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再生稻是在水稻收获第一季后,开发头季腋芽再次种植收获的一季水稻。在种植一季稻热量有余,而种植双季稻热量又不足的地区及双季稻区只种一季中稻的稻田发展再生稻,是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稻田单位面积稻谷产量和经济收入的有效措施之一。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南方主要稻作区劳动力向沿海发达地区转移,使得劳动力紧张。发展再生稻可以缓解双季稻区"双抢"季节劳动力紧张的矛盾,降低劳动成本。因此,再生稻已逐渐成为我国重要的水稻种植制度之一。然而,由于特殊的栽培与管理措施,再生稻稻田土壤突出的问题是土壤养分  相似文献   

2.
再生稻是是我国南方稻区种植一季稻热量有余而种植双季稻热量又不足的地区为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和经济收入而采取的有效措施之一。本文对再生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以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利用粉垄农耕新技术,经粉垄栽培水稻试验表明,粉垄中低产稻田耕作层由传统耕作15—18cm增加到22—25cm,早稻利用超级稻组合种植产量达550—650kg/667m2,比传统耕作增产20%左右;粉垄水稻根系发达,早稻收获后作再生稻栽培,低位分蘖,每667m2产量可达400kg以上。据此分析了在广西双季稻地区尤其是发展秋冬种的地区,粉垄早稻+再生稻实现"一种两收"亩产稻谷1000kg,利用再生稻比晚稻提早成熟收获20—30d发展秋冬种高值种植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再生稻是利用头季稻收获后的稻桩,经肥水管理,使休眠芽萌发,长成稻株,抽穗成熟的水稻。再生稻种一季收两季,再生季不需要播种、育秧、翻耕稻田,省种、省工、省肥、省水、省药,产量和效益双增,再生稻一般亩产200—300千克,高产可达400千克以上。由于再生稻生长期间温差大、不用药或少用药,米质明显高于头季稻,食味好,米饭香味浓,再生稻谷较一般稻谷高1~1.4元每千克。发展再生稻可使单季稻区变成双季稻区,也可以解决双季稻区劳力紧张、效益较低等问题,有利于增产增收,综合利用温、光、水资源,提高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5.
再生稻高产肥水管理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生稻是利用水稻的再生特性,通过栽培技术管理等措施,使头季稻桩上的休眠萌芽发出再生分蘖,在头季稻收获以后,通过加强肥水管理等措施,进一步生长发育成为一季短生育期水稻.种植再生稻具有播一次、收两次、增产增效等优点,是水稻单双混作区、中稻区增加粮食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主要以湖南地区双季稻种植为例,对该地区早晚季水稻搭配种植模式、水稻种植与渔业养殖合作模式、优质水稻搭配稻田养鸭模式等优质水稻栽培模式进行分析,探寻提高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一 双季稻的发展前途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迅速发展,对粮食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提高水稻产量的主要途径:一是提高一季中稻的单产,二是提高水稻复种次数,即双季稻的两熟总产。 各地稻田有冬水田和水旱两熟田两种类型,在具备适合种植双季稻的气候的地区,  相似文献   

8.
<正>再生稻是利用头季收获后的休眠芽萌发成穗再收获一季的水稻,具有生育期短、产量高、优质、省种、省水、省工和增收等优势,能够集约利用时间和空间,在温光资源两季不足、一季有余的地区种植。2018年再生稻国际学术研讨会专家认为,中国潜在的再生稻种植面积达5000万亩,按再生季每亩300公斤产量计算,全国能增收150亿公斤稻谷。湖北再生稻生产历史悠久,为  相似文献   

9.
利用水稻再生特性在适宜区域发展再生稻是我国增加粮食产量的有效技术途径,针对沿淮地区温度、光照资源供应(一季中稻生产有余,而双季稻生产不足),征集了11个早熟中稻品种与隆晶优1212进行栽培比较试验,筛选出适合沿淮地区种植的“一种两收”再生稻新品种。结果表明:乐优966、银两优506两个品种在全季综合性状及产量表现较好,适宜在沿淮地区做“一种两收”水稻新品种种植。  相似文献   

10.
早稻再生稻栽培技术是近几年来水稻耕作技术的一项创新,它是抛秧技术、种子包衣技术与再生稻栽培技术的有机结合,可以发挥各项技术的综合作用,推广前景十分广阔.2001年我区在江山乡建立1000亩早稻再生稻示范片,品种两优2186,经省、市、区、乡、村五级联合验收组进行实割验收,平均每亩头季稻产量620kg,再生稻产量450kg,两季合计产量1070kg,实现超吨粮.与种植两季稻相比该示范片增收334万元.该项技术目前在我区双季稻种植普遍推广,早稻再生稻已占再生稻总面积267%以上,发展势头很好.现将该技术作初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湖南双季稻区5种保护性耕作模式的技术特征值,综合分析5种保护性耕作模式的特点及其适宜区域.[方法]以双季稻冬闲种植为对照,根据"三少两高"(少动土、少裸露、少污染、高保蓄、高效益)技术原理构建指标体系,对湖南双季稻区5种保护性耕作模式的技术特征值做量化分析.[结果]双季稻-马铃薯的综合保护度最大,为20.1,双季稻-黑麦草与双季稻-油菜模式的综合保护度次之,达17.5和16.0;双季稻-紫云英栽培模式的综合保护度为10.5,双季稻双免种植模式的综合保护度最低,为3.4.[结论]5种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均具有一定的"保护度",但差异较大.其中双季稻-马铃薯的综合保护度最高,经济效益值最高、土壤的保蓄能力也最高,劳动力消耗也最大,适宜于劳动力相对充裕的区域;双季稻-黑麦草综合保护度与双季稻-油菜的相近,其经济效益值较高,土壤的保蓄能力也高,但劳动力消耗不大,适宜性较为广泛;双季稻-紫云英的综合保护度也较高,且由于其减少了农药、化肥的使用,使得其对环境的毒害作用最小;双季稻双免栽培的劳动力消耗最低,但综合保护度为正值,即表现为一定的保护性,适宜农村劳动力较为贫乏的区域.  相似文献   

12.
对湖南省稻区不同水稻种植模式进行了调研,比较了早晚双季稻、一季稻+再生稻、稻油和稻渔等生产模式的效益,总结了湖南省稻区水稻种植模式调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结果表明:稻油模式经营风险小,增效稳,是目前比较成熟和稳妥的稻田种植模式,适合在全省大范围推广;一季稻+再生稻模式不利于优质稻产业的发展,增产难以增效,只宜适度发展;稻渔模式快速发展,存在着极大风险,同时可能严重危害耕地和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3.
再生稻是利用头季稻收获后稻桩(茎秆)上的腋芽萌发成穗收获一季水稻的耕作方式,与头季稻相比可以省去播种、育秧、插秧和犁耙田这些工序。甬优2640是再生稻栽培面积最广的品种之一,它是系甬粳26AXF7540培育而成的籼粳交替早熟晚稻品种、大穗型品种。  相似文献   

14.
<正>再生稻是利用水稻收割后的稻桩,通过灌溉、施肥等措施,促使中稻稻桩母茎上的腋芽萌发再生、成穗,从而再收一季稻谷的栽培方式。具有省种、省工、省时、省水、省肥、省药和投入产出率高、劳动效率高、经济效益高等"六省、三高"特点。再生稻米更是被公认为米质好、食味佳的优质稻米,是较少或基本不用农药的绿色安全食品。发展再生稻有利于充分利用温、光、水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可使单季稻区变成双季稻区,也可以解决双季稻区劳力紧张、效  相似文献   

15.
在修水山区发展中稻+再生稻是在考虑种植双季稻时光温不足和一季稻光温有余,而充分利用山区光温资源,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种粮效益,推广的一种水稻耕作方式。2008年以来,通过选择适宜品种+软盘保温育秧+精准抛秧+配方施肥+间歇灌溉+病虫害统防统治+重施芽肥+适留稻桩+加强再生稻管理+机械收获等技术路线,突破亩目标产量800 kg。效益分析表明,中稻+再生稻种植模式每亩收入达到982元,比种植一季稻亩增收435元,比种植双季稻亩增收202元。实现了高产高效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正>再生稻是中稻收割后利用其稻桩上存活的休眠芽,使之发苗成穗,再收一季稻谷的作物。再生稻生产具有时间短、投资投劳少、经济效益高、米质优、口感比头季稻更好等优点。目前,富顺县再生稻总产量已超过6万吨,中稻—再生稻生产已成为富顺县的一种比较稳固的稻田耕作制度。富顺县地处四川盆地东南部,属浅丘地区,常年种植水稻面积47万亩左右,再生稻有收面积稳定在35万亩以上。2013年再生稻有收面积达40.16万亩,占水稻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17.
正多年实践表明,再生稻是一种资源节约型、高效型的稻作制度,有利于提高稻田的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稻田的复种指数。福建省尤溪县近年来每年种植再生稻近10万亩,头季平均亩产600公斤,再生季平均亩产300公斤。从2000年起,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福州国家水稻改良分中心连续取得百亩再生稻示范片头季平均单产每亩838公斤,再生季平均单产每亩488.4公斤;千亩示范片头季平均单产每亩723.9公斤,再生季平均单产每亩414.1公斤;10  相似文献   

18.
<正> 安徽中南部热量资源“双季稻不足,一季稻有余”地区有稻田近100万亩可发展再生稻。50年代前有蓄留再生稻的长期历史,但一般靠天收,亩产仅几十公斤,推广双季稻后向乎绝迹。近年由于育成一批适于此区再生栽培的品种(组合),改进了栽培技术,再生两熟总产可接近双季稻,显著节省工本,深受农民欢迎,迅速发展了几万亩。然而也有因用种或栽培技术不当使再生稻大面积失收的。再生稻能高产难稳产。它由头季稻茎节潜伏芽培育成穗,头季若生育不良不仅当季欠收,再生稻也显著减产。再生稻在头季抽穗前已开始穗分化,其营养生长完全与生殖生长并进,生育期比双晚约短1倍。为适应我省中南部发展水稻生产的迫切需要,在安徽省科委支持下,我们研究了早中稻再生两熟高产高效栽培数学模式。  相似文献   

19.
正再生稻是一种资源节约型的稻作,具有生产成本低、效益高、生育期短、稻米品质好等优点,适合一季光温资源富余而两季不足和双季只种一季中稻的区域进行种植。机收再生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每667平方米(1亩)可降低水稻生产成本400元,减少水稻生产用工70%,再生稻年产量900千克以上,实现水稻生产利润500元以上。应用该项技术对于提高种植效率,减轻劳动强度,破解农村劳动力转移、水稻种植人工劳动  相似文献   

20.
再生稻“一种两收”,解决了水稻“双改单”的困扰,又成功解决了水稻“单改双”中劳力紧张、粮食产量低和种植效益差的现实问题,缓解了劳力紧张、稳定了粮食产量、增加了种植效益,堪比双季稻种植模式,具有“一种两收三头好”优越性的稻作制度。晶两优1468系湖南百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晶4155S为母本,以R1468为父本选育的两系籼型杂交水稻新品种。该品种再生能力好、抗逆性强、两季米质优良。晶两优1468为优质型水稻品种,2019年被湖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评定为重点推广的再生稻品种之一,也是浏阳市近年来作为优质稻推广的当家品种之一。本文着重介绍晶两优1468在浏阳市作再生稻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