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不同种源的马尾松半同胞家系子代苗期生长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来自湖南、广西、浙江、广东、福建等5个省的36个马尾松半同胞优良家系自由授粉子代苗期生长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马尾松家系苗的平均地径和苗高生长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平均苗木高生长、地径生长均以湖南、广东、广西3个种源的较好。不同家系之间在苗高、地径生长上也表现出极显著的差异,高生长以GXGLN2号家系为最好,其次是HN29号、GD1号家系;地径生长以GD8号家系为最好,其次是HN7号、GXGLN2号家系。综合考虑高生长和地径生长,GXGLN2号家系表现最好。马尾松苗高与地径生长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对营建于1985年、引种自全国14个初级种子园的84个杉木半同胞家系子代区域试验林的4个林龄段(5年、8年、26年及30年)的林木生长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生长阶段,多数家系子代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指标均呈极显著差异,且早晚生长表现较稳定。以30年生时的材积作为评选依据,有产自广西、贵州、湖南和福建等省区的15个家系入选为优良家系,其家系平均材积、材积现实增益和遗传增益分别达到0.335 0m3、15.73%和11.93%以上,其中产自广西的入选优良家系平均遗传增益高达65.52%。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露水河林业局国家红松良种基地内8902区的233个优树的半同胞家系为材料,对其生长性状(树高、胸径和材积)进行调查分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3个生长性状在不同家系间均呈现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树高、胸径、材积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利用综合评价法,以2%的入选率选出5个优良家系,并进一步在优良家系中以8%的入选率选出5个优良单株。  相似文献   

4.
根据油桐的两个生长性状(树高、地径)因子,分析来自11个不同地区93个家系的油桐在幼林期的生长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种源油桐的树高、地径在栽植初期(2013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栽植1 a后(2014年),不同种源油桐的地径差异仍极显著,但树高无显著性差异。同一种源不同家系油桐的生长情况有所差异,造林初期及造林1a后湖南沅陵和湖南株洲地区不同家系油桐的树高、地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他地区则变化不一。湖南沅陵地区油桐的树高和地径在栽植初期及1 a后均高于所有种源的平均值,生长表现较好。其中,4-11家系的树高、地径均高于种源平均值,生长表现优良。  相似文献   

5.
在广东省八一林场试验点,对来自全国11个种子园组的110个杉木优良家系的苗高生长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子园组间,7月初以前存在显著差异,以后差异不显著;家系间从6月1日起始终存在极显著差异;与对照比较,91.82%的家系优于对照,经LSD法检验,有39.02%和26.33%的家系分别达较显著和显著水平;9.09%达极显著水平;1年生苗高生长在生长的前期与后期,存在极显著相关性,10月中下旬起,秩次相关系数高且趋于稳定,达0.862~0.912.  相似文献   

6.
对9个紫薇家系种子的主要播种品质、一年生播种苗的苗期生长性状变异和年生长规律,及其自然越冬存活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紫薇家系间的种子播种品质检验指标存在丰富的变异,其中生活力的变异最大.紫薇种子的发芽率与发芽势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生活力显著相关.不同家系内个体间的苗高和地径变异幅度差异较大,家系间的苗高、地径生长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采用Logistic方程能良好地拟合紫薇一年生苗高和地径生长过程.紫薇家系间苗木越冬存活率差异极显著,与生长性状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7.
在福建省诏安国有防护林场引种不同种源(家系)的交趾黄檀,造林2年后通过对其胸径、树高和存活率指标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交趾黄檀不同种源(家系)间幼树生长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造林2年后,平均胸径为2.92~6.19 cm,平均树高为2.78~4.79 m;而保存率差异不明显,为93.3%~100%。经综合评判,初步选出初期生长表现较好的2个优质种源和7个优质家系。  相似文献   

8.
秃杉种源—家系联合试验表明,秃杉发芽、物候、苗期及幼林生长等11个性状中,真叶全现、一年生幼树抽高、一年生幼树全高种源间差异显著,发芽率、发芽势差异不显著;造林11年生时,种源间、家系/种源间生长性状差异显著,在遗传方差中,种源方差分量所占比例较大,种源效应最明显。选择秃杉优良种源有贵州交、贵州格、贵州昂、贵州丹、云南滕冲种源,优良种源平均单株材积遗传增益为29.68%,实际增益为34.60%。利用种源发芽、物候、苗期及幼林生长、11年生生长性状等11个性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将秃杉区划为3个种源区,第1个种源区为湖北利川种源,第2个种源区包括云南昌宁、云南滕冲种源,第3个种源区包括云南龙陵、贵州丹、贵州格、贵州昂、贵州交种源,其中第3个种源区种源在广东生长表现良好,适宜在广东适生区域引种推广。  相似文献   

9.
应用25个地理种源400余个家系在广西凭祥进行西南桦种源家系联合筛选试验,对1~4年生幼林进行了生长性状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西南桦种源间和家系间的树高和胸径生长均差异极显著;(2)各种源树高和胸径均与其产地经度极显著相关;(3)不同林龄间种源和家系的树高和胸径生长量的相关分析表明,种源选择的可靠性逐年增加;(4)以4年生时生长性状作早期评价,发现大多数优良种源、家系来自广西,可见西南桦种源选择以就近种源较好.  相似文献   

10.
以3 a生杉木子代幼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59个半同胞家系及1个对照的幼林树高的生长表现。结果表明:不同家系之间(包括对照)树高生长性状存在极显著差异,树高均值最大的是221号家系,27、29、45、71、111、221、238号等7个家系树高与对照(杉木一代种子园混系种子)相比差异达到极显著,家系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其余家系与对照(杉木一代种子园混系种子)相比差异不显著。综合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独立淘汰水平评选等多方面结果分析,初步得出27、29、45、71、111、221、238这7个家系为优良家系,最适宜在该地区造林。  相似文献   

11.
对19年生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半同胞子代测定林(简称9501区)的苗高生长量分析表明,红皮云杉家系间存在丰富变异。52个家系差异极显著,选择26个为优良家系,其中4个为最优良家系。对这4个最优家系内单株分析表明,单株变异较大;其中,M185高生长最大的单株是490cm,最小的单株是270cm,相差1.82倍;M180高生长最大的单株是470cm,最小的单株是240cm,相差1.96倍;M9112高生长最大的单株是421cm,最小的单株是250cm,相差1.68倍;N10高生长最大的单株是450cm,最小的单株是80cm,相差5.63倍,家系内单株差异极显著,是建立第二代种子园候选家系。  相似文献   

12.
收集邓恩桉全天然分布区种源及其家系进行引种试验,以酷热严寒等极端天气的抗逆性表现,评估其对气候的适应性;采取多点试验联合分析法,回归分析各处理所有地区的生长信息,评估其对不同立地环境的适应性,建立起各种源、家系的生长模型。各种源性状优良,种源间差异不显著,整个天然分布区均为优良种源区;选出最佳种源地12个;优良家系46个,平均34.16 m3·hm-2·yr-1,径高比≥1:90、个体变异≤15%,木材材质好、造纸得浆率49%;家系间差异极显著,优良家系的遗传增益显著大于最佳种源;选优良单株250株,其中68株3年生时始花。区组间差异极显著,大多数种源、家系与地区的交互作用极显著,回归系数大,对生长环境敏感,要有好的立地条件才能发挥其速生特性。  相似文献   

13.
马尾松改良代种子园不同家系苗期生长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桐棉种源改良代种子园15个优良家系苗木为材料,研究不同家系在9个月培育期间,苗高、地径、根系以及生物量之间的生长规律及差异,以及营养杯对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家系苗期生长均表现为"慢-快"趋势的生长规律,家系间种子发芽率、苗高、地上干鲜重、总干鲜重、地上干重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家系间地径未达到显著差异,营养杯大小对苗木高度和长根系影响较大,综合选择20、28、31、40、42、49号为生长最优家系。  相似文献   

14.
对来自湖南省望城县、广东省连山县、江西省上犹县的3个乌桕种源进行早期生长研究,结果表明,种子千粒重、苗高、幼林树高和胸径在种源间、家系间均达极显著差异水平,种子千粒重与苗高间,苗高与幼林树高、胸径间均表现为较密切的正相关关系;湖南望城种源的种子千粒重、苗高、幼林树高和胸径均最大;经综合评选,筛选出16个优良家系,其中湖南望城、广东连山、江西上犹种源入选家系个数分别为8,4,4个,优良家系树高和胸径的现实遗传增益分别达到23.1%和37.5%  相似文献   

15.
为了在华南地区选择优良的种源和家系,了解苦楝(Melia azedarach)的地理变异及其趋势,研究对6个省(区) 24个种源的225个苦楝家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部分苦楝家系在雷州试验点生长表现良好,各性状在家系间及各效应项均存在极显著或显著差异。与冠幅和树高相比,胸径、干形和枝下高受较强的遗传控制。根据多性状综合指数结果,初步筛选出23个优良家系,适宜在广东地区推广种植,在此基础上,以平均树高、平均胸径、遗传增益均大于前10%家系均值作为选择标准,进一步选出5个整体生长表现优于其他入选的优良家系。此外,214、227号等10个家系的整体生长水平较好,个别性状表现优良,可作为有潜力的候选种源。  相似文献   

16.
杉木优良家系区域化测定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广东地区7年生杉木优良家系区域化测定试验林进行了实测调查与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家系间胸径、单株材积有极显著差异,3个生长性状在地点间差异极显著,在家系×地点互作上表现为互作效应极显著,家系间生长存在遗传差异,不同家系对造林立地适应性有所不同,立地不同林分生长也不一样,说明开展区域试验是必要的。文章根据单株材积主效应、家系×地点互作效应及变异系数的统计结果,13个家系可分为速生稳定型、速生变化型、慢生稳定型和慢生变化型四种类型,对各类型家系作了应用评价。  相似文献   

17.
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对九曲水林场乐昌含笑(Michelia chapensis)家系6 a生试验林进行每木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树高、胸径和材积3个生长性状家系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形质性状中的冠幅在家系间达极显著水平(P0.01);相关分析表明:生长性状与形质性状存在正相关关系;遗传参数估计结果表明:生长性状的家系遗传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大部分形质性状的家系遗传力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根据多重比较结果,以材积为选择目标,以现实增益大于群体均值10%为选择标准,速生家系为帽子峰(混合家系)、南帽3、乐九7、乐九4、龙南6、龙南3、龙南2、龙南1和乐九3,现实增益介于14.85%~45.29%之间。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6个试验点2年生樟树55个家系试验林进行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樟树各家系间生长性状差异显著,家系×地点交互作用达到极显著水平,家系选择潜力较大。市郊林场系百日苗造林,树高生长种内变动程度较大,个体生长差异更明显;其余试验点的家系生长差异变化程度为:南平校区德化基地松溪林场永林公司永安林场;不同试验点樟树家系的地理变异模式不同;根据家系的生长和适应性表现,选出了生长优良且具较高稳定性的10个家系,同时筛选出30株优良单株。  相似文献   

19.
红皮云杉种源间及家系间苗期高生长变异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红皮云杉5个种源(2年生)苗高生长分析结果表明,红皮云杉种源间存在丰富的变异,变异系数在25.6%~31.2%之间,平均值为28.28%;5个种源间苗高生长差异极显著,高生长最大的鸡西种源(11.5 cm)与克什克腾种源(11.3 cm)分别高出生长量最小的塔河种源(9.05 cm)27.07%和24.86%。各种源内家系之间存在丰富变异,其中克什克腾种源家系间变异最大,变异系数在22.1%~35.3%之间,平均值为27.53%,高生长最大的C15号家系高出最小的C12号家系62.4%,种源内家系间苗高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20.
采集来自湖北、广西和浙江种源的厚朴半同胞家系成熟种子,湿沙保存后进行实生育苗试验,观测幼苗的出苗、生长等情况;落叶后统计幼苗株高、地径等情况。结果表明:不同种源厚朴幼苗生长过程基本一致,分为出苗期,生长初期,快速生长期和落叶期;一年生幼苗平均株高、地径最高为广西种源(47.04 cm,0.90 cm),最低为湖北种源(29.07 cm,0.78cm);不同种源厚朴幼苗之间株高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地径差异不显著;湖北种源家系间地径差异极显著,株高差异显著。广西种源家系间株高差异极显著,地径差异不显著。浙江景宁种源家系间幼苗株高、地径均差异不显著;家系内单株间株高、地径均差异极显著。一年生厚朴幼苗株高生长最快为广西种源,浙江种源次之,湖北种源最慢,地径生长差别不大;半同胞家系内差异极显著,在厚朴良种选育过程中应充分重视优良种源、优良家系与优良单株的配合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