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7 毫秒
1.
金虎  严其艳 《南方农机》2017,(7):133-134
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出发,阐述电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思路、建设内容和建设方案,为电类专业开展校企合作和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智能制造创新人才的培养是高校工科类专业改造升级面临的重要任务。针对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知识领域过于单一、校企合作深度不足、工程创新欠缺实践等问题,构建了智能制造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并从智能制造创新实践基地建设、“3+1”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多方面强化校企合作,构建实践创新体系,开展多途径的创新能力培养,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3.
苌霖韵  王颇  王琳 《农业工程》2019,9(9):119-121
为迎合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创新型高素质农业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该文结合校企合作教学体系案例,分析校企合作农学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背景、存在问题、建成初步成效以及未来建设方向与措施,期望能为农学专业的教学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4.
随着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在培养各专业人才上要更加适应时代的要求,要更加注重各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本文从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角度出发,揭示了校企合作对专业建设的重要性,首先简要介绍一下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现状,进而对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进行详细的分析。以期为高职院校加强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5.
中国智慧农业的快速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是农业工程教学体系的重要内容。该文以河南科技大学为例,针对农业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需求,从理论教学、实践环节和校企合作等方面探索改革效果,重点分析了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材编撰和实践基地等内容。   相似文献   

6.
"工匠精神"引领下的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是职业院校与企业实现协同创新、共享教学软硬件资源的大胆尝试。笔者认为,从校企共建角度构建实践教学基地、专业课程体系、岗位能力评价标准、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将会有效提升实践教学有效性,提高职业院校实践教学质量,为企业培育具备"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7.
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创新性"人才的重要手段,培训基地是实践教学的重要支撑平台。文章从专业体系产教对接、个性化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构建与教学资源建设、校企合作与教学环境建设、师资队伍与科技服务建设、创新发展等方面阐述如何着力打造独特的专业品牌,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职业教育吸引力以及对产业发展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8.
在新时代的高职教育下,校企合作是新时代衍生下的新的教学方向,在将来必会为社会贡献出大量的优质人才,汽车学院只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新机制,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制度,才能推动校企合作汽车学院培养技能人才的工作不断深入。校企合作办学新模式的探索是高职院校近年来在高职教育上开创的新教学方法与途径,充分的体现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就业需求与人才需求。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是能够有力的解决高职教育培养新式人才的教学目标,学校只有将自己的教学环境资源与企业的资源做到真正的融合,为高职办学建立了新模式的办学思路,从而为学生就业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实践教学是培养中药种植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教学任务之一,是巩固理论知识,将理论知识迁移至社会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培养高素质、具有创新能力技术型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基于校企合作、任务驱动和循环教学等方面构建基于药用植物生长周期的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案,并针对目前中药种植专业实践环节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发展策略与建议。研究结果对于形成完善的实践教学环节方案提供技术参考与发展思路,对于提高中药种植专业教学方案的优化与提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田丹  杨玥 《河北农机》2020,(2):59-59
本文以培养应用型移动应用开发人才为目的,通过校企协同育人合作形式的开展,结合校企合作的平台,将项目教学引入课程教学改革中,从授课内容、授课方法等方面来优化教学效果,在提升教师教学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有效促进校企协同育人合作,为同类型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良好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1.
曹成茂  孙福  秦宽  孙燕  吴敏 《农业工程》2020,10(4):88-91
针对农业工程类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多种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和多元协同培养方式实践等方面,阐述了以实践能力为抓手的农业工程类双创人才培养方法。该方法取得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教学平台和教学相长等的成效,对农业工程双创人才培养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肖志锋  张帆  吴南星 《农业工程》2017,7(3):150-152
为培育“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所需的高素质工程科技人才,针对机械工程类本科专业《机械制造基础》和《金属工艺学》两门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状况及存在不足,以景德镇陶瓷大学为例,基于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大力开展《机械制造基础理论及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该课程综合了原有《机械制造基础》和《金属工艺学》课程的知识架构和实践体系,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的有机结合。教学改革实践结果表明,优化整合了教学内容,改进了教学方式,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为机械工程类及近机械类本科专业的基础课程教学实践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3.
把握高等教育新发展阶段的农业工程内涵,培养复合型、创新型的农业工程类专业高质量人才,是农业高校服务国家战略、对接农业产业需求、深化工程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阐述了新发展阶段下高校农业工程类专业学科交叉、工农融合的发展内涵,顺应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对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的高质量人才的需求,结合华中农业大学工农融合校本特色与新工科专业建设背景,开展教学规模与质量平衡途径、虚实并存育人条件、产学研融合实践平台、专产协作培育机制、交叉耦合培养范式、全人教育创新文化等探索与实践,总结分析华中农业大学高质量人才培养模式对深化农业工程类专业教育的改革成效,提出了革新质量育人理念、创新多维育人模式、优化完善育人体制等农业工程类专业高质量人才培养实现路径,为乡村振兴战略、未来农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一流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业大学的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自1952年成立以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基于时代背景和发展需要,该专业积极进行了培养方案的优化提升,对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验实践和国际化等方面,全面进行优化,旨在培养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化视野,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一流农林人才,服务乡村振兴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15.
围绕广东海洋大学创新培养海洋科学人才的重大战略,针对滨海景观型园林学科人才制定了相应的实际培养方案。文章以广东海洋大学园林学科正在进行的热带滨海景观课程的实践基地建设为主题,通过热带滨海景观课程与实践基地的介绍,从合作模式、设施建设、教学内容构建、管理及评价机制四方面进行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6.
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高等学校要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必须建立产学研相结合、广泛和稳固的校外教学实习基地。为此,介绍了广西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关于利用和建设好校外教学实习基地的一些尝试及取得的成绩,同时指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背景下,农业类院校学生的培养对于我国农业以及社会的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如何培养高素质的农业人才成为我国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校企合作是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在加强学生理论学习的同时,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该文选取农业院校水土类专业为研究对象,详细探讨校企合作模式中的问题,期望能够为我国农业院校水土类专业人才培养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张丽芳 《农业工程》2012,2(12):61-63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而顶岗实习是高职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调查走访的基础上建立了企业人员、指导教师、督导组、学生四位一体、交互式的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质量监控评价体系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19.
高职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面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认识不足、学生就业与人才培养方案不尽相同、缺少可操作的培养途径、实习学生的利益得不到保障、校企合作热情不高等问题。文章主要阐述了通过运用现代学徒制摸索办学,深化教学改革、满足企业诉求、优化培养学生途径等措施来完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