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非晶合金配电变压器,其空载损耗值与同容量的S9系列配电变压器相比,可降低75%左右,是目前节能效果最为理想的配电变压器.据估计,我国配电变压器的总损耗占系统所发电能量的10%左右,如损耗每降低1%,每年可节约上百亿千瓦时电能,因此降低配电变压器损耗是势在必行的节能措施.  相似文献   

2.
1选择配电变压器容量的基本原则(1)要使配电变压器本身的电能损耗最小。比如在同样的用电负荷下,选用一台100kVA的配电变压器,要比选用同型号的两台50kVA配电变压器的损耗相应要小,而且,前者的价格也比后者的价格低廉。(2)要使配电变压器有较高的利用率。这就要求配电变压器尽可能地多带一些性质各不相同、用电时间不同的负荷,通过这些负荷的交替,来提高配电变压器的利用率。(3)要控制配电变压器的备用容量不能过大。如果不这样做,将增加设备投资和涡压设备的容量,而且,将使配电变压器的负载率更低,从而导致它们的无功励…  相似文献   

3.
我们都知道,电能损耗是除超导体以外任何导体所不可避免的,当电流通过导体时,由于存在电阻就要消耗电能,同样变压器也不例外,从变压器一送电时起就有电能损耗存在,是主要的电网损耗之一,根据国家电力公司3年对城乡电网投入3800亿元资金的电力设备改造精神,要求降低变压器以及网上的线路损耗,提高其运行效率,降低电价。变压器行业同时也不断推出新的低损耗节能变压器产品。沈阳变压器研究所于1994年在S7和老S9配电变压器的基础上,设计了新型S9节能配电变压器,其空载损耗比S7型号降低10%,负载损耗比S7型降…  相似文献   

4.
在配电变压器380V侧安装无功补偿箱(户外型),使配电变压器所带的无功负荷达到就地平衡,可以有效降低线路损耗,改善用户端的电压质量,增加配电变压器带负荷能力。1补偿箱的种类目前补偿箱的型号较多。单从补偿箱内部结构分,有单一功能补偿箱和无功补偿、电能计量、馈出线为一体的综合箱2种。①单一功能的补偿箱,主要作用是无功补偿。箱内的电容器自动投切装置可选用普遍的电  相似文献   

5.
吴晓华 《农村电工》2004,12(12):15-15
变压器在变压和传递电功率过程中,本身要消耗电网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其对网络损耗影响大小随电网情况不同而异。通过对福建省莆田市农村51条10kV配电线路理论线损计算的结果统计分析,我们发现,配电变压器的电能损失占总理论损耗的74%。因此,如何降低配电变压器的损耗,尤其是降低配电变压器的铁损已成为农村10kV配电线路降损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6.
通过农网改造,把配电变压器放置到负荷中心,增加配电变压器数量,缩短供电半径,加大导线直径,增加低压线路等,显著降低了农村低压线损。但如何挖掘电网的内部潜力,降低农网损失,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有关资料表明,低压配电网络中的无功损耗约占全电网损耗的50%。因此,只有在低压配电网络中合理实施无功补偿,才能使电网运行在最佳经济状态。笔者现结合辽宁省岫岩县农网特点,谈谈如何加强电网无功补偿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配电变压器低压侧无功补偿容量的选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功率因数 ,减少电能损耗 ,增强供电能力 ,在农网改造中 ,应对 1 0 0 k VA及以上配电变压器在低压侧安装容量为配变额定容量 8%左右的补偿电容器进行无功补偿。但许多人认为按配电变压器容量的 8%配置补偿容量太小 ,不足以补偿低压侧所有的无功负荷 ,配变高压侧功率因数提高不大。其实 ,这是一种误解 ,因为配变低压侧无功补偿 ,作用仅限于减少变压器本身及以上配电网的功率损耗 ,凡是向负荷输送的无功功率 ,由于仍然要经过低压线路的电阻和电抗 ,配电线路上产生的功率损耗并未减少。所以 ,配变低压侧无功补偿容量选择过大是无益的。…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农网中存在的10 kV配电线路从变电站到用电客户供电距离远,专用变压器客户和低压客户无功需求大,造成电压不稳定、电能损耗大、功率因数合格率低等因素,广东省高州供电局积极采用高低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对10kV配电线路和低压客户进行无功补偿,实现了无功就地平衡,减少了高低压线路中的无功损耗,降低了线损,稳定了电压,达到了预期效果.笔者现将我地无功补偿的做法作一介绍,与广大农电同仁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9.
陈勇华 《湖南农机》2013,(7):111-112
为了确保电能的质量、电网的安全运行以及降低损耗,做好无功补偿技术工作,对降损节能有着重大意义。文章主要在探究无功补偿在10kV配电线路应用的原理和原则基础上,探究10kV配电线路无功补偿技术。  相似文献   

10.
李让湖 《农村电工》2006,14(4):38-38
无功补偿装置在供电系统中的作用是提高电网的功率因数,降低配电变压器及输电线路的损耗,改善电压质量,提高供电效率。如果没有严格按照正确的接线图进行安装,导致无功补偿装置异常运行,不但不能为供电企业及用户带来经济效益,反而加重线路及设备的功率损耗。  相似文献   

11.
降低网损,提高电力系统输电效率和运行的经济性,是电力系统的主要研究方向。从功率因素和无功电源两方面,介绍农村配电线路无功补偿的原理,总结3种无功补偿方法即配电变压器低压补偿、变电站集中补偿和线路无功补偿的优缺点,以期为提高电力系统的输电效率和运行经济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针对我国农机制造业无法将先进制造技术与企业生产良好融合的情况,对我国农机装备制造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制造业生产技术、经营管理、设计制造和市场等方面提出了相应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前农机专业课程教学存在专业口径窄、动手能力差、教学内容陈旧和教学方法单一等弊端,导致人才培养目标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背离学生自身成长的内在规律。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运行保障机制和管理制度4方面出发,对农机专业系列课程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探索,为全国农业类院校农机专业课程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邵金香 《农业工程》2018,8(3):17-18
能耗较高是农机使用一个重要问题,为了提高农机使用率,减少能耗,必须加强农机节油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农机节油技术的意义和应用进行分析,提出相关建议,旨在提高农机节油水平。   相似文献   

15.
刘芳 《农业工程》2018,8(4):135-137
科学化和标准化是管理现代农业科研档案文献资料的前提,有利于传播及总结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精华,最大程度发挥农业科学信息数据库的作用,进一步推进我国农业科学技术发展。阐述了在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科学管理农业科技文献资料的内涵,深入分析农业科技文献资料领域现存的问题,并提出一系列建议,旨在加大我国农业科技文献资料的利用率,推进农业科技文献资料信息化建设,为农业科研单位文献资料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对全球农机专利年申请量、各国专利申请人及技术领域的申请布局进行了归纳分析与总结。从申请趋势上看,产业处于申请的稳定发展阶段,中国、日本、美国、韩国和德国在农机领域专利申请量较大。中国农机专利以高校和科研院所申请为主,企业专利申请较少,研发能力相对较弱。该研究可为我国智能农机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农用机械的大量使用容易造成农村电网功率因数偏低,降低供电品质,从而增加了功率损耗和电能损耗.针对这一问题,依据无功补偿原则,采取随机补偿方式,选取适当的补偿容量,合理地选择农机的容量,可以优化农机的无功补偿,提高供电质量,节能降耗,保障农机经济环保的运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此措施后线损率平均下降了3.55 个百分点,节电达3 000 kW·h.动力客户端的电压可提高20~25 V,使原先启动困难的电动机顺利启动,农用水泵出水量也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8.
针对转筒式热风种子烘干装置占地大、能耗高的问题,设计开发了双筒PLC控制的烘干装置。该装置包括内外筒、拖轮、伺服电机、减速器、联轴器、齿轮、齿圈和支架等。烘干筒设计为回字形内外双筒,种子在内外筒往返运动,缩短整机长度、减少热损失。依据动力估算确定小齿轮和大齿轮参数,配置公称转矩250 N·m的SL90型十字滑块联轴器。基于西门子S7-200型PLC开发控制系统。选用安川SGM7J-08A型伺服电机控制机械部件转动,额定输出功率0.75 kW。PLC与伺服电机通讯对应0~10 V与0~32 000的数模转换,以上位指令驱动伺服电机运行。对装置开展试验测试,最大转速50 r/min、烘干温度50~60 ℃、功率0.55 kW。烘干丸粒化番茄种子效率10 kg/h,经60 min烘干,含水率降低10%。所研制的丸粒化种子烘干装置可实现转速智能控制,整机长度较单筒式减少40%,可减少热损失、提高热利用率。   相似文献   

19.
邱硕  王宇欣 《农业工程》2016,6(5):35-43
运用超效率DEA(Super-efficiency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SE-DEA)模型建立沧州市农业循环经济效率投入产出指标体系,分析评价了沧州市14个县(市)1995、2000、2005、2010和2014年农业循环经济效率有效性,利用Malmquist指数对各县(市)农业循环经济效率进行动态对比分析,并借助ARCGIS10.0平台,测算并分析各县(市)农业循环经济效率的空间差异及演变规律,并提出改进方案。结果表明,沧州市农业循环经济整体处于较良好水平,各县(市)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有效DMU占到60%、88.57%和14.29%,多年平均分别在1.216 2和1.449 1和0.938 3左右。综合技术效率空间变化呈现低效双中心由西部向东南部海兴县、东光县过渡的格局。1995—2014年循环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TFP值都>1,年均增长率为12.53%。2005—2014年,技术进步是主要促进农业循环经济效率增长的内在动力,综合技术效率下降是制约TPF增长的主要因素。因此,循环型农业作为今后沧州市农业发展的新型模式,提升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推进农业产业化合理经营,确定最优的农业投入产出比,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20.
张建勋 《农业工程》2020,10(5):21-23
以1979—2015年吕梁市农机总动力为研究基础,利用指数函数、三次多项式函数及BP神经网络分别建立农机总动力预测模型并进行样本比对。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和指数函数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1.11%和3.22%,低于三次多项式函数的平均绝对误差(8.05%)。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和指数函数模型对2016—2021年吕梁市农机总动力进行预测,以期为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