谷子杂交育种手段、提升杂交育种效率,在谷子雌雄蕊原基分化期,用5种化学试剂对不同品种谷子穗部进行杀雄处理,综合考虑处理后植株套袋自交和饱和授粉结实情况,筛选出草甘膦铵盐为适宜的谷子化学杀雄剂,并对其适宜浓度进一步筛选,得出大同34号和大同27号的最佳施用浓度为3.75~5.00mg/L,大白谷的最佳施用浓度为10.00mg/L,品种不同,最佳施用浓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连续两年在大田和温室对 WL84811的杀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WL84811是一种良好的小麦杀雄剂。从花粉母细胞形成到花粉双核期间喷施,均可诱导雄性不育,不育率可达100%;(2)喷施后抽穗延迟1~4天,平均延迟2天;(3)株高平均降低5厘米左右,主要是缩短倒数第一、二节间的长度,尤以缩短倒数第一节间长度为显著;(4)杀雄后的植  相似文献   

19.
Sc2053诱导小麦雄性不育形态学和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化学杂交剂Sc2053诱导小麦雄性不育的形态学和细胞学特征观察结果显示,经处理的小麦植株变矮,植株及麦穗呈现浅绿色,穗子呈爆裂状,花药不开裂,呈现雄性不育株的形态特征,这些特征可做为估算小麦群体化学杀雄效果即绝对不育率的依据。经Sc2053处理的小麦雄性不育有无花粉和花粉败育两种类型。无花粉型是在小孢子刚形成时发生败育,从而是产生无花粉的空壳型花药。花粉败育型是小孢子只发育到单核花粉,二胞花粉  相似文献   

20.
王强  王邦俊  李学刚 《棉花学报》2003,15(6):353-356
采用0.1%的杀雄剂1号分3次处理初花期的棉花,诱导其产生雄性不育,对叶片和花药进行的过氧化物酶、蔗糖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处理棉株的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与对照无明显差异,蔗糖酶活性不断下降且后期低于对照;处理后花药中过氧化物酶和蔗糖酶活性在前期均与对照相似,随后二者均逐渐高于对照。说明处理花药中过氧化物酶、蔗糖酶活性的升高影响着败育花粉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